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10)
- 2023(18518)
- 2022(15634)
- 2021(14543)
- 2020(12259)
- 2019(28269)
- 2018(28203)
- 2017(53686)
- 2016(29389)
- 2015(33316)
- 2014(33658)
- 2013(33183)
- 2012(31353)
- 2011(28531)
- 2010(29172)
- 2009(27221)
- 2008(27050)
- 2007(24810)
- 2006(21971)
- 2005(20114)
- 学科
- 济(125549)
- 经济(125411)
- 管理(85216)
- 业(82248)
- 企(66918)
- 企业(66918)
- 方法(51587)
- 数学(44074)
- 数学方法(43443)
- 中国(37557)
- 农(35385)
- 财(30347)
- 地方(30083)
- 业经(29200)
- 制(25976)
- 技术(25468)
- 学(25391)
- 贸(23534)
- 贸易(23517)
- 农业(23486)
- 易(22791)
- 银(22365)
- 银行(22314)
- 融(21704)
- 金融(21696)
- 行(21521)
- 理论(21363)
- 和(19358)
- 环境(18081)
- 体(17934)
- 机构
- 大学(428052)
- 学院(427800)
- 济(175042)
- 经济(171135)
- 管理(161488)
- 研究(148440)
- 理学(137451)
- 理学院(135833)
- 管理学(133311)
- 管理学院(132481)
- 中国(112982)
- 京(92309)
- 科学(90269)
- 财(83672)
- 所(76487)
- 农(72449)
- 研究所(68790)
- 中心(68222)
- 江(67272)
- 财经(64756)
- 业大(62007)
- 范(59228)
- 北京(59201)
- 师范(58602)
- 经(58432)
- 农业(56770)
- 州(54210)
- 经济学(53130)
- 院(53085)
- 经济学院(47905)
- 基金
- 项目(274172)
- 科学(215330)
- 研究(203772)
- 基金(195152)
- 家(169737)
- 国家(168294)
- 科学基金(143187)
- 社会(127671)
- 社会科(120944)
- 社会科学(120913)
- 省(109673)
- 基金项目(102250)
- 教育(95376)
- 划(92309)
- 自然(90419)
- 自然科(88370)
- 自然科学(88350)
- 自然科学基金(86754)
- 编号(84070)
- 资助(80258)
- 成果(70627)
- 发(63044)
- 重点(62313)
- 部(60713)
- 课题(60074)
- 创(60050)
- 创新(55555)
- 国家社会(52040)
- 教育部(51876)
- 科研(51642)
- 期刊
- 济(200346)
- 经济(200346)
- 研究(130154)
- 中国(94946)
- 农(67121)
- 学报(65682)
- 财(63877)
- 管理(62437)
- 科学(60307)
- 教育(57913)
- 大学(49666)
- 学学(46154)
- 农业(45666)
- 融(42613)
- 金融(42613)
- 技术(40745)
- 业经(33964)
- 经济研究(32095)
- 财经(31620)
- 经(27288)
- 问题(26672)
- 业(25103)
- 图书(22883)
- 技术经济(22860)
- 统计(21987)
- 贸(21761)
- 科技(21364)
- 策(20707)
- 商业(20139)
- 坛(20035)
共检索到662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维维 于贵芳 温珂
当前,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决策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选取日、美两国政府引导建立VLSI和SEMATECH半导体产业研发联盟的案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网络理论,从知识生产视角出发构建了学习型创新网络"构建—运行"两阶段分析框架,文章依据该框架对政府作用于联盟的组织机制、激励机制、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等四个机制分析发现,通过合理有效的政府干预方式来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据此,从组织模式、参与主体、支持工具等方面就我国政府如何引导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方荣贵 王敏
本文以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联盟VLSI、SE-MATECH和IMEC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比较分析,结合不同联盟形成的产业环境和政策背景,总结出三家联盟在服务对象、组织结构与模式、研发投入、研发与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联盟的组建和运作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晓艺 周程 张赤东
半导体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典型的国家支持特征,相关的日本和美国经验得到广泛重视,而韩国经验却仍待深入探究。作为Chip4联盟之一的韩国,其半导体技术创新赶超起始于1986年实施的4M DRAM联合研发项目。本文基于大量韩文资料,深入分析韩国半导体4M DRAM技术攻关项目从启动到目标定位与任务分解、过程组织与管理以及成效与经验的政策全过程,总结出“国家主导”与“企业主导”并行,以国立科研院所为统筹单位,通过大型科技项目,支持多家企业联合研发的韩国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模式。在分析其成效与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中国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筱恬 关月 于淼 朱方伟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抢占技术制高点、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制约战略领域实现产业链备份的破局点,国家加快打造的现代产业链链长有助于从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国资央企在科技创新上的引领作用等方面破解技术攻关难题。但是,产业链链长如何依托重大工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何发挥链长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产业链链长如何依托重大工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作用路径,以及链长企业在重大工程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和施工阶段采取的支持式编配、集成式编配和协同式编配,分别实现了基础技术突破、制造技术突破和工艺技术突破,进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本研究深化了产业链链长、网络编配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相关研究,也为如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链长优势、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成军 方明 胡登峰
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的研究方法,选择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四重螺旋理论分析长征火箭在研发期、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作用演化机制,旨在回答为什么长征火箭相关技术能够走到世界前列,以及如何实现技术赶超。研究发现:首先,长征火箭能够实现技术赶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坚持自主创新、组建全国协作网络、广泛聚集人才等;其次,通过对长征火箭技术的研发过程以及火箭产品的市场化过程分析,其技术创新组织方式是权变的;再次,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动态四重螺旋模型,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前研发同盟→建立用户参与的技术更新体系→形成企业与高校的双轮驱动格局→形成官产学公联动机制;最后,对公众在四螺旋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为揭示长征火箭能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提供战略纵深思考,也为其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有益借鉴和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进 金廷镐
韩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汪进,金廷镐一、韩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与体制环境众所周知,六七十年代韩国的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大部分是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进行的。对于符合自己工业发展规划的产业和企业,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主要有:(l)六十年代初政府...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胡海波 毛纯兵 陈劲 卢海涛
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会经历从攻关启动到市场应用的创新过程,其中的过程机制需要系统解构。而现有创新理论难以解释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复杂性特征。本文将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创新过程理论定义为替代式创新,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以14个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实例为研究样本,探究关键核心技术替代式创新从攻关启动到市场应用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1)关键核心技术替代式创新过程分为冷启动、破冰和纵深三个阶段;(2)冷启动阶段,面对内外环境压力的替代情境,企业通过主体适配机制和要素适配机制,实现从上而下替代就绪;破冰阶段,企业的替代情境变为研发经验失效,企业通过解锁机制,实现从无到有技术替代,推动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纵深阶段,面对创新链松散的替代情境,企业通过正向耦合机制和逆向耦合机制,推动技术转化与应用,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从有到优产品与市场二维替代;(3)替代式创新存在三种类型,分别为跳跃型替代式创新、连贯型替代式创新和循环型替代式创新。研究结论对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元 许智颖 王舒扬
