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4)
- 2023(15899)
- 2022(13843)
- 2021(12949)
- 2020(10994)
- 2019(25110)
- 2018(24512)
- 2017(47079)
- 2016(25954)
- 2015(28819)
- 2014(28542)
- 2013(28313)
- 2012(25683)
- 2011(23104)
- 2010(22820)
- 2009(21122)
- 2008(21125)
- 2007(18710)
- 2006(16465)
- 2005(14492)
- 学科
- 济(100790)
- 经济(100672)
- 管理(84953)
- 业(77833)
- 企(66408)
- 企业(66408)
- 方法(50316)
- 数学(43659)
- 数学方法(43297)
- 财(30464)
- 农(26633)
- 中国(24598)
- 学(22734)
- 业经(22559)
- 务(21012)
- 财务(20941)
- 财务管理(20904)
- 企业财务(19952)
- 制(19921)
- 贸(19139)
- 贸易(19129)
- 地方(19053)
- 易(18488)
- 环境(18352)
- 农业(17883)
- 划(16512)
- 和(16451)
- 银(16400)
- 理论(16392)
- 银行(16329)
- 机构
- 大学(368901)
- 学院(365833)
- 管理(148806)
- 济(144187)
- 经济(141013)
- 理学(128158)
- 理学院(126714)
- 管理学(124606)
- 管理学院(123937)
- 研究(120523)
- 中国(92159)
- 京(78573)
- 科学(76626)
- 财(68719)
- 农(64919)
- 所(61345)
- 业大(58841)
- 研究所(55988)
- 中心(55265)
- 财经(55051)
- 江(53285)
- 农业(51287)
- 经(50267)
- 北京(49431)
- 范(45472)
- 师范(44911)
- 院(43447)
- 州(43326)
- 经济学(42986)
- 财经大学(41363)
- 基金
- 项目(253052)
- 科学(197756)
- 基金(184823)
- 研究(178426)
- 家(163413)
- 国家(162091)
- 科学基金(138730)
- 社会(112540)
- 社会科(106707)
- 社会科学(106677)
- 基金项目(99121)
- 省(97845)
- 自然(93384)
- 自然科(91166)
- 自然科学(91139)
- 自然科学基金(89555)
- 划(83103)
- 教育(81218)
- 资助(76234)
- 编号(70788)
- 重点(56427)
- 成果(55719)
- 部(55522)
- 创(52651)
- 发(52490)
- 科研(49125)
- 创新(49110)
- 课题(48144)
- 教育部(47232)
- 计划(46917)
- 期刊
- 济(155801)
- 经济(155801)
- 研究(103531)
- 中国(67666)
- 学报(64494)
- 农(57043)
- 科学(56615)
- 管理(55836)
- 财(54569)
- 大学(47863)
- 学学(45509)
- 农业(38834)
- 融(34541)
- 金融(34541)
- 教育(33728)
- 技术(28931)
- 财经(27605)
- 业经(25489)
- 经济研究(24256)
- 经(23462)
- 业(22399)
- 问题(19978)
- 科技(18211)
- 理论(18067)
- 版(18031)
- 技术经济(17506)
- 图书(17287)
- 商业(16786)
- 资源(16476)
- 业大(16442)
共检索到532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松令 董香兰 刘亭立
采用2008—2013年沪深A股市场数据,从生态位视角研究关系股东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关系股东能有效地从控股股东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提高了其在系统中的生态位,但从对盈余质量管理程度影响呈现的两面性上,关系股东还未找到其最佳的生态位置。这为识别真实盈余质量的操纵程度和操纵渠道提供经验证据,在丰富与补充公司治理相关文献的同时,有助于突破现有研究的瓶颈,寻求到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小宁 朱文浠
本文以我国2011-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修正琼斯模型和Roychowdhury的模型,从货币薪酬和持股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的货币薪酬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管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伟 刘星
通过对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与公司可操纵应计利润的增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两者关系在不同年度、不同前期审计意见的情况下有所不同。这表明,一方面审计师变更影响到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即公司能够通过更换审计师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前期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审计师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做法,且伴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强化,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逐年提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翟胜宝 邹民 唐玮
本文运用2005—2011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融资需求、银行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融资需求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融资需求越大越容易引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银行关联的存在会削弱融资需求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诱导作用,并且这种效应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存在差异。相较于国有企业,银行关联对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更加明显。银行关联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此外,本文在进一步区分三种类型银行关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发现结果保持不变。本文拓展了盈余管理的研究视角,丰富了银行关联领域的文献。实践中,对于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凌邦如 林敏
本文以2010—2012年沪市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但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不具有抑制作用。本文建议继续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并扩大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核范围,以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邹小平 王军只
