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80)
- 2023(3847)
- 2022(3177)
- 2021(3031)
- 2020(2519)
- 2019(5701)
- 2018(5658)
- 2017(8977)
- 2016(6078)
- 2015(7472)
- 2014(7784)
- 2013(6998)
- 2012(6779)
- 2011(6037)
- 2010(6524)
- 2009(5450)
- 2008(5459)
- 2007(5380)
- 2006(5073)
- 2005(4534)
- 学科
- 济(14891)
- 经济(14867)
- 管理(14080)
- 业(9454)
- 中国(9125)
- 教育(8705)
- 教学(8692)
- 理论(8216)
- 企(7329)
- 企业(7329)
- 农(6962)
- 学法(6023)
- 教学法(6023)
- 地方(5758)
- 学理(5279)
- 学理论(5279)
- 学校(4985)
- 制(4924)
- 业经(4592)
- 农业(4304)
- 财(4068)
- 学(3813)
- 技术(3788)
- 银(3672)
- 银行(3664)
- 研究(3613)
- 行(3548)
- 和(3139)
- 工作(3037)
- 策(3011)
- 机构
- 学院(76444)
- 大学(68708)
- 研究(25999)
- 管理(20818)
- 济(20719)
- 职业(19818)
- 经济(19741)
- 中国(19397)
- 技术(18339)
- 江(16999)
- 京(16714)
- 理学(15483)
- 科学(15261)
- 理学院(15241)
- 管理学(14766)
- 管理学院(14624)
- 职业技术(14264)
- 技术学院(13872)
- 范(13794)
- 师范(13677)
- 州(13520)
- 所(13208)
- 教育(13194)
- 财(12969)
- 中心(12772)
- 农(12245)
- 省(11481)
- 研究所(11332)
- 北京(11114)
- 师范大学(10285)
共检索到143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建洪
随着高职院校的生源减少、办学综合竞争的重新定位以及人才培养评估的重心转移等问题的出现,高职院校必须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大力加强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积极实践专业结构设置、课程资源整合、教学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改革举措,确保办学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内涵建设 校企合作 思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洪列平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内涵的分析,提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文红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特点入手,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素,对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师资队伍与实训建设、质量监控与教学管理等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该模式的具体落实,从建立教学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志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在特定时限内为学生达到一定职业人才规格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范式。其具有系统性、稳定性、示范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为此,高职院校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遵循培养目标原则、质量保障原则、办学特色原则和专业差异原则。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质量 原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买琳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对国际化高端技能人才的热切需求,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培养相关人才成了高职教育的一个热点理论问题。文章在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概念进行分解的基础上,以其内涵分析为依托,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1+1"培养模式。
关键词:
国际化 人才培养模式 内涵 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印伟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而教材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当前高职教材的总体特征仍然是基于学科化知识,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因此有必要继续深化面向工作过程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内涵式高职课程改革。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依托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探索高职教材面向工作过程建设的教改路径及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协同发展。基于《旅游法规实务》教材建设,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打破传统学科化特征,代之以面向旅行社工作过程转型的职业化特征,引导学生在教材设计的真实工作场景中观察、思考和解决旅游法律事务问题,促使旅游法规知识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工作任务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同时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组织旅游法规教材的开发和编写,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盛艳秋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基本框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娟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规律性,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从专业设置、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人才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理论基础较好、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伟
随着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通过对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发展的现状分析,阐述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使命和优势,并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专业设置的调整、课程体系的更新、师资培养、绿色校园建设等角度探讨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做法和思考,从而顺应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建设类高职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 绿色建筑 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贤政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两个转换与替代:一是用人才培养方案替代原有的教学计划;二是用课程标准替代原有的教学大纲。借鉴国家示范院校专业建设的先行经验,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转变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泽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存在定位不准、类同化等突出问题,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从而改进社会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其内容包括改革培养目标、调整学科专业及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面临传统观念、师资、管理和企业等方面的阻力和困难,需要在国家、地方和高校层面加强政策引导,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改革 社会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兰小云 杨秀英 方林中 林军 凌航 盛靖琪
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开发、学生技能培养等方面,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作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工作导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淑贞
高职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一直是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文章对当前高职专业定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专业定位的原则,论述了专业定位的方法,认为高职教育既要保留高等教育之根,更要创出职业教育之本,并且从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和学校特色与学生实际等方面对职业教育之本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 专业定位 原则 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加权 陈红娟 胡永盛
随着我国农村电商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双创"人才匮乏问题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然而因为缺乏产教融合基础,致使政、行、校、企等利益相关方各自发力,实施分散化、碎片化、临时性培训为主的应急之举,收效甚微。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大使命,且具有规模化、规范化、系统化培养人才的优势,但却存在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缺失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村电商"双创"人才高水平、高质量的培养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承担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主体责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产教共建育人共同体、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是从根本上破解难题的必由之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贤彬
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是契合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教育战略。"高职本科教育培养什么人"成为职业教育研究亟待解决之命题。基于职业带人才分类理论和我国高职本科办学实践经验,文章提出高职本科教育内涵的四重逻辑,即高职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是具有职业属性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跨界生成的教育,是培养现场工程师的教育。在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解读"高职本科教育培养什么人",探究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现场工程师做出技能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两方面的职业能力培养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