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9)
- 2023(6197)
- 2022(5346)
- 2021(5353)
- 2020(4458)
- 2019(10520)
- 2018(10744)
- 2017(18043)
- 2016(11257)
- 2015(12852)
- 2014(13494)
- 2013(12425)
- 2012(11740)
- 2011(10780)
- 2010(11386)
- 2009(10278)
- 2008(10603)
- 2007(10045)
- 2006(9033)
- 2005(8434)
- 学科
- 济(34907)
- 经济(34859)
- 管理(26747)
- 业(22316)
- 教育(21090)
- 企(19729)
- 企业(19729)
- 中国(16281)
- 方法(13863)
- 理论(12550)
- 学(12176)
- 数学(10875)
- 数学方法(10569)
- 财(9890)
- 教学(9648)
- 农(9020)
- 制(7722)
- 业经(7053)
- 地方(6822)
- 贸(6426)
- 贸易(6418)
- 发(6204)
- 易(6170)
- 关系(5974)
- 技术(5901)
- 策(5899)
- 和(5855)
- 务(5837)
- 财务(5810)
- 财务管理(5781)
- 机构
- 大学(153566)
- 学院(148412)
- 研究(55237)
- 济(45270)
- 管理(44688)
- 经济(43656)
- 中国(37077)
- 理学(36965)
- 理学院(36314)
- 京(35811)
- 管理学(35041)
- 管理学院(34745)
- 科学(34623)
- 教育(32668)
- 范(31846)
- 师范(31623)
- 所(29532)
- 江(27238)
- 研究所(26276)
- 师范大学(25739)
- 财(24794)
- 北京(24110)
- 中心(23900)
- 农(23301)
- 技术(22579)
- 州(21742)
- 业大(20256)
- 院(20119)
- 职业(19743)
- 财经(18506)
- 基金
- 项目(85260)
- 研究(68932)
- 科学(65767)
- 基金(55247)
- 家(47911)
- 国家(47275)
- 教育(41391)
- 科学基金(38269)
- 社会(37859)
- 社会科(35163)
- 社会科学(35153)
- 省(35090)
- 编号(31759)
- 划(31425)
- 成果(30534)
- 基金项目(27545)
- 课题(26319)
- 资助(23948)
- 自然(23770)
- 自然科(23231)
- 自然科学(23223)
- 自然科学基金(22795)
- 年(22632)
- 重点(20883)
- 部(19801)
- 项目编号(19051)
- 性(18986)
- 规划(18718)
- 发(18513)
- 大学(17579)
共检索到255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任何道德教育必以某种人学观为其依据。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这种关系性存在曾经呈现为各种不同的现实的形态 ,相应地也有过不同的人学理念。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而发生嬗变。在人类发展的早期 ,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一种整体性存在 ,人对人依赖关系的肯定与认同是当时人学观的核心 ,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教育所要维护的是没有个人独立性的整体性。当今的中国道德教育尚未完全走出整体主义的范式。随着现代化的推进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开始确定 ,单子式个体是与之相对应的人学观。在道德、道德教育领域内的相对主义和私人化是其表现特征。进入当代以后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越益密...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政涛
一、作为"问题"的教育写作对于教育研究而言,写作既是一个问题,又不是一个问题。作为"问题"的写作,是研究者梳理与提炼教育经验、进行理论生产、表达研究成果的最终环节,各种思想和经验以书写的方式汇聚于此,供人观摩并推而广之的期冀蕴藏其中。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常识:写作是经验汇聚和理论生产的必要环节,也是研究者的必修课。对常识的耳熟能详,可能导致思想的终止,"写作"不再构成一个"问题",消弭于思想的对象世界之中——"写"就是了,何需对"写"本身徒费心思口舌?"写作"从来不是教育研究关注的重点,虽然已有人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贾玉超
在道德教育领域,伦理和道德经常被人们视为可互换的同义词。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许远远超出传统的看法。作为一个古典概念,伦理指向风俗或习惯。古典伦理主要聚焦于人的品格,回答“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是对主体的评价性解释。基于古典伦理概念的伦理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好人或高贵的人。与伦理相对应,道德则是一个现代概念,它指向行动的原则或规范。现代道德主要关注人们彼此负有的道德义务,回答“一个人应该如何行动”,是对行动的规范性解释。基于现代道德概念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引导人们认识那些约束行动的道德原则,从而遵守道德原则。一个行动是否正当,取决于这一行动所依据的最终原则。区分伦理和道德概念是区分道德教育的美德进路和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进路的关键。如果说,美德伦理学是根据道德主体评价行动,那么现代道德理论则是根据行动来评价道德主体。在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尤其是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未来一代对于“道德何为”、“什么是秩序良好的社会”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助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美德 伦理教育 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海燕
反思现行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有必要对道德教育中的理解投以更多的重视和思考 ,在道德教育中进行“元”理解。当代教育已经开始从人的主体存在出发来重新认识道德教育中的理解 ,在道德教育中理解主体人生活的现实世界 ,走进人的生活中 ;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理解中感受道德存在的具体情境。德育的理解回归生活世界、促进主体间彼此理解的“视界融合”、以质的研究方法指导教育者的德育理解正在成为道德理解的主旋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林少敏 张文质
