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2)
2023(10439)
2022(9437)
2021(8912)
2020(7529)
2019(17701)
2018(17741)
2017(34592)
2016(18914)
2015(21296)
2014(21497)
2013(21140)
2012(19150)
2011(17169)
2010(16912)
2009(15256)
2008(14615)
2007(12551)
2006(10967)
2005(9421)
作者
(54370)
(45149)
(44803)
(42684)
(28759)
(21864)
(20437)
(17977)
(17366)
(16053)
(15774)
(15081)
(14239)
(14202)
(13948)
(13762)
(13728)
(13292)
(12935)
(12698)
(11297)
(10991)
(10783)
(10303)
(10173)
(10124)
(10002)
(9865)
(9158)
(9016)
学科
(75785)
经济(75703)
管理(51316)
(48561)
(40344)
企业(40344)
方法(35267)
数学(30706)
数学方法(30309)
(20304)
中国(19104)
(18350)
地方(17641)
(16982)
业经(16269)
农业(13646)
理论(12423)
(12272)
环境(12265)
(11754)
(11279)
贸易(11274)
技术(11118)
(10866)
(10583)
财务(10517)
财务管理(10498)
(10269)
(10103)
企业财务(9947)
机构
大学(261365)
学院(259368)
管理(107436)
(97413)
经济(95060)
理学(93550)
理学院(92490)
管理学(90803)
管理学院(90351)
研究(86304)
中国(62670)
(57290)
科学(56698)
(43961)
(43252)
(42477)
业大(42045)
研究所(39823)
中心(39754)
(37183)
北京(36207)
(35500)
师范(35196)
财经(34717)
农业(34437)
(31895)
(31642)
(30763)
师范大学(28617)
经济学(27547)
基金
项目(185952)
科学(145195)
研究(134431)
基金(133354)
(116471)
国家(115489)
科学基金(99213)
社会(82487)
社会科(78041)
社会科学(78018)
(73433)
基金项目(72251)
自然(66291)
自然科(64690)
自然科学(64675)
自然科学基金(63443)
(62242)
教育(61248)
编号(55654)
资助(54903)
成果(43897)
重点(41226)
(40274)
(39328)
课题(38166)
(38150)
科研(35636)
创新(35556)
计划(34188)
大学(34089)
期刊
(105882)
经济(105882)
研究(73496)
中国(50368)
学报(42082)
科学(39769)
(39651)
管理(36964)
大学(31118)
(30022)
学学(29161)
教育(29088)
农业(27966)
技术(23055)
业经(18009)
(17878)
金融(17878)
经济研究(15646)
图书(15463)
财经(15206)
资源(14107)
问题(14043)
(13784)
科技(13595)
理论(13367)
(12807)
技术经济(12664)
实践(12434)
(12434)
现代(11833)
共检索到370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李峻峰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不仅是缓解当前小城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借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构建了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江苏省兴化市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兴化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和不集约5类,从市域范围看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从南向北递减,分别形成以戴南镇、昭阳镇和戴窑镇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各因素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制约程度,将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筱明  吴泉源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晓梅  王静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仅1处属于II级土地利用较集约,其余均属于III级土地利用基本集约和IV级土地利用不集约;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级别开发区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持续状况差异显著,不同产业类型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显著。由此可见,政策因素对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起基础性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晓丽  班茂盛  宋吉涛  刘海燕  
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及其增长方式转变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是提升城镇土地整理与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科学性、可比可量性、适中性、层次性、公平性和目标导向性等原则,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转变增长方式的角度,构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转变增长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模型与专家群民主决策支持下定性指标定量转化的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系数;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指标体系的多目标多层次模糊综合测度模型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北部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体现在水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友好等方面指数不高,今后应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刚  王玲  王丽洁  
文章通过阐述集中与分散概念,提出集中分散论在实现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中的意义,进而指出如何在小城镇空间布局、乡镇企业布局、迁村并点中运用集中分散理论,来实现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的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坚  
文章阐释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社会-经济-生态"(SEE)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对遵义县30个乡镇土地集约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对"社会-经济-生态"协调性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县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南白镇、虾子镇处于高度集约水平;石板镇、泮水镇等处于中等集约水平;乌江镇、尚稽镇等属于一般集约水平;新民镇等土地利用不集约。就协调度分析得出:经济层指数最高,社会层其次,生态层指数最低。总体来说,协调性水平与集约度相关性显著,且两者均表现出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并提出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晓梅  王静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耕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以20个镇(街道)为评价单元,建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四级评价标准对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可包括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持续状况4个准则层;②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是以资金的大量投入为重要表征的,因而其重要程度最高,而粮食稳定性指数在气候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南方,其重要性最低;③慈溪市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多数小城镇耕地利用处于Ⅱ级较集约和Ⅲ级基本集约水平;④采用的两种评价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小城镇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和平,沈琼,廖万林,邱道持,谢德体  
“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建设中土地是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其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可持续评价的原则,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对小城镇土地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幸强国  白云升  
我国小城镇发展迅猛 ,小城镇建设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性越来突出。小城镇建设必须贯彻实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小城镇建设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 ,必须坚持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原则。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 ,依法实施土地管理是小城镇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法制保障。加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 ,特别是加强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条件。当前 ,应该建立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指标体系 ,总结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成效和经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晓梅  王静  许月卿  毛群谊  
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三江口村“旧村改造”规划中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评分法和4级评价标准对其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三江口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Ⅲ级基本集约的比重最大,其次是Ⅳ级土地利用不集约状况的较多,保留下来的建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拆除建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此说明,一方面三江口村保留下来的建筑在土地集约利用上已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同等规模的小城镇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潜力还很大,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和土地供需矛盾较大地区更应注意挖潜;但在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的拆除及合村并点需注重质量,同时对于整理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可组织复垦,注重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智海  郝晋珉  
研究目的:土地资源短缺逐渐成为制约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治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定量评价,通过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三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长治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属于低度水平,其中城市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均处于低度水平,土地利用效率为适度水平。研究结论: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评价结果与现状情况相符,具有一定可行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相兴  夏显力  张小力  冯晨  
在构建小城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TOPSIS法对我国不同区域小城镇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小城镇总体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从规模水平、经济水平、生活质量水平和发展潜力水平4个维度上看,东部地区在4个维度方面均好于其他3个地区,其他3个地区各有优势,中部地区集中在生活质量水平方面,西部地区集中在规模水平和经济水平方面,东北地区集中在发展潜力方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海燕  方创琳  班茂盛  
目前我国科技园区土地开发利用已出现不少问题。文章借鉴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特征,从园区开发综合效益的视角构建海淀科技园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科技园区中发展较为成熟并能获得数据资料的5个科技产业园用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为:①海淀科技园区中的各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主要受各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区位布局、用地开发和管理机制等因素影响;②科技园区中5个产业园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并不是很明显;③针对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评价分析,查找制约各产业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因子,并指出各产业园土地开发中应注意的环节;④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清华科技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最好,中关村广场和中关村软件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较好。最后针对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提出提高科技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东朗  安晓丽  
为综合评价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文章分析了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并将其与国家城市土地用地标准进行比较;选取了18个非农业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包括西安市),提取15个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进行因素分析,准确定位了西安市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针对西安市集约利用水平较低的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土地利用潜力分值,从而确定潜力级别;最后,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永峰  冯长春  
研究目的:梳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提出适合北京市实际情况的土地利用政策。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论:结合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应重点在土地整治、产业集聚、结构调整、筹资融资、农民利益保护、长效管理等方面进行土地利用政策方面的积极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