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7)
2023(5441)
2022(4483)
2021(4418)
2020(3766)
2019(8422)
2018(8297)
2017(16527)
2016(9181)
2015(10113)
2014(10160)
2013(10470)
2012(9799)
2011(8560)
2010(8885)
2009(8246)
2008(8482)
2007(7747)
2006(6973)
2005(6094)
作者
(24129)
(21202)
(20199)
(19596)
(12658)
(9946)
(9161)
(8175)
(7778)
(7438)
(7098)
(6812)
(6592)
(6508)
(6459)
(6042)
(6039)
(5983)
(5742)
(5574)
(5163)
(5145)
(4985)
(4937)
(4783)
(4718)
(4708)
(4474)
(4199)
(4163)
学科
(44674)
(39778)
经济(39647)
(37433)
农业(29483)
管理(28492)
(24378)
(17266)
企业(17266)
财政(14492)
业经(13155)
(12246)
(11922)
土地(11062)
中国(11001)
方法(10972)
数学(9893)
数学方法(9844)
农业经济(9814)
地方(9584)
(9491)
(9431)
农村(9423)
(9404)
财务(9361)
财务管理(9311)
企业财务(8942)
(8606)
(8577)
及其(8509)
机构
学院(126099)
大学(120888)
(56109)
经济(55042)
管理(50277)
理学(43194)
(42836)
理学院(42820)
管理学(42339)
研究(42136)
管理学院(42127)
中国(35929)
(34460)
农业(32045)
业大(25192)
(24903)
科学(24335)
财经(22283)
(21797)
中心(21118)
(20924)
(20185)
农业大学(19669)
研究所(18768)
(18334)
经济管理(16696)
经济学(15921)
财经大学(15478)
(15247)
(15114)
基金
项目(79442)
研究(62551)
科学(62437)
基金(57708)
(49003)
国家(48446)
科学基金(41467)
社会(41058)
社会科(38428)
社会科学(38414)
(31875)
基金项目(30971)
编号(27501)
(26181)
教育(25844)
(24808)
自然(23970)
自然科(23305)
自然科学(23299)
自然科学基金(22856)
成果(22320)
资助(22032)
(18733)
(17911)
(17695)
(17531)
国家社会(17310)
课题(17243)
重点(16857)
(15994)
期刊
(73293)
经济(73293)
(49421)
研究(38957)
中国(34762)
农业(33298)
(31425)
学报(18110)
科学(18010)
业经(18007)
大学(15166)
(14905)
金融(14905)
(14741)
学学(14741)
农业经济(13601)
农村(13537)
(13537)
管理(12650)
财经(11275)
问题(11127)
(9481)
农村经济(9096)
(8884)
世界(8876)
经济研究(8856)
(8851)
财政(8851)
技术(8785)
经济问题(8631)
共检索到205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曲颂   郭君平   李荣耀  
在充分保障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的前提下,构建“三权”财产权益实现机制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处在重要窗口期。本文立足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以户籍关系变化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调整为逻辑主线,审视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的内涵演化,梳理进城落户农民“三权”处置的政策脉络和地方探索,进而剖析构建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财产权益实现机制的关键难点。研究认为,构建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财产权益实现机制的关键难点在于辨明农民进城落户与融入城镇的关系,厘清集体内部转让与市场资源配置的边界,着力解决“三权”退出补偿不足的核心问题,确立“以用定转、转用联动”一体化机制,抓住集体成员身份去留的根本症结,以及做好退村进城之间权利保障的接续衔接。在此基础上,应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多层级多元化补偿机制、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软硬兼施”完善引导机制、统筹推进改革与完善配套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旭宇  
目前我国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国有资产、收入以及其他资源资产的权益严重缺失。导致这种缺失的原因在于农民财产权界定不够完整和清晰、农民财产非资本化、财产权配置不平等以及分配体制不合理等。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需从上述诸方面着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池波  欧阳旭初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市场状况的分析与判断,提出了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关键举措在于: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永安  温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生态文明战略,但鉴于农村土地的私人财产权属性与主权范围里的社会政治属性这双重属性,形成了国土空间开发的主体——国家(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紧张关系。长期以来,社会认识将国家(政府)对于土地的主权与农民行使土地财产权对立起来,认为公权大于私权,主权大于人权。受此意识影响,在征地拆迁以及土地规划的政策操作层面形成了公权权力过大、农民私人财产权被压制的不平衡权力关系,引发出社会不稳定因素,并且导致公权不受控制下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实则国土空间格局的"恶化"。文章通过对政治治理的"元问题"追问,认为公权与私权之间可以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相协调,提出通过"二级多元...
[期刊] 改革  [作者] 夏锋  
从现实看,农民土地使用权尚未充分发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功能。农民土地使用权是物权而不是债权,是农民最重要、最大的财产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需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严格用途管制和严格规划管理下,赋予农民集体更加完整的建设用地及宅基地使用权,让土地使用权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杜旭宇  
农民的财产权益不仅包括有形财产的权益,还包括很多无形财产的权益;不仅是一种"归属"的权益,更是实施一系列"行为"的权益;不仅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属性,更具有资本的属性;既包括很多显性权益,也包括大量的隐性权益。但这些权益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忽略了,这是农民财产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深层原因。要完整地认识、全面地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就必须重视这些被忽略的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娟  姜开勤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其失地途径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土地征用;二是“农地的隐性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上访事件连连不断,诱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是因为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更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对未来的希望和千百年来凝聚在土地中的财产权益。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如何保障失地的财产权益,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财产权益的流失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晓鸣  张克俊  
城镇化是我国今后最大的内需,如何使2亿多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则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能不能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以及如何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这首先要弄清楚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农民的财产权以及如何才能行使完整的财产权。本文认为,目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具有财产权属性,但权能不完整、具有脆弱性。让农民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的根本是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破除农民获取土地财产收益的行政权障碍;在此基础上还必须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流转起来并通过产权整合实现增值,同时要加强户籍、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玲  
梳理我国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历史演变和农民财产权利变化,分析现行农村土地权利体系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提出明晰土地占有权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关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田  
有人类,就有了人类与土地的关系;有农业,就有了农人与土地的关系。在中国,农民与土地浓得化不开的关系与情结,已经有几千年了。说起衣食,就想起农民;说起农民,就想起土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是,有多少人会想到,土地还是农民的一笔巨大财富,农民应该真正拥有他们的土地财产权?有人估算,中国国有土地资产约有25万亿元。也有人估算,中国农民的土地资产约有三四十万亿元。问题是,当今农民认为他们拥有这笔财富吗?我们不是农民的这些人承认农民拥有这笔财富吗?———引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钱忠好  曲福田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指出,我国农民缺乏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力基础和组织保障,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具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驱动,公共利益界定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存在技术上的困难等,导致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遭受侵害。本文提出,要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就必须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滥用土地征用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合林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新命题,本文认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下,创造条件实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是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根本途径。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法律地位是前提条件,其核心是拥有对土地产权的自主处置权或交易权,使农民通过家庭承包而形成的土地使用权权能与城市通过出让形成的土地使用权权能一致起来;农民土地使用产权在市场中合法交易流转是充分条件。它主要包括两个领域或形式,即农业生产用地内部之间的交易流转和农用土地向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在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法律地位的前提下,真正"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市场流转机制得以形成,流转形式不断创新和完善。至于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英洪  李芳  
新时期改革农地制度,应该尊重农民意愿、注重维护宪法秩序。建立农户所有、社区所有和国家所有的多元产权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