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0)
- 2023(3647)
- 2022(3163)
- 2021(2996)
- 2020(2436)
- 2019(5484)
- 2018(5317)
- 2017(10614)
- 2016(6050)
- 2015(6434)
- 2014(6451)
- 2013(6241)
- 2012(6116)
- 2011(5606)
- 2010(5974)
- 2009(5557)
- 2008(5435)
- 2007(4981)
- 2006(4696)
- 2005(4275)
- 学科
- 济(19476)
- 经济(19456)
- 管理(17157)
- 业(16025)
- 企(12383)
- 企业(12383)
- 农(7830)
- 策(6993)
- 财(6459)
- 方法(6229)
- 中国(6010)
- 及其(5609)
- 数学(5542)
- 数学方法(5395)
- 学(5066)
- 政策(5017)
- 制(4909)
- 贸(4881)
- 农业(4880)
- 贸易(4879)
- 易(4786)
- 地方(4514)
- 方针(4401)
- 述(4349)
- 阐(4349)
- 阐述(4349)
- 业经(4280)
- 税(4197)
- 方针政策(4152)
- 税收(4104)
- 机构
- 学院(84775)
- 大学(82691)
- 济(33487)
- 研究(33091)
- 经济(32586)
- 管理(30651)
- 理学(25534)
- 中国(25438)
- 理学院(25241)
- 管理学(24700)
- 管理学院(24547)
- 科学(21365)
- 京(18779)
- 农(18127)
- 所(18023)
- 财(17327)
- 研究所(16333)
- 业大(15144)
- 江(14811)
- 中心(14591)
- 农业(14286)
- 院(12662)
- 财经(12614)
- 省(12293)
- 北京(12185)
- 经(11391)
- 州(11317)
- 范(11001)
- 师范(10927)
- 科学院(10190)
- 基金
- 项目(54566)
- 科学(41907)
- 研究(38788)
- 基金(38260)
- 家(34739)
- 国家(34448)
- 科学基金(28148)
- 社会(22574)
- 省(21505)
- 社会科(21369)
- 社会科学(21364)
- 自然(19366)
- 基金项目(19167)
- 自然科(18865)
- 自然科学(18859)
- 划(18632)
- 自然科学基金(18512)
- 教育(17513)
- 资助(16576)
- 编号(16201)
- 成果(13926)
- 重点(12520)
- 课题(12262)
- 发(12109)
- 部(11620)
- 创(10739)
- 策(10655)
- 计划(10525)
- 科研(10359)
- 性(10216)
共检索到136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柳 孙慧珍
【目的】具有重要的木材生产与生态功能的兴安落叶松分布于我国夏季干旱强度和频度明显偏高区域,研究兴安落叶松自然干旱过程中水分指标特征,以期阐明该种水分应对策略。【方法】以自然生长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5—9月生长季,于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内进行了减雨100%、减雨50%和对照试验,测定不同减雨条件下兴安落叶松枝条水势、针叶气孔导度、相对含水量,分析压力-容积曲线水分参数。【结果】测定期间兴安落叶松枝条中午水势由低到高依次为减雨100%、减雨50%、对照。减雨100%、减雨50%和对照兴安落叶松枝条中午水势季节变幅依次为0.81,0.68和0.54 MPa,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海艳 魏江生
通过2003年7-8月对大兴安岭生态定位站落叶松林内0~30cm土壤容重、根系的测定及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动态监测得出如下结论:10~20cm土层和20~30cm土层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0.338g/cm3、1.352g/cm3,随深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增大;67.9%的根系分布在10~20cm的土层中,32.1%的根系分布在20~30cm的土层中,随深度的增大根系分布减少;从垂直分布看,降雨过后,表层0~10cm土壤质量含水量首先出现最大值且损耗最快;其次为10~20cm,20~30cm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降雨后的第四天;降雨第四天后三层土壤质量含水量比较接近;从水平分布看,随坡度下降土壤质...
