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8)
2023(6779)
2022(5714)
2021(5320)
2020(4295)
2019(9867)
2018(9566)
2017(18998)
2016(10240)
2015(11197)
2014(11417)
2013(11190)
2012(10760)
2011(9846)
2010(10086)
2009(9027)
2008(9178)
2007(8134)
2006(7290)
2005(6772)
作者
(30154)
(25187)
(24951)
(24052)
(16320)
(12196)
(11421)
(9559)
(9442)
(9378)
(8671)
(8365)
(8288)
(8280)
(8076)
(7722)
(7506)
(7448)
(7436)
(7232)
(6363)
(6323)
(6157)
(5819)
(5744)
(5728)
(5648)
(5557)
(5103)
(5055)
学科
(37969)
经济(37927)
管理(29501)
(29255)
(23055)
企业(23055)
方法(16343)
数学(14577)
数学方法(14343)
(12381)
(12283)
中国(10781)
(9690)
贸易(9681)
(9287)
(9246)
(8959)
(8767)
业经(8318)
(7834)
银行(7815)
(7528)
(7501)
财务(7484)
财务管理(7470)
农业(7394)
(7167)
金融(7167)
企业财务(7053)
地方(6864)
机构
学院(145954)
大学(143298)
(61423)
经济(60054)
研究(53533)
管理(53153)
理学(45026)
理学院(44461)
管理学(43642)
管理学院(43352)
中国(43216)
科学(32431)
(31767)
(30478)
(28368)
(25778)
研究所(25380)
中心(24411)
财经(24192)
(23121)
(22007)
业大(20732)
农业(20248)
北京(19483)
(19444)
经济学(18945)
(18855)
师范(18671)
(18449)
财经大学(17976)
基金
项目(93464)
科学(73812)
基金(68396)
研究(67277)
(60492)
国家(59997)
科学基金(50748)
社会(42024)
社会科(39861)
社会科学(39851)
(35558)
基金项目(34903)
自然(33831)
自然科(33075)
自然科学(33067)
自然科学基金(32502)
(30911)
教育(30881)
资助(29325)
编号(27027)
成果(22342)
重点(21541)
(21029)
(20098)
课题(19411)
(19361)
(19184)
科研(18023)
创新(18011)
教育部(17748)
期刊
(70634)
经济(70634)
研究(48176)
中国(31646)
(23995)
(23331)
学报(23111)
(21289)
金融(21289)
科学(21177)
管理(20348)
大学(17115)
学学(16286)
教育(15762)
农业(15545)
经济研究(13722)
业经(12675)
财经(12041)
技术(11408)
(10327)
(8893)
问题(8471)
商业(8164)
(8039)
国际(7968)
理论(6845)
(6548)
技术经济(6461)
世界(6424)
统计(6412)
共检索到230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洁  
近年来,我国央行的银根不断放松,货币供应量不断大幅增长,其增长率持续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变动率之和,但货币政策的效果仍然不佳。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超额货币供应的同时,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转轨过程的特殊性所致。从理论上讲,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当中央银行只是通过单方面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整GDP的预期变化时,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方向和变化速度就有可能会直接促进或抵消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效果,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应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外生变量来影响并控制货币流通速度,同时防止货币流通速度的非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亮  纪明明  张茜  
电子货币通过对传统货币进行替代改变了货币流通速度,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认为,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较低时,替代转化效应起主导作用;随着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不断提高,替代加速效应会起到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会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变化特征。基于协整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电子货币对M0的替代程度较高,这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电子货币对M1的替代程度相对较低,这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电子货币仍处于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阶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超峰  范从来  
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货币供给量一起决定了全社会的有效货币供应量,因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一方面与央行资产负债表所决定的名义货币供应量有关,另一方面由货币流通速度决定。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及已有研究,指出货币流通速度是分析货币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一般利润率、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以及财富总量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关键变量。据此讨论了货币政策在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和一般利润率作用下的有效性及非对称性,并认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应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定向调控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洁  
作为货币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货币流通速度连接了实体经济的产出和金融领域的货币,能够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要客观、准确地把握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规律,就需要从经济转型的角度,系统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与货币供需之间的联系。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应结合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进行微调,充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所必需的货币流动性,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逐步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兴  郭子睿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人们传统的支付习惯。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指数、借助时变TVP-VAR模型,研究第三方支付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第三方支付与电子货币的应用与货币流通速度正相关;第三方支付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从产出渠道来说增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而在价格渠道则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面对第三方支付的冲击,我国央行及监管部门亟待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建立电子货币流通监控机制,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兴  郭子睿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人们传统的支付习惯。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指数、借助时变TVP-VAR模型,研究第三方支付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第三方支付与电子货币的应用与货币流通速度正相关;第三方支付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从产出渠道来说增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而在价格渠道则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面对第三方支付的冲击,我国央行及监管部门亟待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建立电子货币流通监控机制,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天添  
本文根据费雪方程建立数学模型 ,分析解释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将会对货币政策产生消减作用 ,给出了考虑这一作用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公式 ,并借助IS -LM模型中凯恩斯主义相关理论进行了支持。且利用此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 ,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方琳  赵袁军  张晨曲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和货币政策效力存在相对冲进而会弱化货币政策,因此提出货币流通速度逆变速之谜。通过研究预期通货膨胀循环阻碍货币政策影响实际通胀率的运行机理和传导机制,探讨了公众通胀预期是货币流通速度逆变速的根本原因。在资本市场存在泡沫的前提下,设定不同政策目标与力度的货币政策会瞬时对冲,对冲击后的产出缺口和通胀波动进行分析,得出不考虑对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形成影响的情况,执行严格的货币政策最有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昭  张晨曲  
本文从2005-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情况出发,分析其逆变速性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对冲了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水平的一部分效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方向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背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立法  
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在我国,当前由于经济运行状态和机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使得人民银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应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发展资本和货币市场,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条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俞雅乖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财政分权改革的推动,伴随地区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这使得财政分权的环境成本成为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我国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程度提高反而增加环境污染水平。进一步对财政分权与环境关系进行地区分析,发现因不同的地区特性而呈现不同的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因此,需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和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环境质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凌晖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凌晖货币政策从广义上讲,包括中央银行和政府有关部门所有关于货币方面的规定和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甚至可进一步包括向政府借款、国债管理乃至政府税收和开支等可能影响货币支出的行为。本文所研究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鄢莉莉  刘鹏  
1.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变量,然而在官定利率政策下,利率难以真正发挥其度量资金价值的功能。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形成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使利率可以真正反映资金成本,从而用市场的手段来更有效地配置资金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