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1)
- 2023(12488)
- 2022(10642)
- 2021(10049)
- 2020(8548)
- 2019(20010)
- 2018(19309)
- 2017(37076)
- 2016(19519)
- 2015(22031)
- 2014(21473)
- 2013(21257)
- 2012(19421)
- 2011(17101)
- 2010(16980)
- 2009(15701)
- 2008(14913)
- 2007(12225)
- 2006(10302)
- 2005(9096)
- 学科
- 济(86388)
- 经济(86290)
- 管理(59669)
- 业(58359)
- 企(49469)
- 企业(49469)
- 方法(47038)
- 数学(42242)
- 数学方法(41847)
- 财(25686)
- 中国(23498)
- 农(20238)
- 务(17932)
- 财务(17880)
- 财务管理(17808)
- 贸(17119)
- 企业财务(17117)
- 贸易(17103)
- 业经(17031)
- 易(16740)
- 制(15427)
- 农业(13616)
- 地方(12770)
- 融(12665)
- 金融(12664)
- 学(12365)
- 审计(12238)
- 技术(12181)
- 银(12091)
- 银行(12085)
- 机构
- 大学(272411)
- 学院(269289)
- 济(123792)
- 经济(121930)
- 管理(113416)
- 理学(100011)
- 理学院(99130)
- 管理学(97818)
- 管理学院(97308)
- 研究(83987)
- 中国(68587)
- 财(57236)
- 京(56125)
- 财经(47099)
- 科学(45216)
- 经(43468)
- 中心(39954)
- 经济学(39575)
- 所(39009)
- 经济学院(35977)
- 财经大学(35803)
- 江(35686)
- 研究所(34767)
- 农(34706)
- 北京(34658)
- 业大(34573)
- 商学(31763)
- 商学院(31507)
- 范(30971)
- 师范(30688)
- 基金
- 项目(186529)
- 科学(151292)
- 基金(143081)
- 研究(137330)
- 家(123011)
- 国家(122088)
- 科学基金(108155)
- 社会(92938)
- 社会科(88542)
- 社会科学(88519)
- 基金项目(75460)
- 自然(69130)
- 省(67772)
- 自然科(67623)
- 自然科学(67609)
- 自然科学基金(66473)
- 教育(63857)
- 资助(59109)
- 划(58046)
- 编号(53120)
- 部(44470)
- 成果(41723)
- 重点(41357)
- 国家社会(40461)
- 教育部(39700)
- 创(39405)
- 人文(38247)
- 发(38227)
- 创新(36919)
- 大学(36628)
- 期刊
- 济(120087)
- 经济(120087)
- 研究(77504)
- 中国(49609)
- 财(46677)
- 管理(41109)
- 科学(34516)
- 学报(33377)
- 农(28889)
- 大学(27721)
- 学学(26305)
- 融(24276)
- 金融(24276)
- 技术(23595)
- 财经(23313)
- 经济研究(21505)
- 教育(20525)
- 农业(20279)
- 经(19884)
- 业经(17265)
- 问题(16106)
- 贸(15473)
- 统计(14448)
- 财会(14138)
- 世界(13910)
- 技术经济(13712)
- 会计(13710)
- 国际(13333)
- 策(12957)
- 业(12440)
共检索到384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虹 李少轩 张瑞丽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对审计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会使审计收费增加,进而促使审计质量提高,即其他综合收益可以带来"优价优质"的审计服务。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其他综合收益与审计师行为之间的关系会受到会计信息环境和客户规模的影响。经过内生性控制和敏感性测试,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嘉兴 余冬根 刘艳春
以2009~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审计师声誉、公司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限制其他条件,审计师声誉、公司声誉分别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公司自身声誉的逐步建立,审计师声誉对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将会逐渐减弱,公司声誉对于审计师声誉具有替代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艳华
其他综合收益作为一项非传统的新型会计科目,在企业经济活动核算中占据重要地位,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我国的会计实务,对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界定和内容构成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其重分类调整作出了详细说明。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2014年度财务报表中其他综合收益相关数据的汇总分析,查明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从而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对其他综合收益列报情况作出总体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企业报表信息使用者和准则制定机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重分类整 其他综合收益 上市公司 列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丹 陈俊涛
本文分析审计师的有限理性经济人行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以A+H股公司的审计师为例,对比分析其审计的A+H股公司与A股公司的审计质量。为克服事务所选择的内生性问题,引入市场环境、市场集中度指标及企业性质作为外生的工具变量。研究结果显示相对A股公司,经审计师审计的A+H股公司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更低,表明审计师对A+H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高于A股公司。进一步地,无论是四大审计师还是本土审计师,这种审计质量差异都存在。这意味着审计师具有有限理性经济人特征,面对不同的制度环境约束,审计服务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相关制度约束,增加审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压力和动力,从而抑制审计师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新建 张会
以2005年—2008年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地区环境、政治关系与企业审计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发现,在市场环境差的地区,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更有动机寻求政治关系,并且在审计师选择上,政治关联与地区环境有着相互替代的作用;而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选择低质量审计师的企业往往对应着更大程度的盈余管理。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政治关联的文献,而且对我国法制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刘星
以1999~2004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审计师变更、盈余操纵与审计师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能够通过更换审计师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同时后任审计师对此并未保持应有的谨慎;(2)变更审计师当年报告盈利的公司,其操控性应计利润在变更前相对较低,而变更后得以显著增长,且增长主要来自于对资产减值准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利润调节;(3)与此相反,变更审计师当年报告亏损的公司,在变更当年存在调低收益的"清洗"活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变更与前任审计师的稳健性有关,且这种变更行为损害了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贺宏 崔学刚
本文从信息环境的视角出发,检验其对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时,综合收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更高,其他综合收益的增量价值相关性更高。这说明,信息环境是影响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重要因素,信息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增强综合收益信息在股票定价中的效率,进而提升其价值相关性。本文有助于解释国内外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对完善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环境,提升会计准则改革的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华 余冬根
