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8)
2023(2146)
2022(1793)
2021(1813)
2020(1588)
2019(3941)
2018(4339)
2017(7785)
2016(4203)
2015(4368)
2014(4409)
2013(4026)
2012(3697)
2011(3210)
2010(3551)
2009(3479)
2008(3536)
2007(2814)
2006(2859)
2005(2748)
作者
(9739)
(8183)
(8001)
(7915)
(5315)
(3821)
(3748)
(3164)
(2986)
(2944)
(2847)
(2815)
(2766)
(2681)
(2648)
(2632)
(2464)
(2321)
(2316)
(2164)
(2071)
(2040)
(1959)
(1955)
(1911)
(1898)
(1839)
(1794)
(1642)
(1625)
学科
(11110)
经济(11078)
管理(10362)
(9623)
(8930)
(8599)
企业(8599)
(7213)
体制(6738)
(6563)
银行(6563)
(6315)
(6091)
金融(6091)
(5834)
中国(4255)
(3867)
税收(3763)
(3722)
制度(3635)
(3635)
业经(3430)
方法(3144)
(2868)
(2860)
财务(2857)
财务管理(2836)
财政(2736)
企业财务(2713)
数学(2666)
机构
大学(46780)
学院(45731)
中国(20083)
(19919)
经济(19409)
研究(17937)
管理(16695)
(14467)
理学(13017)
理学院(12873)
管理学(12721)
管理学院(12608)
(10841)
(10633)
银行(10292)
财经(9732)
(9625)
中心(9510)
(9198)
(8956)
(8921)
科学(8707)
人民(8380)
研究所(7687)
(7678)
财经大学(7349)
国人(7293)
北京(7257)
中国人(7234)
中国人民(7132)
基金
项目(25205)
研究(20669)
科学(19736)
基金(18015)
(15396)
国家(15237)
科学基金(13008)
社会(12735)
社会科(12014)
社会科学(12011)
教育(10108)
基金项目(9227)
(9179)
编号(8726)
成果(8165)
(7909)
自然(7673)
自然科(7503)
自然科学(7502)
自然科学基金(7379)
资助(7306)
课题(6353)
(6315)
(6240)
(6216)
重点(5805)
教育部(5630)
项目编号(5529)
(5336)
国家社会(5310)
期刊
(25614)
经济(25614)
研究(21575)
(16790)
金融(16790)
中国(16158)
(12405)
教育(9165)
管理(7161)
(6783)
学报(5361)
财经(5351)
科学(4753)
大学(4732)
(4514)
会计(4418)
学学(4186)
经济研究(3951)
技术(3750)
理论(3576)
业经(3357)
农村(3301)
(3301)
实践(3212)
(3212)
(3182)
农业(3095)
改革(3030)
(3030)
问题(2893)
共检索到92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艳花  
主持人的话:从1994年在部分股份制银行中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时提出,到1995年写入《商业银行法》,存贷比正式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后,作为重要监管指标的存贷比经历了不断的调整:2011年,监管部门将存贷比指标改为日均数;2014年调整存贷比指标口径,增加分子端的贷款扣减项,扩大分母端的存款计入项。2015年,监管部门表示,存贷比今后将由监管指标变为参考指标。应该说,存贷比监管改革,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泓  徐洁勤  
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模式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深化,不断改进存贷比监管,在提高监管有效性的同时,也对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标志着存贷比成为一项法定监管标准。近20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模式和金融市场逐步发生变化,尤其是2011年之后,存款增速放缓,存贷比监管面临的挑战不断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金老  
存贷比上限监管18年存贷比,即商业银行存款中有多少可用于发放贷款。存贷比上限监管政策生于紧缩性的宏观调控之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存款不足长期困扰我国银行业,商业银行靠从央行借钱(再贷款)来发放贷款,处于贷差状态,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往往是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的2~3倍以上。1994年,我国发生高达24%的通货膨胀率,紧缩信贷是反通胀的主要手段。基于这样的背景,1995年颁行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韩先锋   付晓淞  
探讨存贷比监管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采用2012-2021年45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存贷比监管改革在短期内会显著增加银行不良贷款,其中,对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影响更为显著;存贷比监管改革通过推升银行杠杆率和改变信用结构两个渠道影响银行资产质量;资本缓冲与数字化转型能够缓解存贷比监管改革的负向冲击;存贷比监管改革在长期中可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但未能抑制影子银行风险。为此,在银行业市场化转型中应注意防控贷款竞争加剧因素所导致的信贷资产风险上升,采取资本缓冲、数字化转型以及加强影子银行业务监管等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筝  
本文主要分析了存贷比限额取消1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存贷比指标的产生、发展和效应进行了综述;然后分析了存贷比限额对经济金融造成的扭曲;并提出在当前大资管和国际监管规则变革的宏观背景下,取消存贷比限额对金融体系和单一银行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智毅  