人文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内容,探讨人文教育的实质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有论者指出,人文教育的实质不是知识性、技术性、应用性、时尚性的,它的实质是精神性的。那么,人文教育宣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本刊刊发的关于探寻教育的人文精神的对话,或许对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人文教育的实质有所帮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养泉 田海花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人学在社会各领域的兴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主体定位、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上有着契合点。将人学理论引入警察职业道德教育领域,对指导和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建设具有开拓性意义,也必能增强新时期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警察 职业道德教育 人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光炳
从严格意义上讲,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产生于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历了从股权逐渐弱化到经营权日渐强化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与两权分离三阶段相联系,企业家利益激励也经历了支薪制、支薪制为主体与剩余分享为补充、剩余分享制为主体三种形式的演变。支薪制与分享制相比较,后者是对企业家实行激励的基本方式,对它所体现的优越性也使其成为最优的选择方式。那么,能否由企业家独占企业剩余的问题,文章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心镜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创新教育科学理论体系,规划建构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理论工作者的道德责任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生态动力理论,通过外在的教育和内在的意识转化,建立起大学生道德责任的生成机制,使其能够将自身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大学生是社会生态系统里最具活力的生命主体,又是即将成熟而未成熟的生命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生物性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峡 沈晓敏
日本学者上薗恒太郎(Kohtaro Kamizono)自1990年代研究开发联想测验法,用于评价道德教育的效果,笔者将之称为"上薗联想测评法"。它通过在一个学习集体内让每个被试对特定的提示语进行自由联想,再通过特定的联想数据处理技术,呈现该集体在联想词数量、种类以及每个联想词和每一类联想词的词数、词频与联想人数等,由此读取该集体成员的意识、态度和情意状况及其变化。它包含了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保证了测评的客观性,同时也使研究者和实践者能够分享对测验结果的丰富解读。实施联想测验、处理和呈现联想结果只需要很短时间,实践者自己就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联想测验法,了解自己教学的效果,反思并改进教学。
关键词:
联想法 道德教育测评 上薗恒太郎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克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政治观念,对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信息化时代以及我国社会转型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其实践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角色道德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构建新型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因素。由林晶等著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道德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融会贯通,既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桂林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概况袁桂林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面临战后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五十年代末受苏联“卫星事件”震动出现了科技教育、天才教育热潮,同时社会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强道德教育在西方各国震耳欲聋般响了起来。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其它社会有识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永新
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带给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诸多有益的启示。立足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职业道德缺失情况的与日俱增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群体中职业道德素养偏低的问题,在新时期,在职业院校当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重要的时代前提和内容。提升职业院校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和借鉴企业行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城市化 职业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建国
德育的本质在于育德,目的在于成人。人创造了道德,道德与人须臾不可分离,只有从人而不是从道德本身出发去看待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存在的理由,才是科学的德育目的论。道德教育既要防止对人作抽象化的理解与臆想性的附会,避免出现道德教育中的浪漫主义;又要防止纯粹的实证主义与客观主义对人的机械"分割"与僵化"肢解",避免出现道德教育中的虚无主义。道德教育必须回归到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不断生成的世界中,对现实的道德生活给予"恰当的阐释"与"同情的理解",以促成意义感的生成,从而实现对真实、完整、丰富的人的积极关注。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浪漫主义 虚无主义 人生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尧新瑜
文章在对理解自我的概念、内涵与特性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将理解自我提升为道德教育的自律机制,它包括自爱与克己两个向度。个体只有通过理解自我,才能自觉自愿地为自己立法,从而实现从自然人向道德人的跨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