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2)
- 2023(5261)
- 2022(4671)
- 2021(4200)
- 2020(3852)
- 2019(9144)
- 2018(9046)
- 2017(17625)
- 2016(9906)
- 2015(11479)
- 2014(11920)
- 2013(12033)
- 2012(11525)
- 2011(10170)
- 2010(10910)
- 2009(10314)
- 2008(10214)
- 2007(9272)
- 2006(7860)
- 2005(7082)
- 学科
- 济(42785)
- 经济(42747)
- 管理(26278)
- 业(26219)
- 方法(23376)
- 企(20789)
- 企业(20789)
- 数学(20422)
- 数学方法(20261)
- 审计(12198)
- 财(12108)
- 农(11688)
- 中国(10772)
- 学(9281)
- 地方(8347)
- 贸(8304)
- 贸易(8293)
- 易(8039)
- 制(7824)
- 务(7657)
- 财务(7640)
- 业经(7635)
- 农业(7627)
- 财务管理(7566)
- 企业财务(7112)
- 和(6583)
- 融(5997)
- 金融(5995)
- 银(5975)
- 银行(5954)
- 机构
- 大学(147215)
- 学院(146250)
- 济(59938)
- 经济(58574)
- 管理(55457)
- 理学(47751)
- 研究(47741)
- 理学院(47214)
- 管理学(46419)
- 管理学院(46139)
- 中国(37514)
- 京(32044)
- 科学(30095)
- 财(29133)
- 农(27581)
- 所(25764)
- 江(23282)
- 财经(23221)
- 中心(23129)
- 业大(23013)
- 研究所(22781)
- 农业(22002)
- 经(20930)
- 北京(19582)
- 经济学(18501)
- 范(18469)
- 师范(18282)
- 州(18075)
- 财经大学(17089)
- 经济学院(16939)
- 基金
- 项目(93561)
- 科学(72156)
- 研究(67403)
- 基金(66726)
- 家(58151)
- 国家(57672)
- 科学基金(48398)
- 社会(41339)
- 社会科(39155)
- 社会科学(39136)
- 省(37188)
- 基金项目(35851)
- 教育(31649)
- 自然(31631)
- 划(31208)
- 自然科(30804)
- 自然科学(30792)
- 自然科学基金(30235)
- 编号(28554)
- 资助(27834)
- 成果(23728)
- 重点(21450)
- 部(21372)
- 发(19909)
- 课题(19403)
- 创(18998)
- 科研(18730)
- 教育部(18038)
- 创新(17835)
- 大学(17756)
共检索到218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旭冉 武晓芬 史永
发展高质量资本市场需要高质量信息,关键审计事项增加了审计报告的异质性和信息含量,分析师行为则对资本市场的信息传播至关重要。利用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审计师和分析师声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语调越积极,分析师关注越高;年报语调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是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影响分析师关注的主要渠道;审计师和分析师声誉在关键审计事项语调与分析师关注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显著存在于无违规行为和内部控制有效的公司中。进一步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语调通过影响分析师关注降低了分析师预测偏差。因此,公司应重视关键审计事项语调的影响,投资者应关注来自高声誉审计师和分析师的评价,监管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准则,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路军 段梦妍
企业业绩预告制度本意是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然而近年来,业绩预告往往伴随着一次甚至多次的修正公告,这种业绩频繁“变脸”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审计师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把关者”,尤其是在新审计报告准则制度背景下,是否对这种问题有所关注呢?本文以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审计师是否将这些引发企业发生“变脸”的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予以披露进行统计,从而探究审计师对于企业业绩“变脸”的关注程度。研究发现: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对可能引起企业业绩发生“变脸”的事项持有一定的关注度,并以关键审计事项的形式体现在审计报告中。研究结论初步验证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的积极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溶冰 许吉宁
本文以2017-2021年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关键审计事项的风险词频来探讨风险信息披露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风险披露减小了分析师的预测偏误和预测分歧度。进一步研究表明,促进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获取以及较好的文本可读性是改善分析师预测质量的主要路径,同时,更有利于修正其乐观预测偏差;在内控质量、审计质量、机构投资者持股、舆论关注度均较高的子样本中,关键审计事项风险披露对分析师预测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此外,经济后果对降低股价同步性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关键审计事项风险信息披露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和传递机制提供理论和现实的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薛刚 王储 赵西卜
学术界对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否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对股票市场信息传递的探讨,鲜有文献从管理层行为的角度考察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本文利用新审计报告的过渡期设定,以实施新审计报告准则对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影响为切入点,考察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究竟是作为增量信息改进分析师预测,还是作为监督压力抑制管理层迎合分析师预测的行为。研究结果支持监督效应,但这种监督效应存在局部性和补充性,即只能对管理层在薪酬激励较低和权力受到制衡的情境下发挥作用;且仅能对管理层在审计质量较低、利润操纵事项难以分辨的情境下发挥补充监督作用。这些结论为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完善审计准则提供了些许借鉴。
关键词:
关键审计事项 分析师预测 监督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清玉
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为直接观察审计师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关注提供契机。本文收集2017—2018年沪深两市将公允价值作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统计分析发现,在审计报告中持续披露同一公允价值关键审计事项时,审计师难以持续提供增量信息;关键审计事项存在确定不合理、描述随意性强、索引不全面问题;审计应对程序充分性与相关性值得探讨。文章建议加大会计审计准则宣传与普及,发布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指引,强化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监管,充分调研预期使用者信息需求,以提升审计师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关注度,深入评价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效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卓 蔡晓通 何春飞
为了检验关键审计事项相关准则实施效果是否能如制定者所期盼的提升报告沟通价值、增加市场信息含量,文章以2012—2020年度A+H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有效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说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可以增强审计报告的信息使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之间的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以及盈利水平较低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圻 牛艺琳 张呈
