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047)
2022(1808)
2021(1796)
2019(3755)
2018(4213)
2017(7050)
2016(4194)
2015(4530)
2014(4704)
2013(4437)
2012(4245)
2011(3861)
2010(4298)
2009(4198)
2008(4373)
2007(3867)
2006(4007)
2005(4062)
2004(3607)
2003(3523)
作者
(11031)
(9101)
(9068)
(8977)
(5900)
(4330)
(4241)
(3571)
(3493)
(3379)
(3234)
(3193)
(3188)
(3134)
(3053)
(2911)
(2824)
(2713)
(2695)
(2664)
(2506)
(2251)
(2234)
(2212)
(2210)
(2136)
(2136)
(2086)
(1932)
(1916)
学科
(13912)
经济(13873)
管理(10970)
(8816)
(8814)
(8136)
企业(8136)
(6277)
中国(5871)
体制(5467)
(5409)
(4743)
银行(4743)
(4736)
(4611)
(4495)
教育(4371)
税收(4307)
(4258)
业经(4139)
(3996)
金融(3996)
制度(3899)
(3899)
理论(3646)
地方(3393)
教学(3298)
(3193)
财政(3147)
农业(2662)
机构
大学(54112)
学院(52428)
研究(21933)
(21314)
经济(20672)
中国(18946)
管理(17518)
(14978)
理学(13037)
(12943)
理学院(12861)
管理学(12657)
管理学院(12520)
(11647)
(11438)
科学(11343)
中心(10308)
研究所(9656)
财经(9529)
(9255)
(9140)
师范(9083)
北京(9052)
(8757)
(8461)
(8084)
教育(8000)
(7861)
(7635)
人民(7627)
基金
项目(24705)
研究(21774)
科学(18994)
基金(16282)
(13518)
国家(13328)
社会(12690)
社会科(11847)
社会科学(11844)
教育(11217)
科学基金(11047)
成果(10424)
编号(9973)
(9543)
(8131)
课题(7850)
基金项目(7601)
资助(6935)
(6742)
(6390)
项目编号(5944)
(5783)
自然(5779)
重点(5766)
(5662)
(5647)
阶段(5637)
自然科(5617)
自然科学(5615)
(5557)
期刊
(33432)
经济(33432)
研究(25952)
中国(19310)
教育(14734)
(12729)
(10568)
金融(10568)
管理(8599)
(7983)
学报(6417)
科学(5873)
技术(5396)
财经(5362)
大学(5353)
图书(5253)
业经(4820)
经济研究(4712)
(4680)
学学(4249)
书馆(4208)
图书馆(4208)
问题(4185)
农业(4104)
(3975)
职业(3812)
改革(3780)
(3780)
(3721)
论坛(3721)
共检索到111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葛为民  李金波  
新课改高考在内容、形式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还不能满足新课改多样性、选择性及高等教育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本文从调整和完善考试内容体系,实现由统一到多元的转变;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查,实现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推进考试形式改革,实现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变;改进考试评价手段,促进单一考试到综合评价的转变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多层次、多样化考试体系的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耀萍  刘海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怡真  
高考制度不是孤立存在的,应置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考改革应把改革理想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方案。高考制度的不断变革是一个逐步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自勤  
作为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通道的高考,对选拔合格新生和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调节和导向作用,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与发展,高考形式与内容也要随之发生重大改变,方能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培养需求,这也是高等教育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由张耀萍主编的《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一书,在对大学入学考试形式和内容进行历史考察、国际比较和改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古今中外大学入学考试形式与内容的发展轨迹,并揭示了其运行规律。本书运用了教育控制、利益博弈、知识和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谢太光  
恢复高考作为拨乱反正与发展我国教育的重大举措,其意义深远,其功绩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高考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高考改革的呼声与改革的尝试直不断。本文将对高考改革的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进而提出新的构想。一、关于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广大青少年学生精神振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国教育开始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光华  吴维维  
新高考改革的两个主要亮点是选考和一科两考,但一些专家对此两点并不看好,认为选考面临学科间分数不等值,一科两考存在诸多危险,提议暂缓实施。通过对选考和一科两考存在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选考困境的根本是物理学科选考失衡,根源在于物理学科自身学习难度大,而其他选考科目之间不等值问题不突出,妥善解决物理选考问题是完善选考制度的关键;同时一科两考的危险并没有研究者所说的那么大,尤其是英语考试接近水平参照考试水平,英语两考并裸分计不会带来大的问题。高考公平与否的判断应以高考改革价值取向为标准。建议在完善选考制度方面,对物理学科给予特殊"待遇",可通过高校适当限定专业科目选择或规定必考选考科目来调节,或缩小改革"步伐"改任意选考为提供固定选考科目组合;英语一科两考应继续实施,最好是只按等级制赋级而不计入总分,而该等级作为不同层次高校录取的自主要求;对选考科目的一科两考建议可暂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海峰  
去年底初步公布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不仅明晰了高考改革的路线图,而且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标志着高考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高考制度的改革,应与时俱进,兼顾对国家有利和让人民满意的原则,既讲求选才效率,又守望招考公平。只有解决好涉及相对容易实现、有一定难度、难度最大的三个梯次、六大方面的改革,才能更好地将万千学子争过的"独木桥"变成合理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学习、维护公平公正的"立交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萍  
笔者对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招生考试形式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增加春季高考的考试形式提出“一年考试两次或者多次的方式,但一年只进行一次录取,考生可选择自己最好的成绩参加一年一度的录取”的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凌飚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已公布,明年将进入实验区。围绕新方案的一些理念、思想、技术与指南需要宣传与分享,同时,新方案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还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导致社会上流传着一些误解,需要澄清。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华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领导和支持下,约请全国各地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在本刊第八、九两期,就新方案的某一专题,发表个人的见解。相信这些见解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方案、参与新课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科学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促使青少年努力学习、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因统得过死、无法体现各地区各高校特色、加重应试的激烈程度等方面的局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比以往更具有迫切性,本组笔谈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路径及对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念金  
高考正义即高考的正当的、公正的道理。走向高考正义是必要的,因为: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实质上并不公平;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违背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考合理性的基本立足点是高考正义。高考正义的基本内容有:高考应该是一种有充分价值的评价;高考应该聚焦于学生的素质发展;高考所关注的学生素质发展应该相对地全面而有侧重。实现高考正义的主要途径有:转变思维方式;就高考进行合理的三重设计;实现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涵  韩宁  关丹丹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要求:科学监测高考作为考试工具自身的质量,以监测促考试质量提升;科学监测和评价考试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监测推动考试改革动态调整。教育部考试中心以"大评价"观为指导,以提高考试质量为核心,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在建立全维度、全流程、全功能的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上进行了不断探索。下一步将聚焦改革,全力迎接新高考考试性质的再认识、新高考难度模型重构,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带来的新挑战,进一步建立健全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为提升教育质量、推进考试改革服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教科书内容变革乃课程改革题中应有之义。每当我们对教科书内容有所调整,或对既有内容重新释义、选择新的呈现方式时,往往会引起社会关注并引发热议。公众参与课程改革问题讨论,本是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有些讨论会借助权力来运作,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高考是中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考改革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两难选择 ,如考测能力与公平客观的矛盾、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扩大自主与公平选才的矛盾、考出特色与经济高效的矛盾。在高考改革中应把握全局观 ,对一些两难问题应兼顾两端 ,掌握平衡点 ,以避免矫枉过正。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大格局下 ,为兼顾多样性 ,可以考虑采用两次高考模式。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行高考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