以我国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师选择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地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审计师声誉越高,其债务融资成本越低。审计师选择因素会使会计信息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产生差异,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的公司选择高声誉审计师,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有显著作用,而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的公司选择高声誉审计师,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却没有明显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选择高声誉审计师更能增强会计信息质量和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审计师选择 债务融资成本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夏艳春 王靖芸 林格 刘雨
在借壳交易中,对借壳方(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执行审计的审计师可以是壳公司(上市公司)的现任审计师,也可以是新任审计师。以2011—2020年完成借壳上市并签订业绩补偿承诺的我国A股借壳交易案件为样本,检验借壳上市审计师选择对借壳公司业绩承诺实现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保留壳公司现任审计师的借壳公司相比,借壳上市交易中选择新审计师的借壳公司更可能在业绩承诺期间精准实现业绩承诺,盈余管理是借壳交易中审计师选择影响借壳公司精准实现业绩承诺的作用渠道。此外,当业绩承诺补偿方式为股份补偿以及借壳交易双方为关联方时,借壳交易中选择新审计师的公司对业绩承诺精准达标的正向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壳上市交易中选择新审计师的公司更可能在业绩承诺到期后经历业绩滑坡,且大股东更可能在锁定期结束后减持股票。结果表明,与保留壳公司现任审计师的借壳公司相比,借壳交易中选择新审计师的借壳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更严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祖光 万迪昉 罗进辉
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应用Vuong检验研究利润表中列报综合收益是否提高了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实证结果显示:股票收益和价格更多地包含净利润信息,综合收益并未有效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1)在大规模以及中、高账面市值比的公司中,股票价格所含净利润和综合收益的信息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小规模公司中,随着账面市值比增大,综合收益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转变为显著负相关,账面市值比发挥调节作用。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进行分类监管,重点降低小规模公司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而投资者投资于预期净利润比较高且账面市值比较低的小规模公司能够获得较高投资收益。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曹越 吕亦梅 伍中信
为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中国财政部要求上市公司自2009年起须在利润表中列示"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总额"。检验2009—2013年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并从现金流量和期望报酬两个维度探寻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的原因。研究发现:当期其他综合收益具有增量价值信息含量,对期望报酬率具有解释力,但不能预测未来经营现金流量;其他综合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的原因在于它能解释风险,影响计算企业价值的折现率,而并非预测未来经营现金流量。
关键词:
其他综合收益 价值相关性 风险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爽 吴溪
本文系统考察了1995-200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444例自愿性改聘审计师行为在决策程序层面的治理表现与潜在问题,包括:(1)描述了改聘审计师的决议机构的基本分布;(2)考察了改聘审计师议案的决议过程伴随的若干特征;(3)检验了改聘审计师决议过程中的若干特殊表征与上市公司潜在不良动机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各项描述统计和检验的结果,我们认为目前在改聘审计师这一重大事项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规范及其执行并不能有效防范大股东对其他股东利益的潜在侵害,并相应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行为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改聘审计师 股东大会 董事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方红星 刘丹
以我国2010年变更审计师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低,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越大;而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概率则与内部控制质量变化表现为倒U型曲线关系,即对于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在变更方向上,高质量审计需求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变化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当内部控制足够有效时,内部控制与高质量审计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翟华云
本文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衡量审计质量,以2004年的1268家上市公司和556家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审计师选择和审计委员会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财务杠杆、管理层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外部融资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成长性,运用Logistic方法检验后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更加可能选择大会计师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越独立和活跃,聘请大会计师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可能性越大。另外,实证结果还证明,公司规模、资产报酬率和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审计师选择 审计委员会 公司治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盛纹 陈黄悦
以2005-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股价崩盘风险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表明,股价崩盘风险越高的公司,当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且下年越可能发生审计师变更(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下年未变更审计师的公司中,股价崩盘风险越大,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仍然更高。此外,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非"四大"审计师较之"四大"审计师更易因客户股价崩盘风险而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退出审计业务。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崩盘风险能被审计师识别,并能据此修正他们的风险判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不同市场化进程下的审计收费和审计师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审计师人口特征与审计工作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价崩盘风险、审计意见与审计师变更——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上市公司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考察——来自审计师变更的经验证据
政治联系、审计师选择的“地缘”偏好与审计意见——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与客户共享审计师能降低公司的财务重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与披露——基于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财务报告的分析
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市场化程度、审计师选择与借款融资——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会主义还是稳健主义?——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解聘审计师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