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3)
2023(9180)
2022(8332)
2021(7937)
2020(6724)
2019(15620)
2018(15707)
2017(30225)
2016(16731)
2015(18822)
2014(18705)
2013(18595)
2012(16915)
2011(15117)
2010(14836)
2009(13264)
2008(12735)
2007(10766)
2006(9204)
2005(7718)
作者
(49800)
(41112)
(40959)
(38865)
(26093)
(19853)
(18531)
(16438)
(15723)
(14674)
(14204)
(13793)
(13029)
(12933)
(12737)
(12617)
(12600)
(12384)
(11730)
(11593)
(10463)
(9991)
(9975)
(9244)
(9207)
(9169)
(9121)
(8969)
(8357)
(8302)
学科
(60220)
经济(60154)
管理(44884)
(42315)
(35713)
企业(35713)
方法(30186)
数学(26121)
数学方法(25800)
(16492)
(15638)
中国(14639)
(14198)
业经(13447)
地方(12448)
(11567)
贸易(11563)
(11232)
(10773)
理论(10772)
农业(10491)
环境(10121)
技术(9998)
(9455)
(9413)
财务(9397)
财务管理(9383)
教育(8936)
企业财务(8860)
(8673)
机构
大学(231513)
学院(229455)
管理(92384)
(82055)
理学(80932)
经济(80095)
理学院(80010)
管理学(78385)
管理学院(78003)
研究(77119)
中国(54267)
科学(53636)
(50360)
(42285)
业大(41037)
(39883)
研究所(37110)
(35573)
中心(34177)
农业(33211)
(32130)
北京(31757)
(29927)
师范(29615)
财经(29457)
(28976)
(26854)
(26465)
技术(26227)
师范大学(23915)
基金
项目(168602)
科学(129833)
基金(120495)
研究(117992)
(107180)
国家(106326)
科学基金(89997)
社会(70280)
(66936)
社会科(66390)
社会科学(66371)
基金项目(65340)
自然(62250)
自然科(60720)
自然科学(60704)
自然科学基金(59588)
(56379)
教育(53544)
资助(49994)
编号(47977)
成果(38246)
重点(37561)
(35409)
(35048)
(34666)
科研(33267)
课题(33078)
计划(32657)
创新(32285)
大学(30677)
期刊
(85885)
经济(85885)
研究(62941)
学报(44876)
科学(39410)
中国(38420)
(37873)
大学(33115)
管理(32360)
学学(31432)
农业(26601)
(24984)
教育(24748)
技术(19044)
(15012)
金融(15012)
业经(14702)
林业(14376)
图书(13833)
科技(13523)
(13482)
经济研究(13166)
财经(13112)
业大(12663)
理论(12052)
(11771)
实践(11410)
(11410)
问题(11130)
(10931)
共检索到318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书勤  张相  张明  张力平  
为了对林业副产物兴安落叶松树皮利用更加充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对兴安落叶松树皮进行萃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萃取物成分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经150min超临界CO2萃取可基本将3.00kg兴安落叶松树皮中的油脂萃取干净,萃取物得率可达3.325%;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共鉴定出44种物质,含量较高的几种化合物是5,6-二羟基-β胡萝卜素(36.30%)、树脂酸及其衍生物(27.60%)、泪杉醇(17.14%)、香叶基芳樟醇(12.51%)。该萃取物成分与普通松脂有明显的区别,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兆林  王骏  周金池  
为探索研究油松的新方法,该文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油松针叶为材料萃取萜烯类化合物,以α蒎烯、β石竹烯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单因子变化的实验方法,通过GC和GCMS监测,改变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找到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0℃和萃取时间20min,是从油松针叶中萃取以α蒎烯和β石竹烯为代表的萜烯类化合物得率较高的萃取条件.与水蒸气蒸馏相比,该实验方法省时且样品收率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清  郑小严  黄红霞  李斌  陈镇方  陈绍军  
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时间1.5 h,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75%,CO2流量20 kg.h-1,夹带剂添加量5 mL.g-1.验证试验表明,乌饭树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73.10%(n=3,RSD=3.58%),证明该条件确为最佳提取条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秋辉  王善荣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螺旋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螺旋藻粉萃取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萃取后螺旋藻腥味被去除,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氨基酸总量、脂类物质总量稍有下降,必需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显著。同时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条件(萃取压力、时间)对脂类物质得率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提取脂类物质的最佳压力为35MPa,CO2循环时间宜控制在4h内。超临界CO2萃取的脂类物质可作为含γ-亚麻酸保健食品的添加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志  
研究了影响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各种因素,获得了CO2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最佳工艺。以干粉减少量,萃取物质量和薄层层析(TLC)对萜类的检测作为萃取指标,以压力,温度,夹带剂种类和萃取时间作为影响因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设计实验,研究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的适宜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5 MPa,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多因素正交实验表明,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0 MPa,萃取时间为1.5 h,夹带剂乙醇用量为干粉的1.5倍(g/mL比值)为最佳萃取工艺流程,在该条件下的萃取率为0.7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植雄  江水泉  
用超临界CO2对南烛叶冻干粉进行萃取,并对萃取物进行气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南烛叶中含有C016(棕榈酸)、C018(硬脂酸)、C118(油酸)、C218(亚油酸)、C318(α-亚麻酸)和C020(花生酸)等6种脂肪酸,其中C318(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36.4%;南烛叶还含有槲皮素和其它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在萃取物中占3.52%,黄酮总量占11.6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桃  陈新  徐旭  李龙  何舟  胡海  
