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
2023(1598)
2022(1241)
2021(1225)
2020(1013)
2019(2181)
2018(2073)
2017(3469)
2016(2157)
2015(2580)
2014(2496)
2013(2251)
2012(2274)
2011(2031)
2010(2185)
2009(1981)
2008(2123)
2007(1699)
2006(1643)
2005(1610)
作者
(5413)
(4538)
(4467)
(4368)
(2981)
(2075)
(1964)
(1733)
(1711)
(1688)
(1580)
(1520)
(1515)
(1475)
(1469)
(1357)
(1344)
(1312)
(1264)
(1256)
(1153)
(1086)
(1083)
(1082)
(1054)
(1045)
(991)
(984)
(886)
(882)
学科
(6874)
经济(6865)
管理(5789)
理论(4074)
教学(3444)
(3426)
(3072)
企业(3072)
中国(2913)
教育(2686)
学法(2532)
教学法(2532)
(2426)
学理(2311)
学理论(2311)
方法(2147)
(1613)
数学(1525)
数学方法(1496)
(1397)
银行(1397)
(1383)
金融(1383)
(1372)
研究(1314)
(1300)
(1240)
(1232)
业经(1212)
(1190)
机构
大学(27936)
学院(27861)
研究(9946)
(9681)
经济(9360)
管理(8271)
中国(7772)
理学(6759)
理学院(6624)
(6501)
管理学(6437)
管理学院(6371)
科学(5553)
(5531)
(5139)
师范(5102)
(4966)
(4925)
中心(4505)
北京(4350)
教育(4237)
研究所(4146)
财经(4130)
师范大学(4123)
技术(4094)
职业(3997)
(3798)
(3741)
(3536)
经济学(3077)
基金
项目(16437)
研究(13904)
科学(12793)
基金(10693)
(9035)
国家(8931)
社会(7967)
教育(7929)
科学基金(7648)
社会科(7392)
社会科学(7390)
(6681)
编号(6217)
成果(5681)
(5676)
基金项目(5453)
课题(5071)
(4499)
资助(4448)
自然(4414)
自然科(4321)
自然科学(4321)
自然科学基金(4247)
重点(4018)
项目编号(3838)
(3742)
(3742)
规划(3673)
(3586)
大学(3545)
期刊
(12187)
经济(12187)
中国(10846)
研究(10818)
教育(9850)
(4632)
学报(3890)
管理(3833)
技术(3510)
科学(3427)
大学(3315)
职业(3189)
(2878)
金融(2878)
会计(2840)
学学(2833)
(2422)
财经(2356)
(2321)
经济研究(2228)
(2095)
技术教育(2037)
职业技术(2037)
职业技术教育(2037)
高等(2036)
(1872)
论坛(1872)
图书(1852)
会计师(1746)
(1746)
共检索到49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欧阳文珍  
本文从介绍全球“复兴道德教育”的浪潮入手,认为工业社会对科技的片面强调、对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过分张扬及由此导致的学校德育的不断弱化是目前全球社会和道德危机的重要原因。通过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的剖析,指出正如古代社会重视人的体力、工业社会重视人的脑力一样,后工业社会将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人的品德。对人的美德的弘扬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丽恒  石文典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为促进学生良好就业,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全程的职业指导,而非应急性的就业指导,同时要重视把握人才测评的实质,真正做到职业指导与人才测评的整合,既能够有的放矢,又能够使人才各尽其能,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春台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和而不同和互利共赢,倡导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新发展观,主张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合观发轫于中国和平发展备受世界关注之际,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要和平、求发展、谋合作的时代主旋律,不仅指导着中国外交,也逐渐成为引领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合观作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代表了中国外交的主流方向,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中国倡导的这些重要思想和主张继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新形势下加以丰富发展,形成了具有特定内容的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合观。和合观念由来已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丰富的内涵,目前对和合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俊鹏  
人才作为科研院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只有不断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我国才能从科技创新领域的"跟跑"变为"并跑""领跑"。文章结合当前国际人才竞争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人才观为指引,结合国家人事人才政策,探索科研院所如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珮  
古典文学是古代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最重要的体现,是古代名家作者们呕心沥血著成的一部部文学作品的集合,也是现代文学发展的基础。中国的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源头,古典文学承上启下,推动了文学史的发展。古典文学教育不仅是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致敬和发扬,也对当代人文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古典文学教育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又可以带我们领略民国风情。本文从古典文学教育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当代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古典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古典文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深入探讨和分析了古典文学教育对当代人文素质的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文忠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的人力资源环境正在悄然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人才流动性的日益加剧、对高科技专业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大等。这些变化正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广大企业管理者来说,积极创新观念,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软硬面”建设,可以说是企业长期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皇甫晓涛  熊澄宇  
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研究正在开放有序的信息结构与复杂巨系的文化书写中重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核心技术体系的裂变与创新,奠定了认知科学的技术理性基础;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提供了内容、资源与经验、规律;生态文明的认知科学重构与后经济学的文化重构,正在形成人文社会科学文化创新与文明创造科学融会的核心体系与应用发展的广阔前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当代人文精神是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态度和追求。人文精神既有历史普遍性,也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主体性精神,它们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福祉。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广义的科学精神,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同人群、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观。强势平衡、信仰先行、楷模示范是当代人文精神形成的基本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乐东 ,颜日初 ,金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全明  张广科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人才观的基础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是科学人才观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实施科学人才观应遵循人才规律,建立"人成其才"机制,平衡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结构,建立动态、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引进人才甄选与评价的市场机制,实施人才共享,形成人才辈出的格局,变人口大国为人才资源强国,最终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志林  
一、统计事业的发展急需大批统计人才 近十年来,我国的统计工作在迅速恢复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统计工作在许来方固发生了重大变化。统计服务内容在变,统计调查方法在变,统计服务方式在变。这一切变化集中到一点,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统计人才。 二、统计人才的基本标准 所谓统计人才,是具有统计专业等知识、立志献身统计事业、能独挡一面工作且业绩政绩显著的统计人员。由于不同的统计岗位对统计人材的需要不同,而且不同层次的统计人才又具有各自的衡量标准,因而对统计人才的定义与标准,很难做出准确完整的归纳概括。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龙训田  
文章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作了概述之后 ,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该项工作的新内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康隆  
人类已有的生态维护都是从具体文化出发所做出的维护,不同文化规约下的不同民族对生态理念内涵的界定也因文化而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我们所所倡导的人类生态维护理念也需从具体民族入手,对其传统生态知识进行发掘与整理,激发当各族人民对自己拥有的传统知识的自信,不断地提升该区域生态知识技能,充分地发挥该区域各民族生态知识价值,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邹华享  
评《中国人名大词典·当代人物卷》“概括语”的使用邹华享一部上起远古、下迄当代的《中国人名大词典》煌煌三卷、八百八十万字,在竞相出版的人物辞书中,无疑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上乘之作。如果以高标准来衡量这部“国家级”人物词典的水准,在收录范围、释文体例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越  陈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人口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经历了鼓励增长、放任增长和严格控制增长等几个阶段,以适应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然而人口政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也加速了生育率下降,加深了老龄化程度,对劳动力资源供给、社会养老负担等构成挑战。建议加强战略研究、重构人口政策,遵循人口发展的规律,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矛盾;调整战略布局,挖掘人口红利,收获人力资源红利,激活老年人口红利;完善配套体系、反哺社会生育,构建鼓励生育的积极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体系,形成国家、社会、制度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让民众"生得起、生得下、养得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