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8)
2023(11043)
2022(8796)
2021(8238)
2020(6545)
2019(14684)
2018(14853)
2017(26829)
2016(15395)
2015(17097)
2014(17019)
2013(15556)
2012(13707)
2011(12463)
2010(12705)
2009(11878)
2008(11371)
2007(10371)
2006(9381)
2005(8443)
作者
(39946)
(33215)
(32667)
(31621)
(20822)
(15722)
(15145)
(12922)
(12834)
(11839)
(11154)
(11098)
(10535)
(10427)
(10291)
(10158)
(9909)
(9874)
(9822)
(9410)
(8452)
(8117)
(8065)
(7716)
(7583)
(7471)
(7442)
(7376)
(6560)
(6506)
学科
(53657)
经济(53599)
管理(40247)
(36752)
(31334)
企业(31334)
中国(22542)
方法(21185)
教育(21035)
数学(17094)
数学方法(16736)
(15524)
(14477)
理论(14413)
(14348)
业经(14138)
(10568)
(10356)
农业(10272)
地方(9889)
(9128)
贸易(9122)
技术(9098)
(8995)
教学(8969)
发展(8965)
财务(8957)
财务管理(8936)
(8842)
(8806)
机构
大学(209741)
学院(205960)
(74448)
经济(72616)
研究(70757)
管理(70438)
理学(60330)
理学院(59517)
管理学(57946)
管理学院(57551)
中国(48286)
(45352)
科学(42371)
(38382)
师范(38163)
(37003)
(34884)
教育(34067)
(32297)
研究所(31543)
师范大学(31024)
中心(30788)
财经(29564)
北京(29265)
(27405)
(26714)
业大(26068)
(26063)
(25646)
技术(25056)
基金
项目(131642)
科学(105836)
研究(104785)
基金(92566)
(79436)
国家(78648)
科学基金(67323)
社会(65319)
社会科(61450)
社会科学(61434)
教育(55767)
(52253)
基金项目(46826)
(46006)
编号(45149)
自然(40804)
自然科(39936)
自然科学(39928)
成果(39916)
自然科学基金(39163)
资助(36953)
课题(34378)
重点(31306)
(30336)
(29399)
(29225)
项目编号(27647)
(27514)
规划(27196)
(27158)
期刊
(86152)
经济(86152)
研究(72143)
教育(57195)
中国(48374)
学报(30251)
(29702)
科学(27722)
管理(27256)
(25730)
大学(24376)
技术(21284)
学学(21198)
农业(17429)
财经(15500)
(15404)
金融(15404)
业经(14813)
职业(14564)
经济研究(14185)
(13520)
图书(11184)
问题(11068)
(10677)
论坛(10677)
(9787)
(9775)
统计(9721)
技术教育(9259)
职业技术(9259)
共检索到318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爽  
实践领域自下而上生长的多种集团化办学样态给评估带来了挑战,"行为选择"先于"理论思维"的评估工作在实践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评估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价值问题。教育评估从"测量"、"描述"、"判断"到"建构",体现了评估哲学从"实证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的转变,但这仍然是在"二元主义"的研究范式中理解和解释问题。运用关系主义方法论,才是构建集团化办学评估体系的逻辑起点。基于此,应遵循"焦点化—标准化—社会化—常识化"的评估路径,这既符合了知识生产的逻辑,同时将客观与主观有机整合实现了动态转换,达成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贾建国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项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供给过剩、利益冲突、互补性制度改革时滞和机会主义行为等现象,影响和制约着制度运行的有效性,亟待政府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爽  
集团化办学体现了学校发展关系的新形态,对于集团化办学的模式研究有助于将复杂的组织间关系更好地类型化和典型化,以便于指导实践。依据集团化程度和组织间关系两个标准,将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分为八种模式,不同模式体现了集团化办学的不同情况和特点,没有优劣之分。并不存在最好的模式,而是适应的模式。从无意识合作的选择型和聚焦在具体事务合作的联盟型走向较高水平的集团化办学,需要不断追问和反思我们为什么要集团化办学;同时注重内部合法性与外部合法性兼顾,依据治理的思路进行权力的让渡与分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德成   李威璎   李冠宇  
构建互惠共生格局,帮助成员校焕发内生活力,提高自主办学能力,进而促进成员校协同发展,是当前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政策目标。然而,从共生理论视角审视当前教育集团内成员校间的关系发现,有些地区集团化办学的成效不尽如人意,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互惠共生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集而不团、聚而不变、共生乏力等问题。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作为共生单元的集团规模过大或过小,共生模式中领导体制、议事决策机制及资源共享机制不能适应办学需求,共生环境因素中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为强化优质带动,促进扩优提质,实现成员校互惠共生,集团化办学的关键在于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应做好集团化办学的区域统筹和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集团内部领导体制与议事规则,探索以“集团”为单位的捆绑式评估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晓莹  杨小微  
基础教育走向现代化需要探寻不同寻常的路径,以集团化办学为标志的共享发展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从"何以共享""、何谓共享""、何能共享"以及"共享何往"四个维度展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路径的学理探究。民众对优质教育的普遍渴求、学校变革的复杂性和高难度以及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大趋势,促成中小学从"各奔前程"转向"同舟共济"。经济及其它社会领域中的共享特点各异,但其共性是轻所有权、重使用权的资源分享尤其是知识、经验的共享,其实质在于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共享。集团化办学得以形成共享场的关键是集团可以集聚、转换和融合多种教育"能量"。尊重参与共享的个人和组织的共享偏好、确保共享内容的供需匹配和可接受性并形成各方共同遵守的共享规范,这是集团效益发挥到最大化的三个原则。展望未来,集团化办学所代表的共享教育将从消费型共享走向共创共商型共享、从分治走向共治,最终走向善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繁华  张蕾  佘勇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基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目的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质上是学校组织的改进。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可划分为补差模式、嫁接模式和共生模式,通过"补短板"的资源供给帮扶弱势学校,通过嫁接实现结构调整促进学校共同体发展,最终通过提升协同作用内驱力,形成共生状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向军  