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国之重器占据重要战略位置,但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驱动要素机制与可实现路径尚未明晰。为揭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的驱动因素及组态路径模式,在厘清关键核心技术的概念特征基础上,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利用定性比较分析与必要条件分析法对我国28个省份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必要条件及可实现路径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数字化技术、R&D投入强度、市场化环境和政府支持度是决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关键因素;(2)存在3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有效路径,分别是高数字技术下市场导向型、高组织集聚下产业导向型和高研发资助下政府导向型,且均以技术层为基础、组织及环境层为支持;(3)产业协同能弥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要素匮乏的不足,同时政府资助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因此,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以丰富新一代信息技术资本存量与增加科技研发资本流量为两大着力点,在积极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政府资金支持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为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军 侯小星 陈之瑶
新型举国体制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相结合,加快了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理顺央地协同关系,采用央地联动的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丰富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研究基于对央地联动相关实践和探索的深入分析,研究搭建起包含三个层级的央地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针对央地联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合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做法,研究出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加创新资源投入以及产业创新生态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央地联动 新型举国体制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宜泽 胡鞍钢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突破了传统西方经济学和市场失灵理论的解释范畴,是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命题。它既是适应技术生产社会化演进一般性规律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面对当前美国技术霸权主义挑战的经济制度回应,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实力由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的制度“加速器”以及打破技术霸权主义封锁和霸凌的制度“杀手锏”。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应强化党对科技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政治保障,强化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筑牢战略基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组织流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壮大外部力量。如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荡交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尽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刻不容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剑波 安丹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正逐渐取代传统生产要素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但受资金、科技人才、研发平台等资源限制,单个企业或者企业间合作很难在创新方面有实质性突破,亟需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的科技创新团队,而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起来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仅可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还可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备受各国关注和青睐。目前,国外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对技术创新环境的变化,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效地实现联合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基于此,通过对日本、美国、欧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成效进行深入剖...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际经验 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学国 刘凤梅 周诗雨
创新质量决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败,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质量视角定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并构建指标体系,以集成电路为例,测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基于测度结果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对实现技术攻关的条件组态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创新质量中单一条件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较弱,而不同条件变量组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存在两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态路径,即成果质量主导型条件组态和适用性-成果质量协同型条件组态。研究发现,成果质量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适用性质量是关键。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筱恬 关月 于淼
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如何对创新网络多主体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选取中核工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竞合关系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究国有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对创新网络竞合关系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对协同创新网络主体存在行政要素驱动、技术要素驱动和利益要素驱动3类竞合关系;(2)针对不同类型竞合关系,分别采取行政协调、柔性治理与规范合作3种细分机制,促进创新网络主体良性合作,同时对价值创造与分配中存在的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国有企业情境下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为国有企业管理协同创新网络主体提供参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忠 巫强 宋孟璐 孙佳怡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出台反映美国抢占半导体产业主导权、遏制我国半导体产业成长的战略意图。本文梳理该法案出台背景和内容框架,提出美国半导体产业特征、支柱产业需求和两党政治斗争妥协是出台直接原因。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支撑与终端应用等产业环节,其创新链通过四种双方和三种多方连接方式,连接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用户等主体。该法案差异化影响我国本土半导体上中下游、终端应用环节,中游制造受到威胁最高,上游设计其次,下游封测和终端应用最低。我国要遵循创新链开放性要求,在高水平开放格局下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聚焦创新链治理权,构建本土企业作为领军企业的半导体产业创新链;加大创新链关键要素供给,推进半导体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幸婷 杨煜
核心技术联盟是后危机时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本文研究核心技术联盟内成员企业是如何进行知识创造的。在探讨企业内部和联盟内部知识创造过程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核心技术联盟内知识创造的过程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核心技术联盟的知识创造在共同化阶段之前需经历准备阶段,即联盟企业构建信任的阶段。这也是在联盟层面应用组织知识创新(SECI模型)具备的前提条件。案例分析同样表明,核心技术联盟的知识创造模型只适用于相互信任的非核心企业。作为联盟活动的引领者,核心企业并不具体参与到知识创造活动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合作研发平台的创建,以及知识创造之后促进研发合作成果的产业化。通过调研访谈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生物医药科技园,详细刻画出核心技术联盟内知识创造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