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2)
2023(6317)
2022(5212)
2021(4684)
2020(3948)
2019(8621)
2018(8208)
2017(15339)
2016(8684)
2015(9215)
2014(8837)
2013(8587)
2012(8037)
2011(7187)
2010(7093)
2009(6523)
2008(6543)
2007(5609)
2006(4904)
2005(4136)
作者
(28939)
(24453)
(24362)
(22771)
(15517)
(11857)
(10750)
(9590)
(9362)
(8569)
(8521)
(8073)
(8043)
(7722)
(7703)
(7607)
(7366)
(7364)
(7140)
(6979)
(6480)
(5957)
(5895)
(5599)
(5486)
(5436)
(5332)
(5288)
(5004)
(4982)
学科
(31497)
经济(31454)
管理(23644)
(22543)
(17427)
企业(17427)
方法(15009)
数学(13334)
数学方法(13176)
(9647)
(9445)
(8444)
(7712)
贸易(7712)
中国(7572)
(7521)
业经(7373)
农业(6635)
环境(5571)
技术(5432)
(5429)
(5268)
金融(5267)
(5237)
财务(5234)
财务管理(5227)
企业财务(4935)
(4869)
银行(4808)
地方(4749)
机构
大学(129592)
学院(127363)
(47403)
研究(46848)
经济(46611)
管理(45076)
理学(40288)
理学院(39738)
管理学(38765)
管理学院(38573)
科学(34419)
(34168)
中国(32901)
业大(28071)
农业(27589)
(27166)
(26225)
研究所(24700)
(20222)
中心(20029)
农业大学(18781)
(18377)
财经(17182)
(17056)
北京(16359)
(15885)
(15845)
(15783)
(15674)
师范(15510)
基金
项目(96047)
科学(73873)
基金(71107)
(67360)
国家(66840)
研究(59096)
科学基金(54699)
自然(39101)
基金项目(38463)
社会(38281)
自然科(38203)
自然科学(38183)
自然科学基金(37543)
(37334)
社会科(36297)
社会科学(36285)
(32742)
资助(28046)
教育(26396)
重点(22297)
计划(21620)
编号(20543)
(20221)
(20035)
(19755)
科研(19737)
科技(19719)
创新(18875)
(17973)
国家社会(16563)
期刊
(45898)
经济(45898)
学报(34215)
研究(30609)
(30129)
科学(28079)
大学(24126)
学学(23523)
中国(20376)
农业(20146)
(14326)
管理(14094)
(10725)
业大(10572)
(9154)
金融(9154)
(9055)
林业(8717)
农业大学(8553)
财经(8341)
业经(8265)
经济研究(8126)
科技(7829)
教育(7683)
技术(7041)
(7040)
问题(6552)
资源(6220)
自然(6133)
商业(6015)
共检索到171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凯  胡静  孙宝刚  于洪芝  吴克贤  
对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结实规律和历年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兴安落叶松的结实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种子丰年的间隔期一般为3~8a,平均5.7a,无论是种子丰年还是平年,都不会连续出现。气候因子与结实量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结实量与年降水量和≥10℃日数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种子丰年与≥10℃积温连续达到1880℃以上水平的第2年密切相关。兴安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生长期的灾害性天气是直接导致种子低产的主要因子。提出保证兴安落叶松种子丰产需同时具备的3个必要条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池波  蔡体久  满秀玲  李奕  
利用Granier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TDP),于2012年5—9月连续对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蒸腾进行测定,结合同步观测的环境因子,分析兴安落叶松树干液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兴安落叶松蒸腾速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晴天和阴天均为单峰曲线,雨天为双峰曲线,且晴天和阴天的蒸腾速率高于雨天。夜间液流通量占整日液流通量的百分比为晴天(5.91%)>雨天(4.88%)>阴天(2.57%),在高温无雨情况下,液流通量呈现随高温无雨日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2)6—8月兴安落叶松蒸腾量占观测期总耗水量的80%,液流密度日峰值较高,其中7月最高达23.62cm3/(cm2·h),5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有才  董晓光  王笑山  马浩  
根据辽宁省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和不同无性系结实习性等有关资料 ,对种子园不同年龄阶段生产率、结实规律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用嫁接苗建立的日本落叶松初级种子园 ,1 6年前种子产量十分有限 ,年最高产种量仅 2 1 0kg/hm2 。园龄 2 2~ 2 6年生时大年种子产量虽可增加到 2 5 0 0kg/hm2 ,但这个年龄阶段的生产率仍然较低 ,仅 5 81kg/hm2 ·a。园龄 2 7~ 31年生时生产率才进一步提高到1 6 4 3kg/hm2 ·a。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大小年间种子产量变幅大 ,周期性明显 ,大年每隔 5~ 6年到来一次。种子产量与园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佟丽丽  严善春  金虎  石蕾  张健  
研究不同种类落叶松结实量与其抗性的关系,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在不同结实等级情况下针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兴安和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虽然苯丙氨酸在2种落叶松内均为优势氨基酸,但2种落叶松针叶内的多种与抗性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小于其在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量;当结实较少时,2种落叶松针叶内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立超  迟德富  王文帆  
