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7)
2023(10709)
2022(9647)
2021(9174)
2020(7803)
2019(18325)
2018(18277)
2017(35387)
2016(18954)
2015(21284)
2014(21132)
2013(20960)
2012(19049)
2011(16936)
2010(16869)
2009(15309)
2008(14744)
2007(12581)
2006(11079)
2005(9681)
作者
(54281)
(44939)
(44559)
(42562)
(28564)
(21642)
(20334)
(17817)
(17173)
(16071)
(15354)
(14955)
(14260)
(14130)
(13788)
(13647)
(13475)
(13438)
(12812)
(12731)
(11232)
(11017)
(10861)
(10248)
(10071)
(9911)
(9907)
(9807)
(9049)
(8801)
学科
(74762)
经济(74678)
管理(53675)
(50901)
(43640)
企业(43640)
方法(35557)
数学(30435)
数学方法(30033)
中国(18751)
(18504)
(18158)
(17351)
业经(16418)
地方(15318)
理论(13865)
(13662)
贸易(13653)
(13194)
(12397)
农业(12361)
(12211)
技术(11631)
(11046)
环境(10992)
财务(10976)
财务管理(10957)
教育(10914)
企业财务(10390)
(10323)
机构
大学(267006)
学院(262478)
管理(107372)
(99717)
经济(97458)
理学(93763)
理学院(92675)
管理学(90907)
管理学院(90437)
研究(86682)
中国(62351)
(57052)
科学(55701)
(44744)
(43240)
(41272)
业大(40165)
研究所(39669)
中心(38789)
(37151)
财经(36422)
(36184)
北京(36134)
师范(35866)
(33162)
农业(32210)
(31742)
(30745)
师范大学(29142)
经济学(28745)
基金
项目(185821)
科学(145876)
研究(135333)
基金(135011)
(117867)
国家(116891)
科学基金(100404)
社会(83931)
社会科(79332)
社会科学(79311)
基金项目(72410)
(71888)
自然(66704)
自然科(65187)
自然科学(65170)
自然科学基金(63970)
教育(62231)
(60921)
编号(55741)
资助(55495)
成果(45433)
重点(40996)
(40619)
(38667)
(38514)
课题(37667)
创新(35750)
科研(35658)
项目编号(35088)
大学(34942)
期刊
(106547)
经济(106547)
研究(77271)
中国(49170)
学报(43966)
科学(39993)
管理(39177)
(36662)
大学(33024)
教育(32614)
(32596)
学学(30661)
农业(25684)
技术(22578)
(19000)
金融(19000)
图书(17743)
业经(17486)
财经(17122)
经济研究(16998)
(14473)
理论(13714)
问题(13633)
科技(13560)
(13298)
实践(12841)
(12841)
技术经济(12609)
情报(12361)
(12269)
共检索到377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霞  
微信由社交平台走向电子商务,微商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场景之一。一个微商群在日常互动中通过拟亲属称谓、营造仪式感、设计荣誉体验、生活化聊天等方式将社交与商业活动融合,用隐喻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的方法将不同背景和不同职业的群成员拟制成类家庭,在线上商务活动中延伸了人与人之间的强关系。这种关系的构建与维持虽然在新的生活场景中展开,但仍然延续和继承着人际关系的旧规则。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宋晔  
从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追求教育语言的科学化,教育隐喻语言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了冷落。实际上,作为本源性存在的教育隐喻,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教育隐喻是人与自然的粘合剂,并能凭借丰富的想象空间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灵舒展。对教育隐喻的解读是新的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通过对生命的关注促进人的精神自由成长的活动,所以呼唤隐喻的回归,教育更易达成人性完善的目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涛  张田  
社会网络经历了朴素的隐喻构想阶段,之后多学科融汇促成研究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使其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关系结构分析工具。日益复杂的社会需要更为多元的理论解释,科学研究领域多种范式共存。社会网络也已不再是一些概念集合与结构分析工具,转而发展成为经济与组织领域中的一种解释性理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万世长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权力,特别是软权力或软实力在政治话语中实现的工具。文章分析了隐喻话语和软实力建构的相互关系,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提出了权力斗争即旅程,权力斗争非上即下以及权力即资本等软实力隐喻化图示,认为隐喻图示在软实力构建过程中起到推翻已有权力话语体系的关键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信茹  王东林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类学家的"田野"不再局限于固有"方位"和实体空间,而逐步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中,研究者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更是对社区和研究对象做出积极贡献的"创造者"。