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5)
- 2023(13724)
- 2022(11883)
- 2021(11428)
- 2020(9664)
- 2019(22551)
- 2018(22211)
- 2017(42384)
- 2016(23162)
- 2015(26092)
- 2014(25791)
- 2013(25749)
- 2012(23814)
- 2011(21508)
- 2010(21290)
- 2009(19412)
- 2008(18713)
- 2007(15916)
- 2006(13748)
- 2005(12118)
- 学科
- 济(96434)
- 经济(96337)
- 管理(63087)
- 业(58344)
- 企(48208)
- 企业(48208)
- 方法(47127)
- 数学(41837)
- 数学方法(41270)
- 中国(26159)
- 农(23492)
- 学(22755)
- 财(21517)
- 业经(19142)
- 地方(18848)
- 贸(18758)
- 贸易(18744)
- 易(18279)
- 制(16060)
- 环境(15756)
- 农业(15548)
- 和(15063)
- 理论(14337)
- 技术(13669)
- 务(13402)
- 财务(13334)
- 财务管理(13311)
- 银(13260)
- 银行(13213)
- 划(13073)
- 机构
- 大学(331239)
- 学院(327266)
- 济(133630)
- 经济(131048)
- 管理(128395)
- 研究(115897)
- 理学(112272)
- 理学院(110953)
- 管理学(108727)
- 管理学院(108166)
- 中国(85370)
- 科学(74438)
- 京(71381)
- 所(58920)
- 财(57155)
- 农(55732)
- 研究所(54476)
- 业大(51418)
- 中心(50653)
- 财经(47020)
- 北京(45579)
- 江(44490)
- 农业(43919)
- 经(43039)
- 范(42773)
- 院(42439)
- 师范(42311)
- 经济学(40843)
- 经济学院(36884)
- 州(36234)
- 基金
- 项目(232440)
- 科学(183039)
- 基金(171297)
- 研究(164505)
- 家(151486)
- 国家(150353)
- 科学基金(128256)
- 社会(103527)
- 社会科(98212)
- 社会科学(98188)
- 基金项目(90484)
- 省(88077)
- 自然(85969)
- 自然科(83868)
- 自然科学(83847)
- 自然科学基金(82296)
- 划(75803)
- 教育(74851)
- 资助(71923)
- 编号(64391)
- 重点(52519)
- 成果(51981)
- 部(51472)
- 发(49228)
- 创(47672)
- 科研(45108)
- 课题(44832)
- 创新(44654)
- 教育部(43680)
- 国家社会(43255)
- 期刊
- 济(137969)
- 经济(137969)
- 研究(94501)
- 中国(58702)
- 学报(57275)
- 科学(52508)
- 农(49634)
- 管理(45952)
- 大学(42258)
- 财(40947)
- 学学(40057)
- 农业(34799)
- 教育(32115)
- 技术(26656)
- 融(24296)
- 金融(24296)
- 经济研究(23330)
- 财经(22589)
- 业经(20640)
- 经(19324)
- 业(18971)
- 问题(18414)
- 科技(16447)
- 图书(16384)
- 技术经济(15926)
- 资源(15717)
- 贸(15292)
- 版(15265)
- 统计(15209)
- 理论(15035)
共检索到466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李峰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Rousi)是个遗传结构十分复杂的种群。树型、棘刺、果色、果形、果实大小、种子大小等,均有幅度很大的变异,尚未从种群表型结构角度系统研究。为了探明中国沙棘种质资源状况,了解各种性状变异的幅度和性质,以及性状变异之间的关系,1988年秋,对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国沙棘天然林,从表型上对其种群结构作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为探索中国沙棘的种群分化和演进,为在生产上对中国沙棘进行遗传调控和育种提供资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内,自西至东选择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区到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等5个有代表性的地方,用样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及其组配情况,比较了各种群的异同;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基本参数;揭示出各性状在群体内可自由组配的现象。认为5个种群可划分为两个地理群,地理群内相对一致,地理群间差异较大。种群变异表现为性状出现频率的递交。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表型结构 种群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杨培林 吕志农
1989年秋季,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分布于山西省关帝山寨则沟地区的中国沙棘的树型、发枝力、棘刺、果色、果形、果实重量等性状的变异,探讨了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各主要性状的组配情况、分布形式和种群表型结构特征。指明关帝山的中国沙棘,是以主干型桔黄色、近圆果形植株为主体的多态型种群系统。百果重值较大,产果量较丰,可作为生态经济型造林用种的候选采种基地之一。
关键词:
关帝山 中国沙棘 种群 表型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学斌
[目的 ]为揭示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沙棘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创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分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110个优良单株的10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种群优树间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表型性状间及其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种群优树分类。[结果 ]中国沙棘10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优树间呈显著(p
关键词:
中国沙棘 优树 表型多样性 综合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尔查 王晓江 刘永宏 海龙 张胜利 张雷
针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种群的分布特点,设置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K-Function)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处在不同发育阶段,这主要是由油松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干扰共同导致的结果。整体上,该种群年龄结构呈现稳定型,且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乌拉山天然油松种群在不同年龄结构和生境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类型,在生长环境适宜(海拔1 400 1 800 m的阴坡、半阴坡)且种群以幼树和中...
