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8)
2023(6089)
2022(4915)
2021(4908)
2020(4021)
2019(9122)
2018(9620)
2017(14925)
2016(10107)
2015(11744)
2014(12330)
2013(10801)
2012(10104)
2011(9327)
2010(9875)
2009(8904)
2008(8698)
2007(8459)
2006(7727)
2005(7249)
作者
(26797)
(22029)
(21980)
(21255)
(13975)
(10589)
(10213)
(8668)
(8539)
(8362)
(7633)
(7421)
(7238)
(7125)
(7091)
(6904)
(6891)
(6667)
(6599)
(6364)
(6101)
(5665)
(5568)
(5417)
(5244)
(5221)
(4851)
(4850)
(4689)
(4643)
学科
教育(22138)
管理(21618)
(21105)
经济(21061)
中国(15556)
(14621)
(11949)
企业(11949)
理论(10902)
(10053)
教学(9597)
(8579)
(7969)
(7326)
(6795)
(5889)
银行(5870)
学校(5805)
地方(5759)
方法(5699)
(5698)
研究(5658)
工作(5367)
(5330)
业经(5178)
学法(5117)
教学法(5117)
(5065)
金融(5058)
思想(4724)
机构
大学(129825)
学院(122668)
研究(48424)
管理(35115)
(33797)
教育(32969)
经济(32351)
中国(31228)
(30904)
(29859)
师范(29627)
科学(29325)
理学(27933)
理学院(27446)
管理学(26536)
管理学院(26273)
(25044)
(24522)
师范大学(23695)
研究所(22410)
中心(21627)
(21173)
(20831)
北京(20788)
技术(20735)
(19137)
职业(18439)
(17806)
业大(17332)
农业(16360)
基金
项目(72555)
研究(63298)
科学(55955)
基金(44112)
教育(39087)
(37559)
国家(36983)
社会(33523)
(32089)
社会科(31138)
社会科学(31129)
成果(31007)
编号(30786)
科学基金(29632)
(28666)
课题(26267)
(22798)
基金项目(21569)
项目编号(18863)
资助(18078)
重点(18030)
规划(17945)
研究成果(17158)
(17147)
(16804)
自然(16644)
(16599)
(16291)
自然科(16238)
自然科学(16227)
期刊
教育(60739)
研究(51978)
(45877)
经济(45877)
中国(44989)
学报(20911)
(19585)
(17662)
大学(16931)
科学(15890)
技术(15425)
职业(15192)
管理(13813)
图书(13252)
学学(13022)
农业(12547)
(11598)
金融(11598)
书馆(10043)
图书馆(10043)
(9477)
论坛(9477)
技术教育(9315)
职业技术(9315)
职业技术教育(9315)
高等(8674)
(7514)
业经(7486)
成人(7419)
成人教育(7419)
共检索到223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凡  
终身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持久的动力。高校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纵向联结和横向统筹的关键一环,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指出现阶段高校终身教育体系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高校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展望:深化高校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认识,明确自身功能和定位;推动高校制度改革,赋予高校极大的自主权;加快构建"资历框架认证系统",切实实现终身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福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部教育根本大法中三次出现“终身教育”一词,强调“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这是我国教育立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成果,同时反映了教育进步的一种世界性趋势。 终身教育是本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研究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过去往往认为终身教育是发达国家的事,跟我们发展中国家关系不大,但现在像北京、上海一些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再过几年有可能会达到7000美元,可以说,我们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条件基本成熟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丽娟  
本文从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出发,在人力资本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基础上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所应体现的终身教育理念进行了阐释。采用比较方法对体系中体现终身性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梳理。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背景,分析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诚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和家庭教育等的学习场所都有各自的知识结构体系、教育传授及管理方式。事实上,新的教育理念、知识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要素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共通的,只有将其贯穿于各类教育系统之中,融为一体,协调发展,相互沟通与衔接,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才能成为现实。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康萍  
2010年5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角度,首次提出"办好开放大学",目前,以电大开放教育为依托、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的的开放大学建设思路基本形成,开放大学5+1试点已经启动,但开放大学应如何定位?作为开放大学建设的核心内容,"专业与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本文围绕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展开,通过比较国外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的模式,分析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背景,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指导下,对开放大学的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做了一些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园  
终身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体现出立法明确、教育形式多元、教育内容丰富等特征,终身教育也从最初的以提升劳动者文化程度为目标,发展到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新阶段。但终身教育在指导思想、教育立法、教育生态等方面需要不断提升。只有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驱动源,输入新的活力。而以高校为中心、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加速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当前终身教育实现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敏  
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终身教育思想,建立不同高校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创新,努力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构建健康、完善、符合学习型社会要求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凤瑾  
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对整个国民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高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内涵,分析了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高校教育定位,并提出了高校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闫梅红  
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真正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需要从涉及到的相关制度建设、人事管理、中高职衔接等内容重新进行考虑,或者说需要全面改革,才能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人的完善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雪萍  
目前,我国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尚未完善,很多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急需更多的教育力量来助推终身教育的实施。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内涵、作用、重要性,探讨高职院校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并针对高职院校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构建优质师资队伍、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深化全面保障体系、树立成功教育典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涂文涛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这一发展蓝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成为未来10年四川省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奋斗目标。为此,四川省提出,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方俊明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要求"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明确提出"积极开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那么,哪些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根据我国实际怎样发展,是贯彻文件时要认真领会和把握的关键点。一、发展哪些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从现代社会对个体发展的要求来看,人的一生应该接受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等不同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