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
- 2023(150)
- 2022(131)
- 2021(103)
- 2020(101)
- 2019(223)
- 2018(219)
- 2017(328)
- 2016(179)
- 2015(226)
- 2014(199)
- 2013(205)
- 2012(187)
- 2011(193)
- 2010(195)
- 2009(145)
- 2008(179)
- 2007(147)
- 2006(137)
- 2005(124)
- 学科
- 济(614)
- 经济(610)
- 管理(382)
- 业(326)
- 中国(290)
- 学(273)
- 地方(272)
- 人口(260)
- 企(253)
- 企业(253)
- 制(194)
- 财(191)
- 农(176)
- 理论(166)
- 地方经济(159)
- 体(158)
- 务(135)
- 财务(135)
- 财务管理(135)
- 企业财务(132)
- 方法(127)
- 和(124)
- 农业(116)
- 问题(113)
- 业经(111)
- 工作(109)
- 制度(106)
- 度(106)
- 教育(101)
- 划(100)
- 机构
- 大学(2686)
- 学院(2553)
- 研究(1360)
- 中国(924)
- 科学(885)
- 济(861)
- 经济(829)
- 所(798)
- 管理(788)
- 研究所(717)
- 京(663)
- 农(651)
- 理学(644)
- 理学院(630)
- 管理学(616)
- 管理学院(608)
- 院(541)
- 中心(533)
- 农业(514)
- 范(476)
- 业大(475)
- 省(474)
- 师范(468)
- 江(453)
- 研究院(442)
- 北京(429)
- 室(409)
- 师范大学(395)
- 财(390)
- 科学院(388)
共检索到4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陆启凡 赵彦明 孙国华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一年多来,各地方、各部门抓紧贯彻落实。地方政府根据《规划》总体思路和要求制定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并认真研究人口分布格局及趋势。这对于落实《规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娄峰 侯慧丽
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为框架,在分析国家主体功能区下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考虑分析了城市化率、总和生育率、死亡率、人口迁入率以及迁出率等影响因素,然后设定不同情景下的各种可能组合,预测出我国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人口空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2050年,优先开发区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183.57、151.68和144.03百万人;重点开发区的哈长地区、海峡西岸、北部湾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地区、中原经济区、江淮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34.5...
关键词:
人口空间分布 主体功能区 人口规划 预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陈伟 张颖
人口均衡发展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现的最关键因素。利用ArcGIS软件为分析工具,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内的县为分析单位,结果表明:主体功能区中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最大,人口密度重点、优化开发区最高;主体功能区人口素质优化开发区最高,限制开发区最低;人口年龄结构以优化开发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迁移方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冲突,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差距,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聚集在优化开发区与规划初衷相背离。只有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人口和产业政策,并注重优势互补;人口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多管齐下,相互协调;充分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的人口再分布规律,未雨绸缪,才能促进区域人口均衡的实现,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口均衡 区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巫锡炜 张敏敏
改革开放促进了区域联系,人口流动也越发频繁。人口之所以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外一个地区,是因为流入地对其有吸引力。文章使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到的省际人口流动矩阵,借鉴测度吸引力的RIA指标,测算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口吸引力。结果显示:以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为代表的东部沿海的优化开发区吸引力最大,以山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为代表的中西部偏远的限制开发区吸引力最小。为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利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优化开发区要促进产业升级、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提升产业层次;限制开发区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做好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维华 柴莹 刘茜 马安安
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即规划布局的优化调整问题,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功能定位及其生态环境特征,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工具对该地区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根据生态适宜性与敏感性评价结果,进行案例区主体功能区划分。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主体功能区划与案例规划布局,从建设用地地块层面提出具体的规划布局优化调整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规划的141个建设用地地块中,约四成位于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建议控制项目规模或者取消项目。通过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规划布局优化调整方法及其案例研究,从环境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正广 马忠玉 殷平
人口分布、资源环境和经济布局的空间协调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合理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要实现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容纳和发展适度规模的人口,这不仅受到人口自身数量的变化规律影响,而且还受到区域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经济发展对生活水平的限制。本文以宁夏为例,在预测县级行政区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用地面积、城市供水量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产量和农村供水量分别计算各县域内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最优人口容量,将人口预测与人口容量进行综合分析,动态研究宁夏的人口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宁夏北部川区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较慢,大部分县级行政区人口容量受土地因素的限制比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柴剑峰
