- 年份
- 2024(9707)
- 2023(13890)
- 2022(12192)
- 2021(11391)
- 2020(9704)
- 2019(22453)
- 2018(22545)
- 2017(43646)
- 2016(23804)
- 2015(26862)
- 2014(26856)
- 2013(26645)
- 2012(24268)
- 2011(21873)
- 2010(21952)
- 2009(20415)
- 2008(20051)
- 2007(17494)
- 2006(15517)
- 2005(13814)
- 学科
- 济(93458)
- 经济(93333)
- 管理(73849)
- 业(69737)
- 企(58814)
- 企业(58814)
- 方法(44881)
- 数学(38654)
- 数学方法(38039)
- 财(25697)
- 中国(24027)
- 制(23613)
- 农(23273)
- 业经(21697)
- 学(19389)
- 地方(17918)
- 贸(17534)
- 贸易(17524)
- 易(17038)
- 银(17037)
- 银行(16996)
- 理论(16493)
- 行(16113)
- 务(16064)
- 财务(15975)
- 财务管理(15941)
- 和(15394)
- 企业财务(15052)
- 农业(15009)
- 技术(14722)
- 机构
- 大学(336686)
- 学院(334337)
- 管理(135917)
- 济(132257)
- 经济(129162)
- 理学(117611)
- 理学院(116334)
- 管理学(114120)
- 管理学院(113503)
- 研究(109900)
- 中国(83100)
- 京(71926)
- 科学(67256)
- 财(62861)
- 所(54842)
- 农(51206)
- 中心(50178)
- 财经(49623)
- 研究所(49499)
- 业大(49127)
- 江(49058)
- 北京(45610)
- 经(44982)
- 范(42998)
- 师范(42633)
- 州(40102)
- 院(40045)
- 农业(39898)
- 经济学(38812)
- 财经大学(36940)
- 基金
- 项目(228556)
- 科学(179934)
- 研究(167740)
- 基金(166035)
- 家(143862)
- 国家(142701)
- 科学基金(123362)
- 社会(105007)
- 社会科(99491)
- 社会科学(99462)
- 省(89229)
- 基金项目(87864)
- 自然(80764)
- 自然科(78893)
- 自然科学(78879)
- 自然科学基金(77428)
- 教育(77063)
- 划(74668)
- 资助(69340)
- 编号(68894)
- 成果(56632)
- 重点(50694)
- 部(50208)
- 发(47592)
- 创(47548)
- 课题(47080)
- 创新(44249)
- 制(43863)
- 科研(43422)
- 教育部(43349)
- 期刊
- 济(144849)
- 经济(144849)
- 研究(99132)
- 中国(64738)
- 学报(51491)
- 管理(51439)
- 财(48083)
- 科学(46894)
- 农(45969)
- 大学(39532)
- 教育(37098)
- 学学(36871)
- 农业(31396)
- 融(30729)
- 金融(30729)
- 技术(29777)
- 财经(23946)
- 业经(23044)
- 经济研究(22842)
- 图书(21002)
- 经(20351)
- 问题(18477)
- 理论(17480)
- 技术经济(16313)
- 科技(16134)
- 实践(16114)
- 践(16114)
- 业(16098)
- 现代(15137)
- 版(14919)
共检索到494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青山 吴国秋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我国制造业已开始由生产型制造向着服务型制造转型。本文在阐明服务型制造的特点和基本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具有竞争优势期望的服务型制造业务流程优化的思路和程序,基于精益六西格玛和质量功能配置的融合集成,提出了具有竞争优势期望的服务型制造业务流程优化的逻辑模型和数学模型,并通过一个案例阐述了优化模型的具体运用,以为制造企业转型和服务型制造业务流程优化提供支持或应用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恒梅 王曼莹
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向客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或集成服务获得价值增值进而提升竞争力。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来降低制造业服务化市场准入门槛,但仍存在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不强、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延伸度不足、服务在价值链的比重较低、难以协调个性化生产与规模化生产的效率、中低端制造业企业提供附加服务的动力不足、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等问题。为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定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吉昌 朱开明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先进制造基地可持续发展和拥有较高竞争力的服务相关支撑要素和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文章认为基于客户价值创新的资源筹措能力是促成制造基地产生发展的真正内在动因。并且根据先进制造基地集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源的客观要求,提出了集聚要素的需求层次理论。除了创新、市场、文化、传统资源等要素之外,集聚整体合力是先进制造基地中集聚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对该问题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恒梅 王曼莹
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向客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或集成服务获得价值增值进而提升竞争力。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来降低制造业服务化市场准入门槛,但仍存在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不强、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延伸度不足、服务在价值链的比重较低、难以协调个性化生产与规模化生产的效率、中低端制造业企业提供附加服务的动力不足、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等问题。为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定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方向;制造业应重构企业价值链、充分利用“互联网+制造业”为客户提供智能服务、重视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采取多种服务方式并转变为集成服务的供应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慧 宋华明 俞安平
