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39)
- 2023(7916)
- 2022(6689)
- 2021(6214)
- 2020(4963)
- 2019(11680)
- 2018(11192)
- 2017(21167)
- 2016(11330)
- 2015(12987)
- 2014(13126)
- 2013(13035)
- 2012(12892)
- 2011(12080)
- 2010(12677)
- 2009(12050)
- 2008(11920)
- 2007(10808)
- 2006(10300)
- 2005(9843)
- 学科
- 济(71456)
- 经济(71409)
- 管理(32770)
- 业(29340)
- 企(23004)
- 企业(23004)
- 方法(20465)
- 地方(19208)
- 中国(18175)
- 数学(17769)
- 数学方法(17582)
- 农(15541)
- 地方经济(13287)
- 业经(12962)
- 财(12874)
- 学(12496)
- 制(12182)
- 贸(10955)
- 贸易(10947)
- 策(10832)
- 易(10559)
- 融(10345)
- 金融(10345)
- 农业(10192)
- 银(10189)
- 银行(10186)
- 行(9949)
- 环境(8784)
- 体(8686)
- 和(8678)
- 机构
- 学院(174210)
- 大学(173620)
- 济(88765)
- 经济(87039)
- 研究(68702)
- 管理(63970)
- 中国(54111)
- 理学(52936)
- 理学院(52326)
- 管理学(51636)
- 管理学院(51279)
- 财(41316)
- 京(37117)
- 科学(36028)
- 所(34719)
- 财经(31012)
- 研究所(30611)
- 中心(30522)
- 江(28359)
- 经济学(28349)
- 经(27963)
- 经济学院(24987)
- 北京(24578)
- 院(24077)
- 农(24037)
- 范(23673)
- 师范(23565)
- 财经大学(22555)
- 州(21983)
- 科学院(19998)
- 基金
- 项目(100340)
- 科学(80092)
- 研究(78017)
- 基金(73068)
- 家(61895)
- 国家(61347)
- 科学基金(52535)
- 社会(51910)
- 社会科(49190)
- 社会科学(49179)
- 省(37621)
- 基金项目(36652)
- 教育(35183)
- 划(31578)
- 编号(31288)
- 资助(31190)
- 自然(30641)
- 自然科(29867)
- 自然科学(29862)
- 自然科学基金(29342)
- 成果(27470)
- 发(23841)
- 部(23176)
- 重点(22908)
- 课题(22767)
- 国家社会(21586)
- 性(20689)
- 发展(20447)
- 教育部(20407)
- 展(20165)
- 期刊
- 济(113451)
- 经济(113451)
- 研究(66542)
- 中国(38272)
- 财(30673)
- 管理(26835)
- 融(22997)
- 金融(22997)
- 农(22610)
- 科学(21513)
- 学报(20108)
- 经济研究(19249)
- 教育(19135)
- 财经(16858)
- 大学(16292)
- 技术(15970)
- 业经(15694)
- 学学(15078)
- 经(14806)
- 农业(14774)
- 问题(14400)
- 贸(13413)
- 国际(12692)
- 世界(11177)
- 技术经济(10771)
- 统计(9517)
- 经济问题(9076)
- 经济管理(8866)
- 理论(8632)
- 改革(8571)
共检索到301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伟
第一,从短期看,总需求增长将基本稳定,但回升动力不足,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超过以往。在出口方面,发达经济体结构改革不到位,需求增长乏力。美欧日实施紧财政、宽货币的政策组合,短期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资本流动和物价上涨都将产生影响。综合考虑,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长将高于2012年。在消费方面,当前就业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超过GDP增长,医疗、社保、收入分配等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预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延南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艰难,且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增长不平衡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GDP增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全年CPI涨幅在4 5%左右,其中受翘尾因素影响,CPI月度涨幅高点可能出现在一季度。宏观政策方面,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稳中偏紧,信贷规模控制仍将是主要手段。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剑 叶淏尹 房誉
2012年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外围环境中欧债危机和全球增长放缓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是我国本身的增长源泉受到挑战,我国的劳动成本面临上升的局面,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冲击;而房地产由于其较高的产业关联性,是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目前从长远利益出发我国对房地产市场回归合理价值的调控正在继续,这也将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压力。此时我国的政策选择就应当重点兼顾保增长、抑通胀和控房价三个部分,采用定向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和降低成本的供给管理政策。
关键词:
房价 宏观调控 供给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尹艳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文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未来需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在经历了连续七个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后,进入2012年第四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增长回稳态势已基本确立。展望2013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企稳回升。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娄丽丽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全面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有所回落,但4、5月份显示了反弹势头,其他主要指标也都出现了加快势头——工业生产快速扩张,企业利润高企;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市场物价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栋
本文认为, 我国当前的低水平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效需求不足、结构矛盾突出以及体制、政策的影响。这已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但我国仍存在支持需求和整体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目前要解决低水平均衡问题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 1) 适当实施向供应方面倾斜的政策; (2 ) 继续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3 ) 更加明确地采取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 ( 4)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采取重点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政策稳定消费者预期, 增加消费需求。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郑慧
2014年的宏观经济增长仍将波澜不惊,但闪光点不会缺乏,那就是改革攻坚战的全面启动,这是中国可能继续向好、实现转型升级目标的根本选择。2013年以来受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外部经济复苏偏弱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回升形势,这对市场和投资行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钱荒"并不是金融风险的显性化,而反映了市场的急躁情绪。宏观调控思路、方式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勇
在一系列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和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良好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 2000年越南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关键词:
越南 经济走势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纪敏 王月
文章综合分析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后指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未真正确立,结合新的外部冲击,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有所显现;随着国内外需求放缓,整体价格水平特别是PPI将出现回落,但粮食、生猪等部分食品价格存在较大上涨压力。总体看,短期政策无论放松或收紧都不具备大动的条件,需要在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和前期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微调。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货币信贷 物价形势 汇率走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天勇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思路的调整中共中央党校周天勇宏观经济管理,不论在任何国家里,它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是高水平的经济增长、较为充分的就业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考虑经济开放,还有国际收支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各种宏观经济理论都试图揭示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过低、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晓晶
中国经济复苏强劲,但宏观运行也积累了不少风险,这包括:通货膨胀风险;资产价格上涨过快风险;潜在财政风险以及政策退出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面对潜在风险,适当的政策选择是:以政策退出应对短期宏观波动风险,以结构调整化解中长期发展风险。
关键词:
强劲复苏 潜在风险 政策退出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广 陈瑛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国内需求也出现"拐点性变化",再加上重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导致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显著调整。全年经济增长呈逐季放慢的态势,中期增长趋势由上升转为下降,特别是下半年后,宏观经济调整幅度显著加大,逼近8%的政府调控底线。针对这一十分严峻的形势,中央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即启动了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以防止经济出现过度下滑。展望2009年,我们认为,外部环境恶化将继续,国内需求在总体上将进一步收缩,新的扩大内需政策特别是"国十条"、"国金九条"的加快落实将会提振信心,在较大程度上抵消经济增长继续下滑的影响,但不会改变经济增长调整的内在趋势。由于此轮经济调...
关键词:
宏观经济走势 扩大内需 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3年,中国经济在保持价格稳定的同时平稳和缓增长,初步逆转2011年以来增长速度持续下滑趋势,但实际复苏进程迟缓。2014年,中国经济应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需求管理的扩张操作,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从而实现其从萧条到繁荣的周期形态的根本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