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1)
2023(4265)
2022(3518)
2021(3255)
2020(2546)
2019(5758)
2018(5385)
2017(10598)
2016(5525)
2015(6094)
2014(5949)
2013(5669)
2012(5098)
2011(4741)
2010(4638)
2009(4441)
2008(4440)
2007(3787)
2006(3415)
2005(3159)
作者
(15199)
(12789)
(12761)
(12107)
(7949)
(6050)
(5942)
(5112)
(4841)
(4458)
(4264)
(4198)
(4152)
(4004)
(3935)
(3935)
(3785)
(3745)
(3711)
(3570)
(3196)
(3134)
(3095)
(2930)
(2905)
(2846)
(2824)
(2753)
(2549)
(2531)
学科
(25320)
经济(25288)
管理(21037)
(18505)
(17600)
企业(17600)
方法(11352)
数学(9091)
数学方法(9022)
业经(6907)
(5951)
中国(5786)
地方(5611)
(5515)
(5226)
(4979)
(4817)
贸易(4814)
(4739)
理论(4735)
(4652)
(4332)
(4331)
技术(3876)
工作(3759)
(3640)
(3613)
财务(3604)
财务管理(3596)
农业(3588)
机构
大学(83294)
学院(81237)
管理(35519)
理学(31499)
(31302)
理学院(31180)
管理学(30704)
经济(30680)
管理学院(30552)
研究(24605)
中国(18179)
(16352)
(14668)
科学(14365)
财经(12173)
(11297)
(11238)
中心(11213)
师范(11204)
(11155)
(11130)
业大(10560)
(10299)
研究所(10128)
北京(9974)
商学(9661)
商学院(9571)
(9346)
财经大学(9309)
师范大学(9193)
基金
项目(57772)
科学(47707)
基金(44175)
研究(42514)
(38046)
国家(37763)
科学基金(33848)
社会(29571)
社会科(27891)
社会科学(27883)
基金项目(23203)
(21808)
自然(21431)
自然科(21023)
自然科学(21020)
自然科学基金(20672)
教育(20008)
(18448)
资助(16803)
编号(16464)
成果(13911)
(13024)
重点(12677)
(12628)
国家社会(12494)
创新(11728)
教育部(11727)
(11649)
(11507)
人文(11433)
期刊
(33912)
经济(33912)
研究(21373)
中国(16302)
管理(13945)
科学(12272)
学报(12228)
(10756)
(9819)
大学(9616)
教育(9217)
学学(8961)
农业(6547)
技术(6311)
业经(6162)
财经(5921)
经济研究(5295)
(5279)
金融(5279)
(5107)
图书(4861)
(4446)
商业(4394)
问题(4356)
科技(4169)
(3834)
现代(3752)
技术经济(3733)
社会(3663)
(3631)
共检索到115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国强  
本文在扩展JM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以关系、互动与协同为主要内容的三维治理逻辑模型,进而分析了治理机制与治理逻辑之间的关系,使网络组织的治理实践落脚到治理逻辑的平台之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秋芳   汪文雄   崔永正   陈丹玲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整合多方资源要素、协调多元主体行动、提升整治效率提供了有效路径。从组织关系视角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以湖北省J县GQ镇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包含命令传递、资源流动和信息沟通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网络,并分析网络结构特征,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剖析这些网络的内外生机制。结果显示:(1)案例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三个网络密度较低,尚未形成紧密联系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2)命令传递网络和资源流动网络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和“小世界”特征,存在以县政府、镇政府为中心的命令传递集群和以施工企业为中心的资源流动集群,大量农村集体和村民位于网络边缘未发挥主体作用;(3)三个网络的形成不同程度上受互惠性、核心—边缘结构效应、传递闭合效应、连通效应等内生机制和主体属性、夹带效应等外生机制的影响。据此提出,为提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有效性,应强化核心主体的稳定作用,搭建多元化参与渠道,发挥农村集体和村民的内生动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滕玉成  臧文杰  
基层治理主体间良性互动是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治理主体的关系互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境。从认知层面归因,关系互动困境源于主体认知偏误和关系认知偏误,由此导致对治理主体间关系的界定偏差。这种偏差包括界定内容不全面和界定所涵摄主体类型不完整两种情况。对此,可整合元治理、协同治理、网络化治理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依据,萃取"差序"这一本土社会文化概念,将基层治理主体间关系界定为"差序—协同"关系,阐述其特征,诠释其生成互动逻辑,并提出相应实现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其阳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也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国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行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如供给主体过于集中、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投资模式有待改进、使用效率急需提高等。乡村协同治理的兴起,从另一视角为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和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应稳步推进单一型主体转向多元化主体、筹资机制由制度外筹资转向制度内筹资、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转向民主协商、监督机制走向社会监督等配套制度。由此,协同供给科学路径的选择,将促进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兴宇  季中扬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近年来由地方探索推行的农村网格化管理实践成为疏解基层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的"网格化",这一治理方式有助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但在当下部分农村社区还面临着"网格乏力""格网不畅""格中缺人"等诸多新问题。目前中国农村网格化实践理念出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甚至是"治理"的新趋势演变,新乡贤群体逐渐成为嵌入农村网格化管理的一股潜在力量。通过挖掘中国乡村社会"礼俗互动"的文化逻辑和运作传统,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基层乡村"德治"环节中的关键衔接功能,有效打通农村网格化管理的"下情上达"渠道,能够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推动新乡贤的"德治"优势转化为基层乡村社会"网格"治理效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尚植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由"五大发展理念"、"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从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整体思想可以深入领会习近平完整的新战略思想,具体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如新"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同战略、生态扶贫战略和民生导向战略等,既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马克思的思想来深刻理解"五大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也从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基础——多学科视角探索具体经济活动乃至改革过程。基于此,2016年5月11日,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院)、大连哲学研究基地和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海洋  
