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7)
2023(7175)
2022(6072)
2021(5589)
2020(4923)
2019(11026)
2018(10542)
2017(20493)
2016(11173)
2015(12460)
2014(12334)
2013(12150)
2012(11270)
2011(10080)
2010(10847)
2009(10799)
2008(9462)
2007(8235)
2006(7515)
2005(6973)
作者
(30451)
(25287)
(25245)
(24016)
(16157)
(12146)
(11615)
(9827)
(9725)
(9311)
(8723)
(8537)
(8303)
(8037)
(7952)
(7917)
(7453)
(7313)
(7231)
(6947)
(6500)
(6319)
(6036)
(5867)
(5854)
(5782)
(5700)
(5476)
(5303)
(5040)
学科
(47836)
经济(47789)
管理(34423)
(33570)
(29671)
企业(29671)
(26085)
金融(26085)
方法(23820)
(23630)
银行(23621)
(22967)
数学(21609)
数学方法(21223)
中国(19603)
(14446)
(13641)
地方(12121)
(11537)
中国金融(11037)
业经(10508)
(10054)
财务(10021)
财务管理(10003)
企业财务(9664)
(8808)
理论(8729)
(8375)
农业(7833)
(7425)
机构
学院(151685)
大学(151632)
(62291)
经济(60895)
管理(58858)
理学(50400)
理学院(49887)
研究(48839)
管理学(48682)
管理学院(48418)
中国(45515)
(32217)
(30701)
科学(27545)
中心(25693)
财经(25228)
(24202)
(23595)
(23357)
(22736)
(22402)
研究所(21134)
(20291)
业大(19993)
经济学(19879)
银行(19560)
北京(19445)
(19192)
财经大学(18927)
金融(18828)
基金
项目(98634)
科学(78464)
基金(72571)
研究(72168)
(62177)
国家(61623)
科学基金(53850)
社会(47236)
社会科(44904)
社会科学(44895)
(39200)
基金项目(37257)
自然(34436)
教育(34192)
自然科(33726)
自然科学(33721)
自然科学基金(33105)
(32370)
资助(31354)
编号(28538)
成果(24150)
重点(22364)
(21827)
(20787)
(20661)
课题(20624)
国家社会(19412)
创新(19370)
教育部(19324)
科研(18944)
期刊
(67401)
经济(67401)
研究(47201)
(33113)
金融(33113)
中国(32136)
(25218)
管理(22679)
学报(22174)
(20808)
科学(20264)
大学(17568)
教育(16656)
学学(16450)
技术(13206)
财经(12866)
农业(12786)
(10893)
经济研究(10682)
业经(10102)
统计(9631)
(8908)
问题(8599)
理论(8213)
决策(8069)
实践(7491)
(7491)
技术经济(7481)
(7043)
(6698)
共检索到240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勇军  叶志鹏  陈宇峰  
温州区域金融危机是"温州模式"衰落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其本质上是由温州经济的人格化交易特征和关系型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所致,宏观环境恶化、货币政策紧缩以及金融抑制等外部因素只是加剧危机爆发的催化剂。文章构建了交易方式—治理模式—金融风险的分析框架,剖析了温州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在机理,认为人格化交易特征的温州文化及其伴生的关系型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发展,甚至阻碍了区域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文章认为,解决温州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风险问题不能仅靠金融综合改革,更需通过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温州经济的交易治理模式由关系型向规则型转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颖  
本文通过对历次金融危机政府救助的实践研究,分析了20世纪以来各国政府救助措施的改进和思路的调整,并借此探讨本次金融危机救助措施的完善之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亦文  胡宗义  
以货币沉淀为角度分析M2/GDP偏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储蓄-投资转化渠道不通畅,造成银行系统货币存量偏大;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产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低,货币周转速度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受边际消费递减导致高收入阶层资金储藏量大;利率、汇率机制缺乏有效弹性而导致中央银行被迫发行超额货币维系市场秩序;非组织金融规模增长,大量资金流通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可能导致市场内金融体系的"脱媒"现象。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货币沉淀到不动产领域,导致货币紧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赖秀福  田娟  
此次危机为金融监管提供了生动的借鉴素材,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市场的背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11年,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再度成为描述全球经济最频繁的关键词。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快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体系、国际金融体系乃至政治格局。对于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必须探究其成因,反思其教训。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剑平  
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共性是经济增长模式过分依赖外部要素。美国政府为挽救金融机构付出巨额资金,实际上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也体现了美国自身利益高于"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要并进,并保护好实体经济的企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龙  许明朝  
