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2)
2023(1823)
2022(1520)
2021(1443)
2020(1142)
2019(2835)
2018(2735)
2017(5907)
2016(3107)
2015(3393)
2014(3364)
2013(3405)
2012(3288)
2011(2805)
2010(2902)
2009(2729)
2008(2594)
2007(2365)
2006(2190)
2005(2016)
作者
(9104)
(7908)
(7718)
(7401)
(4845)
(3852)
(3396)
(3192)
(3040)
(2902)
(2811)
(2640)
(2633)
(2627)
(2583)
(2432)
(2238)
(2181)
(2137)
(2086)
(1951)
(1895)
(1808)
(1801)
(1791)
(1753)
(1667)
(1619)
(1618)
(1553)
学科
(16419)
经济(16401)
方法(7177)
数学(6735)
(6710)
数学方法(6694)
中国(5732)
管理(5604)
(5081)
土地(4885)
人口(4678)
地方(4541)
(4324)
农业(4069)
(3318)
地方经济(3316)
问题(3308)
(3277)
企业(3277)
税收(3235)
(3223)
(3216)
资源(3135)
收入(2516)
经济学(2444)
(2300)
贸易(2298)
(2262)
(2227)
(2119)
机构
大学(44445)
学院(43525)
(21277)
经济(20934)
研究(18680)
管理(15688)
中国(13964)
理学(13269)
理学院(13097)
管理学(12907)
管理学院(12829)
科学(11055)
(10182)
(10027)
(9932)
(9394)
研究所(9197)
中心(8054)
农业(7756)
业大(7570)
财经(7388)
经济学(7370)
(6794)
经济学院(6746)
(6732)
(6487)
北京(6322)
(6003)
科学院(5962)
(5744)
基金
项目(29259)
科学(23267)
基金(22372)
(20510)
国家(20388)
研究(20021)
科学基金(16902)
社会(13995)
社会科(13251)
社会科学(13251)
基金项目(11826)
自然(10839)
自然科(10562)
自然科学(10562)
(10416)
自然科学基金(10400)
(9194)
资助(8913)
教育(8532)
编号(7403)
重点(6886)
(6861)
(6754)
国家社会(6463)
成果(5793)
中国(5697)
教育部(5626)
(5471)
计划(5462)
发展(5446)
期刊
(23161)
经济(23161)
研究(15197)
中国(10950)
(8668)
科学(8663)
学报(7662)
(7026)
农业(5824)
大学(5620)
学学(5432)
管理(5229)
经济研究(4093)
财经(3698)
资源(3546)
问题(3455)
人口(3446)
(3400)
金融(3400)
(3296)
(3291)
业经(3122)
技术(3105)
统计(2706)
技术经济(2454)
(2359)
教育(2358)
(2224)
世界(2152)
经济问题(2136)
共检索到69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范建纲  
关键要解决合理人口增加的耕地邯郸市土地管理局范建纲安徽省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以下简称“双增双减”)政策,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存有弊端,不宜一味套用。我认为,实行“双增双减”政策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合理人口增添的耕地,否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英,陈金永  
本文以1990年和200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用分城镇和农村人口估算模型对1990~2000年城镇人口增加量、城镇人口自然变动量、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人口进行了不同估算参数的估计和分解,分析了10年来中国城镇人口增长量的构成及变动。本文研究分析结果有助于认识中国20世纪90年代城镇人口的发展特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柳国钦  宁立根  
提高耕地占用税征收标准是增加家业投入的重要途径柳国钦,宁立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稳步发展势头。但是,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发展滞后引发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投入下降,农村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彦  
如果说耕地红线关乎粮食安全的"量"的问题,那么,耕地的健康问题则是关乎粮食安全的"质"。当前,我国已进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新阶段,守护好18亿亩耕地,说到底是要保护好耕地健康的生产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文斌  余强毅  陆苗  项铭涛  谢安坤  杨鹏  唐华俊  
在当前耕地外延式扩展难以满足、粮食单产提升难度加大的新形势下,提升耕地复种指数、走耕地内涵式集约利用模式,是确保未来我国粮食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农业土地系统科学视角出发,系统总结了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总体研究框架和核心研究内容,全面梳理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第一,格局与过程探测是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重要基础。不仅要关注耕地潜在或实际复种指数的数量、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及其时空变化过程,更要关注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空间,科学描述可挖掘的复种潜力。第二,功能与效应分析是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核心内容。现有研究多聚焦耕地复种指数提升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作用,复种指数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微观试验性研究为主;迫切需要建立综合效应分析框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和尺度揭示耕地复种指数对区域资源配置、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和反馈机制。第三,优化调控是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关键任务。科学提出可持续挖掘和提升耕地复种潜力的策略,重点强化可持续性评估、障碍性因子分析和系统性优化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追求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权衡协调,以建立人地和谐、可持续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耕地复种本质上反映了复杂的"人-地"耦合关系,多数据、多尺度、多模型和多方法的综合研究将是未来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会促进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交叉和集成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祝锦霞  潘艺  张艳彬  邱乐丰  徐保根  兰德举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恢复力指数的耕地系统韧性分析的理论框架,探讨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的变化、关键阈值、适应性治理路径,为存量”非粮化”耕地的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状态空间矢量模法、非参数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结果:(1)根据耕地系统种植类型变化产生的“内部”和“外部”效应,构建“内部”本底质量保障和“外部”资源环境支撑为基础的耕地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2)根据耕地系统自组织性决定其韧性特性的理论,松阳县扦插茶叶耕地系统恢复力指数0.74和0.75是系统塑性变形阶段和非稳定态变形阶段划分的关键指数,需要在关键时间节点(7年)适时回流保证粮食生产,保持系统韧性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研究结论:(1)耕地系统韧性变化具有阶段性,种植扦插茶叶的耕地在种植7年前后应及时复耕,保护耕地粮食生产能力;(2)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变化的阈值效应显著,建议优先治理已达到或即将达到耕地系统恢复临界点的存量”非粮化”耕地,避免造成耕地功能破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瑞林  陈万明  朱雪春  
