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73)
- 2023(4598)
- 2022(3974)
- 2021(3260)
- 2020(2808)
- 2019(6308)
- 2018(6241)
- 2017(12211)
- 2016(6203)
- 2015(7046)
- 2014(7077)
- 2013(7175)
- 2012(6979)
- 2011(6629)
- 2010(6805)
- 2009(6569)
- 2008(6100)
- 2007(5496)
- 2006(5227)
- 2005(4812)
- 学科
- 济(58027)
- 经济(57996)
- 管理(20642)
- 方法(18199)
- 数学(16493)
- 数学方法(16446)
- 业(15841)
- 地方(15193)
- 企(13257)
- 企业(13257)
- 地方经济(11814)
- 中国(9676)
- 业经(8946)
- 学(8686)
- 财(7486)
- 农(7136)
- 环境(6806)
- 经济学(6598)
- 融(6385)
- 金融(6385)
- 制(6296)
- 体(5545)
- 发(5432)
- 产业(5368)
- 和(5344)
- 农业(5092)
- 银(5028)
- 银行(5018)
- 贸(4948)
- 贸易(4945)
- 机构
- 大学(104254)
- 学院(103546)
- 济(57893)
- 经济(57031)
- 研究(38339)
- 管理(37983)
- 理学(32669)
- 理学院(32300)
- 管理学(31873)
- 管理学院(31695)
- 中国(28762)
- 财(23553)
- 京(20430)
- 科学(20346)
- 经济学(19666)
- 所(19346)
- 财经(19165)
- 经(17319)
- 经济学院(17295)
- 研究所(17253)
- 中心(15953)
- 江(14882)
- 财经大学(14062)
- 院(13314)
- 北京(13082)
- 农(13043)
- 范(12209)
- 师范(12142)
- 业大(12115)
- 科学院(11864)
- 基金
- 项目(63412)
- 科学(50786)
- 基金(47813)
- 研究(45949)
- 家(40765)
- 国家(40475)
- 科学基金(34966)
- 社会(33484)
- 社会科(31920)
- 社会科学(31911)
- 基金项目(25082)
- 省(23818)
- 自然(20487)
- 自然科(20005)
- 自然科学(20001)
- 教育(19855)
- 资助(19737)
- 自然科学基金(19684)
- 划(19255)
- 编号(16196)
- 发(14812)
- 国家社会(14500)
- 部(14486)
- 重点(14140)
- 济(13976)
- 经济(13863)
- 人文(12951)
- 教育部(12925)
- 成果(12918)
- 发展(12718)
共检索到162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董志强
关系和法律作为社会制度安排 ,都具有“节约”功能 ,但关系和法律之间存在制度竞争。中国关系与法律并存的社会体制是人们在长期的制度选择中重复博弈的结果。对于任何一个社会 ,关系和法律都应有一个最优的结合程度来保证经济效率 ,这个程度取决于关系与法律的边际生产能力。在结论部分作者还将本文思想向其他方面 (比如“以德治国”)作了延伸
关键词:
关系 法律 经济效率 制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范翠红
在《经济学消息报》记者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采访中,科斯曾就法律和经济学的关系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一方面,在法律制度的运作中可以广泛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另一方面,法律对经济的运转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在法和经济学这一主题的研究中,人们比较重视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模型来解释法律和立法制度,但却往往忽略了对后者的研究。 显然,科斯是比较重视法律的经济影响的。由科斯等人倡导的产权经济学认为,现代社会中界定和保护产权的最高和最完备的社会契约形式是法律制度。任何产权形式,只有获得法律的认可,才能合法地加入社会交易过程。法律可以承认某些产权形式的存在,也可以限制以至禁止某些产权形式的存在。所以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樊云慧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部门所独有的范畴 ,它的构成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即经济法主体 ,包括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两大类。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仍然是权利义务。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行为 ,它可以分为经济活动主体所从事的基本经济行为与经济管理主体所从事的经济管理行为两大类。
关键词: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主体 权利义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强胜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但是 ,经济法学界对此探讨并不多。对经济法概念的界定只能使我们抽象、模糊地认识经济法 ,更进一步探讨经济法律关系则使我们更具体地把握经济法的内涵和外延 ,从而有助于认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关键词:
经济法律关系 要素 种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本鑫 陶伦康
发展低碳经济是党和国家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和促进社会文明转型的战略选择。生态效率集中体现了低碳经济的价值诉求。我国当前低碳经济下生态效率的提高还面临着思想认识偏差和制度供给不足等诸多困境。低碳制度创新和法规体系的完善对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法律制度 生态效率 价值追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映桃 胡铁民
