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3)
- 2023(12368)
- 2022(10206)
- 2021(9435)
- 2020(7742)
- 2019(17582)
- 2018(17395)
- 2017(31830)
- 2016(18470)
- 2015(21193)
- 2014(21344)
- 2013(20130)
- 2012(18441)
- 2011(16368)
- 2010(16785)
- 2009(14820)
- 2008(14852)
- 2007(13583)
- 2006(12090)
- 2005(10885)
- 学科
- 业(82661)
- 济(68321)
- 经济(68226)
- 企(65391)
- 企业(65391)
- 管理(57948)
- 农(46303)
- 农业(30957)
- 业经(28730)
- 方法(26492)
- 财(22077)
- 中国(20751)
- 数学(19004)
- 数学方法(18810)
- 技术(18540)
- 理论(18117)
- 务(16779)
- 财务(16775)
- 财务管理(16763)
- 企业财务(15763)
- 制(15526)
- 策(14417)
- 地方(13714)
- 教育(13315)
- 划(12882)
- 体(12812)
- 和(12496)
- 教学(11936)
- 贸(11587)
- 贸易(11577)
- 机构
- 学院(256477)
- 大学(238150)
- 济(97761)
- 管理(96248)
- 经济(95518)
- 理学(82310)
- 理学院(81407)
- 管理学(80117)
- 管理学院(79649)
- 研究(77512)
- 中国(60092)
- 农(56599)
- 京(50462)
- 科学(46388)
- 财(44243)
- 江(43763)
- 农业(43136)
- 业大(41402)
- 所(38603)
- 中心(37130)
- 范(36160)
- 师范(35888)
- 技术(35775)
- 研究所(34425)
- 财经(34356)
- 职业(34267)
- 州(34124)
- 经(30977)
- 北京(30969)
- 经济管理(28474)
- 基金
- 项目(163064)
- 研究(131451)
- 科学(129468)
- 基金(111892)
- 家(94381)
- 国家(93170)
- 科学基金(81716)
- 社会(80186)
- 社会科(75275)
- 社会科学(75255)
- 省(71567)
- 教育(65810)
- 基金项目(60511)
- 编号(59803)
- 划(56940)
- 自然(49998)
- 自然科(48819)
- 自然科学(48809)
- 自然科学基金(47985)
- 成果(46542)
- 资助(43050)
- 课题(42512)
- 发(37430)
- 业(37341)
- 创(37315)
- 重点(36754)
- 年(36229)
- 部(36104)
- 性(34154)
- 创新(33768)
- 期刊
- 济(121529)
- 经济(121529)
- 研究(72603)
- 中国(63037)
- 农(59955)
- 教育(50582)
- 农业(40604)
- 财(37137)
- 管理(36163)
- 学报(33765)
- 技术(33000)
- 科学(32995)
- 业经(27882)
- 大学(27355)
- 学学(25469)
- 融(22695)
- 金融(22695)
- 职业(22476)
- 业(21532)
- 财经(16686)
- 问题(16656)
- 经济研究(15694)
- 技术教育(14998)
- 职业技术(14998)
- 职业技术教育(14998)
- 经(14561)
- 农村(14511)
- 村(14511)
- 农业经济(13973)
- 技术经济(13765)
共检索到393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迎君 易官美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当前职业技术院校的首要任务。根据观光农业专业的特点,结合本校职业素质养成工作实际,对观光农业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养成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旨在为我国高职相关专业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观光农业 职业素质 平台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桂娟 张继忠 许纪发 马中宝 刘志平
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是探索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命题。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依托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采取理论研究与涉农专业中高职贯通试点项目配套联动的方式,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理论研究与试点实践有机结合,在中高职贯通培养顶层设计、培养模式创新、有效衔接等方面探索出了可行做法,为相关院校开展贯通培养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涉农专业 贯通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慧 李富宽 张桂玲 陈现伟 吕慎金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随着国家提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战略规划,这就更需要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也是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之一。而设置农科专业的地方性高校,也应立足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自身责无旁贷的使命。研究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现代农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和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不断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最终解决地方综合性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协调与适应。不断加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文瑜 丁洪浩 梅士伟
综合性大学开办涉农学科专业,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农科类人才培养新现象。综合性大学应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新时期"新三农"对农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改造和创新农科类传统学科,构建新型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吉林大学农科类专业为例,具体阐述了综合性大学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涉农专业 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静 张蚌蚌 布都会 陈帝伊 韩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对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农业产业链长、涉及学科多、标准化难等复杂问题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涉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改革,形成“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两个专项、“4+6+X”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制”改革着力于创新多元主体管理体制,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提升,构建以人才培养与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知识体系与服务岗位相匹配、“招培就”一体化为特征的“四链融合、五项衔接、六维贯通”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涉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桂清 井岗 张风平
