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3)
- 2023(12841)
- 2022(10324)
- 2021(9199)
- 2020(7801)
- 2019(17159)
- 2018(16854)
- 2017(32419)
- 2016(17083)
- 2015(19272)
- 2014(19471)
- 2013(19164)
- 2012(17925)
- 2011(16116)
- 2010(16954)
- 2009(16636)
- 2008(15845)
- 2007(14607)
- 2006(13495)
- 2005(12734)
- 学科
- 济(97161)
- 经济(97045)
- 业(77160)
- 企(70200)
- 企业(70200)
- 管理(65535)
- 方法(31396)
- 业经(30483)
- 财(27418)
- 中国(27062)
- 融(26769)
- 金融(26762)
- 农(26602)
- 银(24686)
- 银行(24673)
- 行(23965)
- 地方(23563)
- 数学(23223)
- 数学方法(23024)
- 制(21964)
- 务(19818)
- 财务(19774)
- 财务管理(19748)
- 农业(19745)
- 企业财务(18659)
- 体(17720)
- 技术(16371)
- 理论(16329)
- 策(15676)
- 和(14849)
- 机构
- 学院(258091)
- 大学(250193)
- 济(121995)
- 经济(119723)
- 管理(99762)
- 研究(85872)
- 理学(83430)
- 理学院(82645)
- 管理学(81644)
- 管理学院(81160)
- 中国(75795)
- 财(58996)
- 京(52087)
- 科学(46442)
- 财经(45363)
- 所(43489)
- 江(41892)
- 经(40801)
- 农(40704)
- 中心(40614)
- 经济学(38211)
- 研究所(38079)
- 经济学院(34088)
- 州(33453)
- 北京(33262)
- 财经大学(32968)
- 业大(32204)
- 农业(31362)
- 院(30223)
- 商学(29268)
- 基金
- 项目(153032)
- 科学(121798)
- 研究(117187)
- 基金(110984)
- 家(93834)
- 国家(92910)
- 科学基金(81468)
- 社会(77788)
- 社会科(73805)
- 社会科学(73788)
- 省(61724)
- 基金项目(57532)
- 教育(51648)
- 自然(48723)
- 划(48696)
- 自然科(47624)
- 自然科学(47612)
- 自然科学基金(46816)
- 编号(46797)
- 资助(45394)
- 成果(38225)
- 发(35254)
- 创(34927)
- 业(34552)
- 重点(34049)
- 部(33362)
- 课题(32903)
- 国家社会(32390)
- 创新(31829)
- 性(30787)
- 期刊
- 济(153048)
- 经济(153048)
- 研究(84927)
- 中国(54846)
- 财(50015)
- 管理(44543)
- 融(40395)
- 金融(40395)
- 农(39959)
- 学报(31274)
- 科学(31251)
- 农业(26139)
- 业经(25127)
- 技术(25092)
- 大学(25054)
- 财经(24647)
- 经济研究(24513)
- 学学(24133)
- 经(21496)
- 教育(21236)
- 问题(19258)
- 技术经济(16637)
- 业(14889)
- 贸(14800)
- 世界(14616)
- 现代(13464)
- 国际(13395)
- 商业(13138)
- 财会(13034)
- 经济管理(12977)
共检索到423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策
近一段时期以来,在宏观经济总体放缓、实体经济增长乏力的条件下,银行业利润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与实体行业形成较大反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刻矛盾,主要是发展战略导向有误、机制体制改革不到位、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对此,必须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完善金融组织结构、推动综合体制改革,系统地加以解决。一、实体企业利润与银行利润增长分化是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何美玲 张硕楠 莫建明
在分析金融分享实体利润“质”的合理性基础上,以2007—2019年城市层面数据为样本,探讨金融分享实体利润“量”的合理值并实证检验金融利润对经济增长的非对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分享实体利润的合理区间内,金融利润适度提高有助于经济增长,但金融分享实体利润超过合理值后,继续膨胀则会阻碍经济增长。不同区制内,金融利润非对称地调整民营和国有经济增长速度是其非线性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之一。具体而言,金融利润适度上升时,民营经济融资水平的边际改善效应较强,将带动经济更快增长;若金融利润过度膨胀,则会对民营经济产生较强抑制,从而制约经济增长。这一机制在微观层面得到更充分诠释:金融适度逐利,民企融资难得到缓解,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上升;金融利润过度膨胀后,民企融资环境恶化,并受高额金融利润吸引持有更多金融资产,出现实业投资挤出、主营业务萎缩以及利润率下降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国有企业利用融资优势充当“信用中介”并参与金融利润分割情况下,民营经济的实业投资和经营绩效未受到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悦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区、市) 1993—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门槛”效应,“门槛值”为15.01%,当金融业占GDP比重低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高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弱。文章建议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避免泡沫化和“脱实向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悦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区、市) 1993—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门槛”效应,“门槛值”为15.01%,当金融业占GDP比重低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高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弱。文章建议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避免泡沫化和“脱实向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景武
大力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有效促进金融与产业、科技融合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推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要求广东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为未来一段时期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黎