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法律经济学课题。持有型犯罪与普通型犯罪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区别甚大。借鉴法律经济学长于利用的模型、公式分析两类犯罪的犯罪构成、司法资源量 (成本投入 )和犯罪惩治量 (收益产出 ) ,显现出持有型犯罪的刑法设定 ,提高了惩治此类犯罪的效率 ,但降低了刑法惩治犯罪所应实现的公平价值。在法律经济学视野中 ,合理框定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目标 ,是未来我国刑法制度理性化与日趋完善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效率 公平 持有型犯罪 普通型犯罪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桂林
经济法和民商法在法律责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经济法主要调整和规范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行为,民商法则着重于规范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在实践中,经济法和民商法的规定往往相互补充,为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阐述经济法和民商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就经济法和民商法在法律责任之间的互补关系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
经济法 民商法 责任互补 法律责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玲丽
农业产业化中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的探讨吕玲丽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股份合作制之后,农村改革的又一热点话题。当前,全国各地都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找基地、抓龙头、树名牌、占市场、因地制宜地推出适合本地的农业产业化形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旭强 周业安
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许多准破产公司,但无一例外地都没有进入破产程序,而是得到了各种形式的重整。那么为什么A股上市公司难以破产?目前的重整是否具有经济效率?法律基础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一选择由大股东与债权人的成本分摊比例、政府的利益等因素共同决定。然后本文以曾经被申请破产的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重整的经济效率来看,资产置换模式效率相对较高,仅仅通过财政补贴、债务和解等方式的财务重整效果一般。(2)从成本分摊来看,成本主要由新大股东分担。(3)公众投资者是重整的直接受益者,但存在结构性差异。这些结论说明我国破产制度不能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翟林瑜
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年平均达近10%,其成功赢得了世界的瞩目。然而,在这一高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令人不解的疑问:为什么政府官员的寻租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长线投资无利可图?为什么国有资产的体制渗漏日趋严重?为什么银行与企业关系欲理还乱?为什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陶伦康 徐本鑫
以低碳经济中的效率价值具有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的双重属性为立足点,透视生态效率是低碳经济立法的价值诉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我国当前生态效率提高在思想认知、制度供给和公众参与方面的困境。最后,立基于法律在调整社会行为上的功能优势,探求低碳经济下视域下我国生态效率提高的法律路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法律制度 价值追求 生态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东辰
提高资源效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保障下我国的循环经济已有发展,但囿于配套法律与制度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与激励措施不够,执法权威与公众参与不充分等因素,我国的资源效率发挥有限。文章在分析循环经济与资源效率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我国当下资源效率低下的原因入手,归纳国外发展循环经济与提高资源效率的经验,从法律理念、法律与制度体系、法律与市场激励机制以及执法权威和公众参与等方面作出及时的法律调整,以保证资源效率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资源效率 法律调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佳慧 刘玉红 刘玉锋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一直是经济法学界研究和讨论的主题,寻找一个支点,使两者在经济法的理论和实践中达到平衡是学者们孜孜以求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无法作出简单的价值评价,解决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取舍时公平优先或者效率优先的问题,而应是在具体的制度建构上把握经济法的特性,找到公平与效率最佳结合的落脚点。在本文中,笔者引入法律经济学的观点,力求在确定一个新标准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经济法 法律经济学 公平 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华
文章通过对循环经济促进法律关系中政府、企业、公众、非政府组织等主体各自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析,阐明各主体间的关系,期望达到正确认识各主体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有效地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法律主体 政府 企业 公众 非政府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