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5)
2023(8887)
2022(7301)
2021(7179)
2020(5738)
2019(13142)
2018(13511)
2017(23101)
2016(13941)
2015(15602)
2014(15570)
2013(14112)
2012(12925)
2011(11617)
2010(12128)
2009(10868)
2008(11061)
2007(10212)
2006(9174)
2005(8508)
作者
(33345)
(27406)
(27228)
(26049)
(17383)
(13146)
(12609)
(10688)
(10533)
(10178)
(9396)
(9320)
(8973)
(8838)
(8503)
(8381)
(8259)
(8086)
(8013)
(7990)
(7198)
(6610)
(6572)
(6494)
(6422)
(6191)
(6127)
(6019)
(5537)
(5390)
学科
(38522)
经济(38466)
管理(35069)
(33167)
(29429)
企业(29429)
教育(22557)
中国(21020)
理论(14294)
技术(14041)
方法(13574)
(12920)
(12780)
业经(11576)
(11406)
教学(11015)
数学(9800)
数学方法(9608)
(9229)
技术管理(9167)
(9057)
地方(8473)
(8459)
银行(8444)
农业(8246)
(8156)
(7923)
贸易(7911)
(7713)
体制(7659)
机构
大学(171609)
学院(171119)
(61270)
研究(60188)
经济(59570)
管理(56932)
理学(47442)
理学院(46756)
管理学(45793)
管理学院(45384)
中国(41914)
(38040)
(34877)
师范(34702)
教育(34106)
科学(33154)
(32654)
(30307)
(29599)
师范大学(28061)
中心(26303)
研究所(25853)
北京(25399)
技术(24310)
职业(24148)
(24041)
财经(24036)
(21889)
(21680)
(19788)
基金
项目(101064)
研究(88178)
科学(80985)
基金(66620)
(55500)
国家(54722)
社会(52488)
教育(49665)
社会科(49271)
社会科学(49262)
科学基金(46650)
(42575)
编号(40763)
成果(37002)
(36679)
基金项目(33799)
课题(32219)
(27604)
资助(25886)
自然(25381)
自然科(24794)
自然科学(24791)
项目编号(24652)
规划(24434)
自然科学基金(24333)
重点(24176)
(24171)
(23825)
(23539)
(23344)
期刊
(76560)
经济(76560)
研究(67016)
教育(63373)
中国(55522)
(26665)
管理(24702)
技术(21710)
学报(19806)
科学(19175)
(18243)
职业(17903)
大学(17211)
(16410)
金融(16410)
学学(13932)
业经(12956)
财经(12152)
技术教育(11979)
职业技术(11979)
职业技术教育(11979)
经济研究(11914)
(11806)
论坛(11806)
农业(11654)
图书(11019)
(10794)
(9376)
问题(9309)
书馆(8316)
共检索到292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鹤  陈岩杰  国建文  
职业教育在边疆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为边疆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更多民族地区的人口逐步走向跨文化就业和创业的劳动实践,以适应边疆民族职业教育的历时性发展及文化互动的新趋势。本文首先基于国际和国内关于文化互动胜任力的理论研究成果,侧重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化互动胜任力进行阐释,文化互动胜任力重在帮助不同背景的人们发展一种实用的文化互动意识,从而有助于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其次,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跨文化劳动作为边疆民族职业教育新的培养目标,强调民族地区职业院校需要促进学生积累应对新形势的就业资本、培养学生掌握有效解决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组织冲突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缩短跨文化劳动的适应过程。最后,从国家的顶层设计、社会的联动配合、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及其家庭的意识提升与全面参与四个方面,提出边疆民族职业教育中提升文化互动胜任力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家毅  
"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成为发展前沿,成为与周边国家对接与交流的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陆海相邻,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担负着国家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的历史使命。要推动广西"三大定位"历史使命的实现,培养大批中国—东盟跨文化人才是关键,这也成为广西高校的时代新使命。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时代背景,考察和分析广西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现状,发现高校在中国—东盟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地域失衡和东盟留学生生源不均衡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而提出广西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与路径:(1)立足边疆区位优势和学校特色,科学规划跨文化人才培养;(2)跨越各种固有界限与疆界,构建灵活开放的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3)打好东盟牌,改善和优化东盟留学生生源和结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涛   王正青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是语言技能融合型国际教育援助的中国方案,跨文化职业胜任力则是“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应有之义,显现为复杂的能力综合体。跨文化职业胜任力充分借鉴了可行能力、职业胜任力和全球胜任力等目标框架,同时经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利和合,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正确义利观而得到升华。在关系论视野下,跨文化职业胜任力具体体现为“大语言”“大职业”和“大融合”三大逻辑。立足义利和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探索性地建构了中国特色的跨文化职业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大中文、大职业和大融合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该指标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提供了基本依据,以引领当前中国实施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晓泉  
本文认为,寻求有效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学变革的主要目的,应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秩序与建构完善的课堂教学设计,架构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等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在怎样的氛围中教"的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冉新成  
