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6)
2023(4197)
2022(3397)
2021(2906)
2020(2251)
2019(5048)
2018(4352)
2017(8119)
2016(4736)
2015(5280)
2014(5045)
2013(4828)
2012(4355)
2011(3314)
2010(3886)
2009(3848)
2008(3740)
2007(3347)
2006(2906)
2005(2731)
作者
(12166)
(9826)
(9688)
(9347)
(6517)
(4575)
(4564)
(3724)
(3620)
(3583)
(3336)
(3252)
(3180)
(3071)
(2996)
(2968)
(2963)
(2905)
(2871)
(2814)
(2438)
(2414)
(2388)
(2296)
(2217)
(2204)
(2143)
(2062)
(2008)
(1996)
学科
管理(24609)
(23736)
(23417)
企业(23417)
(15518)
经济(15495)
(14124)
(12735)
财务(12727)
财务管理(12658)
企业财务(12374)
审计(12170)
方法(8724)
数学(6681)
数学方法(6655)
各类(5899)
(5290)
公司(5182)
业经(4685)
中国(4662)
(4266)
(3951)
体制(3770)
(3390)
技术(3280)
经营(2737)
(2735)
人事(2724)
人事管理(2724)
(2697)
机构
学院(62771)
大学(62722)
管理(27322)
理学(23872)
理学院(23732)
管理学(23577)
管理学院(23464)
(23456)
经济(22961)
(16668)
研究(15963)
中国(14735)
(13634)
财经(13031)
(11836)
会计(10321)
财经大学(9856)
(9447)
商学(9173)
商学院(9132)
中心(8042)
北京(7791)
(7594)
会计学(7393)
科学(7364)
公司(7325)
(7156)
会计学院(7076)
学会(6860)
经济管理(6617)
基金
项目(39498)
科学(32020)
研究(30364)
基金(29700)
(25086)
国家(24877)
科学基金(22675)
社会(20648)
社会科(19702)
社会科学(19694)
基金项目(15704)
(14911)
教育(14413)
自然(14308)
自然科(13912)
自然科学(13911)
自然科学基金(13659)
编号(12185)
(12044)
资助(11642)
成果(10618)
(9487)
重点(9064)
(8924)
(8900)
教育部(8682)
项目编号(8653)
国家社会(8612)
人文(8589)
课题(8176)
期刊
(25189)
经济(25189)
研究(19582)
(18878)
中国(16551)
管理(10319)
审计(9859)
财会(9176)
会计(8778)
学报(7121)
财经(6441)
科学(6434)
通讯(6340)
会通(6337)
大学(6212)
学学(5904)
教育(5664)
(5585)
金融(5585)
(5335)
(4756)
经济研究(4470)
技术(4127)
(3859)
之友(3722)
业经(3536)
(3479)
农业(3245)
内部(3170)
国内(3170)
共检索到98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郭葆春  郭蓉  
本文选取新审计报告准则改革实施前后2015-2017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公司内部治理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具体分类维度上,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后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而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质量的正向关系在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崔也光  高靖男  
2016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12项审计报告准则,其中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作为本次准则修订的核心,旨在提高我国审计报告质量,对审计报告进行供给侧改革。文章以2016年度所有A+H股及纯H股上市公司93份含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为样本,对关键审计事项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合规性和充分性,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和广大投资者产生的影响,指出关键审计事项充实了审计报告的内容,使审计报告质量得到改善,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良好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秋生  卫晓明  江雅婧  
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在审计结果质量已经确定的审计报告编制阶段,从审计过程中与客户治理层沟通事项中选择报告的,展示审计过程质量、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的最重要事项。实践中关键事项报告大多具有雷同性,这是审计师肆意妄为的弊端还是基于审计结果质量的理性选择?选取2016年A+H股和201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审计实施阶段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越高,审计报告阶段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越小,且事务所规模越小,这种关系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的这种策略选择可以降低财务重述和提高审计收费,确实是理性行为。研究结论对于审计师正确执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政府恰当监管关键审计事项报告,投资者有效运用关键审计事项信息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建新  王涛  
一、引言关键审计事项所披露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增加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提高审计项目的透明度,完善我国审计报告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自《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第701号——在独立审计师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ISA701)颁布之后,我国资本市场积极跟进。财政部制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要求A+H股上市公司自2017年1月1号(其他上市公司自2018年1月1号)开始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是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本期财务报表最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刚  曾旭  
文章以2016—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分组T检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统计结果发现:1 937家样本公司审计报告中共披露4 087项关键审计事项,有关收入和资产减值的关键审计事项最多;不同行业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各有侧重,能够体现其行业特征。分组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但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需要注册会计师耗费更多的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阚京华  
近年来一系列公司治理失败案件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的重新审视,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都呼吁增强公司内部治理,公司治理呈现出内部化的趋势。但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以及内部审计在内部治理中扮演何种角色,仍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认为,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在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人员的专业胜任性,决定了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治理中扮演着"监控者"和"促导者"的双重角色。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晨  