【目的】考察从华山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松针挥发油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对松针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超临界CO2萃取松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34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2h。【结论】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松针中挥发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549%,提取率高、分离效果好,所得挥发油为淡黄色澄清透明油状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华  包斌  陈山乔  沈晶晶  潘镜  陶宁萍  吴文惠  
为优化罗非鱼头油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超临界CO2萃取罗非鱼头油的单因素水平,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罗非鱼头油的工艺条件,分析了罗非鱼头油的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技术萃取罗非鱼头油的最优工艺条件是压力36 MPa、温度41℃和时间3.1 h,超临界CO2流体技术优于蒸煮法、碱水解法和酶解法;罗非鱼头油的最大提取率是79.5%,其碘值、过氧化值和酸值分别是(5.36±0.15)mg/kg、(4.27±0.33)mmol/kg、(139.0±8.9)g/100g;罗非鱼头油的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王宪昌  王建军  
由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核桃蛋白又容易变性 ,所以普通的油脂制取方法对该产品品质有不利的影响 .根据核桃油的品质特性 ,该试验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物料粒度、萃取时间 4个操作条件的试验探索 ,得出了最佳操作工艺参数 :压力 32MPa、温度 4 0℃、物料粒度 30目 (即粒径约为 0 5mm)、萃取时间 3 5h .采用该工艺制取的核桃油完全可以达到一级食用油标准 ,也符合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对核桃油的要求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  薛文通  
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2 萃取小麦胚芽油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 循环量对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大于温度 ;在萃取压力为 2 0~ 3 8MPa范围内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非常明显 ,随着压力的增大萃取速率显著加快 ;萃取小麦胚芽油的最佳萃取温度为 3 8~ 43℃ ;在低CO2 循环量条件下 ,萃取速率主要受分离速度的影响 ,并随循环量的增加 ,萃取速率加快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庸  于华忠  杜亚填  张敏  曾健青  萧浪涛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虎杖中白藜芦醇进行萃取,获得了初步萃取条件:萃取釜压力25MPa,温度50℃;解析釜压力5.7MPa,温度46℃,用无水乙醇及CY(自制)作为改性剂,同时用HPLC对萃取物进行白藜芦醇含量测定,可知CY作为改性剂效果最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湘洲  张炎强  张金玲  罗正  
建立姜黄油及姜黄色素的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在超临界CO2萃取姜黄油前处理工序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微波法提取姜黄色素过程中各操作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比较组合工艺与其他工艺在提取条件、产品得率、纯度等方面的差异。优化后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5℃,料液比1∶11,乙醇体积分数80%,时间2min,姜黄色素得率达到3.22%。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完成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分步提取,而且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同时实现的效果,更有利于后期精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立超  迟德富  谢兴  王广利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以收率为指标的CO2超临界萃取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5MPa、温度50℃、时间60min为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条件,收率为3.56%;依此条件分别萃取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的树皮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物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酯类、酸类、烃类等化合物,其中以酸类物质含量最高,其他物质含量均较低;萘、醌、、酮等大分子物质含量较少;中东杨和斯大林杨树皮中特异化合物种类较多。同时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青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兴耀  欧阳建文  刘东波  阳国平  王仁才  王辉宪  袁洪  
以刺葡萄种子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刺葡萄籽油的工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刺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刺葡萄籽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种子粉碎粒径0.40~0.53mm,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55℃,分离压力12MPa,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为13.5%.GC/MS分析显示,刺葡萄籽油成分以脂肪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7%,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亚油酸为主,含量为82.32%;饱和脂肪酸主要为硬脂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9.03%,3.26%.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怡  陈鑫  林旭  郑宝东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籽精油,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柚籽精油得率的影响,进行最佳工艺优化;同时对柚籽精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为16 L.h-1、萃取时间1 h,精油得率达33.90%。气象色谱分析表明,柚籽精油中饱和脂肪酸占32.11%、不饱和脂肪酸占66.6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