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实现必须依托有效地动力支撑,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的动力不同,不同阶段呈现的特征也有所差异,科学分析动力源,合理把握着力点,通过科学政策设计,实现人口个体流动能力、市场配置能力和政府调控能力有效融合,是实现人口自愿合理、科学有序地流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口再分布 动力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柴剑峰 邓玲
推进和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对人口进行合理的再分布,以实现人与各类功能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的空间均衡,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对策是:确定各类主体功能区的适度人口;协调人口政策与财政、土地、环境、产业等政策;统筹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超前部署,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把握人口分布规律。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口再分布 特征 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洪 田怀玉 朱佩娟 于桓凯
城市人口分布变化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系统,掌握其规律在城市规划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用相互作用的多智能体系统(MAS)、元胞自动机(CA)环境及城市人口密度模型构建精确到街道的城市人口分布模型,并以长沙为例,分析城市人口分布的演变过程,为相关的调控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其模拟的城市人口分布格局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长沙市将形成"市中心人口快速增长,近郊区人口缓慢增长,沿湘江畔、沿五一大道及岳麓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人口密集"的发展格局。与以往的模型进行相比,所获得的模拟结果精度更高,更接近于实际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惠智新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人口聚居地区。根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全区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48个,总计415807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9.38%。其中人口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满、回、达斡尔、鄂温克、朝鲜族等六个,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9.61%。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娜 胡佰林 卢庆沙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理,以乡镇为评价单元,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对公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各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各评价单元的交通优势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长株潭核心区交通优势度呈现长沙市区"一主核",株洲和湘潭"两次核",并向外圈层依次递减的格局,且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呈正相关。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评价 主体功能区划 长株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亚洲 闫永涛 聂危萧
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体育产业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其空间规划愈发重要。在探析体育产业相关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体育产业功能区是一种成熟的空间布局形态,并从该视角出发,以广州为例,提出体育产业空间规划应注重集群式规划、明确空间重点、促进城体融合,具体的规划方法可包括"分级规划"、"分类引导"、"多种规划模式"等。
关键词:
体育产业 空间规划 广州 体育产业功能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田林 李江龙 李天炀
空间功能分工演化是推动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重要路径。分析北京都市圈的空间功能分工特征和趋势,能够有效识别北京都市圈发展现状,预判北京都市圈未来发展态势,对于高质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总体上看,1998年以来,北京都市圈内的空间功能分工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内空间功能分工不断优化合理;分阶段来看,空间功能分工在1998-2002年属于平稳发展阶段,在2003-2012年呈现快速增长阶段,在2013-2017年呈现缓慢下降阶段;2013年以来北京都市圈内的空间功能分工程度出现缓慢下降趋势,代表北京都市圈内部非中心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制造业人数大幅下降,区域内部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随着北京"四个中心"定位的明确,建立"高精尖"经济体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北京都市圈的空间功能分工将进一步优化,朝向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迈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顺宝 李泽辉
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1999年全国市县统计人口数据与各市县土地利用类型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各市县各类土地利用指数的复相关系数为0.82,在西藏、青海和海南3省区,复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根据市县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指数及数字高程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并计算出西藏自治区1km×1km分辨率的栅格人口数据。在被选作验证区的3县37个乡镇中,用模型计算出的各乡镇人口密度与各乡镇的实际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88。因此,土地利用信息是进行市县级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重要参数,利用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之...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人口数据 空间化 西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姝琴
本文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产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实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产业效率及空间分布。从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产业效率整体逐年提升,产业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香港、广州、深圳、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产业核心城市,流通产业效率呈现较高的水平,且这均受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正向促进影响。从空间分布及演化趋势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产业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自相关性,香港、广州、深圳和东莞四地已形成流通产业互联、基础设施健全、经济优势互补的聚集区。最后,提出以修订完善相关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