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7)
- 2023(14085)
- 2022(12256)
- 2021(11351)
- 2020(9453)
- 2019(21562)
- 2018(21548)
- 2017(40527)
- 2016(22366)
- 2015(25149)
- 2014(25254)
- 2013(25221)
- 2012(23615)
- 2011(21242)
- 2010(21491)
- 2009(19418)
- 2008(18986)
- 2007(16792)
- 2006(14794)
- 2005(13240)
- 学科
- 济(90191)
- 经济(90102)
- 管理(60006)
- 业(58215)
- 企(47008)
- 企业(47008)
- 方法(36180)
- 数学(30673)
- 数学方法(30285)
- 中国(27039)
- 农(25290)
- 地方(24429)
- 学(22433)
- 业经(21244)
- 财(20346)
- 制(17179)
- 农业(17143)
- 贸(15489)
- 贸易(15471)
- 银(15048)
- 银行(14979)
- 和(14973)
- 理论(14923)
- 易(14904)
- 环境(14804)
- 技术(14539)
- 行(14373)
- 融(14159)
- 金融(14158)
- 发(13368)
- 机构
- 大学(316701)
- 学院(315188)
- 管理(121697)
- 济(119420)
- 经济(116384)
- 研究(113966)
- 理学(104007)
- 理学院(102731)
- 管理学(100781)
- 管理学院(100223)
- 中国(84556)
- 科学(74383)
- 京(70681)
- 所(59481)
- 农(57056)
- 财(54509)
- 研究所(54289)
- 中心(51395)
- 业大(51252)
- 江(48995)
- 北京(45706)
- 范(44385)
- 农业(43976)
- 师范(43949)
- 财经(42771)
- 院(42548)
- 州(39766)
- 经(38836)
- 省(37674)
- 技术(35533)
- 基金
- 项目(216427)
- 科学(168013)
- 研究(155959)
- 基金(153575)
- 家(136167)
- 国家(134986)
- 科学基金(113725)
- 社会(94371)
- 社会科(89197)
- 社会科学(89169)
- 省(85973)
- 基金项目(82186)
- 自然(75787)
- 自然科(73927)
- 自然科学(73907)
- 划(72863)
- 自然科学基金(72549)
- 教育(71011)
- 编号(64047)
- 资助(63196)
- 成果(52051)
- 发(49977)
- 重点(49358)
- 部(45939)
- 课题(45511)
- 创(44352)
- 科研(41739)
- 创新(41341)
- 计划(40361)
- 大学(39093)
- 期刊
- 济(140970)
- 经济(140970)
- 研究(95684)
- 中国(66979)
- 学报(55605)
- 农(51910)
- 科学(51017)
- 管理(44998)
- 大学(41520)
- 教育(40268)
- 财(39699)
- 学学(38982)
- 农业(35816)
- 融(28593)
- 金融(28593)
- 技术(27573)
- 业经(24531)
- 经济研究(20886)
- 财经(20008)
- 业(18498)
- 图书(18426)
- 问题(18060)
- 林业(17222)
- 科技(17185)
- 经(16952)
- 理论(15461)
- 版(15289)
- 资源(15230)
- 技术经济(14933)
- 业大(14382)
共检索到480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喜越 李旗 高博 彭超智 张鑫瑶 单延龙 王明霞 尹赛男
【目的】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地下火发生的主要区域之一。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大兴安岭地区主要以浅层地下火为主。浅层地下火蔓延速度较快,而且可燃物较薄,很容易复燃引起地表火甚至是树冠火。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5种地类条件(有坡山地、农用地、无坡山地、水湿地、塔头湿地)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浅层地下火的燃烧特征和发生概率进行研究。【方法】在不破坏可燃物原有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点烧试验,研究浅层地下火的燃烧特征。根据凋落物和地下火可燃物的载量和含水率,使用方差分析、熵权法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地类浅层地下火的发生概率并排序。【结果】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浅层地下火燃烧过程温度先缓慢升高,当可燃物中大部分水分蒸发掉之后温度上升加快,达到一定温度后趋于稳定,然后温度降低直至熄灭。5种地类条件下凋落物层和地下火可燃物的载量和含水率都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舒洋 周梅 赵鹏武 葛鹏 张波 王梓璇 赵威
【目的】分析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为研究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及造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7-8月,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荒山荒地、水湿地、火烧迹地)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的兴安落叶松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幼龄林和中龄林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碳密度以及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幼龄林和中龄林落叶松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6.84105.42,30.261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人工林 兴安落叶松 土壤碳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轩 高佳琪 杨光 邸雪颖 于宏洲 瓮岳太