关键词:
乌拉山 天然油松 种群结构 种群格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志成 银璐 张奥博 张文森 尚素琴 李秀山
生物多样性监测对研究人员即时在空中识别物种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为避免人眼误鉴进而提高野外生物多样性监测时蝴蝶种类识别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以及解决用户在野外使用纸质书籍及资料查询的不便,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鉴定蝴蝶种类。采用Unity3D技术,C#作为编程语言,基于Photoshop中的 3D技术,以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蝴蝶样本为例进行建模,进而开发手机App实现野外对蝴蝶的准确鉴定。结果显示,通过软件的页面交互实现App中蝴蝶种类的识别和查询功能,点击程序进入主界面,包括兴隆山简介、兴隆山蝴蝶、兴隆山地图、兴隆山天气等应用,其中蝴蝶形态以3D技术进行展示。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功能。经初步测试,这款蝴蝶识别App的开发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提高了野外蝴蝶识别的准确性,也为下一步使用其它语言乃至进行更大范围的蝴蝶识别App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兴波 周惠丽 张红勇 彭鹤年 王召龙 白映禄 尚素琴
[目的]通过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进一步了解该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而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以维护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方法] 2016—2018年连续3年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和上庄)进行蝶类生物多样性监测,选取6条样线,即:样线Ⅰ(代家窑)、样线Ⅱ(火烧沟)、样线Ⅲ(范家山)、样线Ⅳ(香沟门)、样线Ⅴ(红庄子)、样线Ⅵ(徐家峡)。计算各样线蝶类多样性指数,包括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等,并分析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蝶类的群落特征和区系组成。[结果]2016—2018年连续3年共采集蝴蝶标本4 618号,经鉴定隶属7科64属100种,其中眼蝶科(2 473号)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喙蝶科(仅1号)为保护区的稀有种。多样性分析表明:样线多样性为样线Ⅰ>样线Ⅵ>样线Ⅲ>样线Ⅳ>样线Ⅱ>样线Ⅴ,均匀度指数为样线Ⅱ>样线Ⅴ>样线Ⅵ>样线Ⅰ>样线Ⅳ>样线Ⅲ,物种丰富度为样线Ⅲ>样线Ⅳ>样线Ⅰ>样线Ⅵ>样线Ⅴ>样线Ⅱ。相似性分析表明:样线Ⅱ和样线Ⅴ为极不相似,样线Ⅰ和样线Ⅲ、样线Ⅰ和样线Ⅳ、样线Ⅲ和样线Ⅳ均为中等相似,其余样线两两间为中等不相似。区系组成表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100种蝴蝶中古北种56种,占蝴蝶总种数的56%;东洋种2种,占蝴蝶总种数的2%;广布种42种,占蝴蝶总种数的42%。[结论]单一生态系统中蝴蝶群落的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较低,复杂生态系统的蝴蝶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李因刚 沈国春 翁东明 张宏伟 张方钢
以位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hm2永久样地为研究材料,逐一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1 cm树木的胸围,并对其挂牌标记、鉴定种名和确定坐标位置,分析了样地内木荷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DBH≤17.5 cm的木荷个体数量占80.5%,DBH>27.5 cm的仅占8.4%,种群能够实现自我更新,属稳定型种群。基于种群径级结构分析,木荷种群密度随个体胸径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偏正态分布形曲线。木荷在整个样地中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多数聚集于坡面和山脊的生境中。种群空间关联性分析表明,木荷大径级(DBH≥16.1 cm)和小径级(1 cm≤DBH
关键词:
清凉峰 木荷 径级结构 空间格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忠军 王淯 薛文杰 姜海瑞 徐宏发
2003年和2004年冬季,采用粪堆计数法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总密度为(0.48±0.7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差)。以针阔混交林的林麝种群密度最高,为(0.94±0.0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阔叶林和灌木林次之,分别为(0.28±0.02)和(0.13±0.02)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草地(包括荒地)以及山顶草地+灌木+低矮乔木镶嵌景观中林麝密度均为0。在北坡,林麝主要分布在中山地带(海拔为1 700-2 100 m),南坡则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带(海拔2 1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尚素琴 张红勇 田赋斌 汝阳 周惠丽
为明确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目前的蝶类组成及多样性状况,选取保护区全部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和上庄)的8个代表性样线:麻家寺(Ⅰ)、官滩沟(Ⅱ)、兴隆山(Ⅲ)、银山(Ⅳ)、红庄子沟-骆驼岘-马滩(Ⅴ)、秦家湾-徐家峡-分豁岔(Ⅵ)、窑沟-双垄沟(Ⅶ)和马啣山(Ⅷ),进行蝶类调查,共采集蝴蝶标本1 271号,经鉴定隶属7科42属65种。蛱蝶科的种类数(21种)最多,眼蝶科的个体数(729只)最多,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绢蝶科(39只)和凤蝶科(3只)都只有1种,是保护区的稀有物种。