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72)
2023(8147)
2022(6865)
2021(6433)
2020(5271)
2019(11887)
2018(11935)
2017(19617)
2016(12660)
2015(14934)
2014(15565)
2013(14243)
2012(14010)
2011(13098)
2010(14005)
2009(12557)
2008(12232)
2007(11576)
2006(11001)
2005(10480)
作者
(35437)
(29476)
(29295)
(28560)
(19128)
(14205)
(13584)
(11630)
(11307)
(11129)
(10215)
(10118)
(9744)
(9714)
(9490)
(9316)
(8942)
(8915)
(8848)
(8635)
(8454)
(7450)
(7224)
(7002)
(6973)
(6769)
(6708)
(6662)
(6269)
(5942)
学科
(60261)
经济(60207)
管理(27475)
教育(23081)
中国(21090)
(19933)
地方(16895)
(16644)
方法(16242)
(15892)
企业(15892)
理论(14862)
数学(13633)
数学方法(13328)
教学(12530)
地方经济(12324)
(11523)
业经(10552)
(10187)
(9462)
(9019)
(7856)
(7835)
银行(7816)
(7752)
金融(7752)
经济学(7582)
(7578)
农业(7531)
学法(7355)
机构
大学(177686)
学院(177372)
研究(69503)
(67253)
经济(65323)
管理(50792)
中国(46740)
(40761)
理学(40711)
科学(40255)
理学院(40043)
管理学(38924)
管理学院(38570)
(36245)
(35811)
师范(35574)
教育(34809)
(33326)
(32477)
研究所(32118)
中心(30325)
技术(29026)
师范大学(28770)
职业(27423)
北京(27354)
(26011)
(25975)
(24361)
财经(24111)
(22054)
基金
项目(97903)
研究(82559)
科学(76119)
基金(62597)
(52916)
国家(52243)
教育(49585)
社会(46914)
社会科(43844)
社会科学(43830)
科学基金(42648)
(42226)
编号(38198)
(36263)
成果(35429)
课题(32396)
基金项目(30417)
(28071)
资助(27286)
重点(24605)
自然(23883)
(23342)
自然科(23297)
自然科学(23289)
规划(23038)
(22892)
自然科学基金(22810)
(22288)
项目编号(21834)
教育部(20474)
期刊
(91039)
经济(91039)
研究(71596)
教育(66176)
中国(54978)
学报(26488)
(25895)
技术(24986)
(24140)
科学(22103)
管理(21837)
大学(21161)
职业(20622)
学学(17789)
(16981)
金融(16981)
农业(15797)
经济研究(14278)
财经(13773)
技术教育(13543)
职业技术(13543)
职业技术教育(13543)
(12471)
论坛(12471)
(12229)
图书(11598)
业经(11234)
问题(11045)
(9027)
技术经济(9005)
共检索到315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熊惠平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实行“订单培养”是必由之路。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路径依赖”、教育结构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匹配、“订单”的刚性约束与学生弹性发展相悖、难以拿到又多又好的“订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与阻碍,该模式的转换困难重重。对此,要坚定信心,头脑清醒,并通过经济学分析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使之扎实、有效地推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怀忠  
本文认为,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订单式”培养要由浅层次合作向深层次合作发展;“订单式”培养必须有学校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切实建立“订单式”培养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海涛  
目前,各高职院校大都实行了“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完善这种模式,使高职教育更好地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科海  
文章就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中的合作企业选择,"订单"班级的组建、培养、就业,组织保障等问题结合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有所裨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育培  
订单培养作为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有效途径而倍受高职院校的推崇,但在实施过程中容易陷入人才观、教育观和课程观的误区,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成效。通过对相关误区的理性分析,指出坚持素质本位的人才观、树立三主体的教育观和注重过程取向的课程观是走出订单培养误区的重要思路。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魏小琳  
当前,"订单培养"被视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但是,在理性分析"订单培养"与企业生产不同、"订单培养"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后,可以认为"订单培养"的实施受教育规律和一定条件所制约,因而不具备广泛意义上的适应性,不宜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般模式推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慧明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深化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创造并不断完善"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岩  黎炜  刘向红  
本文描述了订单培养的条件与特征及其在推进高职教育与产业对接中的重要作用,从高职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实施"订单培养"的具体措施,并对高职教育与产业有效对接进行了系统思考,期望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长华  刘建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世刚  
订单式培养是高职高专学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得以成功运作。为进一步完善"订单式教育",通过分析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及其运作的过程,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思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冬武  陈迎红  
作为新一轮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先行地区代表的浙江省,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认识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是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取得成功的三大关键环节。只有健全招生、培养、就业政策,保证订单医学生"下得去";完善职后待遇与用人机制,保证订单医学生"留得住";加强适应岗位需求的教育,保证订单医学生"用得上",政府订单医学生培养政策才能真正取得成功,才能切实解决农村医务人员短缺的现实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彩莲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一直探索的改革之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从建院以来就一直重视校企合作。但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完全订单培养模式由于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在具体的校企合作运行中采用后置订单培养模式和企业对接,目前已成功运行四届学生,但后置订单培养模式要形成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教学改革的内涵,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联翔  韩德静  
人才不是物化的产品,满足企业用工需要不应成为高职教育的唯一目标。如何从人的发展、职业的延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使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开发、综合素质得到完善、建立起职业岗位的认同感和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对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促进甚至引领的作用,才是高职人才培养所应具有的目标定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惠贞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来保证。因此,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全过程、全方位改革,从而促进高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此职业技术院校应结合自己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