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1)
- 2023(13381)
- 2022(11520)
- 2021(10996)
- 2020(9252)
- 2019(21337)
- 2018(21447)
- 2017(41314)
- 2016(22476)
- 2015(25537)
- 2014(25003)
- 2013(24280)
- 2012(22160)
- 2011(19827)
- 2010(20106)
- 2009(18097)
- 2008(17514)
- 2007(15410)
- 2006(13309)
- 2005(11738)
- 学科
- 济(86207)
- 经济(86117)
- 管理(69194)
- 业(65952)
- 企(57688)
- 企业(57688)
- 方法(42584)
- 数学(36824)
- 数学方法(36132)
- 中国(23245)
- 农(21688)
- 财(20801)
- 技术(20424)
- 业经(20120)
- 学(18654)
- 理论(17970)
- 地方(16806)
- 制(15330)
- 农业(14511)
- 贸(14293)
- 贸易(14283)
- 和(14239)
- 易(13841)
- 技术管理(13399)
- 务(13378)
- 财务(13303)
- 财务管理(13281)
- 划(13061)
- 银(12941)
- 银行(12899)
- 机构
- 大学(309720)
- 学院(308974)
- 管理(127912)
- 济(118190)
- 经济(115461)
- 理学(111311)
- 理学院(110128)
- 管理学(107967)
- 管理学院(107409)
- 研究(97226)
- 中国(72206)
- 京(66208)
- 科学(61463)
- 财(53615)
- 所(47681)
- 业大(45635)
- 农(45046)
- 江(44827)
- 中心(44283)
- 研究所(43455)
- 财经(42991)
- 北京(41865)
- 范(41053)
- 师范(40697)
- 经(39033)
- 州(36768)
- 院(35732)
- 农业(35070)
- 技术(34508)
- 经济学(34224)
- 基金
- 项目(213822)
- 科学(168934)
- 研究(157828)
- 基金(153961)
- 家(133200)
- 国家(132072)
- 科学基金(115049)
- 社会(97686)
- 社会科(92572)
- 社会科学(92547)
- 省(85306)
- 基金项目(81653)
- 自然(75772)
- 自然科(74106)
- 教育(74099)
- 自然科学(74092)
- 自然科学基金(72756)
- 划(71152)
- 编号(65223)
- 资助(63832)
- 成果(52233)
- 创(48220)
- 重点(47403)
- 部(46237)
- 课题(45151)
- 发(44682)
- 创新(44221)
- 项目编号(40677)
- 科研(40468)
- 大学(40232)
- 期刊
- 济(126965)
- 经济(126965)
- 研究(90007)
- 中国(60927)
- 管理(49173)
- 学报(46444)
- 科学(43928)
- 教育(41870)
- 农(40400)
- 财(40222)
- 大学(35721)
- 学学(33212)
- 技术(30944)
- 农业(28309)
- 融(24002)
- 金融(24002)
- 业经(21533)
- 财经(20276)
- 经济研究(20078)
- 图书(18144)
- 科技(17411)
- 经(17233)
- 技术经济(16585)
- 问题(15800)
- 业(15285)
- 理论(15099)
- 统计(14239)
- 实践(13954)
- 践(13954)
- 现代(13864)
共检索到447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燕补林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本文分析了他们鲜明的个性和特殊的交叉混合式需求,指出了我国企业在高技能人才激励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并科学地运用激励坐标和D A C图论证了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激励组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高技能人才的不同需求层次以及相应的激励层次,继而创建了对高技能人才实施有效激励的管理模型,最后提出了有效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需求特征 激励模式 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力平 陈怡
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是高技能人才三个培养途径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应根据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的特点、规律,对其院校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岗位培养 院校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睿祺 黎璞琛
培养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企业高技能人才,需要完善的培训模式作支撑。本文基于对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分析和梳理,就如何优化和创新我国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进行了建设性思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企业高技能人才 培训模式 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蕾 李延平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面临经济危机、失业率上升和职业教育存在严重弊端的情形,芬兰政府开启了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发展与水平为策略的改革,创建了芬兰应用科学大学,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对不利状况的挑战。在近30年的发展中,芬兰应用科学大学坚持以培养职业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根本追求;实行有限责任公司制的内部管理模式;持续进行科学的审核和评估等,将其打造成芬兰培养高技能专家型人才的摇篮。研究芬兰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能为我国构建应用型本科提供积极的借鉴。
关键词:
芬兰 应用科学大学 培养目标 功能定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2003年全国人才会首次提出"高技能人才"这一概念,这意味着高技能人才纳入了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范畴。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高技能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并列,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四支人才队伍之一。2015年以来,国家又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第一,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需要的人力资源。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高待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令锋 罗尧成
金融危机背景下尽管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技能人才仍然处于短缺状态。通过考察西方国家解决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历史,可以看出实现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至少需要具备四方面基本条件,即企业与社会应承认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价值、形成具有协同性的技能人才开发与供给系统、为实现技能人才的劳动价值创造适宜的微观与宏观环境、因地制宜的制度创新等,为此需建立以市场、企业、学校、政府四种激励为核心的激励模式来保障供给过程的良性运转。
关键词:
技能人才 有效供给 基本条件 激励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栋 王海军
"互联网+"对产业结构的渗透和改造,为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职业教育要积极响应"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接新经济形态下的人才技能要求,借助互联网思维,树立开放、多元、共享的新型教育观念,通过交互式教学、慕课、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手段优化教育供给,逐步构建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 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天聪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与中、低级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结构、成长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中的主要失误在于,长期以来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压在职前阶段的高职院校身上,对于职后阶段企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存在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严重分离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视角出发,重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框架为,清晰界定不同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高技能人才不同培养主体的责任分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构建高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成长规律 制度设计 误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潇明 周劲松 文益民 彭跃湘
在分析湖南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指出装备制造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包括专业素质、职业品质和认知能力三个方面。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结合行业和区域现实研究了"二力培养,三层循环,四个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 创新型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姚奇富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主动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专业发展机制,依托"块状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总部—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全面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卷烟工业企业应积极响应中央精神,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增强生产一线岗位的吸引力和归属感,从而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 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荣江
"基地+联盟"是高职院校与市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该模式由区域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协同运作,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基地+联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三方面探讨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构建,为地方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基地 联盟 协同 高技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孟庆国 曹晔
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系统地梳理了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八种模式,并对八种模式的产生、发展与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及比较分析,在微观层面能够指导培养机构有效选择培养模式,在宏观层面推动我国建立起适合国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培养体系 培养模式 中国特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莉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产业政策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职业学校、企业和政府各有关主体的作用和定位,研究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途径,从而为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可操作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盛艳秋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基本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