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1)
2023(3301)
2022(2668)
2021(2440)
2020(1950)
2019(4561)
2018(4263)
2017(7310)
2016(4112)
2015(4574)
2014(4513)
2013(4603)
2012(4670)
2011(4334)
2010(4333)
2009(4015)
2008(3934)
2007(3474)
2006(3333)
2005(3202)
作者
(13051)
(11341)
(10880)
(10602)
(7308)
(5509)
(4951)
(4497)
(4265)
(4247)
(3898)
(3867)
(3766)
(3689)
(3529)
(3338)
(3255)
(3218)
(3177)
(3135)
(3003)
(2645)
(2621)
(2612)
(2488)
(2483)
(2459)
(2453)
(2427)
(2317)
学科
(19331)
经济(19294)
(12606)
(12120)
管理(10432)
农业(9084)
(7823)
企业(7823)
中国(7069)
业经(7068)
方法(5807)
地方(5687)
(4970)
农业经济(4815)
数学(4727)
数学方法(4647)
(4610)
(4502)
(4293)
发展(3838)
(3825)
人口(3758)
收入(3365)
工作(3073)
建设(3069)
教育(3039)
(3013)
(2880)
(2871)
银行(2871)
机构
大学(62491)
学院(61300)
(25215)
研究(24675)
经济(24625)
管理(23176)
理学(19493)
理学院(19242)
管理学(18875)
中国(18743)
管理学院(18734)
(15147)
科学(14153)
(13779)
(12916)
(12488)
中心(11562)
研究所(11397)
农业(11217)
(11162)
业大(10330)
(10067)
(9700)
师范(9623)
财经(9133)
北京(8875)
(8351)
(8307)
(8261)
师范大学(7669)
基金
项目(40061)
科学(31567)
研究(30841)
基金(28962)
(25599)
国家(25259)
科学基金(21021)
社会(20235)
社会科(18880)
社会科学(18878)
(15858)
基金项目(15185)
教育(13856)
(13242)
编号(12623)
自然(12451)
自然科(12170)
自然科学(12166)
自然科学基金(11956)
资助(11348)
成果(11091)
(9139)
课题(9069)
重点(9013)
(8991)
(8696)
国家社会(8411)
(8032)
(7830)
教育部(7696)
期刊
(34063)
经济(34063)
研究(22151)
中国(17692)
(16936)
学报(11489)
科学(11287)
农业(10647)
(9161)
教育(8963)
大学(8940)
学学(8244)
管理(8139)
(7300)
金融(7300)
业经(6914)
农村(4814)
(4814)
财经(4797)
技术(4782)
问题(4584)
(4536)
经济研究(4353)
(4328)
图书(4238)
(4187)
农业经济(3865)
社会(3683)
业大(3370)
书馆(3341)
共检索到107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锡翰,钱叔平  
人们的生育意愿是对客观需求的反映。当前,农民的生育意愿有些什么变化?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无锡县鸿声乡、宜兴县大塍乡、市郊区河培乡、南站乡符合照顾生育二胎条件的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进行了一次调查。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这四个乡有153户育龄夫妇可以照顾生育二胎,但有22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屈锡华  
据全国23个贫困县人口与经济状况抽样调查中的生育意愿调查(1990年,每县1000户),当前贫困地区绝大部分育龄夫妇的理想生育子女数趋于2或3。在被调查总体中,只有15%左右的育龄夫妇想生育4个或更多的孩子,只生一个孩子的比例不足5%。以四川大巴山区百万人口的宣汉县(抽样调查贫困县之一)为例,在被调查的976名男性中,有486名想要2个孩子,269名想要3个孩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陈文琪  
当前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行为存在偏离,但少有研究关注生育性别维度和时间维度的意愿满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低生育率背景下育龄家庭的生育机制与生育支持研究”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从数量、性别和时间3个维度分析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满足情况及家庭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超过半数育龄夫妇想生但未满足生育数量意愿,四成未满足生育性别意愿,八成未满足生育时间意愿且主要表现为实际初育时间晚于意愿初育时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生育能力对育龄夫妇生育数量意愿的满足具有重要作用,家庭生育文化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偏好未满足的育龄夫妇有多生以实现生育性别意愿的倾向。建议针对不同类型育龄夫妇精准施策以助其实现生育意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友彬  
夫妇双方生育心理状态,是影响生育行为的关键之一,对新婚夫妇生育心理进行调查,不仅能够了解近年来育龄妇女及其配偶的生育心理现状,而且对计划生育工作也有较大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于1990年底对367对尚未生育的新婚夫妇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从心理学角度,为计划生育工作找一个突破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在对国内外“性别偏好”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利用1997年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2001年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计算育龄妇女最后一个孩子的性别比、按已有孩子性别的胎次递进比以及分析具有不同孩子性别结构的家庭状况和妇女所生孩子的活产及存活情况等,考察了中国育龄夫妇生育“性别偏好”和性别选择行为的基本状况与特征,强调生育“性别偏好”及其相应的生育性别选择行为是作用于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背后的关键性内在动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茅倬彦  罗昊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的2007年基线和2010年跟踪数据中符合生育二胎政策妇女的分析,从社会心理学入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重新架构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理论框架,从微观视角来研究当政策赋予人们生育二胎权利时,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符合生育二胎政策的妇女中,四成妇女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六成妇女的生育意愿等于生育行为,尚没有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生育行为。当的确面临是否生育二胎的选择时,妇女会进行理性考虑,生育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都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生育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生育意愿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尹秀芳  徐玮  