于2011年至2013年,调查黑龙江黑河地区110块标准地(22个小班)兴安落叶松林立地因子、林分因子,分析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ukey检验表明,立地因子坡位、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林分因子郁闭度、林型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下坡位、中坡位、阴坡、斜坡立地条件下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较低,郁闭度较大以及珍珠梅兴安落叶松林型的林分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较小,海拔和林龄对兴安落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国  宋廷茂  赵朝中  刘晓娟  
本文详细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5种主要苗木类型的年生长规律,并应用有序样品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苗木生长时期进行了定量划分,目的是为培育优质壮苗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海艳  魏江生  
通过2003年7-8月对大兴安岭生态定位站落叶松林内0~30cm土壤容重、根系的测定及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动态监测得出如下结论:10~20cm土层和20~30cm土层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0.338g/cm3、1.352g/cm3,随深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增大;67.9%的根系分布在10~20cm的土层中,32.1%的根系分布在20~30cm的土层中,随深度的增大根系分布减少;从垂直分布看,降雨过后,表层0~10cm土壤质量含水量首先出现最大值且损耗最快;其次为10~20cm,20~30cm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降雨后的第四天;降雨第四天后三层土壤质量含水量比较接近;从水平分布看,随坡度下降土壤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欣   张秋良   孙守家   王冰  
【目的】探明环境因子对兴安落叶松原始林生态系统CO_2浓度及其δ~(13)C动态的影响,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碳交换过程,为模拟和预测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互馈机制以及科学评估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对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不同物候期、不同高度的CO_2浓度及其δ~(13)C进行连续高频观测,并分析环境因子与CO_2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1)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不同高度的CO_2浓度在生长季和日尺度上均呈单峰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展叶期(522.34μmol·mol~(-1))和凌晨(782.81μmol·mol~(-1)),谷值分别出现在落叶期(406.07μmol·mol~(-1))和中午(379.72μmol·mol~(-1));δ~(13)C变化趋势与CO_2浓度相反;2)CO_2浓度随垂直高度升高而减小,δ~(13)C随垂直高度升高而增大;不同高度的CO_2浓度及其δ~(13)C具有明显成层现象,夜间大气稳定性增加(理查逊数Ri≥0.083)会加剧冠层内外的差异;3)在0.5h尺度上,影响昼夜各高度CO_2浓度变化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T_a)(0.714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喆  
落叶松作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具有质地坚硬、力学强度高、纹理美观、天然耐腐性强等优点。但其存在易开裂、尺寸稳定性差和树脂含量高等缺陷,需要通过改性处理改善其使用性能。热处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改性方法,可有效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其中真空热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热处理方式,近几年已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尤其是热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论文以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热处理方法(热处理温度160°C240°C,热处理时间2h10h,绝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玉宝  
【目的】以大兴安岭过伐林为研究对象,界定林分空间利用,提出林分空间利用率计算方法,从林分水平空间、垂直空间、综合空间利用率3个方面分析天然林空间利用规律。【方法】利用14块样地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揭示影响林分空间利用率的主要因子。【结果】14块样地林分水平空间利用率、垂直空间利用率和综合空间利用率分别为62.5%~85.9%、31.2%~65.5%和50.1%~68.7%;平均水平分别达73.6%、46.0%和59.2%;随着林分生长,林木数量、个体大小、分布格局不断被调整,林分水平空间利用率发生变化;林分水平空间利用率与样地林木株数、更新密度和林木聚集系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林分蓄积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林分平均胸径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分垂直空间大小不一,随着林分生长,林分高度、各层林木株数和高度逐渐被调整,林分垂直空间大小和空间利用率发生动态变化;林分垂直空间利用率与更新层高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样地林木株数、更新密度、林木聚集系数显著负相关(P<0.05),与垂直层次数、主林层高、演替层高、主林层与更新层高差、演替层与更新层高差、更新层株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林分综合空间利用率受水平和垂直结构两方面因素影响,与林分密度、主林层株数显著正相关(P<0.05),与垂直层次数、演替层高显著负相关(P<0.05),与主林层高、主林层与更新层高差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随着林分生长,林分空间大小和空间利用率发生动态变化。影响林分水平空间、垂直空间、综合空间利用率主要因子分别为更新密度、演替层与更新层高差、主林层高、林分密度和演替层高。提高林分空间利用率,优化林分结构,需要采取兼顾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多种因子的立体技术措施。在林分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控林分密度,确保林分自然更新能力,合理设置林分各层次林木株数和高度分布,形成阶梯式分布状态,使林分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表6参2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梅  张秋良  
