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7)
2023(3494)
2022(2777)
2021(2489)
2020(2009)
2019(4346)
2018(4351)
2017(8373)
2016(4893)
2015(5582)
2014(5753)
2013(5746)
2012(5696)
2011(5202)
2010(5292)
2009(4580)
2008(4516)
2007(4066)
2006(3910)
2005(3742)
作者
(15524)
(12991)
(12820)
(12425)
(8204)
(6265)
(5718)
(5157)
(4898)
(4723)
(4474)
(4468)
(4116)
(4108)
(4021)
(3977)
(3966)
(3816)
(3783)
(3665)
(3347)
(3236)
(3177)
(2912)
(2895)
(2871)
(2867)
(2856)
(2656)
(2622)
学科
管理(18856)
(18553)
经济(18520)
(13593)
(11151)
企业(11151)
环境(9721)
(7063)
(5990)
(5978)
中国(5727)
方法(5708)
(5172)
(4983)
数学(4725)
数学方法(4581)
业经(4263)
(4216)
资源(4214)
(4049)
银行(4033)
(3954)
贸易(3949)
规划(3855)
(3853)
农业(3851)
(3818)
环境规划(3720)
(3696)
财务(3682)
机构
学院(71084)
大学(70653)
(27898)
经济(27181)
研究(27079)
管理(25825)
中国(23553)
理学(21513)
理学院(21171)
管理学(20654)
管理学院(20535)
科学(17910)
(16268)
(15444)
(14804)
研究所(13476)
(13344)
中心(12473)
(11721)
北京(10988)
业大(10832)
财经(10789)
农业(10216)
(9846)
(9767)
(9706)
师范(9683)
(9641)
(9495)
科学院(8729)
基金
项目(43928)
科学(34581)
基金(32164)
研究(30572)
(28933)
国家(28729)
科学基金(24170)
社会(18444)
社会科(17330)
社会科学(17326)
自然(17115)
(16989)
基金项目(16928)
自然科(16699)
自然科学(16698)
自然科学基金(16374)
(14882)
教育(13451)
资助(13169)
编号(12083)
重点(10580)
(9803)
成果(9694)
(9301)
课题(8796)
计划(8716)
科研(8705)
(8676)
创新(8181)
大学(7634)
期刊
(35169)
经济(35169)
研究(22339)
中国(17218)
(12508)
学报(12053)
(11645)
科学(11636)
管理(10069)
(9409)
金融(9409)
大学(8668)
农业(8193)
学学(8161)
教育(7357)
业经(5919)
资源(5235)
技术(5228)
财经(5179)
会计(5024)
经济研究(4750)
问题(4553)
(4487)
(4235)
(3982)
理论(3932)
国际(3729)
(3652)
实践(3498)
(3498)
共检索到119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长期关注碳定价问题,指出碳定价是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政策工具。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ETS)是实现碳定价的主要方式,两者各具特点。碳税价格稳定,ETS减排效果更加确定、便于实现国际协调。如能辅以适当的价格稳定机制,ETS可能将成为更具优势的碳定价机制。此外,国际社会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关于碳定价机制的国际协调,以更低成本实现全球减排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碳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政策工具之一,已在多个发达国家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碳税有助于推动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负外部性内在化,与碳排放权交易工具互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文章探讨了碳税的内涵,界定了碳税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论证了在中国引入碳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我国开征碳税所需的准备工作及碳税制度的基本框架。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张天桂  
经济危机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负有量化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以应对气候变化、防止碳泄露为由,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手段维持自身的竞争力不因减排所导致的成本上升而下降,碳贸易保护初露端倪。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成为WTO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中的特定作用日益显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坤  刘滨  陈文颖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出发,对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公平”性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讨论。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公平原则下责任、义务及优先事项的差别进行了分析,提出并分析了以人均碳排放权相等为标准,到目标年(例2100年)各国人均碳排放量及过渡期内(例1990~2100年)人均累积碳排放量两个趋同的碳排放权分配原则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陆燕  付丽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最为复杂的重大挑战之一。作为国际多边合作框架的一部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中无法置身事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祥琬  
化石能源的使用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其"领先地位"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性措施,如绿色新政、开发页岩气、继续发展核电、能源自给、再工业化,并试图以"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相结合"奠定新的低碳发展基础;发展中国家则普遍提出了"脱贫与可持续统筹平衡发展"战略。全球范围正进行着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绿色、低碳已成为世界潮流。应对气候变化为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战略要素,我国要敏锐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脉动,以务实的行动推动中华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①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发展道路的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志勇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再次引起了国人对气候问题的关注。然而会议最终只是形成了不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更多地只是反映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存在的分歧,充分说明了全球联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之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小峰  任国玉  王守荣  张政  
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核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环境外交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政府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重视与日俱增,已经确定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原则,并初步确立了响应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和战略构想。本文从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观测与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我国当前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思考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和国际谈判的战略部署问题,并提出初步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耀宗  张勃  刘艳艳  张多勇  王东  
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国际社会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共同发展问题已经开展了积极的磋商与合作,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偏差和国家利益的博弈,目前气候谈判还没有达成各方满意一致的协议,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困难做了分析,对未来中国气候外交坚持的原则、任务、策略做了进一步有益的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白鸽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人口方案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气候变化不是简单的环境或技术问题,而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应该将人口、健康等重要因素纳入框架,以综合的手段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并将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文章提出了借鉴中国人口方案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统筹解决气候问题的框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鼎新  郑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极端天气增多、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此,有必要加速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在减排方面,欧盟一直走在全球前列。欧盟最先引入碳交易机制和提出减排目标。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还公布了《欧盟气候法》并获欧洲议会通过,将实现减排目标纳入法律范畴。但随着气候变化现象频繁发生和欧盟减排力度的加大,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开始关注相关风险和减排的大量资金需求并探索应对之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蜀湘  陆小成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面向低碳技术创新的由多个组成要素构成的国家创新网络体系,构建促进国家低碳技术进步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结构—功能框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选择加强低碳技术支撑、强化低碳制度保障、优化低碳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创新合作框架、夯实低碳创新的社会基础等发展道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怡敏  
从黑碳气溶胶的研究源头着眼,针对该研究的最初研究方向和目标以及发展展开论述,并针对其研究现状对黑碳气溶胶的研究进行了相应论述。主要贡献是,在总结黑碳气溶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应对全球变暖和节约资源为目标的减排目标,即将自然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确定结论以人本为目标应用至社会科学领域,并以切实的行动和方式来回归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Reuven S. Avi-Yonah  David M. Uhlman  胡天龙  
一、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治理方法的简要谈论全球气候变化是对人类和世界最有意义的环境问题。毫无疑问,全球气候正在不断变暖,更毋庸置疑的是,人类是造成这一世界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在接下来的十年或二十年内不做出卓有成效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我们可能将在本世纪末面对灾难性的环境危害。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主导的方案是美国与其他一些国家提出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排放权交易方案。在奥巴马第一次总统大选中,两党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建坤  苏明山  
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资源的根本途径在于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高碳生产率。这也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本文进行了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析、碳生产率的国别比较分析、提高碳生产率途径的因素分析,阐明用碳生产率增长率度量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程度的观点,提出提高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