作者以自己的田野经验和个案研究为例,将网络民族志视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共同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这样的研究视角和以往网络民族志相关研究较为不同。同时,研究双方于网络空间中的"共在",使得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参与度及个人情感投注等方面都发生变化。由此,作者提出,在网络民族志研究中,研究者作为观察者和文化创造者的双重身份得到凸显。此外,网络民族志中的田野更具"流动性",民族志文本的写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该研究,作者认为,从研究者的视角深入剖解和讨论,不仅在于了解网络对研究过程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把握研究者如何面对网络世界,如何阐述自己。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样的研究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思网络空间赋予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曹卫真  
情感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两个支撑点。然而,目前的教育缺失了情感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运用网络开展教学,实现由当前教育的知识传授向情感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延伸。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桂龙  魏恒姝  
本文构建了“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的信息决策模型,探讨了契合度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契合度与认知需要、产品涉入度的交互效应分别对品牌延伸评价具有积极影响,主题相似性与类别相似性对品牌延伸评价的有效性表现出差异化。信息处理流畅性分别在契合度与认知需要的交互效应对品牌延伸评价以及契合度与产品涉入度的交互效应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关系中发挥了完全中介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春东  陈雅  唐建生  
品牌延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于品牌延伸的评价,而感知契合度是影响延伸评价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基于解释性链接的视角,统一了过去研究中感知契合度的不同概念。之后,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产品、品牌及其他层面的感知契合度与延伸评价关系的PBE基础框架,以及契合度和延伸评价关系影响因素的E-PBE拓展框架。其中E-PBE拓展框架中的影响因素既包括了消费者层面及营销策略层面影响契合度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又包括了消费者层面、品牌层面及延伸策略层面调节契合度与延伸评价关系的调节变量。最后本文进行了研究总结,并基于PBE及E-PBE框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炯  
围绕现代公司制度,存在着两次公司革命、两类公司治理问题和两对制度特征。这种关系揭示出,一个理想化的公司在其制度安排上,既要体现变革的思想,又要能建立有效的纠错机制。而所谓公司治理就是企业制度进化的纠错机制。结合现代公司制度的这层内涵,建立基于理想公司的公司治理分析架构,它为公司治理的研究确定了一个参照系和一个形式化的研究模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姜岩  
跨行业品牌延伸是企业将已成功的品牌延伸到不同种类的产品及不同行业上。随着企业战略的演进和企业规模的扩张,跨行业品牌延伸已成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手段。但与行业内品牌延伸相比,跨行业品牌延伸具有较高的风险。消费者对母品牌的接受程度、母品牌与延伸产品的契合度、母品牌的延伸能力、营销支持力量成为影响跨行业品牌延伸绩效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企业应用角度,整合消费者评价因素,建构了跨行业品牌延伸的综合模型,为企业实施跨行业品牌延伸提供了可参照的流程框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雪  杨向荣  
《从前慢》是一个竞速时代慢速审美现代性的寓言文本,木心对少年时代小镇生活的蒙太奇式书写,实则是对“从前慢”的生活追忆,是一种“慢记忆”的书写,它不仅承载着离散在外游子的怀旧之情和乡愁意识,也提供了一个反思竞速现代性的生存镜像和批判视角,呈现出走向慢速现代性的审美话语隐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米嘉  杨军  
民国时期,地方主义思潮随着各地势力的壮大而抬头,各省地方政权对辖域内经济相对独立的制度设计伴随着军阀与派系政治次第出现。在金融领域,以各省银行为龙头的货币发行机构陆续出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方官营银行制度。抗战全面爆发前,山西地方货币发行机构由混乱无序和缺乏集中管理的状态演变为以山西省银行为核心的发行单一化和集中化,而其改组与优化、加强县村两级发行业务管理等行为也使其演化不断趋向完善。其后三个官营银号的设立更使货币发行机构由单一和简单走向以"四银行号"为机构代表的复合协同化与规模体系化模式。基于演化隐喻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该时期山西"四银行号"这一具有典型代表性样本的演化变迁历史。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米嘉  杨军  
民国时期,地方主义思潮随着各地势力的壮大而抬头,各省地方政权对辖域内经济相对独立的制度设计伴随着军阀与派系政治次第出现。在金融领域,以各省银行为龙头的货币发行机构陆续出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方官营银行制度。抗战全面爆发前,山西地方货币发行机构由混乱无序和缺乏集中管理的状态演变为以山西省银行为核心的发行单一化和集中化,而其改组与优化、加强县村两级发行业务管理等行为也使其演化不断趋向完善。其后三个官营银号的设立更使货币发行机构由单一和简单走向以"四银行号"为机构代表的复合协同化与规模体系化模式。基于演化隐喻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