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35)
- 2023(4163)
- 2022(3582)
- 2021(3386)
- 2020(2697)
- 2019(6204)
- 2018(5988)
- 2017(10571)
- 2016(6409)
- 2015(7771)
- 2014(8367)
- 2013(7628)
- 2012(7123)
- 2011(6274)
- 2010(6556)
- 2009(5368)
- 2008(5439)
- 2007(4953)
- 2006(4395)
- 2005(4250)
- 学科
- 济(18758)
- 经济(18730)
- 管理(17203)
- 财(13510)
- 业(12238)
- 企(10316)
- 企业(10316)
- 财政(10071)
- 中国(8432)
- 政(8389)
- 教学(7678)
- 理论(7662)
- 地方(6996)
- 教育(6619)
- 农(6326)
- 制(6304)
- 方法(5433)
- 学法(5177)
- 教学法(5177)
- 体(4665)
- 业经(4569)
- 学理(4462)
- 学理论(4462)
- 技术(4222)
- 数学(4154)
- 策(4139)
- 度(4111)
- 制度(4109)
- 学(4108)
- 学校(4062)
- 机构
- 学院(84618)
- 大学(75341)
- 济(26556)
- 经济(25635)
- 研究(24720)
- 管理(24485)
- 财(20331)
- 中国(19547)
- 理学(19469)
- 职业(19289)
- 理学院(19231)
- 管理学(18753)
- 管理学院(18612)
- 技术(17552)
- 京(16523)
- 江(16326)
- 科学(14807)
- 职业技术(13996)
- 技术学院(13956)
- 范(13565)
- 师范(13457)
- 州(13249)
- 所(13020)
- 财经(12438)
- 中心(11507)
- 经(11038)
- 研究所(10861)
- 北京(10797)
- 教育(10547)
- 师范大学(10365)
共检索到145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晓慧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以课程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其动力源于理念认同和目标一致,其基础源于课程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课程思政的现实需求,为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提供了必要性;思政课程的引领性与容涵性、思政教师角色与教师师德的一致性、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成效为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提供了可能性。学科协同中的价值引领、队伍协同中的角色引领、教学协同中的示范引领是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协同视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彦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育人效果。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方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丽华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成了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合力,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载体。时代需求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前提,理论依据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基础,原则规定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关键,路径设计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核心,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内在理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睿
课程思政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应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并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上不断优化。高职院校要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和金融行业的实际需求,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协同育人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协同,通过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家庭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协同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 金融专业 协同育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海洋
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而"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则是其持续深入落实这一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选择实践形态,需要将学科知识功能间的多维转换、育人要素与育人主体间的协作创新、以倒逼机制推进高职院校的深化改革、利用"大数据+教育"的精准思维,作为具体选择理路,以推动"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融合发展,开创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发展新局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康瑜
<正>“立德树人”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和关键。作为我国人才培育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必应须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努力促进学生政治、文化、科技、人文、心理等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挺 马新新
建立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是高职院校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深化“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综合质量的重要之举。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类型层次清晰度上表现为类型特色融入课程思政不深、思政课程吸纳类型特色不足;在互融互促粘合度上表现为教师双向协同意识不强、课程双向协同机制不活;在协同绩效满意度上表现为质量评价落脚点聚焦不准、成果转化应用性评价不实。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的定位为顺应高等教育时代特征、适应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对应高职教育层次特质。据此提出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的重构策略:在供应链层面优化课程供给侧协同基础;在创新链层面健全育人管理侧协同机制;在价值链层面完善质量需求侧协同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蓉
高校肩负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高等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先进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而且承担起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要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同时,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向飞
文章从"课程思政"的视角,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理论依据:育才理念与育人理念的融通、课程整体性与课程协同性的共通、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贯通。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基本原则:政治性原则: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同向性原则:"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求实性原则: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现实路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勇于创新,发挥协同育人的主渠道功能;拓展"课程思政"渠道,无缝对接,探索协同育人的多元化路径;打造"浸润育人"平台,润物无声,涵养师生正向价值;建设优质队伍,同心同力,强化协同育人工作保障。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协同育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思想政治的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往往依赖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没有将学科专业与思政内容将结合,从而导致两个学科在内容上没有做到有效整合。在现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方向上来看,应该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方向过渡,从而将多方面内容进行整合,促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文章基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思路展开探讨,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以及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肖香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柳廷俊 刘国城 庞超
会计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着多主体异向同行、异频共振、各自前进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风险社会语境下思政教学团队发展的“自反性”危机、课程思政育人方法论层面整合性与实践论层面分离性的张裂、思政课程多主体素质要求的专业化与教育背景的多元化之间的落差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高会计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教学团队的序参量,寻找慢弛豫参数,明晰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建设的涨落规律,保证会计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境共生与同频共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瑞荣 吴琪
“课程思政”是将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的教育理念,旨在实现“学中想”“学中做”与“学中立”,同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政素质。土木类专业作为培养基建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必要性与必须性,可以为推动中国基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由阚雅玲名师工作室编写、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1年7月出版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一书,重点探讨“课程思政”如何开展落实,内容取材于真实案例与教学经历,所总结出的课程思政理念、路径、方法等具有较强参考价值,能为土木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帮助与支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段辉军 汤飞飞
随着新教育改革理念的融入,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开始注重立德树人教学观念的树立。因此将高职计算机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起来实现协同育人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协同教学统一性的同时,对其开展策略进行分析,指出建设高素质计算机教学队伍、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强化立体化格局、做好大思政课堂体系构建等可以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政时效性,以此培养高素养人才。
关键词:
高职 计算机课程 思政协同 育人模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孙大为
“新财经”教育改革创新既注重传授财经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又注重立德树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协同建设的立足点,把同向而行作为协同建设基本要求,把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作为协同建设的中心环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构建新财经教育改革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新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