农地自耕或小规模耕地自发流转模式下粮食生产能够维持盈利,只是种粮规模太小限制了农户种粮总收益的低下。通过耕地规模化流转实现耕地的集中,是实现规模种粮的物质基础。依据统计数据和大样本调查数据,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发现当前的症结是过高的土地流转成本导致耕地集中后难以维持种粮的盈利。据此,不主张建立竞争性的耕地承包权交易市场,需要探索建立耕地低成本流转机制;而且粮食生产的公共特性决定了不能简单动用法律或行政手段遏制非粮化现象;只有通过政府公共服务降低粮食生产的服务成本,通过普惠式向重点扶持式的支农惠农政策转型,降低粮食生产过程的物料和人工成本、增加粮食规模化生产的现金收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上官绪红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斌  沃鹏飞  陈锋  
一、研究背景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需要有效的制度红利支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指导下,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成为激励企业创新、实现产业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手段之一。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演变历程来看(表1),其执行力度和普适性皆在不断提升。国内研发税收激励政策对驱动与促进企业研发创新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得到较多的共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渝琳  李嘉明  
面对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低下 ,就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本文通过就业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提出了增加劳动力就业成本是获得高质量劳动力的前提 ,也是改善就业结构的关键所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洪珍  张殿祯  
增加农民收人要求提高农民素质。素质是指一个劳动者能完成某种工作和履行某项职能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农民素质,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与身体状况。资料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成正相关关系。正如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说: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的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长。只有搭建起农民终身教育体系,从体制和机构的结合上,制定并完善与科教兴农战略相适应的法规政策体系,只有劳动人民知识化,才能促进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何军  
本文详尽分析了农民务农收入变化规律并评价了主要农业政策的可能影响,通过计算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内需要转移出大量农业劳动力,进而认为在公共政策层面上提高农民务农劳动收入的关键是扩大和统一劳动力市场,最终目标是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为此,政府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逐步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增加对农村教育支出的比重,加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民抓住和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现实可能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震  颜俊学  龚慧超  
科技支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在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土地、劳动力、资本、信息等关键因子的基础上,论述了科技支撑能够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转移部分劳动力获取非农业收入,加快农民投入资金的周转,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及提高储蓄和债券利息等财产性收入,能够加速农民对科技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而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进而提出了以"新"品种为抓手,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引导,以科技培训为平台,培育壮大科技示范农户,组建科技合作社、发挥集约化优势等通过科技支撑来提高农民收入的措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扬子  宋敏  胡灿  
识别耕地关键性生态系统服务有助于明确耕地保护的关键点和侧重点,推动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转型以及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政策。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运用选择实验法获得了公众对耕地资源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偏好和支付意愿,并通过潜在分类模型揭示其偏好异质性,从而识别了该地区耕地资源的关键性生态系统服务,为实现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政策目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结果表明,公众对于保护耕地从而获得相应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较普遍的支付意愿;公众对耕地多种生态功能的偏好存在异质性且耕地的调节服务为该地区的关键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此外,公众对耕地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和需要存在主次之分。最后,本文从立足耕地生态功能持续推进耕地保护转型以及基于耕地生态功能的竞争与协同明确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关键点和侧重点两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