【目的】林褥层是主要的森林地被可燃物,是林火干扰北方森林生态系统进程的物质基础。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属于森林火烧迹地生态恢复的核心内容,探寻火烧迹地林褥层碳、氮化学计量特征与时间、空间因子间的关系,能够为研究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过火年份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和未过火兴安落叶松林样地的林褥层(未分解凋落物层、半分解凋落物层)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样品全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林褥层碳、氮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恢复时长、不同空间特征上的显著差异性;用皮尔森相关性表明林褥层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比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分析不同因子对林褥层碳氮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程度。【结果】随恢复时长增加,未分解层碳、氮含量和C/N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半分解层与之相反。随着海拔升高,未分解层碳含量和C/N、半分解层碳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半分解层C/N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未分解层碳含量和C/N平坡显著高于缓坡(P 0.05)。半分解层碳含量和氮含量缓坡略高于平坡,C/N平坡略高于缓坡。环境因子对未分解层碳氮比影响大小顺序为经度>纬度>铵态氮含量>氮含量>碳含量>坡度>坡向> pH,对半分解层碳氮比影响大小顺序为经度>碳含量>坡向>海拔>氮含量> pH>硝态氮含量。【结论】恢复时长和空间因子均是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林褥层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因子。部分空间因子如坡度、坡向对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林褥层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影响。时间因子和空间因子可通过改变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林褥层的分解速率进而对其所在的火顶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东升 孙晓梅 李凤日 贾炜玮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枝解析和节子剖析技术,获取了95株解析木和2 165个节子数据,以树木和节子自身因子为自变量建立了节子内部特征模型,包括节子直径和角度模型、节子中健全节和疏松节长度模型。模型很好地描述了节子内部特征因子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节子内部特征因子随林木和自身变量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节子直径、节子角度和健全节长度都随着其所在位置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疏松节长度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增大趋势,但节子自身直径大小对其影响也较大。应用独立检验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精度达到了95%以上,这些模型可以应用到林木生长模拟系统中,增加模拟效果。节子内部特征变化规律的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国发 蔡体久 杨文化
该文研究了落叶松 (Larixgmelini)人工林土壤酸度动态问题 .选择 7,1 3,2 5 ,37年生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 ,在生长季内定期取样 ,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落叶松人工林的凋落物为微酸性或酸性 ,pH值 6 0左右 ;矿质层土壤酸度没有增大的趋势 ,活性酸度 pH值 6 0左右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 2 0~ 40cmol/kg ,盐基饱和度80 %以上 ,钙离子交换量为 1 3~ 2 7cmol/kg ,以胡敏酸为主的腐殖质含量在 3%以上 ;暗棕壤具有较高的缓冲性能 ,不需施用石灰调节土壤的酸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董伯骞 黄选瑞 徐学华 张玉珍
通过对冀北山地退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2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林分的林隙特征和实施封禁后林隙开敞度对林下更新的影响。研究区域林隙分布广泛,且大多数林隙的开敞度较小。封禁3年后,天然更新密度显著提高,树种多样性增加;但更新密度仍然很低,更新群落主要由华北落叶松和山杨组成。总体上,封禁后林隙内更新密度高于林冠下,在开敞度为0.5~0.6的林隙内更新密度最大,华北落叶松和山杨分别在开敞度0.4~0.5和0.7~0.8的林隙内生长状况最好。人工栽植的油松和樟子松分别在开敞度0.4~0.6的林隙中央和开敞度0.6~0.8的林隙边缘生长最好。随时间延长林隙和林隙内位置对人工更新高生长的存进作用趋于明显。单纯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尹赛男 单延龙 陈响 曹丽丽 于渤 张美玉
【目的】基于室内模拟点烧试验分析长白山风灾区地下火阴燃特征并建立发生概率预测模型,为该地区地下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风灾区不同恢复程度(恢复区、半恢复区、未恢复区)的地下可燃物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地下可燃物含水率梯度(0%、5%、10%、15%),通过室内模拟点烧试验,分析不同恢复程度的地下火阴燃温度和蔓延速率变化特征;采用双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不同恢复程度和含水率对地下火阴燃峰值温度和蔓延速率的影响;使用含水率和深度2个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风灾区地下火阴燃发生概率预测模型。【结果】长白山风灾区恢复区和未恢复区地下火阴燃的极限含水率为10%,半恢复区地下火阴燃的极限含水率为15%。不同恢复程度的地下火阴燃温度较低,自我维持燃烧的时间随可燃物含水率升高而增加,高含水率条件下的熄灭时间最短;地下火阴燃蔓延速率缓慢,最快仅为3.25 cm·h~(-1)。恢复程度和含水率交互作用对地下火阴燃峰值温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含水率0%和5%条件下不同恢复程度的峰值温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恢复区不同含水率之间的峰值温度存在显著差异;地下火阴燃的蔓延速率受恢复程度和含水率影响,二者交互作用对蔓延速率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地下火阴燃发生概率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测精度高(P<0.01,AUC=0.917)。【结论】长白山风灾区恢复区和半恢复区的地下火阴燃温度较高,最高温度分别为640.57℃和602.02℃,未恢复区的地下火阴燃蔓延速率最快(3.25 cm·h~(-1)),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地下火发生概率预测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红 马炜