2016年底,银监会正式印发了《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这个办法是对6年前《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的全面修订,新办法更充分地反映了我国信托业经营特点、更科学地设置了评价要素、更明确地传达了监管导向,对提升信托监管有效性很有意义。这个评级办法包括八个方面评价要素,按其首字母可拼写为CARECARE(可简称为Double CARE),即"双重关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智毅  
2016年底,银监会正式印发了《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这个办法是对6年前《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的全面修订,新办法更充分地反映了我国信托业经营特点、更科学地设置了评价要素、更明确地传达了监管导向,对提升信托监管有效性很有意义。这个评级办法包括八个方面评价要素,按其首字母可拼写为CARECARE(可简称为Double CARE),即"双重关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赖志坚  
文章认为,近年来外资银行存贷比指标基本呈逐步改善态势,但总体看,存贷比水平偏高,如期达标存在隐忧。文章从监管角度,对如何改善外资银行的存贷比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兴旺  何文思  
为治理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控制信贷扩张,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2015年10月1日,国务院正式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变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存在了20年之久的法定存贷比限制正式取消。取消存贷比监管的背景原因一是作为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面对经济金融新常态,我国货币政策的机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人民币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钱雪松  李荣华  
本文运用中国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从存贷比约束视角考察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和演变问题。研究发现:其一,存贷比考核压力与商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实施信贷功能负相关;其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同业业务监管模式导致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即银监会监管商业银行票据"买断+回购"业务导致同业代付业务兴起,进一步监管同业代付业务又催生了针对票据和非标准债权资产的买入返售;其三,商业银行运用同业业务实施信贷功能不仅推高了流动性风险,还加剧了经营风险。本文为银行同业业务"穿透式"监管提供了经验支撑,还对进一步完善银行监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长爱  
本文在对美英等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方法进行评价借鉴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方法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采用舞弊导向监管法、事项监管法、同业互查法等监管方法,以提高监管效率,确保监管效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国绪  
存贷比监管在我国的金融监管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商业银行具有巨大影响。目前,无论是从货币供应量控制角度而言,还是从流动性的微观审慎监管角度而言,存贷比监管的意义都已经较为有限。由于存贷比分子中的贷款并不包括表外业务、同业业务等非贷款科目,而资产在不同科目之间的转移成本又相对有限,所以存贷比指标约束下的监管套利难以避免。在西方国家,监管套利的主要对象是资本充足率;但在我国,监管套利的主要对象是存贷比。本文旨在分析存贷比监管套利的运作模式与运行逻辑,并对制度的矫正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冲   曾琪   刘莉亚  
债务与资产的期限结构错配(短债长用)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已有研究认为其成因在于供给侧,银行为控制自身风险和应对信贷考核压力,更多地对企业提供短期信贷。近年来,金融强监管(资管新规)重塑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这对于企业短债长用的债务问题产生何种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资管新规压降银行保本理财的同时,推动定期存款扩张,导致存款期限拉长的结构变化;(2)基于生命周期与风险偏好理论并经实证验证,前述存款长期化依人口结构(老龄人口越多)呈现空间结构异质性(效应越强);(3)构建三阶段计量模型识别“住户存款长期化→企业贷款长期化→企业短债长用减少”的因果链条。本文研究表明,资管新规类金融强监管政策对于企业短债长用的债务问题发挥了治理作用,并存在时空双维的结构效应,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沈炳熙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但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却尚未见底。对市场机构监管缺位的背后,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的体制性缺陷。面对挑战,美国人开始着手规划监管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对整体金融市场的监管原则、监管主体、监管权限等都提出了较为详尽而有针对性的构想。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动向,也给我们留下了某些重要的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乔治·索罗斯  林纯洁  赵刚  
对于我们来说,去年是非同寻常的经历,在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后,整个金融市场事实上陷入崩溃,不得不像奄奄一息的病人那样靠人工维持存活。这也是我前所未有的经历,堪比1930年的大萧条。这场危机之所以非同寻常,在于它的起因并不是受到某种外部冲击。事实上,系统崩溃开始于金融系统内部,并传导到了整个全球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