在过去数十年里,数量金融革命产生的模型在为金融机构提供衡量和控制风险工具的同时,也使许多国家的监管者将防控金融风险之重任托付给金融机构的模型,新巴塞尔协议还将规制资本的确定以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实行"外包"。这场金融危机宣告了这些风险模型的失败。究其原因,这些模型存在着设计缺陷和实施缺陷。风险模型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作为模型基础的假设存在缺陷,风险模型在进行预测时做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假设。此外,人们在实施这些模型时也存在误差,如输入风险模型的信息有误等。故对风险模型做出的预测宜作为风险管理的参考,而不宜作为圭臬,金融监管机关更不宜以此推脱监管责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主父海英  白钦先  
金融的本质属性(自然垄断倾向、弱公共品性质、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导致金融负外部性问题,即金融产品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出现风险外溢效应。以前的研究重在微观金融外部性,而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宏观金融负外部性更值得关注:利益集团的成本外化、弱势美元的风险转嫁、政府创租以及救市的全球性负面社会效应。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及其国家化的主宰者是宏观金融负外部性产生的制度根源,只有通过适当考虑对方的利益的国际合作、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世界各国才可能摆脱被动的"金融负外部性承受者"的身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岫立  
纵观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历史,金融政策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恰当的金融政策会带来危机隐患,危机爆发后金融政策又是重要的救助和复苏工具。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定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旨在探索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工具。温州民间借贷风波虽有区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山东大学杨蕙馨教授长期从事产业组织和企业成长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她的新著《产业组织与企业成长——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考察》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4月出版。该著作系统论述了加速集中与破除垄断、国际生产网络优势构建、标准竞争与产业安全、产业升级与信息化、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与社会责任等问题。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纵观全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特色鲜明。(1)定位准确。准确定位不仅针对研究对象,样本区间、研究目的、读者群体等也都包含在内。新著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姚耀军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收紧,一场严重的民间金融风暴在2011年秋袭击了温州。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因素,包括利率管制、金融增量改革滞后与民营经济受到挤压,为温州民间金融危机之爆发不断积累了能量。要真正走出民间金融危机的阴影,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开放与"国退民进"乃必由之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英  
温州模式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典型模式,在当前金融危机下,温州中小民企遭到了严重的困难,但同时也蕴含着转型的良机。温州的主政者与中小企业家应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淘汰陈旧过剩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促使企业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进而促成温州经济的转型并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宁源  
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有一年半多了。从种种迹象看,这场危机不仅看不到结局,而且危机进而又波及到南美洲巴西,成为当今全球金融市场不断动荡的震源。本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说明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后一部分主...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安红梅  
随着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到全球的蔓延,此前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被一些金融界人士指责为次贷危机的"帮凶"。在2009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许多银行家强烈呼吁彻底改革资本充足和公允价值会计等金融规则。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否仍值得信任,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能带来哪些启示?值得深入思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朱丽萍  
本文以2007年《银行家》杂志排名靠前的20家全球知名银行为样本,考察分析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前后(2006~2011年)全球知名银行竞争力变迁的轨迹。研究发现,历经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危机前欧美日"三足鼎立"、欧美尤强的银行业竞争格局已经被打破:中国知名银行逆势发展,综合竞争力跃居前列;美国知名银行表现出较强的动态竞争能力,整体达到或超越样本银行平均竞争力水平;欧洲银行业恢复迟缓,行业竞争力总体下降。研究同时还发现,世界知名银行的竞争已逐渐从依托现实竞争力的"量"的竞争转向依托潜在竞争力的"质"的竞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用富  
外部投机冲击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理论与实证的考察冯用富[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都610074]肇始于泰铢贬值而引发的东南亚各国金融动荡不是一种经济周期性的衰退,而是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风暴不仅使得低效率的企业被清洗出了市场,而且造成相当部分的健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