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2)
- 2023(6999)
- 2022(5858)
- 2021(5260)
- 2020(4085)
- 2019(9199)
- 2018(9116)
- 2017(16766)
- 2016(9109)
- 2015(10185)
- 2014(10121)
- 2013(10072)
- 2012(10075)
- 2011(9330)
- 2010(9576)
- 2009(8660)
- 2008(8530)
- 2007(7872)
- 2006(7443)
- 2005(7169)
- 学科
- 济(45932)
- 经济(45884)
- 业(21737)
- 管理(21158)
- 中国(17587)
- 地方(17579)
- 企(15145)
- 企业(15145)
- 农(13610)
- 业经(11284)
- 方法(10882)
- 地方经济(10002)
- 发(9634)
- 农业(9608)
- 学(9296)
- 融(8988)
- 金融(8985)
- 银(8939)
- 银行(8920)
- 数学(8832)
- 行(8764)
- 数学方法(8749)
- 制(8474)
- 财(8080)
- 贸(7649)
- 贸易(7636)
- 环境(7327)
- 易(7270)
- 发展(7248)
- 展(7211)
- 机构
- 学院(132292)
- 大学(130716)
- 济(56080)
- 经济(54811)
- 研究(53722)
- 管理(43542)
- 中国(41907)
- 理学(35171)
- 理学院(34623)
- 管理学(34074)
- 管理学院(33803)
- 科学(32634)
- 京(30161)
- 所(28569)
- 财(26989)
- 研究所(25377)
- 农(24637)
- 中心(23573)
- 江(22990)
- 范(20628)
- 师范(20408)
- 北京(20070)
- 财经(19508)
- 院(19047)
- 农业(18859)
- 省(18645)
- 州(18580)
- 业大(18048)
- 经(17500)
- 经济学(17422)
- 基金
- 项目(78729)
- 科学(61228)
- 研究(60264)
- 基金(53998)
- 家(46980)
- 国家(46502)
- 科学基金(38652)
- 社会(37734)
- 社会科(35543)
- 社会科学(35536)
- 省(32486)
- 基金项目(27779)
- 教育(27186)
- 划(26957)
- 编号(24781)
- 发(24031)
- 自然(22786)
- 自然科(22232)
- 自然科学(22228)
- 自然科学基金(21804)
- 资助(21547)
- 成果(21531)
- 发展(19636)
- 展(19287)
- 课题(18837)
- 重点(18370)
- 部(16669)
- 创(16464)
- 年(15480)
- 创新(15443)
共检索到234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之外,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地位要有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要有新理解,对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举措要有新思考。这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需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以人为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东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日益为理论界所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不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也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它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所有制演进而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 自由 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吕一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主流经济学很少考虑到人的发展问题,而是将其抽象化、同质化,早期的发展经济学也仅仅关注到人的物质需求,所以度量人的发展状况只是单一维度。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角度提出人的发展四个维度:人的劳动性、需求性、社会性和个性及可持续性,结合已有的关于人类发展的统计方法筛选出度量人的发展的指标。
关键词:
人的发展 维度 人类发展指数(HDI)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的严整的理论体系。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总目标是共产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与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理想目标是一致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基石。文章从四个方面研究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和指导人的发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总目标:共产主义;(2)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消灭差别;(3)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4)不断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实行两个最彻底的决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伟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具备"双主体"的工作意识,关注大学生合理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黎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被“十六大”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要务的地位 ,这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的基础之上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公民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 ,开创了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当前只有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实践中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 价值目标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楚廷
全面发展的“全面”主要不是一个量的概念。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关注体现全面的基本方面而非一切方面。个性发展的理念不仅更靠近了创造教育 ,也对德、智、体、美形成更确切的理解。衡量社会发展积极意义的基本标志之一是社会为丰富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 ,衡量教育的积极意义的尺度更应在此。
关键词: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马克思学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虎
作为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与个人劳动能力局限性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工造就了人的"类的全面性",又导致了"个人的片面性"。从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分工的"自然—自发—自觉"的不同历史阶段凸显了人的发展的不同形态。马克思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上对分工进行历史、辩证地考察,在人类社会历史结构的嬗变中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否定和革新旧的分工形态,分工自我扬弃的过程勘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解放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军华 许崇正
确立资源配置的动力引擎需要界定资源配置的科学内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配置资源的起点是建立在广义效用基础上的人的需求,对象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资源。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资源配置的动力引擎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寻找。文章结合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深化的特殊阶段,从政治资本积累改革的新动向、经济资本转型形成的新选择、社会资本演进生成的新途径和生态资本发展孕育的新源泉四个方面分析资源配置的动力引擎,以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杨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这就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可大体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从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阐述人作为类存在物的本质特征;(2)指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分工与私有制对人的本质的"异化";(3)通过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分析,阐述实现人的本质"复归"、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发展 异化 复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太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金商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没有间断过。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次提到和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在全国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掀起了一次深入研究和讨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热潮。2001年12月22~2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和探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雪娟 胡怀国
“人是目的”,现代化作为一个综合的多维发展进程,评价现代化归根到底需要看人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作为传统和未来社会形态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虽然有其必然性,但肇始于工业化并以之为主要驱动力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重物不重人,在现代性生成的过程中也导致了人的被物化、片面化和异化。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本质力量的回归和全面发展,才有了更大的价值与制度化实现渠道。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形态,以“人的现代化”为具体实现形式,为摆脱旧文明形态下的各种依赖关系,积极推动着需要与劳动、个性和社会关系相结合的人的全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