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3)
2023(14509)
2022(12197)
2021(11054)
2020(9548)
2019(21422)
2018(20820)
2017(41082)
2016(21874)
2015(24350)
2014(23817)
2013(23525)
2012(21747)
2011(19546)
2010(19621)
2009(18857)
2008(18079)
2007(16284)
2006(13759)
2005(12446)
作者
(61505)
(51422)
(51307)
(49072)
(32788)
(24878)
(23662)
(19834)
(19383)
(18375)
(17391)
(17295)
(16139)
(16091)
(16055)
(15959)
(15701)
(15146)
(15041)
(14722)
(12581)
(12500)
(12467)
(11735)
(11643)
(11525)
(11485)
(11269)
(10419)
(10154)
学科
(89128)
经济(89034)
(65570)
管理(63051)
(52580)
企业(52580)
方法(46193)
数学(41711)
数学方法(41358)
(29495)
金融(29493)
中国(29171)
(28389)
(28204)
银行(28177)
(27034)
(23355)
(21430)
(19585)
财务(19551)
财务管理(19504)
企业财务(18697)
业经(18650)
(18184)
贸易(18173)
地方(17724)
(17696)
(16533)
农业(15645)
理论(13891)
机构
学院(307618)
大学(306809)
(130488)
经济(127816)
管理(118809)
理学(102631)
理学院(101604)
管理学(99927)
管理学院(99367)
研究(97524)
中国(83580)
(64563)
(61746)
科学(57754)
财经(51961)
(50884)
中心(48867)
(48509)
(47280)
(44977)
业大(44158)
研究所(43959)
经济学(42618)
农业(40300)
财经大学(39109)
经济学院(39057)
北京(38210)
(36763)
(36441)
师范(36027)
基金
项目(206069)
科学(162984)
基金(152381)
研究(149083)
(131930)
国家(130859)
科学基金(113233)
社会(97148)
社会科(92386)
社会科学(92364)
基金项目(80185)
(80173)
自然(72963)
自然科(71374)
自然科学(71351)
自然科学基金(70151)
教育(69119)
(67005)
资助(63463)
编号(59807)
成果(47715)
(46597)
重点(46356)
(43670)
(43536)
国家社会(40846)
创新(40774)
科研(40637)
教育部(40603)
课题(40423)
期刊
(133127)
经济(133127)
研究(89588)
中国(55321)
(51166)
(47923)
金融(47923)
学报(47367)
(45548)
科学(42334)
管理(40027)
大学(35816)
学学(34239)
农业(29643)
财经(26255)
教育(25836)
技术(24015)
经济研究(23036)
(22371)
业经(21782)
问题(17456)
(15642)
理论(15593)
统计(15552)
(15259)
技术经济(14949)
商业(14559)
(14342)
(14289)
实践(14082)
共检索到448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柏宝春  
关联性是分析金融机构间风险传染效应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关联性视角,运用线性GARCH检验等方法度量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平稳时期,金融机构内部传染占主流;危机期间,金融跨行业间相互传染显著提升,其中以银行业传染效应尤为显著。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张庆君  
关联性是研究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的一个重要途径。借鉴Billio et al.(2012)的思想,从关联性及其方向性变化研究入手,分别使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因果关系检验、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网络分析等方法考察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间系统性风险的时变传染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行业间的关联性显著上升,一旦爆发金融危机,其机构间的传染性要强于以往。平稳时期,各行业内部机构之间的相互传染影响占主流,而在金融危机期间,跨行业机构间的相互传染影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银行业对其他行业造成的传染影响显著增强,证券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美霖  
<正>当今大数据时代,金融机构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数据量,这些数据不仅包含了传统金融数据,还涵盖了广泛的社会经济信息、交易行为和用户行为等多元数据。同时,数据多元化和大规模性的特点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度量系统性风险。随着数据技术的进步和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增加,深入探讨金融机构关联对系统性风险测度的影响尤为重要。金融机构关联性主要指各机构之间通过业务、资金、信用等手段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关键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章禄  袁慧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的不断融合,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传染性特征持续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10年11月15日至2019年7月12日货币金融、资本市场、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DCC-GARCH-Guass模型对单个以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进行金融风险识别与联动传染性分析。结果表明:(1)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存在较明显的集聚效应;(2)尽管我国金融业风险整体上是可控的,但货币金融类机构之间风险的时变联动的持续性最大,且股份制银行要大于国有银行;(3)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与保险业之间风险的时变联动性比较稳定;(4)通过分析2015年股灾事件发现,单一机构类型以及不同机构类型之间均存在较强的金融风险传染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星  任超  李绍芳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载体,相互间的关联网络日益紧密,跨机构的风险传染程度不断增加。从风险溢出视角,基于TENET模型构建风险溢出动态关联网络,深入研究金融机构间风险传染的方向和路径,结合2014~2021年我国金融机构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金融机构间非线性风险溢出网络结构和风险溢出水平。研究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水平呈现周期性变化,非线性特征明显,其中证券部门的风险溢出强度最高,金融科技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逐渐增强,银行部门吸收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大部分风险溢出,在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当前,要进一步重视金融科技的监管应用,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跨部门传染的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林达  李勇  
本文结合非对称斜率模型与单指标分位数回归,构建了我国上市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网络,从而刻画出我国金融市场尾部风险关联性的时变特征,并基于金融机构层面探讨尾部风险关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金融系统的总关联性与部门内关联性在金融危机与股灾期间显著上升,其中保险部门的部门内关联性为银行、保险、证券三部门中最高,而部门间关联性远小于部门内关联性,部门间的风险传染效应较为微弱。研究还发现投资活动是金融机构形成尾部风险关联的重要渠道,应对投资业务占比过高的机构予以更多监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崔婕   蔡源  
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51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构建了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网络,并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气候风险事件下金融机构间的网络关联度更紧密,彼此间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水平显著提升。气候风险主要通过加大投资者恐慌情绪提升金融机构间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水平。相较于大型金融机构,气候风险冲击下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输出与风险输入水平更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进一步加剧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的负面冲击;《巴黎协定》的提出会缓解气候物理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负面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气候转型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负面影响。本文为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利琴  胡蝶  彭红枫  
