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1)
- 2023(5581)
- 2022(4672)
- 2021(4198)
- 2020(3638)
- 2019(8089)
- 2018(7939)
- 2017(14932)
- 2016(8618)
- 2015(9578)
- 2014(9459)
- 2013(9184)
- 2012(8494)
- 2011(7587)
- 2010(7616)
- 2009(7446)
- 2008(7436)
- 2007(6694)
- 2006(5987)
- 2005(5670)
- 学科
- 管理(30349)
- 济(28315)
- 经济(28246)
- 业(26568)
- 企(23726)
- 企业(23726)
- 制(12661)
- 财(12108)
- 方法(10718)
- 数学(8795)
- 体(8693)
- 数学方法(8658)
- 农(8209)
- 业经(8093)
- 务(7686)
- 财务(7665)
- 财务管理(7647)
- 中国(7630)
- 体制(7518)
- 学(7351)
- 企业财务(7288)
- 银(6884)
- 银行(6843)
- 行(6447)
- 划(6035)
- 融(5817)
- 金融(5815)
- 度(5436)
- 制度(5401)
- 环境(5329)
- 机构
- 大学(123007)
- 学院(121743)
- 济(47798)
- 经济(46754)
- 管理(43706)
- 研究(43324)
- 理学(37093)
- 理学院(36641)
- 管理学(35931)
- 管理学院(35711)
- 中国(33394)
- 科学(27534)
- 财(26526)
- 京(26353)
- 农(24581)
- 所(22921)
- 业大(21171)
- 研究所(20607)
- 江(20107)
- 财经(19917)
- 中心(19195)
- 农业(19160)
- 经(17925)
- 北京(16354)
- 院(16336)
- 省(16114)
- 州(15094)
- 经济学(14899)
- 财经大学(14703)
- 范(13922)
- 基金
- 项目(81907)
- 科学(64274)
- 基金(60535)
- 研究(56464)
- 家(54549)
- 国家(54131)
- 科学基金(45600)
- 社会(35984)
- 社会科(34130)
- 社会科学(34122)
- 省(32228)
- 基金项目(31814)
- 自然(30626)
- 自然科(29867)
- 自然科学(29859)
- 自然科学基金(29351)
- 划(27184)
- 教育(25773)
- 资助(23936)
- 编号(21272)
- 制(20404)
- 重点(19081)
- 成果(18299)
- 部(17808)
- 创(17200)
- 发(16719)
- 创新(16321)
- 科研(16206)
- 计划(15902)
- 课题(15874)
共检索到191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更新 张明铁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是我国主要用材树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兴安落叶松可利用资源日趋减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对现有的后备资源如果能按合理经营密度进行抚育间伐,就可以达到科学经营森林的目的。本文利用胸径与冠幅的相关关系确定林分适宜密度的方法,编制了牙克石林区中部兴安落叶松幼中龄天然林、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表。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经营密度 优势高 重叠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乌雅瀚 铁牛 刘洋
【目的】确定气候、土壤、地形、植被多样性和林分因子对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基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野外调查数据,利用AMOS软件构建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与影响因子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基于主成分和相关分析,建立主要影响因子与林分碳密度变化的关系。【结果】林分因子和植被多样性对乔木、灌木层的碳密度变化为正影响,气候、土壤和地形对乔木、灌木层的碳密度变化为负影响;除植被多样性对草本层的碳密度为正影响外,其余的影响因子均对草本层的碳密度为负影响。气候对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的影响最大,其对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碳密度的总影响系数分别是-0.814、-0.386、-0.486,直接影响系数分别是-0.77、-0.48、-0.43,间接影响系数分别是-0.044、0.091、-0.056。根据气候与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的量化关系,得出林分碳密度随气候变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主要受到气候变量的制约,而林分因子对林分碳密度变化影响最小。今后在研究林分碳密度变化时,要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在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理解森林植被碳密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耦合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印佩文 宋廷茂 彭祚登 刘勇 赵朝中 李志丹 李万棋
研究本地区培育兴安落叶松播种苗(1-0)型的适宜播种量与最合理密度.提出当地适宜播种量为6~7 kg,合理密度为1200株/m~2(每亩44万株).当兴安落叶松种子播种净度为95%,发芽率为40%~65%,千粒重为3.5~4 g时,在西林吉林业局中心苗圃目前技术条件下,播种量的损耗系数是1.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其保 摆万奇
本文应用动态规划法探讨了兴安落叶松人工幼中龄林的最优密度.文中以解析木资料为基础数据,以林分生长全过程中的采伐收入最高为目标,提出了各地位指数、各年龄阶段的林分最优密度和定量间伐的部分指标,并对应用同一资料按不同间隔阶段进行分析对比的方法做了探讨.
