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3)
- 2023(8187)
- 2022(6693)
- 2021(6530)
- 2020(5319)
- 2019(12196)
- 2018(12160)
- 2017(22169)
- 2016(12296)
- 2015(14148)
- 2014(13738)
- 2013(12534)
- 2012(11351)
- 2011(10107)
- 2010(10705)
- 2009(9169)
- 2008(8855)
- 2007(8102)
- 2006(7024)
- 2005(6303)
- 学科
- 济(41783)
- 经济(41745)
- 管理(38024)
- 业(36155)
- 企(32333)
- 企业(32333)
- 方法(20285)
- 数学(17664)
- 技术(17241)
- 数学方法(17118)
- 中国(13663)
- 理论(12862)
- 技术管理(11787)
- 农(11179)
- 教学(10788)
- 业经(10525)
- 教育(9607)
- 财(8963)
- 制(8222)
- 学(7549)
- 地方(7404)
- 银(7299)
- 银行(7285)
- 农业(7276)
- 学法(7223)
- 教学法(7223)
- 行(6997)
- 划(6702)
- 融(6598)
- 金融(6597)
- 机构
- 学院(161464)
- 大学(153534)
- 管理(62476)
- 济(58452)
- 经济(56956)
- 理学(53342)
- 理学院(52813)
- 管理学(51519)
- 管理学院(51235)
- 研究(48146)
- 中国(36373)
- 京(32732)
- 科学(28876)
- 财(26937)
- 江(26683)
- 技术(26018)
- 职业(23790)
- 所(23044)
- 中心(22557)
- 范(22032)
- 师范(21818)
- 州(21580)
- 业大(21220)
- 北京(20903)
- 农(20826)
- 研究所(20643)
- 财经(20621)
- 经(18658)
- 院(17860)
- 技术学院(17559)
- 基金
- 项目(105677)
- 科学(84241)
- 研究(83558)
- 基金(71833)
- 家(61276)
- 国家(60690)
- 科学基金(53713)
- 社会(49515)
- 社会科(46831)
- 社会科学(46819)
- 省(46633)
- 教育(43972)
- 划(37894)
- 基金项目(37218)
- 编号(36669)
- 自然(33973)
- 自然科(33328)
- 自然科学(33323)
- 自然科学基金(32730)
- 资助(29531)
- 成果(28965)
- 创(28391)
- 课题(27837)
- 创新(25352)
- 重点(24607)
- 年(23553)
- 发(22617)
- 部(22316)
- 项目编号(21996)
- 规划(21900)
- 期刊
- 济(65285)
- 经济(65285)
- 研究(47427)
- 中国(42346)
- 教育(37631)
- 管理(27723)
- 技术(23795)
- 财(21104)
- 科学(19979)
- 学报(19966)
- 农(19081)
- 大学(16330)
- 职业(15582)
- 学学(14745)
- 融(13683)
- 金融(13683)
- 农业(12956)
- 业经(11286)
- 坛(10725)
- 论坛(10725)
- 科技(10413)
- 经济研究(10379)
- 技术教育(10111)
- 职业技术(10111)
- 职业技术教育(10111)
- 财经(9969)
- 技术经济(9610)
- 策(9582)
- 图书(9223)
- 统计(9130)
共检索到247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黎明
打造高职教育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就如何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 培养模式 创新与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友德
强化商科类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提高商科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多维需求等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国内外对商科人才培养日益重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系列成果,这对于我国商科类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同时,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作为办学百余年、集内外贸于一体的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
高职商科 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选芒 赵居礼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适应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营造职业技术训练的教学环境,建设"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
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教学环境 双师结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建平 蒋雍君
文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传统手工艺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阐述"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并总结了"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包括校企合作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就业创新。
关键词:
双元双创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玉
我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交往已经从经济、政治层面扩展到教育层面。实现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实践战略已成为我国与西方国家达成深化交流合作的突破口。而创新国际人才的培养则是这个实践战略的关键点。本文在合理界定国际人才涵义的前提下,立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针对如何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国际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实践和研究,力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国际化进程的深化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国际人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静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高水平国际商务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高校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将在评述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优秀著作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鹏飞 李向阳
随着IT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IT"双创型"人才,成为IT类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以"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培养高职IT"双创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双创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章新蓉 顾飞
文章在阐述开放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目标和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改革探索的实践,提出了开放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实践路径和创新特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智勇 舒劲秋 王海洋
针对学校教学环境未体现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等问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构建了学习环境与企业工作场景类似、学习资源与企业真实项目类似、培养路径与职业发展过程类似、项目考评与企业绩效考评类似的软件类专业“类上班制”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搭建“课内+课外”双贯通学习环境、开发“分方向、全周期”教学资源、创新“渐进式、项目化”培养方式、创建“专业型+技能型”教师工作室、实行“考核+激励”评价方法等,实现了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培养路径、考核评价的四重构,为高职院校软件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侯亚合 冷士良 张书 祝木伟
针对高职人才培养同质化的现状,提出高职"个性化培养精英高职人才"的目标定位,优化"平台+方向课程体系",打造"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的实施路径,构建"多元评价+个别反馈+针对提高"评价反馈体系,实现培养目标从"标准型、同规格"向"个性化培养,精英化发展"的转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献奇
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徒培养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通过落实"3好1健全"方案,搭建"现代学徒制"平台;实施工学交替,构建"双循环四段制"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创新课程体系;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组建"三级双师团队";以保障育人质量为目的,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和实践,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赢合作,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树明 王继平 周晓刚
在高职院校与应用本科联合培养建设试点项目基础上,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大学教育的成功经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同济大学和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设计企业职业培训与高校学术教育紧密耦合的高职-本科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嵌入德国职业工种技术标准的课程体系,实施企业主导型工学交替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契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顾全根
在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背景和物流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零适应期"人才为目标,以实行"校企共育"为主线的校企合作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较有特色的行业订单、嵌入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全面阐述了学院培养模式创新取得的明显成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广平
我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依据黑龙江省粮食作物一年一个"生长季"的特点和学生就业岗位工作的需求,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使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彻底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构建形成与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特色鲜明的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双季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过程。
关键词:
作物生产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