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45)
2023(13972)
2022(11758)
2021(11354)
2020(9778)
2019(22882)
2018(22328)
2017(42314)
2016(22566)
2015(25957)
2014(25939)
2013(25793)
2012(23788)
2011(21030)
2010(20913)
2009(19422)
2008(19345)
2007(16706)
2006(13987)
2005(12333)
作者
(63117)
(53360)
(52832)
(50473)
(33557)
(25446)
(24185)
(20825)
(20094)
(18679)
(17976)
(17827)
(16812)
(16580)
(16569)
(16408)
(16039)
(15683)
(15072)
(15069)
(12952)
(12952)
(12826)
(12129)
(12107)
(11911)
(11640)
(11573)
(10563)
(10562)
学科
(95933)
经济(95829)
管理(66846)
(64060)
(52653)
企业(52653)
方法(47985)
数学(43275)
数学方法(42790)
(36450)
中国(28678)
(25235)
(19555)
贸易(19548)
(19081)
(19069)
财务(19024)
财务管理(18965)
业经(18563)
(18468)
(18265)
企业财务(18034)
地方(17158)
农业(16334)
(15074)
银行(15042)
(14437)
金融(14434)
(14268)
财政(14058)
机构
大学(322829)
学院(319285)
(139616)
经济(137162)
管理(124885)
研究(108882)
理学(108712)
理学院(107532)
管理学(105619)
管理学院(105025)
中国(83834)
(69883)
(67189)
科学(64673)
(54345)
财经(53023)
(50759)
中心(50215)
研究所(49358)
(48407)
业大(45669)
(44923)
经济学(44369)
北京(42488)
(40301)
经济学院(40189)
农业(39969)
师范(39923)
财经大学(39473)
(38868)
基金
项目(216428)
科学(171699)
基金(161342)
研究(156196)
(141365)
国家(139972)
科学基金(120148)
社会(101863)
社会科(96701)
社会科学(96675)
基金项目(84809)
(81018)
自然(77617)
自然科(75861)
自然科学(75837)
自然科学基金(74527)
教育(72351)
(69506)
资助(67056)
编号(61164)
(49897)
成果(49646)
重点(48832)
(45640)
(44848)
国家社会(43580)
教育部(43255)
科研(42365)
创新(41983)
课题(41657)
期刊
(143801)
经济(143801)
研究(94301)
中国(60177)
(58867)
学报(49520)
科学(46040)
(44446)
管理(44343)
大学(37920)
学学(35807)
农业(30488)
教育(28484)
技术(27234)
财经(26572)
(26500)
金融(26500)
经济研究(25049)
(22796)
业经(21071)
问题(19298)
(17955)
(17698)
统计(17164)
技术经济(16008)
世界(15961)
(15680)
国际(15258)
(15212)
财会(15108)
共检索到468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金财  王文春  
本文使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利用多维度关系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关系在家庭财产决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关系在显著提高家庭财产拥有量的同时,也会引起家庭财产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通过夏普里值分解发现,关系对家庭财产差距的贡献度约为22%,且该贡献度在城市地区显著高于农村地区。另外,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关系对家庭财产差距的贡献度显著高于其对中西部地区家庭财产差距的贡献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利用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89-2011年间,中国家庭非金融财产水平高速增长,但非金融财产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城市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呈现整体缩小趋势,农村却处于持续扩大状态之中。其次,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年龄和家庭规模是产生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但随着家庭人口数的下降,家庭规模对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的百分比贡献率在逐渐下降。教育和收入对家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利用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89-2011年间,中国家庭非金融财产水平高速增长,但非金融财产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城市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呈现整体缩小趋势,农村却处于持续扩大状态之中。其次,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年龄和家庭规模是产生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但随着家庭人口数的下降,家庭规模对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的百分比贡献率在逐渐下降。教育和收入对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的百分比贡献率则不断提高,并在2006-2011年间取代年龄和家庭规模成为最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灿  王辉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6年面板数据分别进行OB分解和FFL分解,从禀赋效应和回报效应两个方面探讨社会网络对中国家庭净财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6年家庭净财产差异主要是由回报差异造成,且回报差异在总体上是显著的;2016年社会网络对各分位点上的家庭财产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与家庭财产水平呈U型变化。另外,采用夏普利值分解考察社会网络对家庭财产差距的贡献率发现,社会网络对家庭财产差距的贡献度不断扩大,由2010年的0.66%上升到2016年的1.18%。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丹鹭  
本文运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考察了1995-2013年我国服务业内部不均衡发展对城市居民收入不均的贡献和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服务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行业因素。由于行业内"进步的"服务业与"停滞的"服务业并存,服务业具有不均衡的二元收入结构。这种不均衡结构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日益增大,主要表现为低端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其他行业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不仅如此,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内部也有相当大的收入不平等。以上结果表明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重点放在低收入人群会较为有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丹鹭  
本文运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考察了1995-2013年我国服务业内部不均衡发展对城市居民收入不均的贡献和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服务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行业因素。由于行业内"进步的"服务业与"停滞的"服务业并存,服务业具有不均衡的二元收入结构。这种不均衡结构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日益增大,主要表现为低端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其他行业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不仅如此,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内部也有相当大的收入不平等。以上结果表明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重点放在低收入人群会较为有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鹏  
