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8)
2023(3415)
2022(2934)
2021(2687)
2020(2440)
2019(5799)
2018(5557)
2017(10608)
2016(5804)
2015(6664)
2014(6770)
2013(6838)
2012(6354)
2011(5575)
2010(5815)
2009(5380)
2008(6010)
2007(5020)
2006(4459)
2005(4057)
作者
(16383)
(13460)
(13300)
(12761)
(8904)
(6465)
(6429)
(5294)
(5121)
(4944)
(4743)
(4419)
(4395)
(4367)
(4244)
(4080)
(4077)
(4060)
(3881)
(3826)
(3692)
(3392)
(3254)
(3242)
(3165)
(3101)
(3039)
(3022)
(2746)
(2743)
学科
(22249)
经济(22207)
管理(16770)
(16381)
(14699)
企业(14699)
方法(9961)
(9812)
数学(7797)
数学方法(7663)
(7615)
财务(7595)
财务管理(7582)
企业财务(7018)
(6319)
(5802)
贸易(5799)
(5675)
中国(5365)
(5359)
金融(5359)
理论(4967)
业经(4871)
(4534)
(4518)
银行(4512)
(4491)
地方(4149)
(4041)
(3947)
机构
大学(83048)
学院(82663)
(33481)
经济(32725)
管理(30672)
研究(27406)
理学(25995)
理学院(25721)
管理学(25302)
管理学院(25144)
中国(22720)
(20531)
(17915)
科学(15457)
财经(14823)
(14679)
(13232)
(12752)
中心(12560)
研究所(12479)
北京(11677)
(11457)
财经大学(10744)
业大(10343)
(10212)
(10169)
师范(10097)
会计(9978)
(9839)
经济学(9814)
基金
项目(48802)
科学(37460)
研究(36889)
基金(34511)
(29877)
国家(29611)
科学基金(24955)
社会(22354)
社会科(21250)
社会科学(21243)
(18566)
基金项目(17984)
教育(17247)
(15975)
自然(15683)
编号(15376)
自然科(15305)
自然科学(15303)
自然科学基金(15025)
资助(14982)
成果(13717)
(11330)
重点(11183)
课题(10866)
(10364)
(10351)
项目编号(10006)
(9974)
教育部(9703)
大学(9650)
期刊
(38041)
经济(38041)
研究(26444)
(20373)
中国(17149)
会计(11451)
学报(11125)
管理(10772)
科学(9430)
(9404)
教育(8806)
大学(8593)
财会(8339)
(8316)
金融(8316)
学学(7964)
国际(7144)
技术(6881)
财经(6759)
农业(6645)
(6113)
经济研究(6056)
(5671)
通讯(5612)
会通(5606)
问题(5088)
业经(4884)
(4721)
世界(4476)
(4401)
共检索到133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潘栋梁  项丽霞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财务列报准则,但未对如何让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发挥决策有用性给出具体指引。基于此,本文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三大会计准则体系对其他综合收益会计的确认、计量进行比较,找出我国其他综合收益会计处理中的异同点,为我国其他综合收益会计处理发展给予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潘栋梁  项丽霞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财务列报准则,但未对如何让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发挥决策有用性给出具体指引。基于此,本文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三大会计准则体系对其他综合收益会计的确认、计量进行比较,找出我国其他综合收益会计处理中的异同点,为我国其他综合收益会计处理发展给予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林叶  杨成文  朱逸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实现了对于"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列报的一致性,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组成和列报的要求仍有差异。这既说明我国特有经济环境下的会计核算特色,又说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仍需要加以改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清刚  吴志秀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各国会计准则均采用排除法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描述,缺乏权威而明确的概念界定。文章基于会计计量视角,从净利润和综合收益两种不同的业绩衡量口径出发,通过对理想环境下现行价值计量和现实环境中混合计量模式下的收益计量差异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和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理论层面对其他综合收益(OCI)进行了理论推演。在对FASB、IASB和我国相关准则中其他综合收益的主要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特征归纳,以期为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研究提供基本的概念约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志坚  白雪娟  
本文指出我国现有会计学教材中流传的综合会计等式存在着基本的逻辑错误。在考虑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后,对综合会计等式的推导及其结果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资产负债表要素与利润表要素间的平衡关系及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形成路径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阐述,认为应从市场环境变化下的管理层意图所导致的会计确认这个视角,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其他综合收益的本质特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沈洁  
财政部于2017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9号》,拟解决权益法下其他综合收益对未确认投资净损失的核算影响。由于目前对其他综合收益的性质存在不同理解,本文基于具体案例,结合解释第9号的处理原则,分析不同理解可能导致的实务问题,探索未来可能的核算方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史开瑕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项目是当前国际会计界致力进一步改革并努力达到国际趋同的重要项目之一。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的两类列报准则为自然实验,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变更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变更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这个效应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同公司治理水平和股权结构的企业中也呈现明显的异质性。这说明《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实施达到了应有的效果,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宁小博  
无论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及具体列示项目都是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文章重点对两种准则体系下其他综合收益的列示项目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在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理清差异,并探究异同背后的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辉  
本文对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已颁布的综合收益报告准则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比较其异同之处,并探讨综合收益报告的未来改进,以期对我国未来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有所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孔庆林  武妍妍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对"其他综合收益"明确两类区别列报,但并未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列报项目与列报格式进行详细规定。本文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项目进行了论述,建议将"其他综合收益"列入应用指南中,并提出了"其他综合收益"在利润表中列报格式的改进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邓永勤  李新蕊  冯晓晴  
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是为减缓报告盈余波动的一种未实现损益处理方式。回顾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我国财政部对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的讨论和认识,解读损益表编制的资产负债观和当期损益满计观下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提出完善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会计准则的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艳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在2014年修订后,将其他综合收益单列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同时采用列举法列出常见的其他综合收益具体项目,但因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会计事项较多,而且相关准则并没有一一进行列出,导致会计实务工作者对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事项产生困惑。文章选取了三大类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的事项,通过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对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概念进行调整和修订,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出台相关准则提供思路。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何召滨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明确企业应在利润表中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并对其进行解释,但在基本准则及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却缺少相应的介绍和说明。本文分别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邓永勤  李新蕊  冯晓晴  
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是为减缓报告盈余波动的一种未实现损益处理方式。回顾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我国财政部对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的讨论和认识,解读损益表编制的资产负债观和当期损益满计观下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提出完善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会计准则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尼燕  
一、其他综合收益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一)其他综合收益概念及特点收益计量是财务会计的重要功能,动态经济环境催生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是指"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之间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FASB,1980),由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两部分组成,净利润反映当期损益,包括的交易或事项比较清楚,而其他综合收益包括内容较为庞杂,这是由"其他"性质决定,因此,科学界定其他综合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