本文从金融产业的视角入手,分析了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整体上看,实体经济是基础,金融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这个基础。文章从政府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和优化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金融机构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化的金融人才等方面分析了金融产业如何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产业 实体经济 作用发展策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完颜素娟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了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以及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业的发展应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维持在一种“相当”的关系上才是合理的。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过度发展倾向,而且金融业的扩张速度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周期性特征。与国外相比,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增速过快、整体偏高、波动偏大;相比美国而言,我国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作用不显著,金融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出现了分离。对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较高的12个地区分析发现,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最快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反而远低于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金融业过度发展加大了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波动风险,损害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贷款产出效率过快下降和经济“脱实向虚”。对此,要通过促进实体经济报酬占优、维护金融体系多样性、发展关系型融资和耐心资本等方式来稳定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度和直达性;优化金融监管,全方位规避“脱实向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龙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利用VAR模型对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存在单向的Grange原因,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金融业却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二,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双向促进机制在我国并不存在;第三,我国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隐藏着金融与实体经济渐相脱离,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减弱,金融业存在一定风险,金融业快速发展伴随着金融资源配置与实体经济需要脱节并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者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业 实体经济 互动发展 VAR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饶雨平
我国金融业的过度发展主要体现为银行业利润在整个国家利润中占比过高,金融业的高利润率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恶化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壮大和成功应对危机的重要根基,没有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将导致一国经济停滞和各种经济危机的发生。探讨我国金融业过度发展产生的体制原因,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提出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金融业 过度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健桂
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开始反思自身的金融政策。尤其是一些以美国金融市场为模板,奉行自由市场制度的国家。金融危机让世界认识到,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一部分,一旦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对整体经济将产生巨大的风险隐患。但是稳健的金融市场对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资本配置、风险分摊、降低成本、信息提供以及产权明晰等方面。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实体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陆远权 夏月
文章基于VAR模型,以2000-2013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动态发展中的相关关系,并得到结论: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具有长期协整和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实体经济有力推动金融业发展,而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两者之间呈现非协同发展关系。在实证检验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关系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提出了促进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业 实体经济 非协同发展 VAR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陆岷峰 张惠
金融产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繁荣表象也掩盖着国民经济之本在于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一本原。而当前我国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分割实体经济利润,利润反差引发质疑。本文从我国现实国情、经济体制、金融政策出发,综合分析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的根源,指出我国金融产业利润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实体经济尚缺乏联动性,建立金融产业与实体产业利润挂钩的跟踪定价机制、利润反哺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共担机制是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金融产业 实体经济 利润分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兴山
鉴于实体经济范畴的广泛性与金融资源有限性存在矛盾,将有限的金融资源用在实体经济最需要的方面,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社会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源泉。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少波 杨俊宇 张友泽
本文基于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信息透明度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分析师关注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信息透明度的下降会显著提升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程度;第二,信息透明度通过融资约束作用于企业金融化,即信息透明度降低会加剧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金融化水平;第三,分析师关注、分析师观点异质性可以调节"信息透明度—企业金融化"关系,且这种调节作用具有地域层面和所有权性质层面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二是要缓解实体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切断"信息透明度—企业金融化"的传导途径;三是要鼓励和支持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蓬勃发展,保护资本市场上卖方分析师的独立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鹏博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正确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命题。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可分离、共生共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