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8)
- 2023(3338)
- 2022(2875)
- 2021(2595)
- 2020(2126)
- 2019(4925)
- 2018(4751)
- 2017(8358)
- 2016(4869)
- 2015(5429)
- 2014(5463)
- 2013(5435)
- 2012(4962)
- 2011(4620)
- 2010(4720)
- 2009(4283)
- 2008(4338)
- 2007(3813)
- 2006(3432)
- 2005(2983)
- 学科
- 济(21384)
- 经济(21374)
- 管理(15208)
- 业(12810)
- 方法(10204)
- 企(9847)
- 企业(9847)
- 环境(9103)
- 数学(8896)
- 数学方法(8765)
- 农(6469)
- 学(6461)
- 生态(5943)
- 地方(5278)
- 划(5230)
- 业经(5083)
- 资源(4728)
- 和(4655)
- 农业(4502)
- 中国(4132)
- 发(3819)
- 财(3532)
- 规划(3360)
- 环境规划(3271)
- 理论(3070)
- 贸(2979)
- 贸易(2973)
- 技术(2915)
- 易(2886)
- 策(2623)
- 机构
- 学院(71939)
- 大学(70693)
- 济(28077)
- 管理(28062)
- 经济(27481)
- 研究(27334)
- 理学(24275)
- 理学院(23976)
- 管理学(23508)
- 管理学院(23413)
- 科学(20103)
- 中国(19852)
- 农(17892)
- 京(15965)
- 所(15031)
- 业大(14779)
- 农业(14129)
- 研究所(13881)
- 中心(12178)
- 江(11277)
- 财(10776)
- 院(10064)
- 北京(10000)
- 省(9687)
- 范(9674)
- 科学院(9589)
- 师范(9529)
- 农业大学(9188)
- 州(8863)
- 经济管理(8654)
- 基金
- 项目(53532)
- 科学(41367)
- 基金(37386)
- 研究(36024)
- 家(34405)
- 国家(34163)
- 科学基金(28318)
- 省(22533)
- 社会(22379)
- 社会科(21287)
- 社会科学(21279)
- 基金项目(19916)
- 自然(19178)
- 划(18828)
- 自然科(18580)
- 自然科学(18572)
- 自然科学基金(18191)
- 资助(15318)
- 教育(15247)
- 编号(13417)
- 重点(12823)
- 发(12380)
- 计划(11420)
- 科技(11097)
- 部(10913)
- 创(10880)
- 创新(10288)
- 科研(10223)
- 课题(9960)
- 业(9771)
共检索到104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任继周
近来在某些读物中常见草原生态生产力一词,但有些概念不够明确,现略加陈述以供参考。草原生态生产力是在保持草地健康阈前提下所表现的生产水平,对草地利用过度或不足都将导致草地健康趋劣。过去常以牧草地上生物量作为衡量草地生产力指标。但草地地上生物量对气候、管理等过分敏感而发生年际剧烈震荡,形成对草原生产力的认知误区,因此,使用草原生态生产力这一概念更为合适。
关键词:
生态生产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 王征兵 娄季春 吴璟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青海省牧区455牧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牧户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认知对政策评价影响。研究表明:(1)政策内容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内容认知提高1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高0.211个单位,政策生态效果评价提高0.175个单位。(2)政策执行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执行认知提升1个单位,政策生态效果评价提升0.283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升0.18个单位。因此,应加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宣传,规范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执行程序,提升政策执行中的公平性与透明性,以此调动牧户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积极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向阳 黄涛珍
文章从影响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个方面选取了30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了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计算得出在评价指标中资源因素所占权重值最大,其次是经济支持因素。由此提出,草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规划基础上,充分考虑其生态成本和经济成本,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并严格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霞 卢欣石
为了对草原态环境脆弱程度进行分析,以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陈巴尔虎旗为例,以多元空间信息为基础,采用GIS技术手段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引入了水热条件、土壤、土地覆盖、地貌状况4个方面的7个指标,通过空间随机取样并对样点进行主成分分析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来构建模型。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将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差,并沿着海拉尔河和额尔古纳河的两岸呈条带状辐射分布,这一变化与水热等气候因素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有较强的相关性;各草原类型为单元的分类结果表明,沙地植被的生态环境质量最差,其CEVI(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窦学诚 王庆辉
在状态—压力—响应模型的指导下,设计高寒牧区草原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黄河水源重要补给区玛曲草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玛曲草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趋势;在压力指标中,超载过牧是影响草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根本原因是原料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因此,高寒牧区在选择草地经济发展模式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安全,实现畜牧经济和草原生态的持续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会萍 肖人瑞 罗媛月
