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55)
2023(3074)
2022(2726)
2021(2515)
2019(4282)
2018(4229)
2017(7376)
2016(4398)
2015(4938)
2014(4917)
2013(4955)
2012(5012)
2011(4775)
2010(4890)
2009(4693)
2008(4798)
2007(4667)
2006(4387)
2005(4211)
2004(3881)
作者
(15822)
(13261)
(13191)
(12625)
(8723)
(6592)
(5911)
(5123)
(4946)
(4847)
(4750)
(4705)
(4570)
(4550)
(4477)
(4108)
(4004)
(3922)
(3861)
(3689)
(3622)
(3305)
(3271)
(3138)
(3119)
(3062)
(3001)
(2861)
(2777)
(2768)
学科
(20638)
经济(20613)
(11823)
管理(11465)
(8806)
企业(8806)
(7989)
方法(7178)
(6039)
中国(5796)
数学(5491)
数学方法(5369)
教育(5206)
业经(4976)
理论(4736)
地方(4707)
(4447)
农业(4175)
(4148)
(3530)
(3189)
(3114)
(3031)
金融(3026)
(2981)
银行(2960)
(2901)
贸易(2897)
(2863)
(2784)
机构
大学(76651)
学院(74194)
研究(30181)
(28652)
经济(28010)
中国(22215)
管理(21660)
科学(20468)
(17465)
(17456)
理学(17296)
(17053)
理学院(16997)
管理学(16586)
管理学院(16444)
研究所(15800)
(14461)
(13858)
农业(13374)
业大(12299)
(12219)
师范(12092)
中心(12078)
北京(11039)
(10950)
财经(10806)
(10529)
(10249)
师范大学(9837)
(9585)
基金
项目(43303)
科学(32605)
研究(30232)
基金(30098)
(27811)
国家(27562)
科学基金(21817)
社会(18637)
社会科(17363)
社会科学(17356)
(17037)
基金项目(14874)
(14770)
教育(14209)
自然(13992)
自然科(13663)
自然科学(13659)
自然科学基金(13417)
资助(12500)
编号(11578)
成果(10908)
重点(10443)
(9448)
课题(9361)
(9312)
(8554)
计划(8536)
科研(8259)
创新(8119)
(8019)
期刊
(38553)
经济(38553)
研究(27519)
学报(18156)
中国(17314)
(16030)
科学(14228)
大学(13040)
(12281)
学学(12109)
教育(11939)
农业(10175)
管理(9533)
财经(7293)
技术(6653)
(6534)
金融(6534)
(6481)
经济研究(5662)
(5641)
问题(5369)
(4997)
业经(4947)
图书(4609)
业大(4455)
技术经济(4175)
(4129)
(3813)
论坛(3813)
林业(3766)
共检索到127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涂途  
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提出了“三种生产”理论 ;即人口生产论、物质生产论和精神生产论。这三种生产既有相同的共性 ,又有性质不同的个性。“三种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只有当人类进入到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 ,“三种生产”才能达到高度协调一致、同步运作和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承训  张新宁  
科技经济理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历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一脉相承,其认识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三个高度: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所得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念、邓小平总结20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所得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洞察21世纪发展和我国面临的新常态所得出的"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系统领会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这三个高度,是自觉地认识、遵循和驾驭科技主导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逢干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践和人口理论研究的互动促使两者共同进步。在思想解放的氛围下"两种生产"理论得以构建完成。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转型,起过巨大作用的"两种生产"论也有拓宽和引伸的必要。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的替代就划清了新旧唯物主义界线的历史经验提示我们:"两种生产"论加上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思想,才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更全面的理解。"两种生产革命实践"论的理论内涵及运用它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中的分析可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理论提供直接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古清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调整人口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口生产及其规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并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在批判马尔萨斯“把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过剩人口看成是一样的,不了解它特有的差别”的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凤义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忠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十年,这10年在我国人口理论战线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开展了关于“两种生产”原理的讨论,并在讨论中使这个原理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发展。恩格斯在1884年发表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说:“根据唯物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文达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观第一次明确地表述是在1884年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这本来是十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可是苏联马恩列研究院在1947年出版该书时所写的序言中,却认为这是一个“不精确的地方”,是一个“可以产生错误的观点”,是把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提并论”了,从而违反历史唯物主义云云。类似的责难,还可以在苏联的一些《辞典》和理论著作中找到,它对我国理论界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德云  
(一)回顾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源头。众所周知、劳动价值论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在马克思之前,其 思想的影子最早可溯源至古罗马时期,在前古典时期的有关价值和劳动价值的论述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阿圭那的“公平价格”理论。在古典时期,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不能认识到劳动的两重性,他们的理论不尽完善,如斯密教条及价值定义的二元性等。此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也遇到两大矛盾。他本人及其后继者都无法逾越。在穆勒等马克思斥之为庸俗经济学家的修修补补和马尔萨斯等人的攻击下,使得其理论体系最终宣告瓦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承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在实践中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变革世界的强有力武器,对人类解放、人民共同富裕是最管用的学问。历史证明它最有价值,它的四次飞跃带动了四次历史大步前进,撕破资本主义旧世界,使贫弱的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赋予各类应用性部门经济学以革命灵魂、丰富营养、科学方法,注入新鲜血液,习近平同志部署了文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布局,使之与时俱进、优化升级,真正成为从各方面为人民造福的当代最管用的经济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批判精神能够扫除各种错误思潮的"雾霾",尤其是揭露新自由...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嘉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和研究的历史演进,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方法论自觉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自觉,将文本研究、理论阐释和现实关切内在统一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高炳亮  
在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旧时代里,人类生活的真实主体样态被形形色色的生活理论所遮蔽,生活主体在虚构的生活世界中被边缘化、工具化。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生活世界时,紧紧抓住“人”这个根本,从日常生活、现实社会生活、理想生活三个维度,拨开了笼罩于生活主体之上的层层迷雾。他以“现实的人”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揭示了人作为生活主体的三种样态:一是从历史大尺度考察一般生活的主体,揭示了“现实的人”是日常生活的承担者;二是从现实生活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主体,揭示了“打上阶级烙印的人”——无产阶级的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三是从理论前瞻角度考察理想生活的创建者,揭示了“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发展路径。马克思关于生活主体样态的深刻阐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思想的深厚理论渊源,为紧紧依靠人民创建美好生活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义成  
作者针对理论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是劳动价值一元论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二元互补”。为此,作者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引证分析指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从价值的生成即单纯的生产过程中考察得出的结论,若加入市场和竞争的因素,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还包含有效用价值论思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黎家佑  
空间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审视资本运作并建构人类解放图景的重要维度,也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当代发展的理论生长点。从自然空间的社会化改造到社会空间的生产扩张,到空间的资本化生产,再到资本空间的扬弃,空间生产正经历着朴素实践、初步探索、全面深化与扬弃超越的历史嬗变。对空间生产予以全面的历史考察并审理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将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当代深化与实践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媛  马秋林  胥长寿  聂彩林  
抽样问卷调查显示,近几年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尽管有所加强,但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师生之间的认知和理解的差异,常常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事倍功半,所以,当前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