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审计质量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审计质量。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质量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审计师技术背景特征和企业科技属性特征的不同会对两者关系产生差异性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聂萍  李俊  
本文以2014—2016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没有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来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显著提高审计报告的审计质量;相较于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低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披露资产负债类的关键审计事项会显著提高审计报告的审计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凤环   江雅婧  
KAM作为审计报告新增要素,其报告内容与方式必须服从、服务于审计报告核心要素——审计意见的质量保证要求。选取2016年A+H股和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审计意见质量保证要求对KAM报告的影响,发现审计意见质量低时,KAM披露的数量越多、篇幅越大、可读性越强、语调越消极,差异度越大,KAM报告积极性越高。事务所规模越大、客户风险越低,上述关系越显著。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意见质量对KAM报告积极性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而且有利于降低被审计报表的财务重述,控制审计失败。研究结论对审计师有效编制、监管部门适当监管、投资者正确理解新审计报告,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艳丽   宋浩源   张无双  
本文以我国2017年新审计准则的实施为背景,以2017~2021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卖空机制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有促进作用,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低的企业以及由“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卖空机制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对负面信息的关注度、审计风险以及企业信息透明度分别是卖空机制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在资本市场、审计师和企业三个层面的作用渠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涂建明  刘慧中  田树铭  
基于我国的审计报告改革背景,分析并检验改革所驱动的风险导向审计转型及其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显著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累积效应,即较多的关键审计事项对应于相对较低的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这一累积效应对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类公司表现得相对明显,其支持审计师执行了更为规范的风险导向审计。研究还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在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累积效应中,兼具调节效应和完全中介效应。上述研究表明,审计报告改革驱动了审计职业界向风险导向审计的深度转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晨溪  陈宋生  谭韵  
机构投资者通过社会网络连接形成的机构投资者团体能否提高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以2016—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网络算法从机构投资者网络中识别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研究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对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的影响后发现,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显著提高了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形式越多元、披露内容越充分、文本相似度越低、文本可读性越高。作用机制表明,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主要通过信息监督效应实现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的提升。横截面分析发现,在无机构投资者调研以及长期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的组别中,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更高。上述结论意味着,为提升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审计师应具有审计全局、宏观视角;机构投资者团体应当树立长期价值投资意识,建立核心投资理念;监管机构应加快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机制建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呈  陈丽红  张龙平  
基于2016~2017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文统计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现状。研究发现:(1)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以文本形式为主、表格形式为辅;(2)披露数量大多不超过3项;(3)事项类型涉及多个领域,但高度集中于资产减值和收入确认;(4)内容要素相对完整,但文本篇幅以及事项描述的精确性、审计程序的逻辑性、审计应对的清晰性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建议采用表格披露形式、从行业特征和客户风险两个层面增加披露数量、选取更加细致的角度确定事项类型,同时完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具体规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焕章  王玥  
会计稳健性是衡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依据。2016年新审计报告改革提出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字段,促使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审计报告拥有了更多的有效信息及更高的沟通价值。文章实证考察了2016年新准则实施后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与会计稳健性显著正相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越多,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程度就越强。进一步以公司透明度作为调节变量发现,公司透明度在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与会计稳健性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文章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研究文献,也为增强关键审计事项的政策执行及监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