对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可燃物进行分层分类型调查,比较其碳储量垂直分布,分析从未成林地到成熟林林火种类、行为和燃烧性,据此评估森林燃烧性等级,并提出可燃物处理和营林防火措施。结果表明:未成林碳储量仅87.660t/hm2,但各层可燃物连续性好,草本着火且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后,易引发树冠火,属高燃烧性林分,应加大灌草清除;幼龄林碳储量138.574t/hm2,不易发生地表火,但枯死枝可引发树冠火,高林分密度有利于树冠火蔓延,属高燃烧性林分,应注重整枝,兼顾地表可燃物清理;中龄林碳储量163.884t/hm2,可能发生地表火,因间伐修枝而抬高树冠,降低了林冠火发生的可能性,属低燃烧性林分,可计划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郑小贤 刘东兰 高祥 徐光
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林分结构参数,分析其不同龄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各龄组的样地混角度均为0.5,处于中度混交;中龄林为均匀分布,近熟林为团状分布,成熟林为团状或均匀分布;中龄林中落叶松处于中庸状态,大部分阔叶树处于中庸或劣态,近成熟林中落叶松和阔叶树逐渐转为亚优势状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亚娟 徐化成 于汝元
在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的四个林型中,通过不同程度的地面干扰和对小哺乳动物的排除(靠铁丝网),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天然幼苗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强度地表干扰对幼苗发生最有利,而仅去除下层植被但不去除枯枝落叶层的中度地面干扰仅在赤杨落叶松林中有利,而在其他三个林型中则效果不显著,甚至有害.动物啃食在除丛桦落叶松林以外的其他三个林型中对幼苗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其保 摆万奇
本文应用动态规划法探讨了兴安落叶松人工幼中龄林的最优密度.文中以解析木资料为基础数据,以林分生长全过程中的采伐收入最高为目标,提出了各地位指数、各年龄阶段的林分最优密度和定量间伐的部分指标,并对应用同一资料按不同间隔阶段进行分析对比的方法做了探讨.
关键词:
动态规划 最优密度 定最间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秀伟 毛子军
在生长季定期测定兴安落叶松林主要组成树种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树冠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当年生枝针叶在8、9月份最大净光合速率在冠层间差异显著。8月份最高,从上至下分别为13.09、8.63和9.07μmolCO2·m-2s-1。落叶松往年生枝针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季差异不显著,其平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8.22μmolCO2·m-2s-1。在整个生长季白桦冠层间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差异显著,从上至下,依次为17.56、13.01和9.58μmolCO2·m-2s-1;白桦叶片、落叶松当年生枝针叶和落叶松往年生枝针叶的暗呼吸速率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宾 隋心 朱道光 崔福星 李金博 宋瑞清 倪红伟
为了研究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弄清楚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不同兴安落叶松林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本研究分别以藓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土壤进行测序,分析了土壤真菌的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并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共检测到4门11纲36目63科74属土壤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兴安落叶松 真菌 群落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抒圆 高博 于渤 王晓迪 尹赛男 单延龙 韩喜越 曹丽丽
【目的】模拟阴燃过程,研究土壤表层温度变化规律和气体释放特征,为阴燃燃烧动力学、阴燃蔓延机制和阴燃火灾监测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阴燃炉实验,分析测定不同燃烧时间下的土壤温度和气体(CO_2、CO)释放量,及不同含水率(20%、30%、40%)对气体释放量的影响。【结果】阴燃过程中土壤表层温度呈现先快速增加,然后保持平稳,最后快速下降直至熄灭的变化趋势;根据土壤表层温度变化特征,将阴燃过程分为点燃期、上升期、稳定期和熄灭期 4 个阶段,各阴燃阶段校正燃烧效率(MCE)均小于 0.75;阴燃过程中CO_(2 )平均释放量为 316.23 mg/m_3,CO 平均释放量为 101.25 mg/m_3;阴燃过程中 CO 呈现持续性释放状态,CO_(2 )呈现间歇性释放状态;燃烧时间对 CO_(2 )和 CO 释放量存在显著性影响,但 CO_(2 )和 CO 释放量不存在相关关系;不同含水率下,CO_(2 )释放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 ? 0.05),但 CO 释放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根据阴燃中的温度和气体变化,阴燃在 14 h 后出现向明燃转化的趋势,但由于土壤中可燃物含量下降,最终未转化为明燃;由于含水率升高导致土壤氧气含量下降和热量损失增加,因此 CO_(2 )释放量降低;在含水率 20% ~ 40% 的条件下,阴燃均可以维持蔓延传播,因此CO 释放量无显著性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邵英男 刘延坤 李云红 陈瑶 田松岩
以3种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尽一致;对土壤养分含量与环境要素(凋落量、现存量、林分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凋落量、现存量和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密切;林分密度为750900株·hm(-2)时,土壤多种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养分含量,有利于该地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养分 林分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