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促使更多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银行借助杠杆投资形成了大量的同业风险敞口,银行间金融网络不断演进和发展。本文利用VAR-NETWORK模型构建了我国银行间的有向网络关联图,发现银行资产的高同质性和创新关联交易等因素导致风险吸收效应较强,风险外溢效应明显,但是整体系统性风险溢出指数仅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态势。为了进一步明晰风险传染的诱发机制,识别政策干预的有效性,本文运用面板模型对风险传染在吸收和外溢两个方向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网络集中度会增加风险的辐射效应,央行的资产规模扩张会刺激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诱发系统性风险上升。为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应提高金融体系的连通度,同时针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溢出的方向和程度配以差异化的监管与政府干预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向荣  曹红  
以往国际监管组织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测评指标体系偏重于银行群落与机构规模特征,影响了中国金融监管及理论研究的方向。笔者运用复杂网络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产品空间等方法构建中国金融风险传染网络,可视化系统性风险爆发后的风险传染路径,并通过节点出度、传染轮次、K-核分解值、LeaderranK值等指标综合评估各金融机构风险网络传染的速度、范围、深度及风险累积程度。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传染网络呈现出多层次、多通道的复杂关联,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风险积聚与跨群落传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规模与风险传染能力并非完全线性相关,机构关联性及负面信息传播速度等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打破既有群落式监管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丁述军  庄须娟  李文君  
采用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四部门间的传染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区域金融风险部门间传染的过程中,四部门之间存在着多条风险传染路径,金融部门在传染机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部门受其他部门的风险传染并且也影响其他部门;近年,家庭部门面临的风险增大,对其他部门风险传染的效应也较强,且家庭部门最易受其他部门的风险传染。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营  曹廷求  
利用2005~2014年数据,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性金融风险空间关联即传染效应的刻画,研究发现,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高度关联的特点。具体而言,越处于网络中心的省份,其风险越高;与其他省份距离越短的省份,其风险越高;处于中介位置的省份因具有风险输出的优势,其风险仅微弱上升;引入同群效应后,随着省份间距离的增加,风险传染性存在递减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更强,这归因于强财政政策刺激引致的投资过剩和产能过剩进而风险暴露。总之,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呈现高度关联的网络结构形态,并且具有较强传染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营  曹廷求  
利用20052014年数据,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性金融风险空间关联即传染效应的刻画,研究发现,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高度关联的特点。具体而言,越处于网络中心的省份,其风险越高;与其他省份距离越短的省份,其风险越高;处于中介位置的省份因具有风险输出的优势,其风险仅微弱上升;引入同群效应后,随着省份间距离的增加,风险传染性存在递减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更强,这归因于强财政政策刺激引致的投资过剩和产能过剩进而风险暴露。总之,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呈现高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政  朱明皓  范颖岚  
本文以2011—2017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使用LASSO分位数回归构建金融系统的极端风险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染性和脆弱性指数测度金融机构的传染性风险水平。同时,本文进一步采用改进后的CoVaR指标来度量单个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并详细分析了风险传染如何影响不同时期下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研究发现:(1)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与传染性分别取决于其不同的特征变量,并且两者在数值上存在一定的错配。一方面,规模较大或者期限错配较高的机构,其传染性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中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净资本较小的证券公司以及业务关联较多的保险公司具有较高的脆弱性。(2)相同行业以及同种类型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染水平较高且跨行业、跨类型的风险传染具有不对称性。(3)在"平静"时期,传染性较高的金融机构,其系统性风险水平较高;但当危机发生时,脆弱性较高的机构接受的传染性风险大幅增加,从而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风险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政  梁琪  涂晓枫  
基于信息溢出的视角,本文构建了2008-2015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网络,通过网络分析法解构了金融网络的总体关联性以及部门内和部门间的关联特征,并采用金融机构微观层面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网络关联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的关联网络具有"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性质,同时,2012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总体关联性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2014年的关联程度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期间,反映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在不断累积。研究还发现金融机构影子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是我国金融机构关联水平上升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闫娟娟  沈悦  
在金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连接形成复杂的金融网络。其中一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必然通过该网络传染到其他国家,并且在传染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放大机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本文在分析中、美等6国经济事实的基础上,以2007—2019年日频数据为基础,测度全球14个主要国家(地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跨市场金融网络,计算这一时段国际重大风险事件冲击下的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结果表明: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各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进行交叉传染,资本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大于货币市场,但货币市场通过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而对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不容忽视;美国、英国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输出国家,且美国的风险输出效应大于英国;中国和欧元区国家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净输入国家,中国的净输入效应小于欧元区国家;美国等国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风险波动会显著影响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状况。因此,根据主要国家金融市场风险波动幅度及时监测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实施精准货币政策、改进宏观审慎监管、加强国际政策协调非常必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