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3)
2023(1674)
2022(1514)
2021(1428)
2020(1019)
2019(2470)
2018(2338)
2017(5144)
2016(2699)
2015(3005)
2014(3034)
2013(3069)
2012(3188)
2011(2848)
2010(2874)
2009(2504)
2008(2495)
2007(1989)
2006(1864)
2005(1715)
作者
(7549)
(6462)
(6228)
(6225)
(4067)
(2992)
(2853)
(2502)
(2447)
(2358)
(2249)
(2173)
(2136)
(2099)
(2098)
(2096)
(1829)
(1804)
(1789)
(1691)
(1676)
(1533)
(1533)
(1507)
(1480)
(1467)
(1462)
(1349)
(1268)
(1252)
学科
(16215)
经济(16205)
方法(7386)
数学(7001)
数学方法(6967)
(5861)
管理(5660)
地方(4744)
中国(3794)
(3629)
地方经济(3526)
(3523)
(3519)
企业(3519)
(3477)
税收(3392)
(3373)
(3067)
农业(2785)
(2448)
贸易(2444)
(2368)
收入(2291)
(2088)
金融(2088)
(1994)
银行(1989)
(1957)
业经(1951)
(1891)
机构
大学(37311)
学院(36906)
(19685)
经济(19420)
研究(14954)
管理(12672)
中国(12461)
理学(10737)
理学院(10576)
管理学(10379)
管理学院(10315)
(9747)
科学(8366)
(7916)
(7848)
财经(7263)
经济学(6898)
研究所(6793)
中心(6662)
(6623)
经济学院(6326)
(6101)
(6004)
(5386)
财经大学(5362)
(4999)
北京(4981)
(4839)
师范(4802)
业大(4723)
基金
项目(23441)
科学(18779)
基金(18085)
研究(16173)
(16095)
国家(15998)
科学基金(13569)
社会(11514)
社会科(11028)
社会科学(11024)
基金项目(9501)
自然(8515)
(8483)
自然科(8336)
自然科学(8336)
自然科学基金(8192)
资助(7539)
教育(7348)
(7137)
重点(5664)
编号(5632)
(5516)
(5415)
国家社会(5288)
教育部(4803)
人文(4711)
成果(4652)
中国(4547)
科研(4494)
发展(4464)
期刊
(21613)
经济(21613)
研究(13729)
中国(9243)
(8042)
学报(5582)
科学(5270)
管理(5149)
(5082)
(4570)
金融(4570)
大学(4276)
经济研究(4272)
学学(4086)
财经(3851)
会计(3383)
(3378)
农业(3313)
问题(2954)
技术(2921)
(2670)
统计(2632)
业经(2567)
(2488)
教育(2464)
技术经济(2250)
国际(2215)
(2131)
世界(2078)
决策(2041)
共检索到62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一、宏观经济变化趋势分析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已经发生了三次转变:2003年~2006年为高增长、低通胀阶段,这期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11%,而CPI年上涨率平均仅为2.1%,这是第一阶段;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11.9%,通胀率上升到4.8%,开始出现高增长、高通胀的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杰  
从经济理论上看,如果一个国家同时出现通胀、增长速度下滑、结构失衡,将是非常麻烦的。我国2011年就恰恰遇到了通胀、增长速度下滑、结构失衡同时叠加出现的压力。因此,我们如何寻到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的"平衡点",就成了今年宏观上的重大问题。本文就"平衡点"作了分析,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组合、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的应对举措。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峰  李睿鉴  姜馨  
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强调,"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德华  
印度外贸研究所莎丁达尔·巴拉哈教授、L·沙胡副教授以及印度领事吴立民先生,1994年12月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介绍了当前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秀岩  
投资、通胀与经济增长●马秀岩近年来,高通胀已严重地影响我国经济向持续、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鉴于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指出,“九·五”期间要以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传统观点认为,抑制通胀,必须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无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缴秀民  辛树彬  杨春  
农村专业市场—值得关注的新的效益增长点缴秀民辛树彬杨春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省专业市场发展很快,一批波及全国的大专业市场应运而生。这些专业市场象龙头,带动了所在地城乡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其发展之迅速,规模...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晓晶  汤铎铎  
通过基本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变换,探讨增长与通胀的多重可能组合,分析了开放条件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以及"滞胀"组合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回答中国是否面临"滞胀"风险,以及如何避免出现"滞胀"局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波  伍戈  裴诚  
实施通胀目标制并不意味着央行只关注通胀,要实现物价稳定、增加就业以及金融稳定等多个目标的关键是要扩大央行的法定职责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12年1月份宣布其长期通胀目标为2%,继美联储之后日本银行在2月份也首次设定其中长期物价稳定目标。笔者认为,公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令华  
文章在审视我国1984—1996年宏观调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容许性高增长和勉强性高增长的概念及其对宏观调控的启示,并对“九五”期间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进行了分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侯振海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使全球面临金融危机风险,而全球通胀压力也正在不断上升。为了及时化解金融危机风险,美联储已经大幅、快速降息。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将告别1990年代主要得益于全球化红利的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的经济增长范式,进入低增长、高通胀和负(实际)利率的新范式。美国经济不太可能陷入1930年代的大萧条,或类似1990年代日本的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或以低增长、高通胀和高利率为表象的类似1970—1980年代初的滞胀状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史焕平  
本文针对我国的实际经济背景,基于相关的经济理论,应用数据分解方法,从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中分解出随机冲击效应,在此基础上,度量随机冲击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短期与长期效应。本文的结果表明:(1)样本期平均而言,我国遭遇的需求冲击为负,供给冲击为正;(2)需求冲击对产出具有短期正向"驼峰"效应,对通胀具有正向长期持久效应;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持久效应,对通胀具有负向持久效应;(3)美国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长的快速下滑是负向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联合作用的结果,价格水平的下跌则是负向需求冲击的结果,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复苏主要是需求冲击的贡献。当前经济增长率中长期趋势成分还相对较低,复苏过程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扬  
“高增长低通胀”与宏观调控刘扬一、调控目标;高增长低通胀(一)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多种组合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的集中表现,纵观改革以来的各次通货膨胀,每一次都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发生的,可以说,我国改革以来经济运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增长、高通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肖争艳  姚一旻  
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通常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福利成本远高于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因而"保增长"的重要性远高于"防通胀"。本文认为这一判断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当前情况,核心原因是当前家庭的财产积累水平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通胀将通过财产再分配效应造成严重的社会福利损失。经过计算发现:在各组参数设定下,5%的通胀和经济增速下滑一个百分点所造成的社会总福利成本(对消费的补偿比例)分别平均是1.8%和5.9%;通胀福利成本与增长放缓福利成本之比平均为32.9%,相比之下,在不考虑财产再分配效应的计算方法中,该比例仅为约16%。这说明在中长期"保增长"和"防通胀"都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意义,因此宏观调控应该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裴权中  
分析现代世界各国经济运行模式,概可分为低增长、高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高增长、低通胀四种类型,高增长并不必然伴随高通胀。高增长、低通胀是各国货币政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国经济运行模式的最佳选择和唯一选择。实现高增长要以扩大再生产和经济顺利运行为前提,实现低通胀则以适度控制货币供求量为条件,其难点在于寻求发展和稳定二者间的均衡点。为此,要打破对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的种种制约因素,通过适当增加投融资力度、优化经济结构、输通流通渠道、谨慎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