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5)
- 2023(13270)
- 2022(11310)
- 2021(10482)
- 2020(8940)
- 2019(20404)
- 2018(20248)
- 2017(39320)
- 2016(21223)
- 2015(23704)
- 2014(23365)
- 2013(23358)
- 2012(21095)
- 2011(18360)
- 2010(18653)
- 2009(17520)
- 2008(17099)
- 2007(14858)
- 2006(13018)
- 2005(11658)
- 学科
- 业(90561)
- 济(89120)
- 经济(89017)
- 企(83655)
- 企业(83655)
- 管理(77334)
- 方法(41957)
- 数学(32204)
- 数学方法(31860)
- 业经(30383)
- 财(29396)
- 农(27497)
- 务(22960)
- 财务(22898)
- 财务管理(22829)
- 企业财务(21671)
- 中国(20501)
- 农业(19837)
- 技术(19756)
- 理论(17126)
- 和(17091)
- 制(17040)
- 划(15937)
- 地方(15778)
- 学(15245)
- 策(15225)
- 贸(14320)
- 贸易(14310)
- 易(13880)
- 体(13097)
- 机构
- 学院(302151)
- 大学(297559)
- 管理(128594)
- 济(120242)
- 经济(117742)
- 理学(111418)
- 理学院(110357)
- 管理学(108798)
- 管理学院(108265)
- 研究(90942)
- 中国(70707)
- 京(63771)
- 财(56698)
- 科学(55997)
- 农(47771)
- 财经(45872)
- 所(44879)
- 江(44535)
- 业大(44337)
- 经(41660)
- 中心(41557)
- 研究所(40207)
- 北京(39423)
- 农业(37459)
- 州(36044)
- 范(35589)
- 商学(35339)
- 师范(35296)
- 商学院(34991)
- 经济学(34317)
- 基金
- 项目(204415)
- 科学(162134)
- 研究(151857)
- 基金(149075)
- 家(128151)
- 国家(126986)
- 科学基金(111656)
- 社会(95614)
- 社会科(90682)
- 社会科学(90656)
- 省(81114)
- 基金项目(80038)
- 自然(73233)
- 自然科(71531)
- 自然科学(71517)
- 自然科学基金(70263)
- 教育(68300)
- 划(66242)
- 编号(62615)
- 资助(60737)
- 成果(48986)
- 创(45088)
- 重点(44704)
- 部(44579)
- 发(42972)
- 课题(41667)
- 创新(41310)
- 业(41205)
- 项目编号(39621)
- 科研(39037)
- 期刊
- 济(134064)
- 经济(134064)
- 研究(87606)
- 中国(55968)
- 管理(50641)
- 财(47531)
- 农(44036)
- 学报(42262)
- 科学(40874)
- 大学(32684)
- 农业(31147)
- 学学(31000)
- 教育(28424)
- 技术(27717)
- 业经(24648)
- 融(23121)
- 金融(23121)
- 财经(22068)
- 经济研究(20702)
- 经(18800)
- 业(18276)
- 问题(17154)
- 技术经济(17034)
- 财会(16491)
- 现代(15427)
- 科技(14775)
- 理论(14518)
- 会计(14405)
- 商业(14220)
- 图书(13904)
共检索到437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雷英
随着我国集团公司演变及发展,近年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申请增多,法院在关于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裁定中重要的判断依据是确认关联企业法人人格混同。实践中法院认为审计师出具的关联企业人员、业务及财产混同专项报告是证明关联企业法人人格混同的客观证据。本文从审计及财务角度出发,探讨审计师在梳理相关资料应执行的审计程序及得出审计结论,结合法院2018—2022年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判例,进一步厘清现阶段司法实践中,审计师在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申请中扮演的角色及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孟 华乐阳
关联公司的兴起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关联公司的发展一方面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使资源的分配达到了比较合理的状态,有利于企业间的合作;但是,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则利用关联公司人格混同来逃避法律责任。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则公报案例表明,虽然法院并不能直接适用《公司法》相关法条对关联公司人格混同行为进行规制,但是可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要求关联公司承担连带责任,这样的判决结果更符合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基本精神。
关键词:
法人人格否认 关联公司 人格混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宗璋
为了有效保护国有破产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简化破产程序 ,以支持当前的国企改革之破产试点工作 ,本文对法人人格否认原则在破产案件中的适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 ,提出了较多独创性的见解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破产案件 法人人格否认原则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插三
破产法中的实质合并规则与公司法领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都适用于公司形式被忽略或滥用、公司之间事务混同从而形成另一个自我等情形,都否认了公司独立性,二者之间容易混淆。但是,实质合并规则主要考虑如何平衡处于不同地位的债权人之间利益,是对被合并主体独立性的全盘否认,本质为破产法的清偿程序,其目的在于如何实现公平分配;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则基于特定事件要求股东对特定债务承担责任,否定的是股东有限责任,其目的在于对有限责任滥用提供救济。在学理及实务中均应对二者进行严格区分以准确适用。
关键词:
实质合并 法人人格否认 另一个自我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閤晓林
贯彻和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和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转型升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破""立""降"定调了深化改革的方向。"不破不立",破产及重整是释放过量产能、提升产业效率、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破产重整司法实践中,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实体合并规则审理关联企业破产清算案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迟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于友达 蔡玲珠
破产实践中,浙江地区由于民营企业众多,实质合并破产案件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而破产理论研究中,实质合并破产同样是热点话题。纵观已有研究,多在破产程序启动层面探讨实质合并规则的适用问题,对后续问题则少有涉及,其中税务问题更是研究的空白地带。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是破产程序中的创新实践,相关的税务问题更是具有特殊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榕芝
