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7)
- 2023(14726)
- 2022(12347)
- 2021(11119)
- 2020(9273)
- 2019(20672)
- 2018(20425)
- 2017(39508)
- 2016(21435)
- 2015(23466)
- 2014(22843)
- 2013(23136)
- 2012(21341)
- 2011(19000)
- 2010(19067)
- 2009(17486)
- 2008(17487)
- 2007(15875)
- 2006(14319)
- 2005(12762)
- 学科
- 业(90539)
- 济(88849)
- 经济(88733)
- 企(72879)
- 企业(72879)
- 管理(71536)
- 农(47014)
- 方法(36563)
- 农业(31198)
- 业经(31061)
- 财(30125)
- 数学(27961)
- 数学方法(27769)
- 贸(25389)
- 贸易(25376)
- 易(24676)
- 税(22087)
- 中国(20797)
- 税收(20604)
- 收(20438)
- 务(20025)
- 财务(20019)
- 财务管理(19994)
- 企业财务(18839)
- 制(18415)
- 技术(17656)
- 地方(17340)
- 环境(16977)
- 策(16280)
- 和(16156)
- 机构
- 学院(306282)
- 大学(297928)
- 济(132107)
- 经济(129781)
- 管理(119479)
- 理学(103139)
- 理学院(102115)
- 研究(101281)
- 管理学(100743)
- 管理学院(100218)
- 中国(79883)
- 农(70695)
- 财(62711)
- 科学(62269)
- 京(61805)
- 农业(54912)
- 业大(52742)
- 所(51668)
- 财经(48468)
- 江(48176)
- 中心(46498)
- 研究所(46470)
- 经(43979)
- 经济学(39215)
- 北京(37881)
- 州(37141)
- 院(36470)
- 经济学院(35780)
- 省(35727)
- 财经大学(35102)
- 基金
- 项目(204137)
- 科学(160343)
- 基金(149304)
- 研究(146774)
- 家(131778)
- 国家(130520)
- 科学基金(111542)
- 社会(95669)
- 社会科(90480)
- 社会科学(90452)
- 省(81492)
- 基金项目(80137)
- 自然(72560)
- 自然科(70871)
- 自然科学(70847)
- 自然科学基金(69651)
- 划(67149)
- 教育(63160)
- 资助(59011)
- 编号(58722)
- 发(45662)
- 业(45516)
- 创(45425)
- 重点(45274)
- 成果(44806)
- 部(44629)
- 创新(41819)
- 国家社会(39867)
- 科研(39476)
- 制(38802)
共检索到463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娟丽 马永喜 辛雅儒 Levan Elbakidze
关税措施会对农业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带来怎样的影响,有待科学而系统的评估。构建农产品贸易、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系统模型,并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为例,设置不同关税情景,模拟分析关税措施对我国农作物生产、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多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征美国大豆进口关税将会减少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促使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将被挤占,玉米种植面积略微增加。关税措施对国内农产品种植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不同农产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加征关税使得大豆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明显增加,小麦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相应增加,而玉米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轻微下降。因而,要关注关税变化对农业生产、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带来的系统性影响,协调农产品贸易与碳排放管理政策,基于作物用能特征和贸易条件分类制定适应性节能减排策略,缓解关税措施带来的系统性影响。
关键词:
农业能源使用 碳排放 关税 系统模拟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娟丽 马永喜 辛雅儒 Levan Elbakidze
关税措施会对农业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带来怎样的影响,有待科学而系统的评估。构建农产品贸易、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系统模型,并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为例,设置不同关税情景,模拟分析关税措施对我国农作物生产、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多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征美国大豆进口关税将会减少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促使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将被挤占,玉米种植面积略微增加。关税措施对国内农产品种植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不同农产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加征关税使得大豆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明显增加,小麦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相应增加,而玉米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轻微下降。因而,要关注关税变化对农业生产、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带来的系统性影响,协调农产品贸易与碳排放管理政策,基于作物用能特征和贸易条件分类制定适应性节能减排策略,缓解关税措施带来的系统性影响。
关键词:
农业能源使用 碳排放 关税 系统模拟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勇 周愚
本文运用异质产品的古诺(伯川德)模型以及将水平、垂直差异化产品纳入D-S模型,分析了战略性出口关税对于出口行业,进口竞争行业以及进口国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将结果与其他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对比和分析。我们的结论是:我国通过战略性出口关税来缓解贸易摩擦的效果要优于使用其他战略性贸易政策,这有利于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培育出口企业自身能力,并与我国的长期发展目标相吻合。但是战略性出口关税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不容忽视。