关键词: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 土壤水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国 宋廷茂 赵朝中 李志丹
本文应用PV技术详细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三种不同类型苗水和二株幼树的水分参数的季节变化,并讨论了水分参数在耐旱性评价中的可能意义.结果表明:苗木和幼树的水分参数均有季节性变化.这种季节性变化与苗木和幼树的物候进程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水分参数的季节变化表明:苗木和幼树的耐旱能力也有季节性变化.一般生长季苗木和幼树耗水量大,组织比较幼嫩,易受干旱胁迫的影响,因而耐旱能力相对比较弱;生长季末和非生长季,苗木和幼树木质化程度高,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因而耐旱能力也随之提高.从水分参数总的评价来看,樟子松耐旱能力显著高于落叶松.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落叶松幼树叶片抗脱水能力显著低于樟子松,但是在整个生长季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国 宋廷茂 赵朝中 李志丹
本文探讨了应用主分量分析(PAC)和数量化理论Ⅲ来研究苗木和幼树的水分参数的季节变化规律、水分参数随土壤干旱胁迫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与前面的研究结论完全一致.但是PAC和数量化理论Ⅲ在分析水分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它不仅有助于揭示水分参数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而且使分析结果更加清晰明了、直观.
关键词:
水分参数 主分量分析 数量化理论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玉宝
【目的】以大兴安岭过伐林为研究对象,界定林分空间利用,提出林分空间利用率计算方法,从林分水平空间、垂直空间、综合空间利用率3个方面分析天然林空间利用规律。【方法】利用14块样地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揭示影响林分空间利用率的主要因子。【结果】14块样地林分水平空间利用率、垂直空间利用率和综合空间利用率分别为62.5%~85.9%、31.2%~65.5%和50.1%~68.7%;平均水平分别达73.6%、46.0%和59.2%;随着林分生长,林木数量、个体大小、分布格局不断被调整,林分水平空间利用率发生变化;林分水平空间利用率与样地林木株数、更新密度和林木聚集系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林分蓄积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林分平均胸径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分垂直空间大小不一,随着林分生长,林分高度、各层林木株数和高度逐渐被调整,林分垂直空间大小和空间利用率发生动态变化;林分垂直空间利用率与更新层高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样地林木株数、更新密度、林木聚集系数显著负相关(P<0.05),与垂直层次数、主林层高、演替层高、主林层与更新层高差、演替层与更新层高差、更新层株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林分综合空间利用率受水平和垂直结构两方面因素影响,与林分密度、主林层株数显著正相关(P<0.05),与垂直层次数、演替层高显著负相关(P<0.05),与主林层高、主林层与更新层高差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随着林分生长,林分空间大小和空间利用率发生动态变化。影响林分水平空间、垂直空间、综合空间利用率主要因子分别为更新密度、演替层与更新层高差、主林层高、林分密度和演替层高。提高林分空间利用率,优化林分结构,需要采取兼顾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多种因子的立体技术措施。在林分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控林分密度,确保林分自然更新能力,合理设置林分各层次林木株数和高度分布,形成阶梯式分布状态,使林分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表6参2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新生 王笑山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树种,然而由于采用不同的性状进行分类,它们种间关系问题一直在争论着。国外研究人员如OstenfeldandLarsen(1930)等认为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我国科学家则把它们视为两个单独的种,并且还认为长白落叶松有3个变种存在,而华北落叶松有1个变种存在。因此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3个种间遗传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势预测。至今植物分类研究所采用的性状已包括有表型形态、生殖、生化、蛋白质(同功酶)到RNA和DNA的分子标记等,进行综合性状分类比较。由于这些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国 宋廷茂 赵朝中 刘晓娟
本文应用压力室和PV技术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主要针叶树种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的四种苗木类型和两株幼树的水势和膨压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在典型的天气条件下,苗木和幼树的水势日变化量呈明显的单峰曲线.水势、膨压以及蒸腾的日变化与气温,光照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基本吻合.水势的季节变化表明,在整个生长季,由于落叶松蒸腾耗水量大,表现出水分亏缺的特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亮亮 满秀玲 刘玉杰 刘海亮 田野宏 刘茜
从坡面尺度对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天然落叶松林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冠层结构、土壤温度、降雨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坡上至坡下,0~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样带12比样带1降低了19.95%,5~10 cm和10~1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坡位的降低而逐渐升高,从样带1至样带12分别增加15.55%和29.16%;0~15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在17.61%~18.77%之间波动,从坡上至坡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坡上和坡下样带垂直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坡中,样带1、11及12的垂直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10.17%、13.39%及15.02%,属于中等变异程度,而各样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会岩 金屿淞 张芸慧 陈祥伟