文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年数据,基于夏普里值过程的回归分解方法,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教育人力资本是导致工资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因素,其对不平等程度的贡献达到了37.47%;地区、性别和行业因素仅次于教育,成为导致工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重要因素;职业类型、单位所有制和社会关系是控制工资收入差距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单位规模、户籍和工作经验对不平等程度的贡献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工资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存在巨大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瑜  汪三贵  
认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并研究引致收入差距的因素,对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内蒙古和甘肃2个省1 500户农户的截面数据,采用夏普里值过程对Gini系数、Theil指数、Atkinson指数这三个不平等指标进行回归分解。分解结果稳健地发现,以县域为代理变量的外部环境因素对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非农劳动力、培训比和家庭男劳动力比对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度较大,而平均年龄、家庭人口和平均教育对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较小。作为社会网络的人情收支和作为物质资本的人均土地面积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极小。从缓解中国西部农村地区间的不平等的角度看,长期而言,支持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提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争艳  刘凯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各种因素影响家庭财产水平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对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2007年"城市投资者行为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和实证分析,估算了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函数,重点考察了户主的主观行为特征在财产积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发现:户主投资参与度与风险偏好度的提高有利于家庭财产水平的增加;与低收入或者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家庭相比,对高收入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来说,投资参与度与风险偏好度对家庭财产水平的积极影响更显著一些。最后,针对政府如何促进居民财产水平的提升,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兵  生晗  
采用2015年及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两期数据,结合工具变量Tobit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水平对于城镇家庭财产性收入及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于城镇家庭财产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位数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知识对于财产性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作用弹性更强。因此,政府及金融机构在维护金融市场良好稳健运行的基础上,要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居民的投资意识,加深居民对于金融产品的了解,提高低财产性收入家庭的财产性收入,缓解财产性收入给居民财富带来的"马太效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帅  吴伟光  刘强  金婷  徐定成  
本文以浙江省临安1 378个农户为样本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组织化程度、风险规避等因素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并基于夏普里值过程的回归分解方法,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是影响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及其差异的重要因素:与未参加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相比,参加了"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土地规模分别扩大了71.29%、72.13%和79.25%;与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相比,购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38和1.40倍;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22.74%和39.97%。此外,研究还发现,是否获得贷款、是否机械化种植,以及参加农技培训人数、户主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也会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土地经营规模差异,其贡献率分别为:6.89%、6.85%、3.65%和1.44%。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怀明  王翌秋  徐锐钊  
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以18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联立方程回归模型,根据模型的回归系数应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的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收入与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不同影响;随着收入的增长,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居民健康的收入分配效应起主导作用,过多地挤占了健康的收入增长效应。为了促进农村居民健康福利改善,在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政府应注重遏制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和  
家财险在我国财产保险领域中属于经营历史比较悠久,且经营效益也相对较好的业务,但业务总量一直不大,在财产保险业务中的占比也很小。我国家财险从新中国保险业务开办之初至今,基本上有四种经营模式,即"单位福利型"、"长效储金型"、"按揭业务型"和"投连产品型"。导致我国家财险困境的原因十分复杂,因素众多,但供给是主要矛盾,具体表现在产品、营销和经营三个方面。要促进我国家财险持续、健康地发展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综合治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夯实基础,大胆实践。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卢洋  
家庭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及其城乡、地区异质性值得关注。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宏观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9年的微观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产性收入规模的扩大,这一作用是通过促进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来实现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存在城乡和地区异质性,表现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家庭金融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晗  王燕  王钊  
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内容,实现目标的可行路径之一是推动农户生产分工发展。本文基于545个种植业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参数估计和夏普里值分解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经营效益与交易成本对农户生产分工的影响效应和贡献度大小。结果表明:经营效益显著促进农户生产分工发展,交易成本对农户分工深化产生抑制作用。经营效益主要影响技术密集型和半劳动密集半技术密集型环节分工。交易成本对各个环节生产分工都有较强影响力,在劳动密集型环节分工上尤为明显。收获环节农户分工程度较高,其受经营效益和交易成本的影响较小。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促进农户生产分工须着重于降低交易成本,考虑经营效益因素影响,逐步推进不同类型生产环节分工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