关键词:
动态规划 最优密度 定最间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向玉国 郑小贤 刘波云 高祥 徐光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落叶松生物量估计模型,然后编制了不同地位指数级的落叶松生物量林分密度控制图,并检验分析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结果能满足经营需要。
关键词:
落叶松 生物量 地位指数级 密度控制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舒洋 周梅 赵鹏武 葛鹏 张波 王梓璇 赵威
【目的】分析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为研究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及造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7-8月,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荒山荒地、水湿地、火烧迹地)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的兴安落叶松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幼龄林和中龄林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碳密度以及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幼龄林和中龄林落叶松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6.84105.42,30.261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人工林 兴安落叶松 土壤碳密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远 李耀翔 张哲宇
【目的】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落叶松木材光谱进行分析,建立适合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近红外模型,为提高近红外模型预测木材密度精度和普适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星火林场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对未打磨(M0)、150目打磨(M1)和320目打磨样品(M2)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分别采用11点移动平均平滑、基线校正(baseline)和SG平滑进行了光谱预处理以去除冗余光谱信息,采用人工选择、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完成波段优选,构建针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单一预测模型及包含3种表面粗糙度样品的近红外混合模型。【结果】M0样品包含的光谱信息要多于另外2种粗糙度,3种预处理方法中,SG平滑预处理的建模效果综合评价最好。基于3种波段优选方法分别建立M0、M1和M2的基本密度预测模型,SiPLS波段选择方法效果更好,对于M0、M1、M2这3种表面粗糙度样品,验证集相关系数R及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865 9和0.022 7、0.766 0和0.021 4、0.725 6和0.027 4。以3种不同粗糙度混合建立的SiPLS-混合预测模型,对于不同粗糙度样品的预测能力好于各粗糙度的单一模型,对于M0、M1、M2这3种表面粗糙度样品,模型的RMSEP分别降低了11%、25%、5%。【结论】基于3种表面粗糙度所构建的近红外模型都可以实现木材密度的有效预测且采用SiPLS优选波段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为M0>M1> M2,SiPLS波段选择方法可以优化表面粗糙度对预测模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混合模型则使近红外预测模型更加具有普适性,为木材的分类优选及精细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文杰 孙伟 邱岭 祖元刚 刘伟
基于连续1年的兴安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和环境因子(光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测定结果,探讨不同时间尺度下树干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差异。在月时间尺度上,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显著影响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土壤温度单位增加引起树干液流上升0.084~0.123L·cm-2month-1;在天时间尺度上,显著影响因子有土壤温度、光照和空气温度,其中土壤温度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单位增加会导致树干液流上升1.9~2.7mL·cm-2d-1;在小时时间尺度上,主要影响因子在不同季节不同,但最主要因子多是直接影响地上叶片生理指标如光照和空气湿度,二者单位上升平均分别引起树干液流上升1.23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树力 刘大兴 仲崇淇
以马尔柯夫过程理论为基础对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进行了模拟密度控制,提出了合理的培育密度和相应的抚育间伐对象。结果表明:马尔柯夫过程理论确能反映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的直径转移过程,这对于定量分析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直径分布的动态规律,从而拟定合理的密度控制措施非常有益;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成林后的密度控制间伐无论从培育森林方面,还是从取得木材、加大林分收益方面考虑,都应该以间伐小径阶的林木为主;20-25龄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的经营密度以0.7为最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迪生 李海文