采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与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CO2通量表现出较显著的日变化特征,白天为碳吸收阶段,12:30—13:30 CO2通量吸收出现峰值,而夜间为碳排放阶段,昼夜CO2通量变化幅度在-1.09~0.11 mg/(m2·s)之间,生态系统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碳汇特征;非生长季,昼夜CO2通量变化幅度在0~0.3 mg/(m2·s)之间,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源。2)生长季光合有效辐射(PAR)与CO2通量呈对数相关(R2=0.486 1),随PAR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增大,PAR是CO2通量的直接影响因子;非生长季CO2通量与PAR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熊伟  王彦辉  徐德应  
应用热脉冲速度记录仪在宁夏固原六盘山地区研究了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的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 ,1 3a的单木液流量在生长季中后期 (7~ 1 0月份 )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节律 ,夜间液流活动微弱且时断时续 ,其值一般在 0 0 0 0 0 8m3·h- 1 以下 ;白天随太阳辐射和空气温度升高而持续上升 ,其最大值可达 0 0 0 1 0 79m3·h- 1 ,树干径向不同位点液流速度的变化由外向里呈现出低—高—低的态势。用日累积液流量作为单木日蒸腾量的估计值 ,并用“截干测定”方法进行验证 ,结果说明两者的日变化曲线基本吻合 ,后者2 4h蒸腾量为 0 0 0 3 1 7m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东雪  刘强  董利虎  李凤日  
【目的】以黑龙江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光合作用机理角度以及树干断面积生长量与叶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角度提出了有效冠高(HEC)的确定方法,并分析了影响有效冠高的主要因子。【方法】首先,根据3株光合作用测定样木不同轮层枝叶在生长季内光合累积碳量对树干的贡献量判定有效冠位置,并分析该位置与累积叶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关系,提出基于累积叶生物量垂直分布判定有效冠位置的标准。其次,采用传统方法,通过分析树干断面积增长量与叶生物量的实际垂直分布规律,判定有效冠高。最后,根据实测的19块标准地133株解析木数据,对比两种方法判定的有效冠高的差异,确定有效冠高的判断依据,并分析有效冠高与林木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树冠中各轮层枝叶对树干的净碳贡献量随相对着枝深度(RDINC)的增加表现为"单峰"形式的变化趋势,将净碳贡献量大于0的轮层及以上部分确定为有效冠。3株光合样木有效冠高存在一定差异,分别为2.84、4.73和4.38 m,但有效冠位置对应的相对累积叶生物量分别为87%、90%和86%,均接近于90%,因此,可以采用相对累积叶生物量为90%处的位置作为判定有效冠位置的依据。相较于该方法,采用分析断面积增长量和叶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判定HEC位置的方法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林分年龄(Age)是与HEC相关性最高的林分因子,二者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单木因子中,接触高(CH)和树高(H)与HEC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左右。林分密度(SD)和竞争指数(CI)与HEC呈负相关,但该现象主要是受Age、CH和H的影响。【结论】采用相对叶生物量累积达到总叶生物量90%所对应的位置作为判定有效冠的依据具有一定可行性,处于该位置之上的相邻轮枝的高度即为有效冠高。有效冠长占总冠长的比例平均为四分之三,最小值为二分之一,本研究结果为长白落叶松幼龄林的人工整枝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梅  张秋良  
【目的】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研究,探明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生长季碳、水、热交换特征和变异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碳源/汇的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林龄为100~120年的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内建立观测点,采用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进行生长季兴安落叶松-大气之间的CO2通量、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以及降雨量、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气温、光合有效辐射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连续观测,并进行了兴安落叶松林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兴安落叶松林CO2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从06:00开始为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牟长城  程伟  孙晓新  吴云霞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林、兴安落叶松-油桦-笃斯越橘-藓类沼泽林和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中位泥炭藓沼泽林生长季节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季节排放量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3种落叶松沼泽林土壤CO2排放通量均呈现夏季高(651.4~823.6mg·m-2h-1)春秋季低(233.3~310.0mg·m-2h-1)的单峰型季节变化,N2O排放通量(0.010~0.049,0.012~0.020和0.010~0.080mg·m-2h-1)分别呈现夏季>春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和秋季>春季>夏季的变化规律,CH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