初步计算并分析了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大荣 朱政德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设置 1 60 0m2 样地 5个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通过对闽楠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研究 ,结果表明 :闽楠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 ,具有丰富幼苗贮备 ,约 1 0 80 3株·hm- 2 ;在不同的演替群落中闽楠种群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但随着群落的演替 ,种群大小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 ;存活曲线的特性表现为种群从Ⅰ级苗发育到Ⅱ级苗过程中死亡率均较高 ,平均约82 3 %。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闽楠种群空间分布聚集强度较其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为低 ;闽楠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别 ,总体趋势是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 ,...
关键词:
闽楠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勇 艾训儒 姚兰 黄伟 陈斯
为定量分析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类型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以每个样地为综合资源位,采用Simpson指数的倒数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及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分别对自然恢复20 a、35 a和100 a左右次生林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及重叠进行测度,比较分析主要优势种在不同群落类型中的生态位变化及原因,同时对种群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其随自然恢复阶段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属于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勇 艾训儒 姚兰 黄伟 陈斯
为定量分析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类型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以每个样地为综合资源位,采用Simpson指数的倒数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及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分别对自然恢复20 a、35 a和100 a左右次生林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及重叠进行测度,比较分析主要优势种在不同群落类型中的生态位变化及原因,同时对种群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其随自然恢复阶段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属于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建群种,生态位宽度最大(群落ⅠB'_((SW)i)为0.750、B'_((L)i)为0.863,群落ⅡB'_((SW)i)为0.630、B'_((L)i)为0.685,群落ⅢB'_((SW)i)为0.625、B'_((L)i)为0.658),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高,自然恢复年限越长,其优势地位越明显。2)人为干扰和光照是影响该区域不同群落类型主要优势种生态位变化的主要因子。3)不同群落类型主要优势种的平均生态位宽度值B'_((SW)i)为0.603、B'_((L)i)为0.570,平均生态位重叠值为0.564,表明各种群生态幅广,资源利用谱较宽,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性竞争不激烈。4)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最小(IV为0.181,B'_((SW)i)为0.292,B'_((L)i)为0.109),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小或没有重叠,表明它对群落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弱且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产生了一定程度分化。各优势种的生态位随群落物种组成变化而变化,揭示了优势种的生态位随自然恢复阶段的变化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山 胡天华 赵春玲 林大影 李志刚 崔国发
以2006—2008年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和查阅标本资料,运用数量方法研究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的濒临消失风险和优先保护级别。以样线分布频度、样地分布频度、现存多度、分布方式和确限度5项指标,对该保护区植物濒临消失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其结果为: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有极易消失种14种,容易消失种28种,可能消失种55种,其余620种为安全种。利用濒临消失风险指数、遗传损失指数和利用价值指数3个指数,对该保护区内各植物物种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了保护级别,由此确定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一级优先保护植物有38种,二级优先保护植物有90种,非保护植物共590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鸿 徐一忠 陈德良 余久华 马海泉
1993~1995年在浙江省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昆虫区系研究,共采集昆虫标本5万余号,鉴定整理出含22目256科1364属2204种的昆虫名录,其中有9新属250新种。在此基础上试作昆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百山祖昆虫区系属东洋区性质;由于植物和天敌丰富,人为干扰少,昆虫群落稳定;特殊的地理位置、植被以及地史孕育了丰富的昆虫种类,特有成分丰富。
关键词:
昆虫区系 自然保护区 百山祖 浙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