专业社团是高校大学生将课堂文化知识用于实战的平台,在实践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聊城大学为应用型高校,农学院"新农科技社"为国家级"优秀学生社团",属涉农专业社团,该社团通过十多年的建设,探索出涉农专业社团的"一二三四"(一启蒙、二培训、三训练、四应用)实践育人新模式:开展启蒙教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举办培训活动,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强化应用锻炼,提升学生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
专业社团 新农科技社 实践育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传峰
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隶属于国有现代化农业企业——黑龙江垦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校场一体"优势,借鉴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与黑龙江垦区的农牧场深度合作,结合农业的生产季节,聘请农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在农忙季节组织学生由师傅带领参加农业生产,农闲季节由学校的教师传授理念知识,从而实现具有农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为垦区培养现代农业急需的农业产业工人。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涉农专业 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义锋
本文从职业素质概念入手,研究校企合作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形成中的作用,分析校企合作培养职业素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体现形式,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实施的方法和实施效果。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职业素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薛路花
近年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招生困难等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农专业传统的办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重要原因之一。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学校在面临招生困难时,实施了"送教下乡"办学新模式,规避了传统的办学模式中存在的办学体制单一、与区域经济联系不紧密以及无法解决农村劳动力培训等问题,它在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农民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为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中职 涉农专业 送教下乡 办学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殷志扬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3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14个涉农专业322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务农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务农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务农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务农态度上,学生更关心在农业领域工作对自己以及今后的家庭会有哪些收益和风险,并根据感知到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最终的权衡;主观规范上,学生更多地是参考家人的意见、已经在农业领域就业的学长的意见以及和自己比较熟悉的专业教师的建议;感知行为控制上,影响最大的是对务农后的生活预期、在校期间积累的农业实践经验以及获得较高收入所需要积累的时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姚丰华 张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实现强国之梦的必然之路。涉农专业的大学生是破解"三农"问题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军,肩负着其他群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使命,涉农专业大学生服务"三农"的择业观的培育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研究分析了目前农科类大学生服务"三农"择业观形成的意义和制约因素,构建了农科类大学生对服务"三农"择业观的心理认同、政策共识和行为自觉的渐进式。
关键词:
涉农专业大学生 服务“三农” 择业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燕
会计职业能力和素质是通过对会计理论结构、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原理、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角色扮演和作用发挥等的深入掌握和理解取得的。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与素质,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文富 张晨
职业教育需要高度重视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协调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与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已呈基本协调态势,但一些地区仍存在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因素。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迫切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通过政策倾斜促进涉农专业和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更加匹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宇辉
本文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地铁站务专业为例,介绍了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并就这种做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职业素质 专业课教学 地铁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京岚 邱以亮
农业产业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人才支撑是关键。在阐述职业教育新旧动能转换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新时期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战略。为适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涉农专业应将"复合性、创新性、特色性和国际性"人才培养定位的理念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产教深度融合,探索专业混合所有制办学,创新改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对人才的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