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3)
2023(10860)
2022(9020)
2021(8194)
2020(6947)
2019(15541)
2018(15523)
2017(30838)
2016(16444)
2015(18305)
2014(17995)
2013(18340)
2012(16818)
2011(14884)
2010(15032)
2009(14154)
2008(14186)
2007(12954)
2006(11668)
2005(10219)
作者
(46043)
(39098)
(38671)
(36334)
(24464)
(18601)
(17494)
(15225)
(14691)
(13991)
(13018)
(12857)
(12346)
(12163)
(11859)
(11555)
(11432)
(11292)
(11110)
(11072)
(9652)
(9569)
(9525)
(8998)
(8796)
(8678)
(8638)
(8545)
(7762)
(7709)
学科
(87004)
(81008)
经济(80917)
(69568)
企业(69568)
管理(58116)
(46783)
方法(32996)
农业(31102)
业经(30978)
数学(24933)
数学方法(24800)
(22695)
技术(18356)
中国(18015)
(17075)
财务(17070)
财务管理(17058)
地方(16360)
企业财务(16095)
(15280)
(14620)
(13220)
贸易(13215)
(13203)
(13114)
产业(12823)
(12776)
(12751)
理论(12475)
机构
学院(244022)
大学(232241)
(109807)
经济(107987)
管理(101899)
理学(88483)
理学院(87688)
管理学(86595)
管理学院(86180)
研究(74166)
中国(60316)
(54954)
(47411)
(46355)
科学(43282)
农业(41924)
业大(40098)
(38299)
财经(37248)
(36532)
中心(35433)
(33643)
研究所(32753)
经济学(32320)
经济管理(31002)
(29745)
经济学院(29403)
北京(28540)
商学(27966)
商学院(27715)
基金
项目(160255)
科学(128983)
研究(120705)
基金(117854)
(100134)
国家(99055)
科学基金(87822)
社会(80888)
社会科(76457)
社会科学(76439)
(66018)
基金项目(63766)
自然(54800)
自然科(53572)
自然科学(53562)
自然科学基金(52694)
教育(51900)
(51588)
编号(49587)
资助(45944)
(38422)
(36962)
(36754)
成果(36746)
(35259)
重点(34255)
创新(33603)
国家社会(33194)
(32120)
课题(31821)
期刊
(132113)
经济(132113)
研究(66109)
(58623)
中国(46628)
农业(39740)
管理(39117)
(37446)
科学(33658)
学报(31442)
业经(30164)
大学(25422)
学学(24700)
技术(22540)
(22244)
金融(22244)
(20947)
问题(18521)
经济研究(18343)
财经(18256)
(15991)
技术经济(15554)
教育(14401)
农村(14360)
(14360)
农业经济(14264)
世界(14190)
现代(13370)
商业(13254)
经济问题(12880)
共检索到360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枭雄  
本文以胶东瓜果产业为例,分析了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生产的用工秩序。研究发现,农民在日常生产中自发形成的关系劳动是农业用工的基本秩序。这一秩序内隐于地方社会,在实践中表现出极强的弹性和灵活性,并通过分类激励、隐性监督和伦理约束来保证农业生产效率,不仅推动形成隐性的农业用工市场,也使农业自发地进行现代化转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该秩序内在的组织结构,即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规则伦理化,这使整个农业生产呈现出“强关系、弱监督”的劳动特征。关系劳动不仅解释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配置逻辑,还可透视农业产业化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要重视社会关系在农业劳动力配置中的作用,引导和培育农户建立农业用工的分类管理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敬桂  齐栋梁  
正确认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特征,是我们科学制定政策和合理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文章通过对湖北农业生产状况的调查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投入比例高于资本投入的小农经济的特征已经发生改变,资本投入已成为决定和影响农业产出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卓  吴伟光  吴维聪  曹先磊  续竞秦  
现代农业园区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加快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调查数据,以蔬菜瓜果产业为例,采用CritiC赋权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示范效益及综合效益等方面评估了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瓜果蔬菜产业的建设绩效水平,同时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了资金投入与来源、经营主体特征、园区特征及园区所在县(区)经济社会特征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绩效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绩效水平有待提高;资金投入量、"公司+合作社"经营主体及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园区建设绩效存在显著的正效应,种植规模与所在地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夏柱智  
国家干预和治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治理过程中,政府扶持弱质性的农民难以实现规模农业,政府与高度分散农民对接出现了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农业经营主体重构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农业企业的规模效应在形式上实现了规模农业,并消解了政府与农民的交易成本问题。但农业企业的非生产性再分配活动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扭曲了资源配置逻辑,导致了分利秩序的形成。分利秩序使得农业治理困境结构化,简单地改善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农业治理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应彪  赵学观  徐丽明  侯兴杰  