我国于2016年12月批准印发了《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准则,主要初衷是促使审计师披露更多公司个性化信息和审计过程信息,试图同时解决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不足和财务报告信息过载带给使用者的困扰。为了反映实施该准则的效果,本文以中国2015-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关系,并分别检验盈余管理和盈余透明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使得分析师预测准确性显著提高,上述关系在盈余管理程度高、盈余透明度低的公司更加明显;关键审计事项文本可读性越高的公司以及披露越多收入确认事项和资产减值事项的公司,分析师的预测准确性越高。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坤 李晓慧
会计分歧、财务困境、审计意见购买、降低审计费用等都可能导致审计师变更,证券分析师如何解读审计师变更传递的信号呢?研究发现,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分析师跟踪人数显著下降,区分审计师变更的类型,这种负相关关系依然成立。分析师为何对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减少关注呢?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期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且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极有可能存在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分析师关注度显著降低;区分审计师变更类型,该结论依然成立。这说明分析师从审计师变更现象中察觉到风险,通过放弃跟踪的方式向资本市场示警。本文的结论为资本市场解读审计师变更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分析师发挥监督治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审计师变更 分析师关注 审计意见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石青梅 周梦娣
近年来,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企业数量逐年攀升,该现象是否会引起审计师关注。基于此,本文选取2017-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双无控制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无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影响机制发现,双无控制通过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增强审计师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异质性检验发现,在董事会规模较小、监事会规模较小、分析师关注较多、营商环境较好时,双无控制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丰富了双无控制的后果研究以及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我国双无控制企业治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供了政策和建议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乔瑞红 王聪颖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高层次变革,其最终目标是构建数字化的新型商业模式。企业的审计意见是否会受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分析师关注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其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分析师关注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起中介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产权性质在数字化转型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起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改善审计意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永军 辛彩云
文章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了分析师关注、信息透明度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主回归结果表明,分析师关注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分析师关注的增加有助于提升审计质量;拓展性分析表明,信息透明度在分析师关注与审计质量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根据本研究结果,为改善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建议在利用分析师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外部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通过加强对分析师群体执业的法律约束,提高分析师关注的质量;外部投资人要综合运用分析师成果及审计报告,提升对资本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
关键词:
分析师关注 信息透明度 审计质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永海 汪芸倩 唐榕氚
文章基于2006~2016年我国A股市场中的178492份分析师报告,考察异常审计费用对分析师语调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公司存在异常审计费用时,分析师会在后一年降低分析报告中的积极语调,表明分析师对异常审计费用持消极态度。进一步地,对异常审计费用正负向进行细分,发现分析师对异常审计费用的感知主要体现在负向异常审计费用中,而在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中不显著。最后,出于分析师性别特征及公司信息透明度考虑,研究发现,分析师语调与异常审计费用的相关性在女性分析师样本及公司透明度低的样本中更显著。文章不仅丰富了分析师与审计师交互影响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监管层有效监督公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娟 刘志耕
在审计实务中,一些注册会计师(CPA)不能全面、正确理解关键审计事项的本质内涵,不仅对关键审计事项产生模糊甚至错误认识,而且不能在审计报告中正确识别和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为此,本文以日常审计实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为基础,用案例的形式来分析、说明关键审计事项常见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喻凯 张媚
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审计师获取外部信息的成本,但也将审计师置于更加严苛的外部约束环境之中,尤其是加大了外部投资者对审计师的约束。本文运用2016-2019年沪深A股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审计师如何应对投资者关注这一外部约束,实证检验投资者关注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受到的投资者关注越高,审计师对其的审计收费也就越高,且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区分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后发现,只有在审计非国有企业时,审计师才会将投资者关注纳入审计定价的考虑因素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坤
本文采用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分析师关注、异常审计费用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较高;异常审计费用较高的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较低;分析师关注具有调节效应,有助于抑制异常审计费用的负面效应,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区分客户重要性发现,对重要客户,并未观察到异常审计费用降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现象,对一般客户,尽管可能存在审计师与客户的合谋现象,分析师的调节效应比较明显,说明分析师和审计师作为两种不同的外部治理机制,能够发挥协同治理效应。
关键词:
分析师关注 异常审计费用 会计信息透明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