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7)
- 2023(4470)
- 2022(3594)
- 2021(3536)
- 2020(2952)
- 2019(7173)
- 2018(7308)
- 2017(14117)
- 2016(7690)
- 2015(8823)
- 2014(8859)
- 2013(8494)
- 2012(7698)
- 2011(6931)
- 2010(7302)
- 2009(6726)
- 2008(6498)
- 2007(5772)
- 2006(5097)
- 2005(4755)
- 学科
- 济(31759)
- 经济(31732)
- 管理(19869)
- 业(17996)
- 方法(17812)
- 数学(16028)
- 企(15823)
- 企业(15823)
- 数学方法(15507)
- 中国(7842)
- 理论(7644)
- 学(7635)
- 农(6895)
- 业经(5952)
- 财(5836)
- 贸(5621)
- 贸易(5616)
- 易(5465)
- 教育(5344)
- 制(5219)
- 教学(5059)
- 和(4850)
- 地方(4555)
- 技术(4293)
- 农业(4281)
- 银(4228)
- 银行(4217)
- 融(4138)
- 金融(4134)
- 策(4064)
- 机构
- 大学(109012)
- 学院(108021)
- 管理(40855)
- 济(40587)
- 经济(39603)
- 理学(35210)
- 理学院(34794)
- 研究(34150)
- 管理学(33679)
- 管理学院(33483)
- 中国(26064)
- 京(23366)
- 科学(21985)
- 财(18799)
- 所(17338)
- 江(16688)
- 农(16503)
- 研究所(15690)
- 业大(15659)
- 中心(15556)
- 范(15083)
- 师范(14921)
- 北京(14897)
- 财经(14694)
- 经(13288)
- 技术(13203)
- 州(13022)
- 农业(12953)
- 经济学(12356)
- 院(12143)
- 基金
- 项目(70265)
- 科学(55003)
- 基金(50377)
- 研究(50064)
- 家(44047)
- 国家(43716)
- 科学基金(37777)
- 社会(30203)
- 社会科(28543)
- 社会科学(28534)
- 省(27935)
- 自然(25628)
- 基金项目(25437)
- 教育(25326)
- 自然科(25124)
- 自然科学(25120)
- 自然科学基金(24651)
- 划(23680)
- 资助(22267)
- 编号(20933)
- 成果(17303)
- 重点(15892)
- 部(15042)
- 课题(14936)
- 创(14582)
- 发(14061)
- 科研(13711)
- 大学(13612)
- 创新(13591)
- 教育部(13049)
共检索到163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万庆
采取二元对立的解读模式不能够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概念。在马克思看来,自由时间就是人能够自主活动的时间,而拥有自由时间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关键。自由时间缘于生产力的发展,又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被少数人占有。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自由时间 二元对立解读模式 人的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南平 蒋玲 谭琼
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基本理论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框架,在理论上具有二元性。生态马克思主义注重从消费需求角度强调应用合理正确的需求观、价值观、伦理道德来约束和引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但是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上却不如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深刻,后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注重从社会生产和供给的角度分析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环境对生态问题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仍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时,应当从历史的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制度等方面来分析影响生态环境的本质原因,并辩证的看待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南平 蒋玲 谭琼
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基本理论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框架,在理论上具有二元性。生态马克思主义注重从消费需求角度强调应用合理正确的需求观、价值观、伦理道德来约束和引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但是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上却不如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深刻,后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注重从社会生产和供给的角度分析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环境对生态问题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仍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时,应当从历史的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制度等方面来分析影响生态环境的本质原因,并辩证的看待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敬文
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的《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阶段)仍然存在“burgerliches Recht”(有的译作“市民的权利”,但通译为“资产阶级的权利”)。我们认为,这个概念是《哥达纲领批判》的中心概念,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才能正确地把握这个概念的含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宏潇
从城乡对立的表现、产生原因及转化机制三个方面对刘易斯和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进行比较。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立场,其二者关于城乡对立转化机制的主要分歧在于刘易斯不仅忽视了农业发展的意义,也没有认识到生产力背后生产关系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曲折历程,以不争的历史事实检验了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深邃的洞察力和强劲的解释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菲菲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为此,应从两条途径来把握马克思关于经济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影响:一是通过对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生成历史的结论进行分析;二是就经济对人的自由发展的直接影响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尚应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现实出发展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经济 自由发展 拜物教 全球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勇 张轩阁