从振动技术原理出发,介绍了国内外振动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研究进展;从农作物播种、种子加工、果实收获、农业物料定向排序等方面,总结了振动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农业物料在振动作用下的排序及定向原理。研究认为,由于农业物料种类繁多,外观特征复杂,形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物理参数难于测定,给振动力学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增加了难度,应加大对农业物料的优化设计和物料力学特性的基础性研究,建立振动力学和数学模型。总之,振动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物料特性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作物播种、收获、种子定向排序、施肥、耕作等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为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谭晶荣   鲍旺虎   徐刚  
目前,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与农户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利益结合方式,即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作为赊方,将生产资料,如种苗、种畜(禽)等先赊给农户,并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农户则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奕山  
中国乡村劳动力长期存在"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兼业行为。文章以农时为视角,分析劳动力非农转移进程中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及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随着非农就业工资的上升,总体上乡村劳动力先后减少了在农闲和农忙时段的农业劳动时间投入,作为替代的非劳动要素投入的及时性影响其投入效果,部分农业劳动力通过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延长农忙时间并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受农时影响,乡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具有不稳定特征。随着乡村人口的更新换代,农时对乡村劳动力的影响趋于弱化,其非农就业趋于稳定。文章认为,在农时仍然影响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的情况下,促进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重视并结合农时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峻  党敬淇  孙小霞  
为研究中国玉米和圆白菜生产中化肥投入的需求价格弹性,化肥和劳动的替代弹性以及化肥和机械的替代弹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构造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影子替代弹性,利用2004—2016年中国主要玉米和圆白菜产区的化肥及其他要素投入与价格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化肥价格、劳动价格和机械价格等各类价格变量对玉米生产中的化肥投入量具有显著影响,化肥价格变量对圆白菜生产中的化肥投入量影响显著。玉米和圆白菜生产中化肥投入的需求价格弹性均较低且将长期处于低弹性区间,圆白菜的化肥需求价格弹性整体高于玉米。玉米生产中的化肥与劳动投入存在互补关系,圆白菜生产中的化肥与劳动投入存在替代关系。玉米生产中的化肥投入和机械投入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而圆白菜生产中的化肥投入和机械投入存在互补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陈培安  
以组群式城市淄博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客观分析了满负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定性与定量研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乡村劳动力所产生的排斥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希  孟令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农业仍然很大程度上与宏观经济各部门相互作用。本文通过中国长期的宏观经济数据,建立部门间均衡模型,通过VEC模型分析手段寻找各宏观变量的长期与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随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分析了农业生产波动与宏观经济其他部门变量的联系及贡献度。最后对农业总产值作了短期预测,并比较预测效果。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史清华  
本文基于2004—2010年全国固定调查点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各类型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女性、老人和儿童的效率之比为1.00∶0.76∶0.71∶0.57;其次,男性和壮年女性的转移不仅会使提高农户退出农业的概率,增大农户家庭耕地流出率,而且会降低农业产出增长率;最后,结合传统的"剩余劳动力"理论可以推断在当前制度环境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娜  张莉琴  
针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致使农业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等问题,以2009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18.42%;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明显较低,老龄农户不仅主要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低于非老龄农户,而且耕种面积以及其他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也均低于非老龄户,这说明农业老龄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建锋  
现货市场自身存在的种种缺陷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强化了我国农业生产盲目性、分散化的特征。期货市场所具有的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弥补了现货市场的缺陷,有利于订单农业的发展,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向计划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必备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