已有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度量应计盈余管理,以Roychowdhury模型度量真实交易盈余管理,研究盈余管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公司规模、贝塔等相关因素后,不仅应计盈余管理影响权益资本成本,而且真实交易盈余管理也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交易盈余管理之间的替代关系,进一步考察企业综合盈余管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发现权益资本成本随着企业综合盈余管理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毛洪涛 吴将君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相对集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在40%以上,这种高持股比例导致大股东与其他投资者之间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其结果可能发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2004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越集中,公司的应计利润越容易被大股东所操纵。还发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时更容易操纵应计利润。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盈余管理 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珊梅 郝玉贵 罗春华
以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对高管权力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抑制了权力高管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却引发了更加严重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检验发现,在法制水平较高的地区,内部控制更能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活动,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却没有明显增加,说明较好的法制环境促进了内部控制治理作用的发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青原 张翔
盈余信息在资本市场定价行为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A股市场的盈余加速(盈余增长率的变化)异象,并进一步探究该异象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A股市场整体存在盈余加速异象,且该异象不能被其他定价因子和因子模型所解释;(2)盈余加速对未来盈余增长具有增量预测能力,市场未能完全理解该信息含量导致的盈余加速异象;(3)低盈余信息质量公司的盈余加速异象更强,说明低盈余信息质量带来的高信息成本使得投资者对盈余加速信息含量反应不足。本文为A股市场盈余加速异象的存在性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从盈余信息含量和盈余信息质量两条路径解释了该异象的形成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海燕 李瑞
本文以2001~200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高管薪酬激励水平与股东财富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在不同行业、国有股比例下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以期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水平对股东财富的影响以及公司外生因素对两者关系的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静霞
本文对2006~2008年我国A股市场2548个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与银行债务融资成本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的融资成本越高;操纵性应计项目为正要比操纵性应计项目为负的融资成本要高。另外,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息保障倍数等会计信息在银行信贷决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圣利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与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3~2007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了信息不对称,致使上市公司产生了非效率的投资。研究还发现,非效率投资与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方式有关,造成非效率投资的盈余管理方式主要是操控性应计项目,而线下项目影响公司资本投资的证据较弱。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吟吟
文章以中国2004和2007年发生高管变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比较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发生总经理变更的上市公司均存在利用真实活动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但相比较而言,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上市公司新任总经理在上任后一年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逐渐成为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路军伟 张珂 于小偶
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往往针对净利润实施盈余管理,分类转移是在不改变净利润的情况下通过核心费用的分类转移、虚增核心盈余的一种盈余管理方式。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会实施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吗?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A股市场的IPO公司为样本,发现:(1)上市公司在IPO前三年存在显著的分类转移,即通过把核心费用分类转移至营业外支出以虚增核心盈余;在IPO后三年,不存在这一行为;(2)在IPO前三年,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将营业成本而非期间费用转移至营业外支出的方式虚增核心盈余,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分类转移行为应是权衡多种动机的结果,四大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行为。
关键词:
IPO 分类转移 盈余管理 盈余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盈余管理、审计意见与融资约束——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管理者代理动机与扩张式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动机: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农业企业董事长职业背景对盈余管理水平影响研究——基于沪深A股农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配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分析——来自2001年—2005年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
董秘性别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沪深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来自沪市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控制、产权安排与公司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控股股东性质、利益输送与盈余管理幅度——来自中国A股公司首次亏损年度的经验证据
数字化转型与真实盈余管理——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