习主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对新疆博州职业教育而言,既是相遇,也是挑战。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博州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打造"民汉双语双师"教师队伍的措施;实施对口援疆,"双结双促",打造"三元结构"教师队伍的边疆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对口支持培养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太年  
本文重点讨论了跨文化学习的外延界定,从学习科学的相关研究出发,探索了基于新学习观的跨文化学习分析框架,而后从知识的意义支持、行动的意义理解和交流、沟通对于学习和行动系统的有效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跨文化学习者面对的挑战,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泽文  
本文阐述了文化差异是影响跨国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涵义、策略与具体途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一  王晓梅  洪琳  
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中现实或潜在的领导者,其学习与工作的轨迹具有显著的跨文化特征,从跨文化管理视角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与管理。从大学生村官成长轨迹和成长环境的特征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跨文化适应能力和组织跨文化整合能力是大学生村官跨文化胜任力的核心内容。尝试以大学生村官人格、文化智力为前因变量和组织绩效为结果变量建立大学生村官跨文化胜任力模型,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标准和大学生村官培养的内容设计,从跨文化管理角度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水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爱民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了"梯度"发展的格局,高、中级应用性人才必须符合区域发展的梯度。针对人口战略的成人取向,劳动为核心的现代取向,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取向,成为当今高校的核心理念。现代教育取向就是从"资本"模式为核心建立现代社会教育体系,适应大众民生的教育需要,把创造知识的主体视为劳动"目的一方法"的教育,进而走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金林  马静  
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语言具有经济属性,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劳动者个体掌握的语言数量越多、语言技能水平越高,获得更多就业岗位和更高收入的机率就越大。基于对"京族三岛"京族居民的抽样调研数据,在分析居民语言能力与收入状况的基础上,量化实证研究"京族三岛"居民语言能力与收入的相关性及其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多语能力及普通话、京语、白话等语言能力的提升能够降低劳动者收入水平处于低收入段的概率,提高其处于高收入段的概率,与劳动者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普通话的劳动者收入效应最大,语言能力的劳动者收入效应存在性别的异质性,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因此,注重居民的多语能力(包括跨境语言、方言)的培育;坚定不移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尤其是强化提升民族地区青壮年男性劳动力的普通话水平,是持续提高"京族三岛"居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举措。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岑指昊  
本研究为桂西劳动经济学系列研究成果之一。本研究运用公开数据以及自建数据库,构建基础评价指标,分析自“十三五”以来桂西地区公共部门与家庭部门在教育投资领域的阶段性成效。研究发现,桂西地区两部门在教育投资方面存在不协调、不匹配的现象,在劳动力的市场表现方面,受制于学历、职业技能熟练度、就业的行业门类等诸因素,劳动力的就业市场回报有限,回报的增长空间不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苏春  蔡奕  
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在语言、生活适应、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核心文化要素表现出的文化差异,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难点。文章基于对文化显/隐性差异的分析,以尊重他国文化、寻求超常目标为前提,以积极的跨文化适应为方法,以建立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保障,可对外国留学生实施有效的跨文化管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培峰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时必须充分关照其独特性,这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文化安全等意义巨大。同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规模较小、文化生态脆弱以及文化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在坚持差异化原则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应该科学、充分地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蕴涵的深层价值,在开发利用中注重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并注重培育其所具有的文化安全的现实功能,使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中闯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疆,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在这一地区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和产品品牌工程,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延长产业链,坚定地走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郁烈  陶剑灵  
从民族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看,选择跨文化教育是其传承和发展不同民族文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交融和尊重是跨文化教育的理想目标,有了交融和尊重,各民族师生团结、和谐的局面就必然会呈现出来。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校跨文化教育体系,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迫切需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志伟  吴艳梅  
德国高校通过跨文化教育模式推进民族团结事业的经验,对于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面对由复杂的少数族裔群体所构成的社会环境时,德国主要通过高校作为跨文化教育的介质,依靠高校开发和建构自身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跨文化课程、政府部门及机构依托高校实施跨文化教育项目、社会机构为高等教育构建民族团结的人文环境等三项措施和手段,较好地满足了在德少数族裔彼此间文化理解和交流的需求,从而维护了整体族群结构的稳定和团结。其对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所形成的启示和借鉴主要在于:可从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模式、增强公共资金支持下的民族团结教育项目、营造社会集体氛围下的民族团结意识等三个方面着手,提高我国高校践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