本文基于农牧交错带农户调查的微观数据,研究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同时应用激励相容理论,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与农户增收之间的激励相容。研究发现: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与农户增收之间并未实现激励相容,其中人工饲草项目的实施使得农户由种粮改为种草,导致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和总收入有所降低。舍饲棚圈项目的实施对农户的养殖规模并无显著的激励效应,对农户收入并未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外出务工方面,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并未导致农户外出务工人数的减少,对农户外出务工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相比于单一政策,人工饲草和舍饲棚圈对农户总收入和种植业收入的联合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今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分类制定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高财政补贴的精准度,发挥草原生态补奖的政策效果,实现与农户收入间的激励相容。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 农户收入 激励相容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袁明龙 王玉祥 张博 蒋平安
新疆是我国草业重地,是我国传统的“六大牧区”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之人类各种活动致使新疆草地的生态问题突出,严重威胁新疆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为系统总结、全面反映近年来新疆草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绩,《草业科学》编辑部组织出版了“新疆草业高质量发展”专辑。专辑共收录了28篇研究论文,涉及南北疆的天然草地和栽培草地,聚焦天然草地监测与生态保护、天然草地资源与利用、牧草资源与评价和牧草栽培与利用4个研究领域,较好地反映了新疆草原与草业研究现状。专辑的出版,将进一步推动新疆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疆 草地 草业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靳乐山 胡振通
在禁牧地区,禁牧补助只能补偿草场的要素价值,通过配套政策措施帮助牧民转产再就业是禁牧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现有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未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这会造成减畜和补偿的不对等关系,进而降低草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果。现有的草原生态补偿监管体系是草畜平衡框架下的数量监管体系,呈现出弱监管的特性,会影响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草场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与草原生态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 牧民生活质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升强 高原 赵凯
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农牧交错区355份农牧户微观数据,运用最小二乘与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补奖收入对贫困农牧户收入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检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助力农牧交错区脱贫攻坚的有效性。研究得出:(1)补奖收入对促进贫困农牧户增收,尤其是对促进贫困农牧户中的中等收入水平群体增收效果显著,表明草原生态补奖能够缓解贫困农牧户的贫困程度,具有显著的益贫效应;(2)补奖收入能够显著促进贫困农牧户牧业收入的增加,但对农业与非农牧业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表明草原生态补奖的益贫效应主要通过促进贫困农牧户牧业收入的增加来实现;(3)补奖收入能够显著促进贫困农牧户收入稳定性的提高,表明草原生态补奖能够抑制贫困农牧户返贫。基于此,农牧交错区在推行草原生态补奖的同时,应通过"草原生态补偿+牧业产业发展"的生态扶贫模式,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当地的牧业资源禀赋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草原生态补奖缓解贫困、抑制返贫、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新宇
草原生态保护对于辽西北地区乃至全省的可持续发展异常重要。自2009年辽宁省启动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以来,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要保持辽西北地区生态平衡,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思想认识、政策法规、后期管护、资金来源等。在深入分析问题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强辽西北草原生态保护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辽西北 草原生态保护 生态补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素华 宫春宁
气候作为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之一,对生态系统的演化常常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至阿拉善盟两部的气候变化特点,指出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各个气候带都形成了一套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系统。表现为土壤、动物和植物分布特征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
气候 生态系统 自然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尔查 朵兰
本文分五个部分 ,分别对正镶白旗的草原生态经济条件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草原生态建设的基本情况 ,草原生态建设的主要发展对策等问题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和评论
关键词:
草原 生态 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标志着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率先建立。2012年,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河北等5个省区的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三年来,各项政策任务进展顺利,实施成效显著,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