《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已11年,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新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未能受到该法的规制。其中,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行为就是一例。对此,应该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增列其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形式之一,并明确其认定标准及法律责任的承担,使《反不正当竞争法》更加完善。
关键词:
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 认定标准 法律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郑慧玫 张亮亮
关联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其中的控制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和多样化经营,会通过持股、协议、人事关系等方式让更多的从属企业为其服务。关联企业"混同用工"是指关联企业中的控制企业抽调、委派、借调员工在不同的关联企业间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关联企业"混同用工"劳动争议案例为切入点,探讨了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关联企业"混同用工"劳动关系认定,关联企业"混同用工"民事责任主体判定,关联企业如何承担民事责任等问题。
关键词:
关联企业 混同用工 劳动争议 民事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郑慧玫 张亮亮
关联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其中的控制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和多样化经营,会通过持股、协议、人事关系等方式让更多的从属企业为其服务。关联企业"混同用工"是指关联企业中的控制企业抽调、委派、借调员工在不同的关联企业间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关联企业"混同用工"劳动争议案例为切入点,探讨了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关联企业"混同用工"劳动关系认定,关联企业"混同用工"民事责任主体判定,关联企业如何承担民事责任等问题。
关键词:
关联企业 混同用工 劳动争议 民事责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解正山
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集团成员同时或先后破产时常涉及复杂的程序及实体法问题,尤其是当债权人因集团成员营业事务高度交织而利益受损时,法院需在尊重债务人独立人格与维护债权人之公平受偿原则间进行权衡。随着破产理念更新,中国法院对事务高度交织的企业集团的破产处置经历了从"一企一案"到"合并破产"的转变,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不过,鉴于"合并破产"突破了法人独立人格与有限责任原则,因此,法院仅应在例外情形下适用。而且,除需在理论上准确阐释"合并破产"外,还应在破产法中明定"合并破产"具体适用规则。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合并破产 程序协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小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人形式运用的广泛与深入,公司法人的人格特性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出现了种种异化,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尤其是法人企业的债权人利益。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并不是对法人独立人格全面的永久的剥夺,相反却是对法人制度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我国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既包括在司法审判中运用判例,也包括从立法上作出规定,同时还要从法律的基本原则上来加以补充完善,从而使公平原则得以落实。
关键词:
公司法人 人格 否认制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蒋辉宇 万素林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期间,所涉公司的民事主体地位与税法地位将经历由法人到非法人经济组织、再恢复到法人的动态变化阶段。根据民事主体地位与税法地位相对应的一般准则,所涉公司的税法地位也会由法人降格为非法人经济组织。因此,税务机关针对所涉公司征收的企业所得税也会因其税法地位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基于此,本文阐释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期间,税法地位变化引发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的相关问题,并指出税务机关应严格根据司法机关判决书的签署日期及司法机关在所涉公司人格恢复公告中的具体日期来确定该公司法人资格被否定的实际时间区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石晓军 杜宝瑞 秦国庆
创业存活比创业涌现更重要,中国小微企业存活水平低是导致“消失的中等企业”问题的重要原因,是阻碍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掣肘。本文从“家企混同”的独特视角出发,构建了“家庭资产-创业企业-家庭保险”的资产组合理论模型,得到了家庭保险提升创业存活的一系列可检验假设。进一步,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小微企业主样本并融合创业政策数据、淘宝村数据、数字金融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经验证据显示,家庭保险能显著提升创业存活,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成立;提升效应因保险属性、行业要素弹性、所处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家庭保险对存活企业资产规模和员工数量具有正向影响,有助于存活企业迈向中等企业之路;家庭保险与国家创业政策及数字金融具有协同效应。从作用机制来看,一方面,家庭保险能够抑制“家产企用”所产生的连带风险,从而提升创业存活;另一方面,家庭保险能够抑制“家事殃企”所引发的风险溢出,从而提升创业存活。
关键词:
创业存活 小微企业 家庭保险 家企混同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蒋敢
自新企业破产法实施以来,关联企业破产案件频繁发生,而我国现行破产制度设计只针对单一企业破产,对关联企业合并破产没有任何规范。2012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组织业内专家对实体合并的相关规则进行了多次讨论,数易其稿,但仍未达成一致意见。针对破产实务中越来越频繁的关联企业破产案件,在规则缺位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只能以极其谨慎的态度审理合并破产案件。因合并破产涉及多方利益,在多方压力下,有时会出现选择性合并破产、选择性合并重
关键词:
破产案件 破产法 关联企业 人格混同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祝丹萍
我国现行的《企业破产法》和司法解释均未对关联企业合并破产作出明确系统的规定,立法的空白使关联企业合并破产成为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在实践中,各地法院对关联企业的合并破产并无统一的办案标准,相关立法和破产审判的严重脱节已成为当前破产实践的一对突出矛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浙江某集团公司及其6家关联企业的合并破产案,探讨关联企业合并破产的一些法律问题,对合并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