本文基于湖北省4 661个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生育意愿的调查数据,对已有一孩的城镇居民家庭二孩的生育意愿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二孩生育政策放开的情况下,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比重达到61.4%,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于经济压力、少生优生观念和时间压力等方面;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妻子的年龄、学历、职业、一孩的年龄及夫妻二人的迁移经历等都是影响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不愿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振燕  王中汉  
基于妇女福利的视角,通过对生育福利,劳动就业保障,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以及儿童福利等现有妇女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到以下结论:生育津贴和产假、求职中的性别偏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是阻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加在妇女福利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振燕  王中汉  
基于妇女福利的视角,通过对生育福利,劳动就业保障,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以及儿童福利等现有妇女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到以下结论:生育津贴和产假、求职中的性别偏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是阻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加在妇女福利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为我们重新认识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提供了机会。文章对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进行了二孩生育意愿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人群超过2/3在城市,农村相对较少;"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0;明确要二孩的比重只有21.51%,农村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略高于城市;育龄妇女年龄越大,二孩生育意愿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城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越弱,农村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反而越强。就业迁移明显降低了农村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男孩偏好。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但不打算要二孩的家庭中,50%的家庭是因为经济压力大。相对于结构性生育堆积风险,超低生育率陷阱更应该引起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根据中国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各种调查比较一致地显示,中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居民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少数妇女有多子女偏好。生育意愿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是一孩和二孩的差别。强烈的性别偏好已成为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凤鸿  伊文君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可避免地会随之变化。本文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太原市的总体生育现状以及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做出回答,并对影响当前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阿里米热·阿里木  
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被视为一个常态化现象,但其偏离程度和家庭生育支持的影响机制尚未取得共识。利用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构造"偏向度""偏向类型""无偏层次"等概念,实证分析中国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现状及家庭生育支持的作用。研究发现,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向度平均约为0.14个孩子;生育意愿与行为无偏离的育龄女性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达85.45%;超过40%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符合调查时正在实施的全面两孩政策的数量要求。各类家庭生育支持均有助于显著提升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大于行为的可能性,尤其是有利于生育趋近完成态的育龄女性完成其未满足的生育意愿。建议全面加强家庭生育支持,从而提高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并降低其处于低意愿水平的可能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友宁,施元莉,楼超华,方可娟,林德良,张德玮  
一些研究显示,新婚夫妇生育意愿是决定避孕行为的主要因素 [1] ,这与国外多数人口学家所持意愿决定行为的结论是相符的 [2] [3] 。然而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夫妇可能改变原生育意愿,这种易变性在年轻及未育夫妇中更明显 [4] 。当前各地夫妇婚龄有所提前,这可能影响到妇女的初育年龄。因此了解80年代初婚夫妇的生育意愿的改变及影响因素,无疑是很必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战捷  
本文利用 1997年国家计生委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对 90年代中期中国城乡育龄夫妇的避孕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育龄妇女对避孕方法构成的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并未达到最理想的模式。本文对改善城乡育龄妇女避孕方法构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