该文以径阶株数作为状态变量,通过模拟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动态变化,采用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对林分密度最优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作为研究实例的林分,当主伐年龄40a,疏伐起始年龄18a,疏伐间隔期4~5a,疏伐次数2~3次,按株数疏伐率分别为31.9%,6.9%和13.8%时,采用下层疏伐时总材积收获量最大。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最优控制,林分密度,疏伐方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连友钦 宋久旺 杨光斗
苗期合理播种密度是改善苗木质量的关键。育苗密度是直接调节因子,它是控制群体生长及苗木生长对微环境要求的标志。1981~1984年在黑龙江省绥棱县苗圃,研究和分析了兴安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长白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的一年生播种苗生长的密度效应与苗期群体的受光程
关键词:
落叶松 群体结构 育苗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佳楠 刘帆 刘泽彬 郭建斌 王彦辉
[目的]明确森林坡面土壤密度的空间异质性并量化其合理取样数,对于准确理解坡面产流变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坡面0~100 cm土层土壤密度的空间异质性,用Monte Carlo模拟重抽样的方法,量化95%置信区间、10%误差下土壤密度的最少取样数。[结果]华北落叶松林坡面100 cm土层土壤密度变化范围0.99~1.48 g·cm~(-3);随土层加深,土壤密度逐渐增加。传统统计学表明,0~20 cm土层土壤密度属弱变异,其它土层均为中等变异,石砾含量的空间异质性是导致坡面不同土层土壤密度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地统计学表明,各层土壤密度空间结构均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不同土层土壤密度空间变异程度的不同导致其最少取样数存有明显差异,在95%的置信区间,若要控制坡面100 cm土层土壤密度评估精度在10%误差内,至少需布设10个以上的取样点。[结论]森林坡面土壤密度存有较大空间变异,且其合理取样数的大小取决于空间变异程度,未来应基于土壤密度空间变异程度与合理取样数的关系制定合理、高效的取样策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立春 刘铭宇 刘银帮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落叶松和樟子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在树干基部、树干1.3m处以及树高的20%、40%、60%和80%处截取5cm厚的圆盘各1个。在每个圆盘南向通过髓心锯下一个楔形木块,将每个楔形木块沿径向切割成相等的8段,测量其宽度和年轮数,并用排水法测定各样品的基本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落叶松和樟子松木材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株间变异、径向变异、沿树干方向的变异以及年轮组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落叶松和樟子松单株树木内木材基本密度存在变异,在树干不同高度处存在显著的株间变异和径向变异。落叶松树干基本密度在纵向呈现逐渐递减趋势,而樟子松呈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启文 王玉忠 徐振华 张树梓
【目的】研究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分平衡规律及其供求关系,准确计算区域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适宜经营密度。【方法】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构建包含大气降水土壤入渗分量、林下蒸散发分量和不同胸径华北落叶松单株蒸腾耗水分量的水源承载密度计算公式。通过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干液流、林下蒸散发、水量再分配特征的长期定位观测,以及胸径与木质部周长关系模型的构建,确定计算参数,计算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各径级可承载密度。【结果】(1)小五台地区华北落叶松生长季6个月,生长季昼间蒸腾平均时长15 h;生长季平均液流速率0.012 kg/(h·cm),除4月、6月较低外,其余各月都达到0.011 kg/(h·cm)以上,尤其以8月最高,达到0.021 kg/(h·cm)。(2)生长季华北落叶松林下平均蒸散发速率1.448 kg/(m2·d),全年平均速率0.833 kg/(m2·d);蒸散发速率4—6月上升较快,6—9月上升缓慢,并在9月达到峰值,10月迅速下降,11月到来年2月处于较低水平。(3)华北落叶松林冠层截留量占降水量的21.22%,穿透雨量占78.10%,树干径流量占0.68%,坡面径流量占1.50%,土壤入渗量占77.28%。(4)华北落叶松胸径与木质部周长呈线性相关关系,R2为0.958。【结论】依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出小五台地区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林各径级可承载密度,对于冀北地区现有林分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承载密度 水量平衡 冀北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邵英男 刘延坤 李云红 陈瑶 田松岩
以3种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尽一致;对土壤养分含量与环境要素(凋落量、现存量、林分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凋落量、现存量和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密切;林分密度为750900株·hm(-2)时,土壤多种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养分含量,有利于该地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养分 林分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