大兴安岭是我国林火高发区,林火对森林土壤的化学性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探明林火与土壤p H值和土壤养分的关系,本文以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火烧时间、不同火烧强度对土壤p H值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时间相同,土壤p H值随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火烧强度相同,火烧后时间越长,土壤p H值越小,但火烧迹地的土壤p H值大于未火烧的对照组;在相同火烧强度条件下,不同火烧时间(1996、2010年和未火烧)偃松-兴安落叶松林迹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不同,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火烧时间相同,不同火烧强度条件下偃松-兴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佟丽丽 严善春 金虎 石蕾 张健
研究不同种类落叶松结实量与其抗性的关系,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在不同结实等级情况下针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兴安和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虽然苯丙氨酸在2种落叶松内均为优势氨基酸,但2种落叶松针叶内的多种与抗性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小于其在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量;当结实较少时,2种落叶松针叶内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国 宋廷茂 李志丹 刘晓娟
本文详细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对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苗木水势,膨压以及水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呈明显的双曲线关系[Y=x/(a+bx)],与膨压呈对数关系(y=a+blnx).樟子松属于典型的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而落叶松则属于低水势忍耐脱水为其主要耐旱特征.由于樟子松和落叶松对土壤干旱胁迫的适应途径不同,从而体现在水分参数上的水分生理特点也不尽相同.综合所有的水分参数特点来看.樟子松耐旱能力高于落叶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化成 杜亚娟
采用野外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下兴安落叶松的更新条件。在所研究的四种林型的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之间,更新差别表现在下种、发芽和存活三方面。种子年时,老龄林下种量每平方米达到300-1000粒,各林型落种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赤杨落叶松林→丛桦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一年中的幼苗发生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种子萌发主要在6月,幼苗死亡主要在7月,而8月份幼苗种群变化较小。从有利于落叶松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方面来说,各林型的顺序是:丛桦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赤杨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这个顺序主要取决于土壤表层的湿度,即土壤湿度越大,发芽数和存活数越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林型 落种量 幼苗发生动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乌雅瀚 铁牛 刘洋
【目的】确定气候、土壤、地形、植被多样性和林分因子对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基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野外调查数据,利用AMOS软件构建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与影响因子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基于主成分和相关分析,建立主要影响因子与林分碳密度变化的关系。【结果】林分因子和植被多样性对乔木、灌木层的碳密度变化为正影响,气候、土壤和地形对乔木、灌木层的碳密度变化为负影响;除植被多样性对草本层的碳密度为正影响外,其余的影响因子均对草本层的碳密度为负影响。气候对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的影响最大,其对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碳密度的总影响系数分别是-0.814、-0.386、-0.486,直接影响系数分别是-0.77、-0.48、-0.43,间接影响系数分别是-0.044、0.091、-0.056。根据气候与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的量化关系,得出林分碳密度随气候变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主要受到气候变量的制约,而林分因子对林分碳密度变化影响最小。今后在研究林分碳密度变化时,要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在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理解森林植被碳密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耦合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本文利用兴安落叶松树干解析资料探讨天然异龄林地位质量评估方法.试图从优势木树高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入手,以优势木在标准胸径时所达到的树高作为评估地位质量的指标.利用Richards函数拟合树高一胸径地位指数曲线及树高一年龄地位指数的导向曲线,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树高一胸径地位指数曲线更适用于兴安落叶松天然异龄林地位质量的评估.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标准胸径的确定和导向曲线的展开方法,讨论了林分密度对潜在的地位生产力评估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楚旭 邸雪颖 杨光
以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时间火烧迹地进行调查,采用挖掘法获取土壤根系样品,研究火后落叶松根生物量,C、N养分浓度及C/N值变化。结果表明:1)火烧后1周,受低强度和中等强度火烧树木的活根生物量仅是对照树木的80%和36%,<1mm细根生物量则分别是对照的60%和19%。2)火烧后3个月,受低强度火烧树木细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受中等强度火烧树木根恢复程度明显低于受低强度火烧树木;火后2年,前者根生物量与对照树木无明显差异,而后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