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4)
2023(8345)
2022(6971)
2021(6216)
2020(5337)
2019(11910)
2018(11597)
2017(23097)
2016(12255)
2015(13741)
2014(13521)
2013(13418)
2012(12483)
2011(10875)
2010(11383)
2009(10925)
2008(10763)
2007(9538)
2006(8262)
2005(7669)
作者
(33109)
(27870)
(27742)
(26445)
(18207)
(13279)
(12514)
(10495)
(10465)
(10080)
(9461)
(9413)
(8787)
(8774)
(8732)
(8546)
(8158)
(8139)
(8131)
(7906)
(6865)
(6772)
(6713)
(6360)
(6310)
(6201)
(6137)
(6020)
(5484)
(5260)
学科
(54779)
经济(54668)
管理(47878)
(44479)
(39549)
企业(39549)
方法(29909)
数学(26389)
数学方法(26278)
(22558)
(16092)
(15539)
财务(15518)
财务管理(15449)
企业财务(14977)
中国(12840)
审计(12257)
(12194)
业经(12076)
(11142)
(9916)
金融(9914)
体制(9679)
(9385)
银行(9379)
技术(8951)
(8803)
(8725)
贸易(8714)
(8486)
机构
大学(182030)
学院(179032)
(81141)
经济(79758)
管理(75095)
理学(65842)
理学院(65310)
管理学(64667)
管理学院(64318)
研究(51498)
(45217)
中国(42291)
(36365)
财经(35939)
(32797)
财经大学(27045)
(26629)
经济学(26545)
科学(25254)
中心(24887)
经济学院(24168)
(23562)
商学(22658)
商学院(22479)
北京(21834)
(21799)
业大(21298)
(20452)
研究所(20067)
经济管理(19927)
基金
项目(117709)
科学(96371)
基金(91711)
研究(87949)
(77470)
国家(76886)
科学基金(69095)
社会(61310)
社会科(58449)
社会科学(58437)
基金项目(48354)
自然(43442)
(43172)
自然科(42499)
自然科学(42492)
自然科学基金(41840)
教育(41316)
资助(37544)
(36143)
编号(33943)
(29416)
(28912)
成果(28221)
国家社会(26549)
教育部(26416)
人文(25785)
重点(25784)
(25146)
大学(23658)
(23585)
期刊
(83208)
经济(83208)
研究(55046)
(40534)
中国(36546)
管理(28293)
学报(22155)
科学(21044)
(20844)
金融(20844)
财经(19655)
大学(18870)
(18586)
学学(18019)
(16569)
经济研究(14073)
教育(13149)
技术(13118)
财会(12078)
业经(11938)
农业(11582)
会计(11174)
问题(11122)
审计(10325)
(9166)
理论(8820)
技术经济(8511)
通讯(7997)
会通(7978)
统计(7767)
共检索到265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耀友福  
借助新审计报告关键审计事项中的掏空事项文本信息,文章以201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掏空关键事项的视角考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与掏空相关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减少大股东掏空行为。当与掏空相关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力度越大、风险匹配度越高或越是利用专家工作时,其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用越大;掏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机制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公司行政关注成本和市场监督压力实现的;从体现大股东代理问题的股权制衡环境来看,掏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所发挥的大股东掏空抑制效应在股权制衡氛围较弱的公司中更明显。文章对强化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与其他行政监管及市场监督机制的合力威慑效用和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婷  程博  王菁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政治治理对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以及这种有效性如何因政府干预和财务风险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公司政治治理这一制度安排,形成一种制度压力,能有效地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公司政治治理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随政府干预水平和财务风险大小的不同而变化,政府干预水平越高,财务风险越小,公司政治治理效应越好。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公司政治治理层面理解大股东掏空行为,为政府部门监管上市公司大股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直接的微观证据和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治理及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江海燕  叶凌寒  
文章选取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研究沪港通政策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的大股东掏空程度更低,即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进一步考察企业的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发现,在大股东股权制衡度更低时,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在外部分析师关注程度更低时,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在重新界定样本期间、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文章的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泽将  雷玲  王彪华  
本文以高管拥有纪委身份作为高管廉洁的代理变量,选取2011—2017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考察高管廉洁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廉洁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表现为高管廉洁程度越高,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越强。相对于中央国有企业,上述抑制作用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显著增强。基于经济后果的进一步测试显示,高管廉洁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且大股东掏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高管廉洁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本文研究丰富了大股东掏空影响因素文献,同时为高管廉洁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孙芸  武凯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影响着企业决策。本文以沪深两市2016—2020年的A股非金融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增强信息透明度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来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和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中,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此外,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对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七中  韩建清  马蓓丽  
本文分别采用混合样本和PSM配对样本,通过研究2009年-2013年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前后的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揭示内部控制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抑制效应一直持续到内控缺陷披露之后的第二年才衰减消失,但对大股东权力强度的抑制效应并不明显。研究结论为两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也为化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益与成本"之争提供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七中  马蓓丽  
大股东掏空行为抑制是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产权视角,剖析控制权安排与掏空行为关系,结合制度困境以及契约不完备观点,提出内部控制分层控制观点,认为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时,重点抑制那些缺少社会资本接近或补偿的大股东,构建社会域嵌入的内部控制分析框架,为内部控制经验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方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七中  马蓓丽  