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而"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则是其持续深入落实这一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选择实践形态,需要将学科知识功能间的多维转换、育人要素与育人主体间的协作创新、以倒逼机制推进高职院校的深化改革、利用"大数据+教育"的精准思维,作为具体选择理路,以推动"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融合发展,开创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发展新局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关辉  
本文从组织、动力、成果三重维度分析大学跨学科演进的历程,探讨跨学科的协同创新逻辑,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大学跨学科活动的校内外认同,推动跨学科发展,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培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熊竞  
行政区划作为空间协同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在当前空间关系日益复杂的新城发展中发挥制度效能,既是一个理论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借助尺度、协同、治理等概念和理论构建了超大特大城市新城政区治理的三尺度分析框架,提出相应假设,进而通过田野调查、案例比较等研究方法对假设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政区治理通过空间关系调整来助力超大特大城市新城建设,而这一助力机制则是由市域、城域、区域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嵌套的尺度构成并展开的,三尺度协同可以更好发挥政区治理的政策效能。同时,新城的政区治理也还存在工具创新和精准操作等挑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炜  
从行为导向的视角,运用扎根理论剖析出企业网络组织协同的构成与特征,探讨了协同影响网络组织绩效的三重路径,即高质量信息传递、组织互动学习以及信任与嵌入,并基于此分析了三重路径作用发挥的机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西振  
"网络关系价值=吸引力×开关权"。这是——踏着紫竹院公园小路上飘零的枯叶,看着夕阳下湖水中的残荷,构思这一期盈利模式栏目"例行"的编辑随笔。搭好了文章的骨架,正在苦恼如何开头的时候,手机响了,收到一则"和君咨询每周分享"短信:"云时代是商业史上的寒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黄成节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和必要措施,高职校企合作是社会多元协同、博弈互动的过程,必然要求突破传统的治理模式,而协同治理是深化多元主体合作、推进资源整合、完善社会管理的创新之道。文章分析校企合作协同治理的社会生成及模式变迁,阐释协同治理变革及创新的内在要义,并从构建信任关系、培育多元主体、建立互动机制、强化政府引导等角度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为构建稳定高效的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工作参考,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持续走向善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娜  孟庆国  
大气污染的跨区域传输是当前我国大气治理领域面临的普遍且亟需解决的难题。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最先开展大气跨域协同治理的地区。作者以京津冀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结构-过程-效果"分析框架对京津冀大气污染跨域协同治理的协同结构、协同过程和协同效果进行考察,力图呈现京津冀大气污染跨域协同治理的整体图景及其背后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京津冀大气污染的跨域协同治理机制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机制,但效果集中体现在重大活动的举办期间。因此,目前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跨域协同实质上是一种应急式的"任务驱动型"协同模式,这种应急式的"任务驱动型"协同模式的形成逻辑既与现行的宪政框架、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相关,也取决于京津冀三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要构建常态型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须对协同的制度、结构、利益机制、理念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刘戒骄  王旭烨  刘冰冰  
内需及其创造的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扩大内需带动产业升级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增强双循环内生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与产业升级存在互为动力的内在逻辑,消费是产业升级的基础动能,而投资是产业升级的必要保障,同时产业升级会刺激消费和投资,形成内需与产业升级双向互促的发展动态。夯实消费带动产业升级的基础,激发基础设施投资的引导作用,能够有效强化产业升级动能。以扩大内需带动产业升级,不仅要以扩大内需政策有效牵引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政策刺激内需扩大,还要注重政策目标与工具的协同性,政策制定和实施主体的连通性,并以高质量的市场培育政策,为扩大内需和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的市场和制度环境,促进内需与产业升级协同共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向飞  
文章从"课程思政"的视角,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理论依据:育才理念与育人理念的融通、课程整体性与课程协同性的共通、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贯通。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基本原则:政治性原则: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同向性原则:"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求实性原则: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现实路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勇于创新,发挥协同育人的主渠道功能;拓展"课程思政"渠道,无缝对接,探索协同育人的多元化路径;打造"浸润育人"平台,润物无声,涵养师生正向价值;建设优质队伍,同心同力,强化协同育人工作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