服务型制造是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先进制造模式。通过从产出和过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提出这种制造模式能够打破波特理论中两种优势类型不可兼得的常态,建立了服务型制造双重竞争优势模型;借助江苏省200家制造企业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工具对该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服务型制造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对企业绩效和顾客绩效分别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此模式能够通过创造差异化优势获取溢价效应,同时这种溢价效应并非以高成本运营为代价,反而出现多类运营成本的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永容 陈圻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相关数据,通过ARIMA相关理论来构建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的发展趋势模型ARIMA(p,d,q),利用所建模型预测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在未来8年内的发展趋势,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据此提出有利于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劳动生产率 单位劳动成本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查平 胡琴芳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重构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对于以生产制造为主导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应如何成功构建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企业在竞争优势构建中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资源或能力等问题,现有研究鲜有涉及。鉴于此,以我国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制造业企业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外部关键因素,构建以"企业关键资源—企业独特能力—企业竞争优势"为框架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支持制造业服务化提供物开发与提供的内外软性无形关键资源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基础,而基于企业这些内外部关键资源衍生的能够支持客户特定情境服务需求的企业独特能力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即制造业企业不仅要储备和培植以具有路径依赖、因果关系模糊的软性无形资源为主的内外部关键资源,而且要强化基于关键资源的企业独特能力的开发和培育。此外,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员工层两个不同组成部分服务导向价值观的秉持对作用于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企业独特能力有正向调节影响作用,即管理层和员工层秉持的服务导向价值观正向调节影响企业独特能力的强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龙
文章实证分析了1990~2011年德国的贸易和技术专业化,采用单位值方法来确定德国制造产品的竞争优势是源于价格还是质量。同时,文章也对德国出口部门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了估计,对德国、韩国、中国、日本以及美国的相应指标进行了计算,用以衡量全球价值链在提升德国制造业地位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德国专业化生产中等技术产品,质量是德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而研发是德国制造业产品取得并保持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曲玥 都阳
文章结合汇总数据和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微观数据,全面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在面临工人工资上涨冲击时,其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发现在2004年之前,总体上看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化解了工资的上涨,单位劳动力成本始终下降。而在2004年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轨迹开始分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依然下降。因此,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优势需依靠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来带动。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优势 单位劳动力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震 张宏
构建博弈模型证明OFDI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内生性因素,随后对OFDI促进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机理进行阐述,利用面板GMM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OFDI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OFDI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国内外需求匹配度、扩大产业开放程度以及增强相关产业协同性四条路径促进国际竞争优势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震 张宏
构建博弈模型证明OFDI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内生性因素,随后对OFDI促进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机理进行阐述,利用面板GMM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OFDI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OFDI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国内外需求匹配度、扩大产业开放程度以及增强相关产业协同性四条路径促进国际竞争优势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跃 王图展 刘莉
当前我国各地区制造业份额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增减变化,这种相对意义上的区域制造业转移表现出东出西进、就近转移和空间集聚等诸多特征。以往有关贸易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学术争论往往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立起来,本文则从理论上指出两者是分别代表区域内相对优势、区域外绝对优势的互补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显示性和潜在性比较优势对区域制造业转移均有影响,基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4个要素和2个变数也同样发挥作用,只是某些变量的估计结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细分行业中略有差异。本文不仅对比较优势、竞争优势非此即彼的理论争鸣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经验证据,而且对各地区按照比较优势确定产业分工、增强行业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实践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长娟 徐建中
对现代制造企业而言,服务营销应贯彻全过程:在接受订货之前顾客服务也是必要的,并且必须把服务一直延续到产品安装、使用之后很长时间,以确保顾客在享受服务的每个环节都感到满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邝国良 方少帆 李晓湧
珠江三角洲现有的制造业是建立在区位、政策和要素投入等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在面临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的同时,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珠三角”制造业也面临着挑战。为了顺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珠三角”制造业必须在保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向。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珠三角”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