利用2009~201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资金占用、关联担保、关联销售和合资合营四类关联交易事项数据,回答三个问题:何种类型的关联交易是大股东掏空首选?内部控制对大股东的权力强度有无影响?内部控制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发现:关联担保仍是大股东偏爱的传统掏空方式,资金占用方式中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呈现出功能弱化现象;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和关联担保掏空时,内部控制明显发挥对大股东权力强度和掏空行为的抑制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侠  马忠  
本文基于大股东掏空问题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利用手工整理的机构投资者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机构调研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或有形资产比重较高时更加显著;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和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董监高的控制程度会显著地影响机构调研与大股东掏空的关系;此外,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大股东掏空的度量方法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削弱大股东的信息优势,有效监督和约束其私利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月   李增福  
基于中国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持股行权证据检验证实: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笔者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威慑理论,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开展持股行权工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3—201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样本有效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检验结果证实: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负相关;小股东股东大会出席率和小股东诉讼维权积极性是小股东行权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重要因素;外部审计监管程度负向影响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内部股权制衡程度正向影响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经济后果检验证实:小股东行权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抑制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本文从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拓展了相关公司治理理论的应用边际,证实了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机理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监管措施和上市公司提高企业内部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康涛  陆正飞  张志华  
本文以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独立董事的引入能否有效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以往研究类似,在OLS回归中,我们未能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大股东资金占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变量具有内生性,在控制独立董事内生性情况下,我们发现独立董事变量与大股东资金占用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以往研究未能发现独立董事能够抑制大股东掏空,很可能源于模型设定偏误。在稳健性分析部分,我们采用了多种指标来反映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本文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丑建忠  黄志忠  谢军  
本文检验了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公司治理要素对大股东占款的影响之后,总经理持股或股权激励安排确实能够抑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占,但是,股权激励的抑制效果不是线性增长的,即总经理持股比例与大股东侵占度不成线性关系。本文没有发现总经理持股比例超过5%时会产生堑壕效应,也没有发现所有制形式对股权激励效果有重大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正在进行的股权激励政策提供经验证据的支持,也丰富了股权激励的相关文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泽将  高雅  
依据地理经济学的观点,任职地点对独立董事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异常重要。基于此,笔者手工搜集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数据,以2008—2016年间中国资本市场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实证考察独立董事本地任职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政治关联以及女性参与独立董事团队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显著抑制了大股东掏空;政治关联弱化了本地任职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而女性参与独立董事团队则强化了本地任职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减少大股东掏空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鼓励企业聘任本地任职独立董事,与此同时需要注意政治关联可能的负面影响以及促进女性积极地参与独立董事团队。本研究从任职地点视角丰富了独立董事公司治理功能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如何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裴红卫,柯大钢  
Based on the list corporations investigated by CSRC between 1998 and 2003, this article tests whether investors can verify the accounting fraudulences hidden in 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last year before they are investigat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market can identify the accounting fraudenc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work out a negative respons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hina stock market has not possesses the function of predicting information and on contrary, it reflects the fact that there exists grave defect 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including the information investigating by CSRC). Therefore, we put forward such a viewpoiont that CSRC not only strengthen regulation but also disclose the 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 itself in time.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白雅洁  张铁刚  
资本市场开放是现代经济体系和成熟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加强上市公司规范治理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6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有效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并且对掏空动机较强、掏空约束较弱公司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研究发现,在股权集中度低、两权分离度大,以及股权制衡度低、市场关注度较低的公司中,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显著;对国有公司和位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省份的公司,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发现和结论丰富了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同时为完善公司治理和提升公司内外部有效监督带来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