关键词:
贸易摩擦 战略性出口关税 出口结构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 及毅 刘心一
文章利用中美第一轮贸易摩擦提供的自然实验条件,通过拓展的双重差分法分别研究了美国关税政策预期和实施对中国个股波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期和实际都被加征关税的上市公司之中,关税政策实施会立即加剧这些公司股票的波动率,但这种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对于预期不被加征但实际被加征关税的公司而言,关税政策实施对这些公司股票的影响存在一定时滞;在美国公布正式关税政策之前,预期被加征关税个股的波动率在重要贸易摩擦信息公布日附近显著增加;在美国正式关税清单公布后,预期被加征关税个股面对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相对减缓了该类个股的波动率。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和投资者理解关税政策预期和实施对股市的作用机理,也为相关部门评估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关税政策预期 股市波动 双重差分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明华 余梦妍 魏僮 胡田琦 唐莹
基于2012—2017年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首先采用Armington替代弹性模型估计中美木质林产品在对方市场的替代弹性,然后将替代弹性引入SMART模型测算中美双方木质林产品加征关税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木质林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可替代性高于美国木质林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可替代性;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损失大,但福利损失小;中国木质家具、纸和纸板、木制品等加工型产品的对美出口面临出口大量减少威胁;随着美国加征关税的逐步实施,加征关税的贸易效应逐步显现;中国对美国木质林产品加征关税结构仍有优化空间。为了减少中美双方木质林产品加征关税引发的不利影响,必须寻找出口替代市场、降低可替代性、优化加征关税结构、加快实施“双循环”战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海 姚曦 徐奇渊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排除程序背景介绍2018年7月,美国依据《1974年贸易法案》的301条款,正式开始对中国输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中国随即宣布对等反击。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贸易摩擦谈谈打打、持续升级,至今美国已形成四个对华商品加税清单。按照时间顺序,被美国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价值分别是"清单一"340亿美元、"清单二"160亿美元、"清单三"2000亿美元和"清单四"3000亿美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排除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稻葵 胡思佳 厉克奥博
本文分析了特朗普税改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认为短期内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明显提振作用,但减税提供的是凯恩斯主义意义上的刺激,将从需求侧而非供给侧提振美国经济,与特朗普所宣称的"自由主义"背道而驰。长期来看,特朗普减税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还面临恶化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风险,就美国经济的长远利益而言是饮鸩止渴。由于美国对世界经济拥有核心主导地位,更拥有美元的国际货币垄断地位,特朗普减税短期内将对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减税导致的美国贸易赤字恶化是中美贸易冲突强化的重要原因。但是鉴于特朗普税改无法长期提振美国经济,长此以往将使美国面临较大的财政赤字和经济波动压力,可能促使中美贸易冲突放缓。中国应该战略上从容、战术上审慎应对美国减税和贸易摩擦冲击,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冯伟业 卫平
伴随着中美两国贸易的加速发展,知识产权领域的摩擦也成为了两国的争论焦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近来年美国主要根据"337条款"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进行调查。本文介绍了摩擦的历史过程及"337调查"的基本情况,发现近年来"337调查"数量较多且涉案产品类型越来越广,并且摩擦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制度差异、贸易不平衡及保护意识的淡薄等。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都要采取合适的策略来减少知识产权摩擦。
关键词:
中美贸易 知识产权争端 337调查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冯伟业 卫平
伴随着中美两国贸易的加速发展,知识产权领域的摩擦也成为了两国的争论焦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近来年美国主要根据"337条款"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进行调查。本文介绍了摩擦的历史过程及"337调查"的基本情况,发现近年来"337调查"数量较多且涉案产品类型越来越广,并且摩擦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制度差异、贸易不平衡及保护意识的淡薄等。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都要采取合适的策略来减少知识产权摩擦。
关键词:
中美贸易 知识产权争端 337调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君 谢建国
基于中美贸易HS6位码细分产品贸易数据以及美国对华出口产品关税加征清单,本文测算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对美HS6位码细分出口产品实际关税加征幅度及其产业影响。文章结果显示,2018年、2019年中国输美产品承担的加税总金额为540.63亿美元,税率平均增加了5.22%,其中,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家具、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等产业的关税增加额较大。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关税加征对国内上下游产业的涟漪影响,发现关税加征对电子元器件、金属制品、批发等产业的上游涟漪影响较大,对汽车整车、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等产业的下游涟漪影响较大,为制造业生产活动提供辅助的服务业、科技创新相关的服务业受涟漪影响较大。文章的结果表明,由于产业间的涟漪影响,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所有产业都承担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税增加,尤其是计算机等高科技产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梁明