截止2006年3月底,杭州市已成立教育集团51个,有188成员单位实施了名校集团化办学;全市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的中小学校114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9.5%,其中六城区92所,占六城区学校总数的38.3%;有333所城乡中小学开展了城乡结对互助活动,占全市学校总数的30%,其中有近1000多名教师加入了互助活动,淳安、建德、桐庐等地有近10000余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德成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质量成为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美英等西方国家不仅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改革力度,并且加强了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与监控。2003年,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影响下,美国联邦教育部修订"国家蓝带优秀学校计划",在新计划中更加强调学生在州统一评价中的学业成绩,申报学校必须证明本校学生在州统考中有优异表现,并且表明学校能合理解释评价数据,基于评价数据改进课程与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支持学生追求学业进步。2005年,英国教育标准局在2004年儿童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友力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解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瓶颈的重要举措。从学术资本主义视角看,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成员单位将从市场的及具有市场特点的行为中竞争"关键资源"或者"稀缺资源",进而分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的路径,即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集团治理架构;以优化产权配置为核心完善职业教育集团治理机制;以全产业链为核心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米靖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促使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中职与高职、城市与乡村以及区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和重构。要深刻认识并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闫艳  
"管办评分离"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为学校评估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要求。而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评估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滞后,在实践方面也很落后,存在很多失衡与不和谐现象。面对这些问题,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基础教育学校评估的内涵和特点:有机整体性、动态关联性、多样复杂性、非平衡开放性。并结合实践,描绘基础教育学校评估生态框架:整体视野下凸显学校多元发展的目的,组建多元的评估主体并建设动态关联的协调机制,凸显高位和动态的指标内容,以及推行"对话"和"整合"式评估信息收集方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颖  张东娇  
元评估是指对评估技术的质量及其结论进行评估的各种活动,它是对评估的评估。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学校评估工作开展元评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采用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元评估量表,对17份省级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方案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方案的整体平均水平介于"一般"和"较差"之间。四个维度的表现中,实用性略好,准确性和可行性次之,合理性最不理想。针对我国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的优势与不足,建议促进办学质量评估方案文本的规范性,保证评估的完整性,加强评估的服务性,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强调效率与效益,重视评估伦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明东  陈越  姚宇华  
教育政策效果评估是确定教育政策走向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决政策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指标内容模糊、评估对象宽泛和评估结果理论联系实践不强等问题,我国教育政策效果评估应该走后实证主义方法论道路,从客观效果、主观福祉、伦理标准三个维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以水平比较和横向比较总结评估结果,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估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维利  
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为学生的优势潜能和兴趣爱好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建立独特的管理模式和校园文化,是今后特色学校建设的两种基本类型。在保证学生适度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优势潜能及个性化兴趣、爱好的充分发展是学校特色化建设的宗旨。对此,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政府应把工作重心适时转移到学校的特色化建设上;坚定地推进高考改革,打破制约学校特色化建设的瓶颈;遵循特色化建设的规律,持之以恒地推进学校特色化的长远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