主体实践的“元信念”具有作为主体实践的起点和动力的“元原因”和作为主体实践的终极标准的“元尺度”两重意蕴。然而无论是功利主义还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义务论对这两重意蕴的解释都因其理论体系的封闭性和自足性而无法与主体实践进行彻底的结合。马克思通过将社会历史的视角重新引入对主体实践“元信念”的解释中,通过对“自由”和“实践”的同一化理解,指出主体实践的“元信念”正是能动的实践在具体社会历史中不断展开的倾向。因其受到了阶级社会的深重阻碍,故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与阶级社会彻底决裂,在“全部可能性展开”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通过对实践活动作为“第一需要”的认识才能实现主体实践“元信念”两重意蕴的真正统一以及其自身的彻底完成。
关键词:
自由 解放 实践 元信念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兴祥 洪永淼
自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并非始终如一、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在曲折中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本文考察了"社会主义"一词的语用情况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指称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概括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他们后期提出的新见解,以及列宁的理论突破与演进。在经济文化落后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里,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之后,应该按什么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概念 特征 理论演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阳盼盼
循环经济实现是物质循环与价值循环的耦合。物质循环是循环经济实现的目标,价值循环是循环经济实现的条件。根据价值循环的实现程度,循环经济可分为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和萎缩再生产三种实现状态。循环经济难以实现的根源在于企业未能在循环经济中实现价值循环,循环经济无法扩大再生产。政府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实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消费者培养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价值认同,企业逐步降低循环经济再生产成本能有效推动循环经济扩大再生产,以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物质循环 价值循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向阳 钱书法
马克思认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因此,可以基于马克思的自由时间理论来讨论人的发展问题,应该通过节约劳动时间来增加自由时间,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以利用时间调查数据,根据自由时间的长短来评测和分析我国劳动者的发展程度和水平。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我国劳动者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引入自由时间后的发展水平,开始有了质的提高。
关键词:
自由时间 劳动时间 人的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若痴 刘紫瑶
财富创造—财富本质—财富分配是马克思财富思想展开的三重逻辑。自由时间一般不直接创造财富,但“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时间在肯定财富源泉中赋能财富有效生成;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自由时间是对财富主体的确认经历基本认同、全面背离到有效确认的曲折历程;真正自由时间能彰显分配正义,体现财富主体性与公共性协同推进。马克思的财富思想启迪我们,自由时间是衡量共同富裕水平的应有尺度。在推进共同富裕征程中需厚植“享有”自由时间的理念,优化“共创”自由时间的条件,营造“享受”自由时间的氛围。以“共创”为基础实现从“享有”到“享受”自由时间的跃升,是对财富主体性与公共性的深层确认。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神玉飞
理论界流行着关于马克思与熊彼特的“二分法悖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不能继续生存是因为其经济失败”,而熊彼特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摧毁是因为其创新而取得的经济成功”。本文旨在通过比较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的思想后,探讨了这两位经济学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的原因。
关键词:
创新 经济发展 经济周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赟
自由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关注的对象,自由不仅是衡量人类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准,还是人类在实践生活与工作中努力奋斗的目标。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的自由并不是坐享其成的,要经过不断斗争,克服阶级、民族以及自我存在于社会的种种限制,在各种异化现象的影响下去努力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与进步使人类社会产生异化现象,这阻碍了人类自由的获得与实现,进而提出通过斗争、革命来克服各种异化现象以实现人类的自由。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毕蓝心
马克思的“资本”概念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跟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和《资本论》这四本经典著作的书写轨迹可以明显发现:马克思早期主要受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思想的影响,对资本的理解大都集中在物的维度,直到《雇佣劳动与资本》后马克思提出“社会生产关系”一词,对资本的理解上升到社会关系层面,标志着马克思对资本概念的理解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今,新时代背景下的“资本”身影依然活跃,基于新时代视角对于马克思“资本”概念的解读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资本 资本概念 社会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睿轩
货币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论域中至少具有四重意涵。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在商品交换者之间充当了相互联系的社会中介。作为权力象征的货币,凭借交换价值的形式确证了货币占有者的社会权力,在资本语境中建构了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关系。作为拜物教偶像的货币,以物的形态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形塑了承载意识形态的货币拜物教。作为增殖生息的货币,依靠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在借贷过程中营造了自动生息的财富泡影。揭示马克思货币概念的四重意涵,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树立科学的货币观,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 货币 资本 权力 拜物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