从2018年7月6日算起,本轮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历时一年多时间。当前美国已对从我国进口总额约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了25%的额外关税,并考虑将所有剩余3250亿美元其他从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方也依据基本对等的原则进行了反制。从中美贸易摩擦对2018年全年和2019年1-5月的影响来看,贸易摩擦对美国的影响明显大于中国。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出口影响的商品结构不同,美国的关税措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影响较大,我国的反制措施对美国的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中美贸易摩擦导致我国产业转移以产能转移为主,转移量也总体可控。中美贸易互补性高,结合度紧,相互依赖,难以割裂。从研究来看,本文认为基于市场供需关系的中美贸易潜力巨大。若中美系统解决双方关切的问题,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中国有望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而美国也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对外贸易 产业转移 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武 钟晓凤
使用2017至2019年HS8位码的进口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中国对自美进口农产品加征反制关税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对美进口农产品加征关税显著降低了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额,贸易抑制效应显著,但仅存在部分贸易转移效应;政策实施后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额下降的部分影响因素来源于美国企业降低农产品对华平均出口价格,政策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证明美国农产品出口对华市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般贸易分类下的贸易抑制效应、贸易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相比不区分贸易方式异质性的全样本估计效果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强,这意味着中国对美一般贸易分类下的进口农产品实施关税反制的政策影响更强劲。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龙强 周吉 黄慧敏
近年来,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2019年8月1日,美方宣称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虽然加征关税对我国的影响总体可控,但经贸摩擦向科技、金融、政治等多个领域扩散的趋势必须引起重视。受经贸摩擦影响,江西省对美出口下降、产业生态面临压力、省内企业全球布局加速,未来5~10年如何调整产业格局成为关键。对此,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把握"近、中、远"三个阶段的应对节奏,尽快建立长效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服务和政策扶持,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支持高技术企业发展,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力促消费扩大内需,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确保融资渠道畅通,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研究目标:围绕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制造业相关行业贸易和生产的异质性影响进行机理分析、经验估计和效应模拟。研究方法:基于Anderson和Wincoop(2003)的结构引力模型在行业层面上阐述中美贸易摩擦对制造业格局的影响机理;使用2002~2016年的经验数据估计各行业的贸易替代弹性;将行业贸易替代弹性等经验估计值引入反事实模拟,使用Anderson等(2015)的GEPPML方法模拟中美贸易摩擦经济效应的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敏感行业中贸易政策(RTAs和进口关税)的出口效应和产出效应有非常明显的异质性。总体来看,美国发动贸易摩擦对其实现"重塑经济独立"的目标没有实质性意义,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中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步伐;推进RCEP的生效实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中国对策;中美贸易摩擦和RCEP的实施可能会为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RCEP成员国相关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研究创新:绝大多数贸易政策效应研究直接选取截面数据进行反事实模拟,没有考虑经验事实中不同行业贸易替代弹性的差异;现实中贸易摩擦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聚焦敏感行业进行行业层面的深入研究有更好的现实意义。研究价值:为后续中美贸易摩擦效应评估和对策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实证范式的借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余珊萍 潘沁
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以来,我国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并没有因此而缓和。我国一直采取的自愿出口限制、出口税等措施,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应适当调整。当前,发展纺织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即积极采取自愿进口扩大措施,并鼓励纺织品企业向发达国家跨国并购,不但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而且在汇率升值的契机下更有利于我国纺织产业保持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
关键词:
纺织品 贸易摩擦 汇率机制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